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是日本非常流行的一种放松方式,整個人浸泡在溫熱的水中,能讓神經系統和全身肌肉得到有效放鬆。
近些年,我國各地區也開發了不少溫泉景點,在泡溫泉的同時還能欣賞美景,如此這般吸引了大批遊客,每逢節假日溫泉景點都是爆滿狀態。
不得不說,泡溫泉的確對身體有諸多好處,特別是以下幾個:
1、鎮定作用:溫泉水一般都在37-40℃之間,浸泡在如此溫度的水中能讓體表血管擴張,有利於身體血液循環,同時還能讓神經系統得到放鬆,對於神經衰弱、失眠、抑鬱症等給人群而言,泡溫泉無疑是最佳的放鬆方式。
2、瘦身:在溫泉水中浸泡,是對人體會產生壓力,促使胸腔及腹腔壓力升高,讓循環和呼吸系統加速工作,能起到利尿和治療浮腫的效果,對於水腫型肥胖有一定緩解作用。
3、皮膚健康:溫泉能起到美容效果,這主要是因為溫泉中含有特別的化學物質,比如碳酸、食鹽以及硫化酸、硫磺等,這些物質能在泡溫泉的同時沉澱在皮膚上,進過吸收後部分可滲透至體內,進而改變皮膚的酸鹼度,促使皮膚新陳代謝。
雖說泡溫泉對機體有益,但以下幾個注意事項也不能忽視,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浸泡時間不能過長
泡溫泉好處如此之多,再加上溫泉門票也不便宜,所以很多人喜歡一直在池子裡待著,甚至時常多達一個小時,然而這對身體其實並沒有好處。
科學證實,長時間浸泡在溫泉水中,會促使毛細血管過分擴張,心臟跳動頻率時間過長,可誘發脫水、低血壓、昏厥等問題。
所以,最正確的泡溫泉方式應該是泡一會、然後上岸休息一會,喝點水補充水分再繼續浸泡。每次泡溫泉的時間維持在10-15分鐘左右的時間,這才是最佳狀態。
皮膚病患者需注意
對於有嚴重的皮膚溼疹、皮膚炎症以及皮膚有潰爛傷口的人群而言,泡溫泉需謹慎選擇。因為溫泉中可能含有硫磺以及鹼性物質,雖然可以殺菌,但也可能刺激皮膚傷口惡化,誘發「溫泉性皮膚病」。
而且,在熱水中待的時間過長,還會加速皮膚水分蒸發,破壞皮膚的保護層,加重自身症狀。
飽餐後避免泡溫泉
在進食結束之後,血液主要分配給了腸胃消化食物,供給大腦和心臟的血液相對較少。在泡溫泉的過程中會導致體表血管擴張和收縮,血液又會被重新分配,這直接影響到了腸胃的消化和吸收工作。
而且,對於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來說,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類人群,且已經出現了動脈硬化或斑塊,在這種情況下還會成為急性腦卒中和心梗病發的誘因。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泡溫泉過後應對身體進行清潔,因為硫磺或鹼分等濃度過高的物質在泡溫泉結束、體表水分蒸發之後,停留在皮膚上的濃度也會增加,對皮膚產生一定的刺激。所以,最好是在溫泉結束之後,再進行一次清水衝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