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該旅組織駕駛員抗疲勞訓練。 蘇森林攝
烈日當空,第77集團軍某旅運輸車隊正穿梭在崎嶇蜿蜒的盤山公路上。闖過染毒地帶、穿越灌木密林、演練排障預案……一路上,充滿硝煙味的訓練課目接連展開。
經過6個多小時的高強度行車,時間已是中午1時左右,正是吃飯午休的時間。「咕咕咕……」同坐一輛車的駕駛員餘建與筆者的肚子,相繼發出「警告」,而長期午休形成的困意也漸漸強烈。
「停車,組織休息!」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車隊駛入一片空曠地域。「終於休息了,趕緊吃東西墊墊肚子,一會兒再睡一覺……」筆者又餓又困,一邊啃著壓縮乾糧,一邊暗自嘀咕著。可還沒緩過勁兒,指揮員又下達了出發的命令,駕駛員們陸續登車發動車輛。
「為啥不讓駕駛員多休息會兒?」實話實說,筆者早已感到疲憊,更別說一路上還要處理各類突發情況的駕駛員。以往執行運輸任務,為了確保安全,駕駛員都是重點保障對象,無論如何都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吃飽睡好,現在為何一反常態?
「讓駕駛員得到充分休息的確能更好地保障安全,但打起仗來,敵人可不會遵循你的『生物鐘』。」一路跟訓的運輸投送科科長劉本立介紹說,為了讓官兵更好地找到「打仗狀態」,旅裡定期組織駕駛員抗疲勞訓練,突出時間上的長跨度、訓練上的大強度。
「抗疲勞訓練以成熟的安全預案和保障措施為支撐,並非盲目蠻幹。」該旅參謀長何川告訴筆者,他們在組織訓練時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官兵逐漸適應訓練強度,詳細制訂完善駕駛員接替、車輛故障排除等安全預案,確保有效處置突發情況。不僅如此,他們還為每名駕駛員配備了清涼油、風油精、小米辣等提神醒腦的物資,幫助參訓官兵戰勝疲勞、挖掘潛能、挑戰極限。
中午過後,四級軍士長、駕駛員苟健康精神狀態逐漸下降,他抹上清涼油、嚼起小米辣,一直堅持完成連續12個小時的駕駛訓練任務,受到了機關的通報表揚。走下運輸車,他由衷感嘆道:「疲勞無疑是駕駛員的『天敵』,只有在平時訓練時勇於挑戰,把自己逼到極限,上了戰場才不會吃虧!」
該旅領導告訴筆者,近期他們還將結合高原遠程機動任務特點,進行抗缺氧、抗高原反應等適應性訓練,讓官兵的身體機能更好地適應未來戰場。(田鴻儒 潘吉業 周 炬)
來源:解放軍報 轉自: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鄧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