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當代影像館上新,這些展覽適合帶娃看

2020-12-20 成都商報教育

文丨團媽

對家長來說,帶孩子看展覽既是一種很好的藝術教育途徑,也是最省錢的遛娃方式。

和孩子一起看展還有一個好處是,我們有機會放慢腳步,跟隨孩子的眼睛去發現藝術和生活中的美。

團媽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年底剛剛上新的,適合帶孩子去看的展覽。這些展覽的展期都很長,建議大家先收藏,做好防護,錯峰看展。

成都人愛吃、會吃,天下人皆知。生活在世界美食之都,帶孩子嘗盡人間千百種滋味的同時,我們還要和孩子一起去了解那些跟我們息息相關的飲食文化。

《食味人間——飲食文化展》由四川博物院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展出了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近現代的共計118件/套文物。

亮相本次展覽的展品,不僅有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乾隆鬥彩八寶龍鳳碗、青玉獸面紋三足蓋碗、纏枝紋長頸金瓶、「楚高」銅缶等文物,還有四川博物院珍藏的芙蓉花金盞、錦地五龍圖雕漆塗金盤等珍貴文物。

乾隆鬥彩八寶龍鳳碗·清

青玉獸面紋三足蓋碗·清

芙蓉花金盞·宋

纏枝紋長頸金瓶·遼

「楚高」銅缶·戰國 楚

錦地五龍圖雕漆塗金盤·清

從原始烹飪到飲食禮儀,從皇家風範到市井煙火,從宴樂之歡到詩意人生……我們不僅能看到食器文物反映出的飲食文化的變遷,也能從食器變化中窺見過往的情懷。

展覽中還增加了互動視頻裝置與聲音播放裝置,講述屬於大眾對於食物的記憶,邊看展邊聽容易餓,看完展最好的安排是一家人再去吃個熱乎乎的火鍋。展覽期間,大家還可以聽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先生在四川博物院的《漫話四川美食》主題講座。

「你是成都的娃兒還是重慶的崽兒?」相信很多孩子跟著父母在外地旅遊的時候,都被問過這樣的問題。成都和重慶,在其他城市的人看來都差不太多,「你們都說四川話」「你們都吃得辣」「你們天天吃火鍋」「你們那美女都多」。

確實,成都、重慶這兩座城市距離近,又有很多相同之處,外地人分不清也正常。但對於生活在成都或重慶的人來說,成都和重慶無論是在地形、氣候、交通,還是兩地人的語言、飲食、性格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區別。它們像一對見不得又離不開的兄弟,永遠有爭不完的話題,但一到關鍵時刻又是一家人。

在《雙城記——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中,策展人王慶鬆通過系統梳理成都、重慶兩地影像發展脈絡,以藝術家的作品及創作歷程為切入點,集中呈現了12名活躍在成都與重慶的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

據團媽了解,本次參展的12名藝術家分別是:雷文晴驁、黎晨馳、李俊、李一凡、駱丹、木格、寧佳偉、蘇葵、童文敏、王維思、楊迪、張小濤。他們中間有一些是生於成都,通過在川美學習成就了其強烈的個人風格;有的則是生於重慶,現居於成都,成為了極具地方代表性的藝術家。

前段時間,團媽的朋友圈都被這個展覽刷屏了。雖然看《流浪地球》已經是2019年的事情,但並不妨礙小小科幻迷們去打卡。這個展覽就究竟怎樣?團媽上周去實測了。

據官方介紹,《流浪地球》科普文化主題展打造的是超300平米的沉浸式太空體驗,有5大展文化展區,4大拍照打卡區,以及2大互動體驗區。現場看,整個展區並不大。主入口被設計成太空艙的造型,穿越感沒有,倒是挺適合娃娃凹造型拍照的。

展區重點展示了流浪地球計劃的過程,小朋友在大人的講解下,基本能搞清楚劇情。展區還陳列了同比例縮小還原的蘇拉威西行星發動機-助推器組塊,地表防護服,空間站工作鞋,《流浪地球》原版火石道具,電影裡劉啟的挎包等。

整個展區最吸引小朋友的是模擬拯救地球的遊戲和八大行星展示區域。在模擬拯救地球的遊戲中,孩子們可以選擇撞擊木星以開啟救援,或者殘局拒絕,選擇「不拯救地球」。八大行星展示區域,孩子們可以測自己在不同星球的體重。整個一面牆的空間基因庫是大孩子感興趣的區域。

《流浪地球》科普文化主題展比想像中小的多,值得看的東西如上所述,團媽覺得沒必要專門去看。如果住在附近,或者有計劃前往龍湖濱江天街的,還是可以帶娃娃去看看。

大家都知道玉林西路的小酒館,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小酒館早在幾年前就落戶萬象城。小酒館萬象城店內有一個藝術空間Littles,不定期會舉辦各種展覽,展出一些青年藝術家的作品。「無響應·納米宇宙」就是一個集合了8位年輕藝術家的展覽。

在這個「萬物皆可人為」的時代,科學與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人類生存的環境質量並重構了人類社會行為, 且深刻地影響著周遭生存環境的變化。 8位藝術家將藝術作品作為一場反射人與社會、自然、本我,人與宇宙的迷思,共同創造一場多元思考的狂歡,一次並非自問自答的敘事想像。

胡周華作品

冬眠人 Cryonaut是《無響應·納米宇宙》最後一個雙人展,展出的是藝術家餘若婕和胡周華的作品。像是被低溫休眠、暫停生命的人們的夢境,這是一場裡世界與表世界的探索,一場肉體與靈魂的追尋。

餘若婕作品

聽上去有些深奧,但年輕的靈魂總有相通之處。小學生看這個展覽可能有些晦澀,中學生可能會從中找到靈感和共鳴。

相關焦點

  • 十一假期展覽「豐盛」 適合帶娃看的重磅展列表
    相比逛商場買買買,看展覽無疑更適合帶娃一起。畢竟,展覽場館都是開闊又敞亮的,相比窩在家裡或者扎堆人流密集的商場,簡直是再好不過了。 可能因為疫情期間積壓了不少,十一期間展覽相當「豐盛」,而且真的有好多適合孩子的展覽。如果在假期最後兩天帶娃去看展,還會讓娃靜下來、收收心。
  • 新年上新啦!成都那些進擊的博物館、美術館
    這些文博機構多有展覽上新,  國內or國外,大眾or別致,  一場又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盛宴等你來開啟。  把2020鐫刻在心,  盼2021不負所期。  閱|讀|導|覽  part 1特別推薦  *此處有福利  part 2上新了,博物館  part 3上新了,藝術館  part 4元旦限定
  • 先鋒藝術家策展「最溫柔她說」 成都當代影像館迎來第十展
    新展開幕 頭條編者按:2019年11月9日,成都當代影像館本年度的第十個重要展覽:《她說》正式與觀眾見面。展覽由成都當代影像館藝術總監、著名攝影藝術家王慶松作為策展人,蔡錦、陳秋林、廖雯、劉茜懿、馬秋莎、錢儒雅、邢丹文七位國內藝術家參展,展出作品運用圖像、視頻、裝置等多元化的表達方式,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特別的影像藝術展。
  • 十一假期最適合帶娃看的重磅展
    相比逛商場買買買,看展覽無疑更適合帶娃一起。畢竟,展覽場館都是開闊又敞亮的,相比窩在家裡或者扎堆人流密集的商場,簡直是再好不過了。可能因為疫情期間積壓了不少,十一期間展覽相當「豐盛」,而且真的有好多適合孩子的展覽。如果在假期最後兩天帶娃去看展,還會讓娃靜下來、收收心。
  • 博物館日|這個還原明代女子生活的展覽,斬獲2019四川博物館優秀...
    由四川博物院與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封面新聞聯合舉辦的「物·色——明代女子的生活與藝術展」(以下簡稱「物·色」),在眾多參評展覽中脫穎而出,榮獲優秀陳列展覽。這已是「物·色」三度獲獎,此前,展覽斬獲「2019成都生活美學大賞」十大展覽榮譽,展覽海報也獲得由博物館頭條舉辦的「2019繆斯慕博物館海報設計」網絡人氣獎榮譽。
  • 暑假到啦,這些展覽適合帶孩子一起去看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馮鈺)憋了幾個月沒有好好看展覽,暑假期間,哪些展覽適合家長帶孩子去看,哪些又適合同學們自己「組團」打卡呢?來看信息時報記者為你探營。經典動畫包括了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動畫、以迪士尼為代表的歐美經典動畫,以及以吉卜力工作室為代表的日本經典動畫;新時代動畫則集中展示了以平塔工作室、啊哈娛樂和小瘋映畫為代表的,互動性極強的國產動畫和VR遊戲。推薦理由:這些動畫精品不僅是孩子們的最愛,也涵蓋著70後、80後年輕父母們的記憶。
  • 7月展訊|可放空、可遛娃還能漲知識!深圳這些展覽不容錯過
    先把提升藝術鑑賞能力提上日程吧!7月,各種藝術展、科普展向你砸來!  第一趴:想要漲姿勢的看過來!,其善於探索品牌形象和故事情節,是當今世界上最多產,最具辨識度的藝術家之一。他被稱為「街頭藝術之父」,在世界各地的街頭、博物館、電影、書籍和電視上都有令人難忘的畫面。這次展覽由15幅大型布面油畫、18幅紙畫作品、2件巨型雕塑、數十種新玩具、獨家商品、版畫發售組成。同時還創作了60首新歌,將作為這些史詩級展品的配樂。在新作大展中,Ron English透過他超現實的獨特稜鏡,重新構想波普文化的圖像。
  • 蘇軾書法展槽點滿滿,故宮博物院只是景點,並不適合展覽
    當然,既然是一場面向公眾的展覽,就無法不讓觀眾「挑刺」。其中一些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的書畫展覽由來已久的老問題,也有新出現的一些新的感受。首先,故宮是個景點,而非專門展廳與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不同,北京故宮博物院畢竟不是一個獨立的博物館——它首先是一個旅遊景點,其次才附帶有展廳功能。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但與去一家純粹的博物館參展的觀眾不同,每天購票進入故宮的遊客,更多不是為了看展覽,而是旅遊。
  • 解密四川博物院首開商業展背後:《航海王》特展為何爆火
    值得一提的是,《航海王》特展更是作為官方公立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四川博物院首次舉辦的商業收費展。這些年國內各類博物院(館)開始以越來越開放的心態辦展,其背後的考量值得玩味。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近日採訪了展覽主辦方、商業操盤方和部分觀眾,解密四川博物院首開商業展《航海王》背後的故事。
  • 四川博物院 讓公眾享受到均等的文化福利
    □張衡圖片由四川博物院提供給邊遠地區送文化全國首創流動博物館    2009年5月,四川博物院新館正式開放。開館半年,便舉辦和引進國內外各類展覽20多次,吸引著社會關注。然而博物館究竟應該怎麼辦?如何讓館藏資源實現最大程度的利用?
  • 山西博物院推出五大展覽慶建院百年
    從山西博物院傳來消息,從9月起,山西博物院將陸續舉辦五大展覽及系列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及該院建院百年。  1919年10月9日,山西省教育圖書博物館在文廟正式成立,掀開了山西博物院百年歷史的篇章,開創了中國近代博物館的先河。
  • 一百個博物館精品展覽,一定要看!
    文博圈小編特意為您 推薦全國精選展覽100個 你準備看幾個?>本次展覽分為「孔子的生平與思想」「儒家學說的形成與發展」「儒家學說的國際傳播」「孔子題材藝術作品」四個部分,匯集了自新石器時期至當代的珍貴文物、古籍以及藝術品240餘件(套),總共700餘件,其中還有41位當代藝術家創作的近40件孔子文化題材美術作品。
  • 最神秘的時空、最好吃的展、最有故事的女人·這些展覽不容錯過
    多是國博和川博的重磅珍藏 @四川博物院 作為一枚吃貨,一定不能錯過這個「寶藏」大展。只要來逛上一圈,以後吃飯的時候,你就能侃侃而談了。
  • 金秋九月 故宮博物院舉辦多項展覽活動
    今年9月,故宮博物院的展覽活動再次進入黃金期,月內有《趙孟頫書畫特展》、《明月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新安八家書畫展》、《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天祿永昌——故宮藏瑞鹿文物特展》、《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展
  • 足不出戶,四川美術館展覽線上看
    足不出戶,四川美術館展覽線上看 本報記者   餘如波     本報訊(記者 餘如波)記者1月6日從四川美術館獲悉,四川美術館數字美術館日前正式上線。
  • 四川美術館19日恢復開放 前往參觀請帶上身份證
    繼18日四川博物院恢復開館後,紅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四川美術館今日也正式發出消息:從3月19日起恢復有序開放。四川美術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10:00~16:00(15: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限流觀展依然是必要操作:館內每日接待觀眾量不超過500人。同時暫停旅遊、遊學等團隊接待。
  • 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來啦——
    展覽時間6月17日開展,為期一個月展覽地點四川博物院>展覽內容共分四個單元,包括「聞令而動精準施策」「大美醫者負重前行」「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奮力奪取雙勝利」一封封按滿紅手印的請戰書,新冠1號、2號、3號中藥製劑,「雨衣妹妹」穿過的雨衣,吉布地國家領導人授予四川專家的勳章……6月17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將在四川博物院正式開展。
  • 周末約 | 長沙這些地方展覽活動豐富多彩 適合帶小孩去感受藝術
    去看一場畫展吧!哪怕看不懂~月湖當代藝術中心油畫和水墨作品的聯展,名字就是――剪不斷舍離。唐詩與王衝,他們的藝術與生活有著正當的關係,關於藝術,我們需要斷舍離的簡單,而簡單之後留下來的,也是那些剪不斷的真真實實了。小編自己去看過展覽,不敢昧著良心,很多時候真心看不懂!
  • 國寶「何尊」進京,國家博物館哪些展覽適合帶娃來?
    朵朵把目前看過的4個大展,按照適合孩子看的順序給你捋一捋,還有一個重磅展覽的預告,一起來看看吧!小提示:目前國博只能提前在官網(微信公眾號「國家博物館」)預約,當天不能直接去,每天預約時間16:00截止。
  • 精選19個適合親子參觀的博物館展覽,覆蓋城市不止北上廣!(含攻略)
    6、千山共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2019年11月1日-2020年2月28日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免費,帶好有效證件,須提前預約進校園不適合年齡太小的孩子參觀這次展覽,除了穆夏本人的近200件珍貴畫作外,還有40餘件新藝術風格的家具、服飾、珠寶首飾、玻璃器皿、瓷器、陶器和織物等展品,讓我們近距離欣賞這位捷克國寶級藝術家富有永恒生命力的作品。兩個字,很美。來看看設計界最成功的「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