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次航空換季,航空公司不僅要對既有航線、航點進行重新布局,還要對航空餐食進行重新調配。10月26日,新的冬春季正式開始,新航季開始後,航空配餐有著何種新變化?航空配餐在製作過程中,如何保證食品安全,而配餐標準又是什麼……帶著一系列問題,昨日(2日),記者走進大連國際機場,揭秘航空餐食的製作流程。
現場:
每餐分量誤差都以克計
進入大連國際機場美航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前,記者首先需要將自己與食物「隔離」,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和生產帽,通過「風淋機」的「洗禮」,然後到消毒池,用消毒液和肥皂將手洗淨並烘乾。在面點製作車間,工人們正在製作各種面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一天最多可以製作60多種各式面點。在經過烘烤等多道工序後,一袋袋成品麵包被封袋裝箱。質檢科科長高旦陽告訴記者,對於採購來的果蔬,質檢部化驗室在第一時間抽樣,進行農殘檢測,經檢測合格的果蔬才可以進入生產車間深加工。新鮮的果蔬在經過粗加工後,會根據各自需求被送到冷熱廚房,加工成一道道熱菜或者切割成水果、甜品,製作成為半成品。隨後,各種半成品將會被送到配餐間,工人們根據不同航線的餐譜對航班餐食進行最後的組裝,貼生產標籤、裝車,清點等,甚至裝盤後餐盒的重量,誤差都是以克計算。
安全:
24小時內必須出貨
食品安全是旅客最關注的焦點,而對於航空餐食來說,食品安全保障更為重視。高旦陽介紹,航空食品的標準比普通食品高出許多,美航公司在生產時嚴格執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HACCP食品安全保證體系要求,對每種菜品的生產時間和保質時間都進行了明確標註。高旦陽表示,在航班預計起飛前兩小時,航食便會裝進恆溫配餐車。負責成品餐食配送的綜合保障部對於裝餐的每個食品手推車都做好鉛封,記錄鉛封號碼之後再裝入航機車輛;在配送途中,航機車輛會按照規定線路行駛,中途不得停留,確保食品配送安全。
據悉,大連國際機場美航食品有限公司共為2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配餐服務,目前每天提供7000多份餐食,而夏天旅遊旺季客流最高峰時,提供餐食數量超過1萬份。由於每天都是按計劃採購食材,按需生產,航食在24小時以內出貨。
釋疑:
餐食標準由航空公司自己定
經常坐飛機的旅客,會對航空餐食標準存在疑問:為什麼有些航班餐食豐富、品種多,而有些航班則比較簡單?對此,美航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繼紅解釋說,每個航空餐食標準都是由航空公司自己來定的,因此即便是同一航段,由於執飛的航空公司不同,餐食標準也會大不相同,「有的航空公司制定每份餐食標準為60元錢,而有的則每份定價在20元,品質自然不會一樣。」孫繼紅說,通常對於國內航空公司而言,一個航季兩三套菜譜,隔日進行更換。而每次換季時,航空公司都會根據季節的變化對餐食進行調整,「由於夏秋季時正值大連海鮮最肥的時候,許多航空公司主推海鮮菜譜,而到了冬春季,則以一些時令性蔬菜為主打。」
許多航班為了應對突發狀況,通常都會要求配備一份素食餐、兒童餐或者穆斯林餐。而如果整個航班上有超過三分之一旅客都是穆斯林乘客,航空公司就會提前至少一天通知公司,公司會相應做出調整,以滿足特殊旅客需求。(記者 畢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