新華社南京11月6日電題:企業食堂如何將「邊角料」變廢為寶?
新華社記者沈汝發
從憑經驗報採購數量到大數據分析精準供應;「邊角料」變廢為寶,廚餘垃圾大幅減少……記者近日在國網南京供電公司機關餐廳採訪看到,該公司從細微之處入手,有效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沒有賣出去的菜品,基本只能倒掉,這是浪費最嚴重的。」國網南京供電公司華群物業分公司總經理滕揚說,公司共有14家餐廳,每天吃飯大約6000人次,原來都是每個餐廳廚師長根據經驗,上報第二天所需菜量,一些地方本著寧多勿少的原則,往往就造成了浪費。
今年5月,國網南京供電公司上線了「進銷存」系統,讓餐廳管理變得「智能化」。滕揚說,現在所需菜量全部通過大數據上報,更加精準,各個餐廳剩餘菜量大幅下降。記者在該系統裡看到,採購入庫統計、庫存狀況等信息一目了然。
「今後還將根據大數據統計,更精準地滿足職工需求,讓菜品更對他們的口味,按需做菜,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費。」滕揚說。
從進貨到製作,記者在餐廳後廚看到,平日裡的「邊角料」很多都被充分利用起來。比如白菜頭等炒著不好吃,以前可能就扔了,但現在都加工製作成酸菜。「利用這些邊角料做成的酸菜當開胃菜,很受大家歡迎。」華群物業分公司餐飲部經理殷允化說。
走進國網南京供電公司機關餐廳,在餐桌上可以看到「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等標牌,牆壁上懸掛著以「節約糧食、光碟行動」為主題的宣傳畫……節約氛圍十分濃厚。
為了滿足不同職工的需求,餐廳準備了小份菜。「像我們女同志,飯量比較小,有時候吃不完,扔掉很可惜。」一位就餐職工說,現在飯分大小份,菜有小份菜,吃多少取多少,再也不浪費了。
華群物業分公司機關餐廳主管樊宏指著餐廳的泔水桶告訴記者:「以前一天下來就有4桶泔水,現在每天只有一桶泔水,廚餘垃圾明顯減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