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外企越來越重視中文名稱:音譯已過時

2020-12-11 經濟日報

資料圖:民眾從山西太原一麥當勞前經過。

英媒稱,今年10月份,麥當勞公司將其在中國的註冊名改為「金拱門」之後,招來一片「吐槽」。在微博上,一些網友認為,這個名字聽上去既老土又難聽,還有人認為,這聽上去像是家具店的名字。這家快餐連鎖企業馬上向消費者澄清說,麥當勞餐廳還將繼續使用原來的名稱。多年來,這個音譯過來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品牌名稱。

據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2月7日報導,然而,上海朗標諮詢公司副總裁劉芳說,對大多數正在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來說,音譯已經過時了。現在,企業開始採用那些能激發人們想像空間的中文名稱。寶馬和可口可樂這樣的名稱給予它們啟發。

劉芳說,命名過程讓企業對於自己想在中國樹立什麼樣的形象有了更多思考。2014年,微軟公司旗下的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取名「領英」,這個中文名稱比英文名稱多了一份優越感。朗標公司的其他客戶還包括愛彼迎(Airbnb)、漫威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哈瑞寶(Haribo)等。該公司會在目標人群中對建議名稱進行調查,保證這些名稱在中國的幾大方言裡沒有負面含義。對建議名稱的一項重要審查是,確保它沒有被搶註。中國人熱衷於註冊商標:2015年,中國的商標註冊申請量約280萬件,是美國和歐盟總和的3倍多。正在考慮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經常發現,出於媒體報導的便利等原因,它們的產品早就有了中文名稱。

美國哈裡斯-布裡肯律師事務所的馬修·布雷斯登說,一些公司甚至發現,這些中文名已經被註冊,有的是被本公司的分銷商註冊,或者被企圖以高價出售該商標的搶註者註冊。布雷斯登說,一些註冊者還會註冊諧音商標。

外國品牌經常受到此類困擾。美國輝瑞公司曾希望阻止中國威爾曼藥業有限公司使用「偉哥」商標,但未獲法庭支持。曠日持久的「喬丹」商標訴訟案——麥可·喬丹狀告一家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將其中文名「喬丹」註冊為商標——去年才以喬丹本人勝訴宣告結束。

或許正是由於這些前車之鑑,外國企業如今越來越重視中文名稱。劉芳說,也有越來越多希望打入西方市場的中國企業前來諮詢外國名稱。這些公司都知道,如果它們一不留心犯了錯,等著它們的將是社交媒體上的批評。

(責編:劉辛未)

相關焦點

  • 英媒稱外企越來越重視中文名稱:音譯已過時 需更有創意
    英媒稱,今年10月份,麥當勞公司將其在中國的註冊名改為「金拱門」之後,招來一片「吐槽」。在微博上,一些網友認為,這個名字聽上去既老土又難聽,還有人認為,這聽上去像是家具店的名字。這家快餐連鎖企業馬上向消費者澄清說,麥當勞餐廳還將繼續使用原來的名稱。多年來,這個音譯過來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品牌名稱。
  • 英媒:外企越來越重視中文名稱 音譯已過時需更有創意
    這家快餐連鎖企業馬上向消費者澄清說,麥當勞餐廳還將繼續使用原來的名稱。多年來,這個音譯過來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品牌名稱。然而,上海朗標諮詢公司副總裁劉芳說,對大多數正在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來說,音譯已經過時了。現在,企業開始採用那些能激發人們想像空間的中文名稱。寶馬和可口可樂這樣的名稱給予它們啟發。
  • 英媒:"金拱門"招"吐槽"後 外企更加重視中文名稱
    這家快餐連鎖企業馬上向消費者澄清說,麥當勞餐廳還將繼續使用原來的名稱。多年來,這個音譯過來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品牌名稱。  然而,上海朗標諮詢公司副總裁劉芳說,對大多數正在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來說,音譯已經過時了。現在,企業開始採用那些能激發人們想像空間的中文名稱。寶馬和可口可樂這樣的名稱給予它們啟發。
  • Airbnb推出中文名「愛彼迎」 引各路吐槽 為外企「取中文名」並非...
    如今,為了「接地氣」,以更好地開拓國內市場,越來越多的外企開始為公司取中文名。國家工商總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印證了「為外企取中文名」的廣闊市場——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新登記外資企業1.15萬戶,同比增長15.4%。 但是取名本身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愛彼迎」背後的吐槽聲印證了這一事實。
  • 英媒:外企為留住中國年輕員工甚至幫找對象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英媒稱,快速上漲的薪資、變化的人口結構及千禧一代的不同需求,正迫使落戶中國製造業腹地的外企反思員工管理方式。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30日報導,義大利空氣清新劑和殺蟲劑製造商沙彼高的駐深圳總經理伊萬·戈爾尼克在製造業有著豐富的經驗,他的工廠為標準苛刻的跨國公司製造商品,例如利潔時和寶潔。
  • 英國中文教學進入社區層面 英媒:倫敦遠郊出現雙語幼兒園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英媒稱,中文教學的影響已開始走向英國的基層社區層面。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8日報導,隨著中國經濟近年來的發展和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國際社會對中文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語言展上,觀眾在中國展臺前展示寫著自己中文名字的書法作品。(新華社)近日,一所中英雙語教學幼兒園在倫敦東南遠郊開辦,這顯示出在英國,中文教學的影響已超越華人社區和市中心地段,開始走向英國的基層社區層面。
  • 英媒:中文教學的影響已走向英國基層社區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8日報導,中文教學的影響已開始走向英國的基層社區層面。隨著中國經濟近年來的發展和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國際社會對中文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近日,一所中英雙語教學幼兒園在倫敦東南遠郊開辦,這顯示出在英國,中文教學的影響已超越華人社區和市中心地段,開始走向英國的基層社區層面。倫敦布羅姆利的巴洛牧師是該中英雙語幼兒園的主要合作者,他認為該中英雙語幼兒園令當地的中文教育達到了一個新水平,讓熱衷中國文化和語言學習的當地人和華人社區第一次有了讓子女在學齡前學習雙語的環境。
  • 德媒:起好中文名,洋品牌入華第一步
    德國《經濟新聞報》6 月13 日文章,原題:進入中國市場,一個正確的中文品牌名是第一步西方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有時要冒很大風險。即使在把公司品牌轉換成中文名稱時,也潛伏著許多絆腳石。最糟的情況下,不成功的譯名會對產品或公司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 英媒稱美國貨在華不再「高人一等」:中國品牌突圍搶佔市場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 英媒稱,包括蘋果、星巴克和寶潔旗下幫寶適在內的一些美國家喻戶曉的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正面臨挑戰,對美企在中國數以千億美元計的收益造成潛在威脅。報導稱,這項與路透社共享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像幫寶適、高露潔牙膏和美贊臣嬰兒配方奶粉這樣的美國商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下降約10個百分點。該數據基於對4萬戶城市家庭的調查得出。與此同時,善於把握消費者心理的中資品牌在迅速增長。例如無矽油洗髮水品牌滋源,以及打出本土元素牌的護膚品百雀羚等。
  • 德媒:"史耽誤"和 "幸福龍" 老外中文名很"任性"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在外企的中國人通常有英文名。圖片來源於網絡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 外媒稱,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大多遲早會取一個中文名字,不管是印製名片還是同當局打交道時。起一個有意義又好聽的中文名是一門藝術,但若是起不好有時也會讓人身陷尷尬。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23日報導,蘿拉·王說,給老外起什麼樣的中文名字首先要從他外文名字的音譯考慮,或者起一個有意義的名字。
  • 一地多譯亂人思路 上海公共場所名稱英譯將統一
    地鐵營運公司高級工程師朱先生告訴記者,地鐵站和地鐵的廣播報站當中,確實存在著中文地名的英文翻譯不統一的情況。這是因為目前中文地名的英文翻譯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三條地鐵線路的建設又是分不同時期建設的,地名的翻譯也是不同時期翻譯的,這樣就造成了某些地名的翻譯不統一。
  • 英媒:中國日漸強大 英語的作用將越來越小
    英媒2月28日消息,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的增強,英語的作用將逐漸減小。報導指出:「英語的榮耀只持續了2個世紀,與拉丁語和波斯語都還無法相比。中文也是門偉大的語言。」英語的全球性地位在大英帝國衰落之際開始崛起的,然而從語言的角度看,英國霸權被其北美的表親接過來是件幸事:20世紀中,英語在全球的作用隨著美國的擴張而不斷增加。文章還稱,而今在21世紀,亞洲、南美和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速遠超美國、英國和歐盟,世界歷史出現一個重要關頭。
  • 英媒稱上海成中國脫口秀之都:有本地俱樂部 段子大多用中文
    參考消息網8月16日報導英媒稱,毫無疑問,上海是中國的脫口秀之都。記者在上海功夫喜劇俱樂部採訪的所有表演者都這麼認為。功夫喜劇俱樂部每周都會舉辦開放麥之夜,還會定期舉辦英語和漢語脫口秀表演。報導稱,擁有固定的演出場所幫助功夫喜劇俱樂部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現在,功夫喜劇俱樂部每周有五六天晚上都舉辦脫口秀表演,還吸引到國際知名的脫口秀表演者,例如美國的喜劇演員阿里·沙菲爾和D·C·本尼。但是讓安迪最驕傲的是功夫喜劇俱樂部幫助培養了年輕的中國喜劇演員,例如諾拉·楊(音)和羅基·陳(音)。如今上海有很多中國脫口秀表演者嶄露頭角。
  • 英媒:英國人學中文從娃娃抓起 政府撥款1000萬英鎊支持
    據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導,英媒稱,支持英國脫歐者承諾,脫離歐洲後,英國將會更好地與中國開展貿易。但他們沒有認真考慮過英國中文教育的可悲現實。儘管幾年前戴維·卡梅倫曾呼籲小學生放棄法語,改學普通話,但卻沒什麼人理會這位前首相的話。去年,只有3100名學生參加了普通話中考,而參加法語考試的有15萬人。
  • 英媒稱英語霸主地位恐不保:中國崛起帶動漢語熱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英媒稱,英國作為全球性語言的日子,可能已開始倒數;誇張點說,電腦正步步進擊,並且佔了上風。電腦翻譯技術、「混合語」的出現,與中國(及中文)的崛起,都是英語面對的真實威脅。報導稱,而英語本身也有很多種,即使在英國亦然。譬如在港口城市樸次茅斯,即使在網絡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流行的當下,其地區方言「pompey」仍獲廣泛使用。英語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即母語不同的人之間最傾向使用的語言。
  • 使用音譯中文商標也不能侵權
    邱寶昌律師掂著剛剛拿到手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書,意味深長地對記者說:「這份判決書不單單意味著長達五年的"科曼多"商標及名稱之爭終於塵埃落定,更意味著為近年來中外企業圍繞中外文"翻譯"在商標、企業名稱上進行的爭奪戰、糾纏訟畫出了"紅線"」。
  • 倫敦郊區出現中英雙語幼兒園,英媒:中文教學走向英基層社區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英國廣播公司8日報導稱,一所中英雙語教學幼兒園近日在倫敦東南部郊區佩茨伍德開辦,顯示出在英國,中文教學的影響力已超越華人社區和市中心地段,開始走向基層社區層面。報導稱,佩茨伍德中英雙語幼兒園的宗旨就是讓兒童從小打下中英文基礎,最大程度開發孩子的認知能力。該幼兒園的許智校長和她的團隊曾觀摩過許多國家的教學模式,從中汲取經驗並結合英國特點,設計採用目前流行的沉浸式雙語教育。
  • 英媒稱美國童裝巨頭決心殺入中國市場:並非易事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導 英媒稱,給小孩做服裝的企業,不能僅靠線上銷售,必須得開實體店才行。這是美國最大的童嬰裝品牌Carter’s董事長兼執行長麥可·凱西(Michael Casey)要表達的意思。「這是你為新生兒準備的第一個衣櫥,摸一摸纖維的材質,這樣的品牌體驗很重要。」
  • Linkedin 正式入華:中文名稱 「領英」 - Linkedin是什麼,Linkedin...
    今天早晨,Linkedin正式公布了中文名稱「領英」,並發布了簡體中文測試版。同時,Linkedin還精心選擇了兩家頗具本土經驗的公司——紅杉中國和寬帶資本成立合資公司。從這兩個合作夥伴就可以看出Linkedin這次入華的破費了一番心思。
  • 英媒聚焦習近平訪英 衛報:紅色元素彰顯熱情與重視
    英國《衛報》在對此次訪問的回顧中稱,在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期間,從紅毯、紅旗到紅色鮮花、紅色制服,紅色元素無處不在,所謂見微知著,這足以彰顯英國對其到訪的重視。無處不在的紅毯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衛報稱,習近平20日出席了由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為他舉辦的國宴,下榻白金漢宮,並在21日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唐寧街首相府會晤。隨處可見的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