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成長,輔食添加成為媽媽比較操心的話題,包括「什麼時候加輔食」,「第一口輔食吃什麼」,「哪些輔食不能吃」,「哪些食物容易過敏等」......,針對媽媽們擔心的輔食相關的問題,今天再次進行一次總梳理,相信對寶寶輔食添加能提供幫助,看時記得收藏備用哦。
一般來說,母乳餵養或強化鐵的奶粉能滿足6個月內嬰兒所有營養需求。但從6個月後,隨著寶寶生長發育需要,應額外補充輔食,保證嬰兒健康成長。
何時加輔食,每個寶寶情況不一樣,具體添加的時間沒有固定值。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輔食添加從6個月開始,最晚不能超過8個月。
大家都看到這是一個區間值,當然越接近寶寶6個月越好,具體時間也要看寶寶有沒有出現輔食信號。
出現咀嚼動作
媽媽如果發現寶寶學會了有效吞咽,即看到大人吃東西時就不停的流口水,當然這時也可能正在長牙流口水。
寶寶發育信號
寶寶能控制自己的頭部,能保持堅直以及穩定的姿勢,在有支撐物的情況下能坐直。
停止「吐舌反射」
寶寶的舌頭不再排斥食物,當媽媽嘗試性給寶寶餵食時,寶寶會用嘴來接應。
體重明顯增加
一般寶寶出生後體重增長較快,當體重增加到出生時2倍左右時,大約為6.8公斤時,表明需要額外添加輔食營養了。
食慾增高
寶寶似乎很餓,即便每天吃8次以上母乳或奶粉都仍然不夠,這也是添加輔食的信號。
顯示對食物超強興趣
看到爸爸媽媽吃飯時,會伸手去抓餐具以及食物,表達能力強點的寶寶還會指食物,或盯著媽媽吃飯直咽口水。
由一種到多種
給寶寶添加輔食時候,應用專門的烹飪器具,避免與成人食物相混淆。同時一次只給寶寶提供一種食物,吃完後觀察4-5天,如果寶寶沒有出現過敏、起疹子、嘔吐等反應,再接著添加另一種食物。
由稀食到稠食
剛開始都是稀食,包括雞蛋黃添加也是衝成稀食再餵養寶寶,包括米粉添加注意調配得當。待寶寶適應稀食後,再慢慢加為稠食。
由少量到多量
添加一種食物時,不要求寶寶一次吃很多,剛開始以食用量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添加,等寶寶適應這種食物後再增加食物量。
形狀由細到粗
剛開始選擇顆粒較細的輔食,隨著寶寶咀嚼能力提升,為順應寶寶咀嚼發育,要選擇顆粒較大的輔食。
6個月後寶寶的母體內獲得的鐵已經消耗殆盡,所以最初的輔食必須含有鐵質,所以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可以選擇含鐵嬰兒米粉。
另外含鐵輔食包括:肉泥、深綠色蔬菜葉、豬或雞肝、豆腐等,在已經給寶寶添加含鐵輔食後,其他輔食添加可以按上面說到的添加原則來進行。
蜂蜜
在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若1歲內寶寶食用可能引起嬰兒肉毒桿菌中毒。所以,媽媽們不要隨意給寶寶嘗試蜂蜜,不要有僥倖心理存在。
鮮牛奶
因為在鮮奶中的酪蛋白屬於大分子結構,不容易被分解,無法被1歲內寶寶消化吸收,還容易增加嬰兒的消化負擔。
鹽以及其他調味品
有些老人認為寶寶不吃鹽沒有力氣,偷摸給孩子點一口菜湯,這種行為不可取。因為過早給寶寶食用鹽以及含有醬油調味品的食物,不僅會加重嬰兒的腎臟負擔,而且還會養成寶寶從小「重口味」習慣,這樣孩子比較難接受原味食物,長大後還會出現偏食等不良習慣。
果汁
澳大利亞最新嬰兒餵養指南中,建議1歲內寶寶最好不要喝果汁,應從果泥開始吃。即便孩子1歲後也要限制喝果汁的量。這點媽媽們要明白,寶寶最的飲品永遠是白開水。
一些容易過敏的食物媽媽們要當心,比如貝殼類海鮮,部分魚肉等。
19999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第23次會議公布容易過敏的食物清單:
牛奶、雞蛋、魚(尤其甲基汞含量高的魚,包括鯊魚、劍魚、吞拿魚、馬鮫魚等)
貝類:蝦、大小龍蝦、螃蟹
花生、大豆、堅果類(杏仁、核桃等)、小麥
我國常見易過敏的食物之首也是雞蛋和牛奶。
容易卡喉的食物
每年孩子因花生米卡喉的悲劇新聞都不在少數,這給每位帶娃的家長都敲響警鐘。生活中像玉米、瓜子、花生、果凍等食物,一旦寶寶卡住可能引起窒息的慘劇。平時這些食物不僅不能給寶寶吃,還要拿的離寶寶遠遠的,不要讓寶寶夠到自行餵到嘴裡。
一旦寶寶輔食過敏了,如果表現較輕者可以在家觀察,同時停止過敏輔食的食用。如果表現較重者應及時就醫,切莫因小失大。
寶寶完全迴避過敏食物一般需要3個月,比如寶寶吃雞蛋過敏,媽媽就應該停掉雞蛋以及雞蛋的相關食物至少3個月,等寶寶大一些再試。
一般而言,如果爸爸媽媽一方有特定過敏源,寶寶也可能對這種特定食物過敏。但如果爸爸媽媽沒有過敏原,等寶寶長大一點後,對曾經過敏的食物也不再會過敏。所以,媽媽們也不必過度擔心及緊張。
輔食添加是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很重的一步,走好這關鍵一步,寶寶不僅健康更聰明。另外,每一個寶寶的輔食添加都不一樣,沒有固定程式,只要寶寶發育健康就是最好的方式。最後,祝每個寶寶都能吃嘛嘛香,茁壯成長。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