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縣葛公中學:傳承紅色文化,打造三美校園

2021-01-09 安青網

安青網訊東至縣葛公中學大力推動紅色教育,打造三美校園,以黨建促教育改革,提升辦學品位,創建特色學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強立德樹人教育,培養師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持續提高該校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和整體水平。

針對學校少數黨員在教師群體中站位不高、敬業心不足、引領示範作用不強,以及部分學生愛國境界、文明素養、行為規範有待提高等現象,葛公中學黨支部把黨建與學校教書育人深度融合,以「傳承紅色文化,打造三美校園」為目標,實現黨建與學校教育同提升,共發展。

該校創建紅色陣地,夯實信仰之基。支部開闢紅色文化專欄。在校園醒目處製作紅色文化宣傳櫥窗,將該校黨建情況以及精選的紅色故事、圖片等進行展覽,讓師生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接受紅色精神的薰陶和洗禮。懸掛紅色文化格言。在教室、走廊、黨員活動室等地懸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英雄人物的照片以及格言警句等,簡要介紹他們的生平事跡,並在食堂、水池、飲水間等地懸掛珍惜糧食、節約用水等警示牌,激勵師生時刻憶崢嶸歲月,傳革命精神,惜今日生活。開辦紅色之聲廣播站。每天晨起、課間、三餐以及課外活動時間,播放紅色歌曲,宣講革命故事,並利用電子屏不斷滾動播放紅色宣傳標語,營造濃鬱的紅色文化氛圍。

構建紅色課堂,築牢紅色信仰。支部充分利用晨會、班會、國旗下講話、紅色經典誦讀展演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等,做到重點清,要求明,措施嚴,效果實。語文教師給學生推薦如《紅巖》、《紅星照耀中國》等紅色經典書目,要求學生課下閱讀,課前三分鐘演講,如講述書中生動感人的情節,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者講一個書中英雄人物的故事等等。校工會、團委等部門在新生入學時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通過教育,增強紅色記憶,了解革命歷史。學校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感受英雄人物的偉大,要求學生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凡新入團的團員都會進行宣誓,並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去敬老院開展「我為孤寡老人送溫暖」活動等。

誦讀紅色經典,牢記初心使命。支部採用新穎多樣的形式,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誦讀活動,讓學生多聽多讀,反覆吟誦,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將紅色文化精髓入腦、入心、踐於行。每周一國旗下講話之後,安排初一、初二各一個班級輪流集體誦讀紅色經典篇目。開展「不忘初心跟黨走,紅色經典永傳承」的名篇佳作誦讀比賽活動。比賽中,各班選手各顯其能,師生們用心靈感悟到了名篇佳作的文化魅力。

傳唱紅色歌曲,培養愛國情懷。支部組織全體師生人人會唱1-2首紅色歌曲,音樂課我們要求老師教會學生會唱紅色歌曲。同時,我們還舉辦了「牢記光榮使命,唱響時代旋律」紅歌傳唱比賽。一曲曲紅歌頌黨恩,一顆顆紅心跟黨走。在歌聲中,孩子們唱出了對黨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對新時代的熱愛。

觀看紅色影視,傳承紅色基因。支部組織開展了以「看紅色電影,憶崢嶸歲月」為主題的影視觀看活動。各班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觀看《建黨偉業》、《建國大業》、《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等愛國主義影片,並要求學生寫觀後感,同時鼓勵學生回家後多觀看紅色影視劇,聽長輩講紅色故事,接受革命教育,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走進紅色故裡,緬懷先烈事跡。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參觀了洋湖高山倪南山將軍紀念館,並瞻仰了高山革命烈士碑。在倪南山將軍銅像前,我們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回望黨的歷史,接受紅色洗禮,更加堅定了黨員的使命與擔當。各班級遴選3-5名團員和積極分子代表,開展了「追隨紅軍足跡,重溫入團誓詞」主題教育活動。學生們參觀了洋湖高山倪南山將軍紀念館,並瞻仰了高山革命烈士碑。在倪南山將軍銅像前,學生們重溫入團誓詞,增強了紅色記憶,接受了紅色洗禮,學生們受益匪淺。

打造美好校園,優化育人環境。多年來,該校一直致力於美好校園建設,優化育人環境,以期達到環境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之目的。

葛公中學黨團政工攜手抓黨建。通過一廊、兩欄、二室、六樓、一場、一園、一廳、一家等打造葛中「德文化,行教育」陣地。一廊:五講長廊;兩欄:黨務宣傳欄,政務宣傳欄;二室:黨員活動室、團員活動室;六樓:德行樓、知行樓、勤行樓、品行樓、龍驛樓、鳳棲樓;一場:運動場;一園:德行園;一廳:多功能報告廳;一家:留守兒童之家。

通過以上陣地積極開展「紅心向黨」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經典誦讀、團隊活動、陽光體育、文娛晚會、師生書畫展等活動,真正將社會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德文化、行教育」融入到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之中,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立德育人教育。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東至縣葛公中學傳承紅色文化,打造三美校園。通過紅色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入腦、入心、踐於行,達到校園三美好(環境美好、師生行為美好、活動美好)之目的。充分利用東至縣和葛公鎮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傳承和發揚革命歷史文化,推動學校形成了厚重的校園紅色文化、健康的文明風尚和良好的育人環境,達到了立德樹人的目的。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報效祖國,培養了他們珍愛生命、樂觀向上、健康快樂的生活情趣。

廣大黨員教師隊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進一步提高,牢固樹立了「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才為國育人使命」的宗旨,真正成為了學校教書育人的先鋒模範。

安徽青年報記者:王浩淼 通訊員:汪愛民

相關焦點

  • 《紅色傳奇》進校園 紅色基因永傳承
    》進校園經典誦讀活動,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活動以「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工作人員給同學和家長們講述革命故事,組織觀看《紅色傳奇》影片,同學們也表演了詩朗誦、歌曲大合唱,還穿插進行有獎問答,引導同學們觀看書籍,通過閱讀了解廣西紅色歷史、重溫紅色經典中的名篇名段
  • ...傳承「悅讀」校風——天長市蘆龍九年制學校精心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彰顯書香底蘊,傳承「悅讀」校風——天長市蘆龍九年制學校精心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對於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紅色文化進校園 浸潤師生心靈
    近年來,涪城區聚焦「培養什麼樣的人」,著力打造「紅色校園」,讓學校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要打造一支高素質黨員教師隊伍。」此外,綿陽市各個學校通過組建紅色師資庫、開設微黨課、設立黨員示範崗等方式,讓黨員在學校把身份亮出來、形象樹立起來。綿陽職業技術學校通過建立黨員教師與本校藏區學生「1+1」結對幫扶制度,促進藏區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走進涪城區吳家小學,紅色文化廣場在校園中十分醒目。
  • 傳承紅色基因 培養時代新人——茂名啟動「紅色主題閱讀 傳承紅色...
    時代周報記者:潘展虹 2021年1月15日,「紅色主題閱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活動暨「陽光未來計劃」在廣東省茂名市正式啟動。該活動將把紅色文化帶進茂名市的校園和課堂,營造紅色育人氛圍,培養健康人格、哺育時代新人。
  • 砥礪奮進的五年③|堅守「三美理想」全力打造「立德樹人」國美模式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大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校園環境、課程和活動中,融入到師生日常生活中,明確提出和踐行「構築校園美境、實施校園美育、塑造校園美心」的「三美理想」,創新實踐「思政教育、專業教學、文化傳承」三位一體的育人方法:望境塑心,塑造精神家園;活化校史,培育核心價值;知行合一,培養哲匠精神;打造精品,凝練文化品牌。
  • 東至縣木塔:文化興鄉,繪就幸福長卷
    「十三五」時期,東至縣木塔鄉文化事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農家書屋、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廣場、文化牆、文化場館等文化設施日益完善,送電影送戲下鄉、群眾文體、非遺展演、鄉村春晚、文物展覽、紅色文化周等活動五彩紛呈。群眾文化「熱」了起來,歷史文化「活」了起來,紅色文化成為主旋律。
  • 「文化活動進校園 紅色基因共傳承」活動在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
    新定西·定西日報報導 (記者王霞飛)7月29日上午,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決策部署,引導和培育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推動殘疾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市殘聯主辦的「文化活動進校園
  • 蛟河市第九中學校打造「陽光」校園文化
    蛟河市第九中學校以實施陽光教育為特色,以開展豐富多彩德育活動為載體,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依託,通過人文關懷和人性化教育打造「陽光」校園文化,提供健康、快樂、溫馨的校園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今天的「砥礪奮進 鑄夢前行」專欄推出的是蛟河市第九中學校。
  • 吳世儒:打造紅色基因庫 傳承大別山精神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擔當起弘揚踐行大別山精神的政治責任,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信陽市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初步成效。信陽在開展紅色基因庫建設方面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在傳承大別山精神方面有何進展?近日,新華網專訪了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特聘專家、鄂豫皖革命紀念館負責人吳世儒。
  • 文化大篷車開進廣州永和街 啟動紅色文化傳承活動
    打造紅色文化品牌金羊網訊 記者張豪報導:傳承紅色文化,打造永和街紅色文化品牌,8月28日下午,「守信念·保家園·築夢想·美永和」紅色文化傳承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永和街黨群服務中心舉行永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吳振茂表示,永和街堅持黨建引領,高度重視永和街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和發揚,成立退役軍人服務站,升級改造東江縱隊紀念廣場,將永和街打造成為黃埔區北部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形成「南有黃埔軍校,北有東江縱隊」的格局。
  • 【紅色傳奇進校園】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回首今朝,革命兒女薪火相傳,銘記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為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興寧區各學校積極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活動。通過組織召開主題班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小手拉大手傳遞紅色力量等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精神,傳承愛國主義。
  • 東至縣泥溪鎮中心學校舉辦「築樂美」匯報演出暨黨建「一校一品...
    用器樂撥彈成長的節奏,用曲藝演繹校園的多彩,用黨歌吟唱生活的甜美,用舞步炫出藝術的美好。4月26日上午,「築樂美」匯報演出暨泥溪鎮中心學校黨建「一校一品」特色教育展演在本部小學操場舉行,出席本次活動的有東至縣教體局領導,團縣委領導等。本次展演開啟了網絡直播通道,在校師生和場外家長千餘人同步在線觀看了這一盛況。
  •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8月6日,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暑假實踐隊舉辦了紅色文化宣傳活動,活動有物理學院實踐部主辦,參與成員包括在家的初高中生及其家長。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提高了在家的初高中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可,產生了十分積極地影響。
  • 紅色文化進校園 革命精神代代傳
    《傳承的力量《傳承的力量》八一建軍節篇首站來到的,便是文山州廣南縣城區第一小學校。走進廣南縣城區第一小學校,呈現在眼前的是具有濃鬱壯鄉文化的儂氏土司衙署遺址建築群,與現代化的教學大樓交相輝映,古樸典雅中充滿著現代氣息,共同構成了別具魅力的校園文化,飽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學: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
    以紅園龍思奇革命先烈背後的歷史文化為基點,將紅色文化比為炬火,堅定地傳承著紅色文化。最好的傳承方式應是巧借創新活水,為其賦能,才能為紅色文化拂去歷史塵埃,重新「活」起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文化傳承亙古不變。傳承是創新的前提,周國平先生曾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離開生命本源,文化不過是人造花束。」誠如斯言。紅色文化不是空中閣樓,它需要我們傳承,就猶如土壤滋養著幼苗。湘西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學為此舉辦了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讓學生更加樂於接受與理解紅色文化的意義與價值。
  • 「傳承紅軍精神,打造立根樹人溫馨校園」——邛崍市高何鎮中心小學校入選國家級鄉村溫馨校園
    近年來,學校以「傳承紅軍精神,打造立根樹人品牌」為主線,以建設溫馨校園為抓手,成立「建設鄉村溫馨校園」活動領導小組,深挖紅色資源,積極探索實踐紅軍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常規的有效途徑,注重師生校園生活體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溧水晶橋鎮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紅色旅遊名片
    芮家村史館 張福敏攝「我們村綜合社將把我村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等革命歷史遺址,進行深入挖掘和傳承,打造紅色旅遊名片。」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黨總支書記李其軍說。芝山村是一個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美麗村落,村內有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蘇南反頑銅山戰鬥等革命歷史遺址。該村綜合社結合全鎮健康產業發展和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園區和紅色旅遊線路,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晶橋鎮作為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歷史遺蹟。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一流育人環境
    走進這座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校園內,從教室到走廊,隨處可見書法元素點綴其中,現代化教學樓與之相得益彰,襯託出校園的寧靜和儒雅。「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梅縣區扶外小學校長吳海燕介紹,2015年,學校對校園文化進行了重新建構,開始在校園內加入書法元素,將書法文化打造為學校獨有的校園文化,希望能讓每一個學生每時每刻都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 江蘇省「淮安紅色文化傳承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12月9日,江蘇省淮安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與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成立「淮安紅色文化傳承研究中心」。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淮安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淮安市委黨校相關領導及淮安市清江浦區紅色宣講團代表、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代表參加了成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