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康復知識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係指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出的一種綜合病症,也是日常生活中腰腿痛常見的原因之一。
腰椎間盤突出有哪些表現?
腰椎鍵盤突出症主要表現為腰背痛與下肢放射痛,具體表現為腰痛和坐骨神經痛、馬尾症候群、麻木,腹股溝區或大腿內側痛、尾骨疼痛等。並可出現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的併發症。
腰痛是椎間盤突出症狀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為91%。腰痛主要發生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發生腰、背痛的原因主要是椎間盤突出時,刺激了外層纖維環及後縱韌帶中的竇椎神經纖維。間盤突出較大時,刺激硬膜,可產生硬膜痛。疼痛性質一般為鈍痛、放射痛或刺痛,活動時疼痛加重,休息或臥床後疼痛減輕。疼痛持續時間較長,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可以緩解。
腰椎間盤突出絕大多數病人發生在腰4~腰5、腰5~骶1,容易引起坐骨神經痛,發生率達95%。坐骨神經痛多為逐漸發生,開始時為鈍痛,而後逐漸加重,疼痛多呈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到跟部或足背。坐骨神經痛多為單側性疼痛。在某種姿勢下,因活動或腹壓增加疼痛加重,或突然出現觸電般的放射痛,自腰部向下肢放射。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如何引起的?
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關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椎間盤退變
椎間盤退變是根本原因。腰椎間盤在脊柱的運動和負荷中承受巨大的應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逐漸發生退變,纖維環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漸下降,髓核失去彈性,纖維環逐漸出現裂隙。在退變的基礎上,勞損積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間盤發生破裂,髓核、纖維環甚至終板向後突出,嚴重者壓迫神經產生症狀。
2.損傷
積累損傷是椎間盤退變的主要原因。反覆彎腰、扭轉等動作最易引起椎間盤損傷,故本病與職業有一定關係。駕駛員長期處於坐位和顛簸狀態,及從事重體力勞動者,因過度負荷,均易造成椎間盤早期退變。急性的外傷可以作為椎間盤突出的誘發因素。
3.妊娠
妊娠期間整個韌帶系統處於鬆弛狀態,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時更大的應力,增加了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4.遺傳因素
有色人種本病的發病率較低。小於20歲的青少年病人中約32%有陽性家族史。
5.發育異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關節突不對稱等腰骶部先天發育異常,使下腰椎承受異常應力,均會增加椎間盤的損害。
哪些人容易腰椎間盤突出呢?
1.青壯年,多見於男性,且男女之間的發病比例約為10:1。
2.過於肥胖或者過於瘦弱的人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3.工作姿勢不良者,如駕駛員長期處於坐位和顛簸狀態或者從事長期伏案工作,長期彎腰用力的人更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4.孕婦和更年期女性容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應該如何治療?
1.臥床休息
病人必須臥床休息,直到症狀完全緩解。一般需臥床3周,3周後戴圍腰起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
2.持續牽引
牽引的目的是減輕椎間盤的壓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納;牽引可解除腰椎後關節的負載,同時可以解除肌肉痙攣。常用的牽引式有手法牽引、骨盆牽引等。
3.物理因子、推拿與運動療法
可使痙攣的肌肉鬆弛,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松解神經根的粘連,從而緩解症狀。
4.藥物治療
首選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美洛昔康等。
肌肉鬆弛藥:伴有肌肉痙攣者可以使用肌肉鬆弛類藥,如氯唑沙宗、替扎尼定等。
脫水劑:如果存在神經水腫時可使用甘露醇等脫水劑。
糖皮質激素:無禁忌症時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性疼痛。
5.手術治療
適應症
腰腿痛症狀嚴重,反覆發作,經半年以上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病情逐漸加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者;中央型突出有馬尾神經症候群、括約肌功能障礙者;有明顯的神經受累表現者。
常規開放手術
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椎間盤摘除手術、椎體融合術等,目的是直接切除病變的腰椎間盤髓核,解除神經壓迫而達到治療目的。
椎間孔鏡微創手術
經皮穿刺切吸術
可以顯著降低椎間盤內壓,減少突出的椎間盤內容,從而減輕或消除突出物對神經的壓迫症狀。
6.其他治療
痛點封閉療法
適用於腰部有明確的局限性壓痛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常用2%普魯卡因或2%利多卡因施行痛點封閉。
髓核化學溶解
將膠原蛋白酶注入椎間盤內,或注入硬脊膜與突出的髓核之間。該酶能選擇性溶解髓核和纖維環,但不損傷神經根,使椎間盤內壓降低,使突出的髓核縮小,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椎間盤突出患者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1.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平時可以多食用含有增強骨骼強度、肌肉力量的食物,特別要含有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等微量元素,如奶類、豆類、蝦米、海帶等。
2.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由於生病而減少了一定的活動量,所以飲食的攝入量應該適當減少,特別是急性期臥床的病人消化功能明顯降低,胃腸蠕動慢,多吃蔬菜、水果及豆類食品,肉及脂肪較高的食物儘量少吃,以免引起大便乾燥,排便用力。
3.飲食中要避免寒涼、煎炸的食物類,防止消化系統壓力過大。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
不良的生活習慣可以加速脊柱退行性病變,而適當的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則可以延緩椎間盤的老化,從而保持脊柱的穩定和健康。
1.正確的坐姿
長期伏案工作和學習的人,如果坐姿不正確,如弓腰駝背,就很容易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症,所以平常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坐姿,端坐位最好,腰背部挺直,避免蹺二郎腿,同時應注意椅子不能過高。
2.適當休息
很多人是一忙起來,就忘了休息,身體會不自覺地彎下去。為了緩解疲勞,調節肌肉鬆弛度,需久坐的工作者應該適當站起來活動一下,讓身體自然放鬆。
3.保持椅子和床合適的硬度
椅子或者床太軟,容易導致肌肉鬆弛,身體容易變形,不僅影響身體的平衡感還可能誘發一系列症狀。大家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
4.加強運動
平常應加強腰背肌的訓練,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如需彎腰提重物,最好採用屈髖、屈膝下蹲的方式,減少椎體對椎間盤的壓力。
發現「分享」和「在看」了嗎,動手戳一下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