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鋪餛飩店 幸福三代人 施飛英:手藝代代傳,生活節節高
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3日 09:23:55 | 作者:吳嘉沁 視頻 盧瑋 | 編輯:劉海傑
編者按: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我們距離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從未如此之近。東陽日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全面展現東陽人民為實現「小康夢」的生動實踐和矚目成就。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作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的子欄目,「東陽百家『幸』」將聚焦我市100個家庭,與廣大讀者共同分享奮進路上的幸福溫情和小康故事。
一鍋清湯上漂著杉木鍋蓋,「躲」在鍋蓋下的餛飩在沸騰的湯水中若隱若現……下鍋沒幾分鐘,餛飩就浮了上來,代表著馬上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前,先在調料碗裡澆上調味醬油,抹上一塊特製豬油,再撒上一把蔥薑末,最後將餛飩和湯水舀入碗中。
白玉皮薄、熱中溢香,一碗餛飩喚起了兒時記憶。「秀明餛飩的老味道一直在傳承,這也是我們家的『小康味道』。」近日,39歲的施飛英用一碗餛飩,訴說了她的小康生活。
在江北街道上盧社區的農貿市場周圍,開著許多歷史悠久的餛飩店,這條老街也因此成為了一條美食傳奇街,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開在這條街上的秀明餛飩店,追溯起來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秀明餛飩店傳承至今已是第三代。」施飛英告訴記者,從23歲開始學習餛飩烹製手藝到接手店面,她一年到頭以店為家,堅持每天早上5點去菜市場選料,為的就是買到當天最新鮮的肉。
近年來,秀明餛飩店生意越來越紅火,為讓顧客吃得更舒心,施飛英把店面從菜場附近搬到了菜場西側的沿街店面。環境服務更好了,而餛飩依然是熟悉的味道。「新店開業時特地請來了好幾個幫工,但還是忙不過來。客人中有不少是老中少三代都在我們家吃餛飩,有好口碑,生意才越來越好。」施飛英說,這幾年經營下來,每天下午5點多就有客人進店,隨後更是絡繹不絕。店裡員工馬不停蹄地拌肉、包製、下鍋、傳菜,一直要忙活到晚上八九點,「節假日的時候還會遇到不少來吃夜宵的客人,那就要忙活到凌晨了。」
站在店裡能夠直接看到廚房,裡面的氣氛緊張有序,一鍋餛飩能盛出四五碗,這邊剛端走,那邊就立馬下鍋了。
要是一碗鮮肉小餛飩不果腹,還能再點些別的小菜。「現在,為了滿足人們越來越豐富的口味需求,我們除了供應鮮肉餛飩,還提供豆腐、牛肉、韭菜、乾菜、芹菜為料的餛飩,小菜也增加到了九種,還有羊肉、烤豆腐、蘿蔔絲餅等小吃。」施飛英說道。
一鋪餛飩店,養了三代人。從最初的小攤鋪到如今的寬敞店面,施飛英一家人的小康路走得越來越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