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覆中強調,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總書記的話發人深省,在素質教育被廣泛認同的今天,美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什麼是美育呢?
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狹義的美育,極端的定義是認為美育專指「藝術教育」;其一般的定義是認為美育指「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和美學素養教育」等。廣義的美育,有人認為:「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於各科教學後形成的教育。」
孔子曾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樂」就是美育的一部分,孔子對於「樂」還提出了自己的最高要求——「盡善盡美」。由孔子而下,美育一直存在於中國文人群體中,詩詞之美,文章之美,書畫之美,樂理之美,手談之美。凡以文人為主體的活動,莫不求「美」。一個真正的文人除了能欣賞美,還要能創造美,除了要「大江東去」的豪邁;還有「驚起一灘鷗鷺」的婉約;除了在「大漠孤煙直」的邊塞;還在「採菊東籬下」的田園。
但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美」亦不是文學之全部意義。真正承載了美育作用的還在琴棋書畫等藝術教育中,琴棋書畫的藝術與文學藝術之不同在於——文學要求文質彬彬,琴棋書畫以「美」為最直觀的評判標準。
琴棋書畫自誕生起就承擔了傳統文化中美育的責任,時至今日仍然是教育中對於「美」這一概念探討最為深入與純粹的學科或種類。而琴棋書畫要真正融入校園,融入現代教育,首先就要融入到學校環境的建設中來。至今已有不少學校對將琴棋書畫藝術融入學校建設進行了成功的探索。
朝陽小學兩江校區將繪畫藝術融入到連廊的非正式學習空間中,整個連廊充滿藝術氣息又富有設計感。在為學生創造舒適、開放的學習空間的同時,一舉兩得的達到了潤物無聲的美育效果。在文化牆的建設中,將音符化為蒲公英,讓音樂的迴響變為蒲公英的飛揚,在形式上、內容上都達到了「美」的層次。
金子塔小學在書法和象棋的文化牆設計上獨具匠心。在書法文化牆上,將書字的行書、篆書、金文等形式用活字印刷的方塊組合起來,中間一個大氣方正的楷書「書」字。整個設計充滿了文化感和美感。在象棋文化牆上,紅藍雙方的博弈展示了傳統技藝的魅力,「博弈有道,智慧無界」的文字又飽含了時代的哲理。
朝陽中學建設繪畫和書法功能室,採用了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繪畫功能室採用了西式設計,標誌的百葉窗和畫板,水彩狀的燈飾,靠牆的雕塑架都充滿了西方藝術的色彩。而書法功能室則採用了中式設計,木質的書桌,傳統的筆架、宣紙,麻色的捲簾,燈籠狀的燈飾,處處洋溢著東方美學的氣息。在間接的環境薰陶下,直接的美育也變得事半功倍。
環西小學普天分校同時進行了功能室和連廊的美育建設。舞蹈教室和音樂教室,黃色和綠色的色調運用切合了小學校園的氛圍,簡潔的設計讓教室寬敞又整齊。連廊建設充分融入了「棋」元素,將中國象棋、西洋棋、圍棋做成牆壁,同時設置了專業的棋類設施供學生使用。專業的功能室和非正式的美育連廊結合共同構造了環西普天濃鬱和諧的美育氛圍。
南丹三小將書法藝術的真理融入到了校園文化的整體建設中,提出了「一筆一畫寫好字,一點一滴做好人」的文化主題。在學校標誌的設計上以書法藝術形式的「三」字為主體,校園整體環境的設計上也充分運用了書法元素,以漢朝書法家張芝臨池學書的故事做水景,以書的各種字體做教學樓外壁裝飾,凸顯了該校書法特色教育的特點,體現了該校以書法精神育人的魅力。
美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英國詩人濟慈如是說道。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智力的提升,身體的強壯,道德的建立,也離不開對美的探索。那是追求幸福的能力。
在路上文化公司服務於全國,重慶、四川、貴州、廣西、雲南、湖南、湖北、江蘇、甘肅……
編輯:路漫漫
以上為在路上文化機構原創案例,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