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捂汗能退燒?兒科醫生:不要再陷入這種誤區了

2020-12-22 健康界

孩子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只要孩子一生病發燒,一家人都跟著著急。有些家長比較擔心,直接就將孩子送醫院了,而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能扛過去,在家用自己的方式幫孩子退燒,但是很多家長都有退燒誤區。

首先怎樣判斷孩子是否發燒呢?

並不是說摸一摸孩子額頭,感覺有點燙,就能判定了。判斷孩子是否發燒肯定是需要體溫計的,如果孩子的測量結果超出了範圍,那就是發燒了。多數都是測量孩子的腋溫,一般腋溫等於或超過37.5度就是發燒了。還可以測量其他地方,口溫大於37.2度或者是額頭、耳部、肛溫超過38度也可以確定孩子發燒了。

發燒到底是什麼?

其實發燒就是人體的「大掃除」行為。如果身體受到外部病毒、細菌或者其他物質入侵後,由於侵略物的刺激,就會使人體產生一種內生致熱源的物質,由人體的下丘腦控制,促使體溫升高,從外部看來,就是我們說的發燒了。當人體體溫變化時,體內的各個機能也會發生改變,這時體內的代謝就會加快,免疫系統也會產生出更多的白細胞、巨噬細胞、炎症因子等,以對抗侵入體內的病毒,將它們吞噬、掃除。所以,平常偶爾發燒對於身體而言是有一定好處的,可以激活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力。

給寶寶退燒不要進入這些誤區。

1.捂汗退燒。這是民間最常見的退燒方法,很多老一輩人都認為這種方法有效,其實捂汗只會抑制孩子的散熱,對病情是很不益的,而且很多孩子的體溫中樞發育並不完善,捂熱很可能會影響體溫中樞的功能。還可能引起脫水,加重病情或引起併發症。

2.擦酒精退燒。酒精退燒一般用於成人身上,對於孩子而言,他的皮膚比較嫩,很容易就會將酒精吸收,可能會引起酒精中毒。

3.使用冰敷。用冰袋給孩子退燒是不是很多家長都用過。使用冰袋後,可能孩子的局部確實有降溫,但是皮膚和血管卻受不了這樣來回折騰,而且孩子皮膚嫩,很容易造成皮膚凍傷。

4.加大退燒藥的量劑。藥物並不是服用越多,對病情治療的效果就越好,大量服用,不僅可能無法退燒,還可能引起很多不良反應。藥物的使用一定要按照醫囑和說明書進行服用。

5.灌腸退燒。灌腸退燒就是通過肛門將藥物注入腸內,讓腸黏膜吸收藥物,來達到治療目的。這種治療很容易損傷腸黏膜,嚴重的會造成肝臟腎臟的損傷。現在很多小門診無法判斷孩子是否能灌腸治療,就直接進行,從而引起了很多悲劇的發生。

發燒用藥注意事項

家中有寶,退燒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退燒藥都適合孩子服用。有些退燒藥有嚴重的副作用,對於孩子來說不是良藥,很可能會變成「毒藥」。下面給家長介紹幾種堅決不能給孩子用的退燒藥。

1.退燒藥之安乃近。這個藥在之前臨床應用是非常廣泛的,現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有在使用。此藥有嚴重的副作用,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病毒的機率。40多年之前美國就禁用此藥了,隨後澳大利亞、日本等幾十個國家也相繼禁用。

2.退燒藥之尼美舒利。這個藥退燒效果非常好,之前很多醫療診所都非常喜歡使用。但是這個藥對於孩子的中樞神經會造成損傷,現在國內已經讓12歲之下的兒童禁用。如果有診所開這個藥,直接拒絕。

3.退燒藥之賴氨匹林。此藥也具有退燒快的特點,但是可能造成嚴重不良反應。注射此藥後,可能會出現嘔吐、驚厥等症狀,甚至出現死亡。所以家長給孩子退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還有禁止給兒童吃的退燒藥有阿司匹林、柴胡注射液、安痛定。

這裡再推薦兩種兒童用的比較安全的退燒藥,應該很多爸媽都知道,就是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這兩種藥的安全性很值得信賴,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退燒藥,不過對於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安全性尚未確定。

最後想和家長說的是,發燒只是表象,明確病因,對症治療才是明智的選擇。不要孩子一發燒就著急退燒,雖然孩子生病家長著急,但是不要盲目治療,要科學合理地給孩子進行治療。對於寶寶發燒,其實三分靠藥,七分靠護理。

相關焦點

  • 孩子發燒蓋上厚被子捂汗?小心讓病情加重,這3個退燒誤區別中招了
    因為太過於著急了,很多家長就進入了一些退燒誤區,不僅沒有退燒,反而會讓孩子的健康受到了不良影響。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家長容易進入哪些退燒誤區,給各位家長警醒。1、給寶寶蓋上厚被子捂汗有些家長在發現寶寶發燒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給寶寶蓋上厚被子,讓寶寶捂汗,認為汗出了就能夠退燒。這其實是一種誤區,這根本不是正確的退燒方法。給寶寶蓋太厚的被子或者給寶寶穿太多,會抑制寶寶的散熱。尤其是一些月份比較小的寶寶,本身體溫中樞發育還沒有完善,再這樣處理會引起脫水,讓病更加嚴重。
  • 退燒用酒精擦浴、被子捂汗?!給孩子退燒千萬要避開的4個大坑
    於是,捂厚衣被、敷溼毛巾、貼退熱貼……各種能想到的招兒都齊上陣,恨不得馬上就將寶寶的體溫降下來。有些家長甚至在體溫不到38.5℃就急著給孩子餵退燒藥,或到醫院急診直接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退燒針,巴不得能達到立竿見影的退燒效果。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寶寶發燒家長病急亂投醫反而容易坑了寶寶。
  • 黃曉明媽媽給發燒的小海綿捂汗,這種老方法被醫生批評了
    近日,綜藝節目《小兒大醫生》火熱播出。節目每期都會圍繞一個兒童健康話題展開,有專業兒科醫生坐鎮,解讀兒童常見疾病的科學預防。辣媽冉瑩穎帶隊「媽媽團」,新晉奶奶黃曉明媽媽張素霞領導「奶奶團」,現場兩隊憑藉各自育兒經驗進行PK,代際交鋒異常激烈。
  • 寶寶發燒「捂汗」沒有用 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很多年輕父母抱著發燒的寶寶,一臉焦慮,有的要求醫生儘快給孩子吊針,有的不見到醫生絕不使用退燒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李棟方博士發現,在處理寶寶的發燒這一問題上,家長們辦法多多,但卻讓寶寶因此而「受苦」不少,存在諸多誤區。
  • 發燒不要再捂汗了!不科學的退燒方法會坑娃
    寶寶發燒時,媽媽們常用的方法就是給他捂汗。大家往往認為只要把汗悟出來,就能讓寶寶退燒。但是發熱捂汗真的能退燒嗎?捂汗並不能退燒民間應對發燒常用的方法就是捂汗,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科學。出汗是退熱的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捂汗並不能退燒。
  • 兒科醫生: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易傷寶寶
    但過度緊張憂心,反而容易病急亂投醫,走錯了路,不但不能幫孩子退燒,還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隱患,兒科醫生提醒大家,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還容易傷到寶寶,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下,望你沒有中招。
  • 發熱時該「捂」還是「散」?捂汗並不能退燒
    老人家常說,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蓋上厚厚的被子,出了一身汗,燒也就真的退了。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在西醫中比較常見,那就是物理降溫散熱。那退燒,到底是「捂」好呢?還是「散」好呢? 正確對待發燒 針對退燒這件事情,民間確實流傳著幾種方法。有人說用被子捂,有人說喝碗薑湯,有人說用熱水泡腳等等。根據以上說法,總結到精髓,那就是發汗。
  • 「捂汗療法」是否科學
    很多父母和長輩在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上,缺乏相關知識,存在諸多誤區:盲目採用「捂汗療法」——給孩子穿得裡三層外三層,以為捂出一身汗,就會退燒了。    兒內科副主任錢繼紅指出,這種做法要不得。發高熱的寶寶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摸上去手腳冰涼,家長誤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繼而給孩子捂得厚實些,加之兒童汗腺不發達,發燒捂汗,往往越捂越熱,容易造成「捂熱綜合症」(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因身體溫度過高引發意識喪失、身體僵硬)。  寶寶發燒「捂汗療法」?
  • 闢謠,寶寶發燒捂汗可以退燒?分「三階段」處理,做對了娃少遭罪
    其實「病上加病」發熱是很常見的嬰幼兒疾病,關於如何退燒,坊間有不少傳言和偏方。像我婆婆認為「捂捂就好了」的也大有人在。但這種說法,真的有依據嗎?我們都聽說過,發燒了就多穿點, 捂捂出汗就好了的話。也有很多人會遵從這樣的行為,認為發燒不就是感冒了嗎?
  • 你還信「捂汗能退燒」?1月齡男嬰被捂汗脫水、缺氧離世,太痛心
    小孩子發燒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症狀,並且民間也有很多退燒的偏方,當孩子發燒時,年輕的媽媽偶爾就會聽到來自老人的安慰,別著急,捂出汗燒就退了。真的是這樣嗎?閨蜜就說前些天,孩子晚上發燒,本來也就38℃左右,婆婆堅信捂汗能退燒,就給孩子捂了一會,幾分鐘後,孩子臉紅撲撲的,
  • 央視曝光:退熱貼不能退燒!兒科醫生解答真相,退燒還有3大誤區!
    我們知道退熱最主要的原則是 讓孩子感到舒服 退熱貼給額頭局部帶來的這種涼意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耐受,有些家長也會發現孩子抗拒這個東西,其實自己也可以感受一下,在自己額頭上糊一塊黏糊糊冰冰涼的東西會不會舒服。
  • 孩子發燒可以蓋上厚被子捂汗嗎?蓋上厚被子捂汗會讓病情加重嗎?
    由於過於焦慮,很多家長對退燒進入了一些誤區。他們孩子的健康不但不會退燒,反而會受到不利影響。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父母為了退燒很可能會進入哪些誤區,以此警醒父母。孩子發燒蓋上厚被子捂汗?小心讓病情加重,這3個退燒誤區別中招了寶寶發燒了家長容易進入哪些退燒誤區呢?
  • 孩子發燒你還在「捂汗」嗎?專家:本末倒置
    一直以來,在我國民間流傳最廣的退燒方法莫過於「捂汗退燒」了。這已經成為了廣大老一輩家長的潛意識:不管小孩子還是大人發燒,吃點退燒藥,蓋兩床被子捂出一身汗就好了。那麼,發燒時捂出一身汗真的有利於退燒嗎?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採訪了福建省立醫院發熱門診的謝醫生了解到,捂汗退燒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強行捂汗甚至會危及健康。記者採訪福建省立醫院發熱門診的謝醫生時,謝醫生介紹說,發燒在醫學上稱為「發熱」。當體溫超過37.2℃時,臨床上即視為發熱,而發熱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感染。
  • 這種常見的退燒土方子,早就被醫生拉黑了,千萬別再給寶寶用了!
    家長往往誤以為,灌腸退燒和退熱栓(在肛門使用)類似,但其實所謂的「灌腸治療」,就是把液體或藥物通過肛門注入腸道來達到清潔或治療目的,是與打針、吃藥不同的一種給藥方式。灌腸退燒常用的藥物是地塞米松等激素類藥物、及一些退燒藥和中成藥。問題是,這些肝毒性、腎毒性比較大的藥物,都是對寶寶禁用的,拿來灌腸用能沒有傷害??
  • 別再給用這種方法孩子退燒,小心出人命
    看了真的是心疼又無奈…… 這個情景,是兒科醫生莊睿丹老師在接診過程中,經常碰到的一幕。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發燒都有著一種誤解——發燒要捂汗,汗發出來就能退燒。然而,這種「退燒方式」不但不能退燒,反而對於孩子還有致命風險。
  • 嬰兒綁腿、剃滿月頭、把尿、發燒捂汗,這些習俗哪些不對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繼續來扒一扒,還有哪些會被「醫生怒斥父母無知」的誤區,以及,是否真的都那麼駭人聽聞。剃滿月頭(剃胎毛)到感染進醫院剃頭剃眉毛,其實主要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的毛髮更旺盛。別說孩子了,成年人也一樣,要是誰說最近脫髮好嚴重,10個同事裡絕對會有1、2個告訴你,剃個光頭再拿生薑擦一擦,重新長出來的頭髮就會又密又黑。
  • 發燒明明冷到發抖,還說孩子不能捂汗退燒,為什麼?
    於是求知若渴的常爸,也顧不得發燒了,掙扎著起來給同仁醫院的兒科大夫洪亮醫生打了個電話,細細諮詢了一下。下面把研究結果整理成文(文章發表前經洪醫生審校)。我們先來看看發燒是怎麼回事。此時,如果裹上被子能讓你感覺更舒服,裹上也無妨。如果你能確認孩子處於這一階段,也可以給孩子適當飲用熱水;如果手腳很涼的話,可以在不出現燙傷的情況下,用溫度較高的水泡手泡腳,緩解孩子的不適,也有利於後期的發汗。既然裹上也無妨,那為什麼孩子發燒就不能捂呢?
  • 都2020年了,你還在用這些方法退燒?寶寶真的被「坑」慘了!
    無論是美國兒科學會、加拿大兒科醫生協會,還是應該NICE裡,都沒有提到過退熱貼,退熱貼主要流行於東南亞國家。實際上,退熱貼只是一種安慰劑。因為局部皮膚散熱,對身體體溫起不到太大作用,因為人體的溫度,會隨著血液流動達到平衡。你只是給額頭一小塊皮膚進行降溫,用手摸起來感覺涼涼的,緩解了對孩子生病時無能為力的焦慮情緒罷了。
  • 不要給寶寶瞎捂汗,孩子會長痱子的
    寶寶在這種清爽的狀態下吃奶,就吃得很好了。要給寶寶合適的溫度我們的第一口奶服務通常是在醫院做的,經常能看到在夏天出生的新生兒。也是裡三層外三層地包裹著,不但寶寶不舒服,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寶寶穿得太多,和媽媽之前就隔很多東西,就很難餵得上奶。
  • 孩子退燒,用溼毛巾綁腿靠譜麼?
    瀏陽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歐陽曜醫生認為,如果孩子體溫不超過38℃,精神狀態、食慾良好,沒有其他不適症狀,不必急著就醫,可自行在家先進行物理降溫。對於各種各樣的降溫方法,包括最近微信上流行的溼毛巾綁腿法,歐陽曜認為最有用的還是利用溫水擦拭或溫水泡澡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