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只要孩子一生病發燒,一家人都跟著著急。有些家長比較擔心,直接就將孩子送醫院了,而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能扛過去,在家用自己的方式幫孩子退燒,但是很多家長都有退燒誤區。
首先怎樣判斷孩子是否發燒呢?
並不是說摸一摸孩子額頭,感覺有點燙,就能判定了。判斷孩子是否發燒肯定是需要體溫計的,如果孩子的測量結果超出了範圍,那就是發燒了。多數都是測量孩子的腋溫,一般腋溫等於或超過37.5度就是發燒了。還可以測量其他地方,口溫大於37.2度或者是額頭、耳部、肛溫超過38度也可以確定孩子發燒了。
發燒到底是什麼?
其實發燒就是人體的「大掃除」行為。如果身體受到外部病毒、細菌或者其他物質入侵後,由於侵略物的刺激,就會使人體產生一種內生致熱源的物質,由人體的下丘腦控制,促使體溫升高,從外部看來,就是我們說的發燒了。當人體體溫變化時,體內的各個機能也會發生改變,這時體內的代謝就會加快,免疫系統也會產生出更多的白細胞、巨噬細胞、炎症因子等,以對抗侵入體內的病毒,將它們吞噬、掃除。所以,平常偶爾發燒對於身體而言是有一定好處的,可以激活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力。
給寶寶退燒不要進入這些誤區。
1.捂汗退燒。這是民間最常見的退燒方法,很多老一輩人都認為這種方法有效,其實捂汗只會抑制孩子的散熱,對病情是很不益的,而且很多孩子的體溫中樞發育並不完善,捂熱很可能會影響體溫中樞的功能。還可能引起脫水,加重病情或引起併發症。
2.擦酒精退燒。酒精退燒一般用於成人身上,對於孩子而言,他的皮膚比較嫩,很容易就會將酒精吸收,可能會引起酒精中毒。
3.使用冰敷。用冰袋給孩子退燒是不是很多家長都用過。使用冰袋後,可能孩子的局部確實有降溫,但是皮膚和血管卻受不了這樣來回折騰,而且孩子皮膚嫩,很容易造成皮膚凍傷。
4.加大退燒藥的量劑。藥物並不是服用越多,對病情治療的效果就越好,大量服用,不僅可能無法退燒,還可能引起很多不良反應。藥物的使用一定要按照醫囑和說明書進行服用。
5.灌腸退燒。灌腸退燒就是通過肛門將藥物注入腸內,讓腸黏膜吸收藥物,來達到治療目的。這種治療很容易損傷腸黏膜,嚴重的會造成肝臟腎臟的損傷。現在很多小門診無法判斷孩子是否能灌腸治療,就直接進行,從而引起了很多悲劇的發生。
發燒用藥注意事項
家中有寶,退燒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退燒藥都適合孩子服用。有些退燒藥有嚴重的副作用,對於孩子來說不是良藥,很可能會變成「毒藥」。下面給家長介紹幾種堅決不能給孩子用的退燒藥。
1.退燒藥之安乃近。這個藥在之前臨床應用是非常廣泛的,現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有在使用。此藥有嚴重的副作用,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病毒的機率。40多年之前美國就禁用此藥了,隨後澳大利亞、日本等幾十個國家也相繼禁用。
2.退燒藥之尼美舒利。這個藥退燒效果非常好,之前很多醫療診所都非常喜歡使用。但是這個藥對於孩子的中樞神經會造成損傷,現在國內已經讓12歲之下的兒童禁用。如果有診所開這個藥,直接拒絕。
3.退燒藥之賴氨匹林。此藥也具有退燒快的特點,但是可能造成嚴重不良反應。注射此藥後,可能會出現嘔吐、驚厥等症狀,甚至出現死亡。所以家長給孩子退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還有禁止給兒童吃的退燒藥有阿司匹林、柴胡注射液、安痛定。
這裡再推薦兩種兒童用的比較安全的退燒藥,應該很多爸媽都知道,就是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這兩種藥的安全性很值得信賴,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退燒藥,不過對於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安全性尚未確定。
最後想和家長說的是,發燒只是表象,明確病因,對症治療才是明智的選擇。不要孩子一發燒就著急退燒,雖然孩子生病家長著急,但是不要盲目治療,要科學合理地給孩子進行治療。對於寶寶發燒,其實三分靠藥,七分靠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