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中文西化毀了你的寫作

2021-02-19 何瑫的寫作工坊

幾年前初入行時,痴迷於讀美國特稿。和大洋彼岸的同行們相比,我們幼稚的就像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從選題立意到採訪取材再到最終的文本呈現,可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全方位的碾壓。

我曾經試圖對美式特稿進行全方位的模仿。然而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我漸漸放棄了這種想法,改為部分吸收而非全盤照搬。為什麼?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涉及到東西方兩種不同的寫作方式以及背後對應的一整套思維模式的差異,幾句話講不清楚,此處不細說。

在這裡,說其中兩個具體的點吧:

一:為什麼即使是歐逸文、何偉、布魯克拉爾默等傑出作者的文章,也不能原樣模仿照搬。原因在於,他們寫中國的文章,會有相當篇幅進行背景展示,這是必要的,因為是面向美國讀者。但中文特稿寫作裡這塊內容可以大幅壓縮,因為人人皆知,無必要。一味照搬只會拖慢敘事節奏降低敘事效率,讓文章顯得僵硬。

二:可以學習美式特稿的邏輯、結構、節奏,以及很多其他特點,但不要去照搬它的敘事腔調,那會讓你的文章有著濃濃的「翻譯腔」,會傷害語言美感。中國人寫文章,就用中國式的語言。

「翻譯腔」的問題是什麼呢?今天這篇文章會給你答案。它來自余光中先生。

警惕書稿中的歐化句式,尤其是引進版圖書

先看兩個例句:

1.曾經在1896年營救過蒙難倫敦的孫中山先生的康德黎先生的兒子肯尼斯·康德黎就是其中的一位。

2.作為公安部門,對於盜版行為,必須予以打擊。

這就是典型的歐化句式。

━━━━━


什麼是歐化句式

歐化,顧名思義,指的是漢語中吸收西方文法的現象。

歐化中文、西化中文或英式中文,是指語法、文筆、風格或用詞受歐洲語言表達影響的中文,一般帶貶義。其中,英文所造成的影響最為深刻。歐化中文除了缺乏傳統中文的特色,也可能因為用詞繁瑣生硬,導致閱讀及理解上的障礙。

特點:句子結構繁複、修飾成分多、語句倒裝、被動式、結構助詞和各類從句的大量使用等。

━━━━━

歐化中文是怎麼來的

簡單來說,歐化中文源自新文化運動,尤其受一些著名人物推動的影響。

首先,我們先來看白話文(現代漢語)的來源:

其一,脫胎於文言,還經歷過清末和民國初年半文半白的過程;

其二,來自口語的明清話本小說和民間說唱,即所謂的俗文學;

其三,則是「五四」時期以來受西方影響的文化人的創造,而現今使用的現代漢語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就是歸功於「五四」以來好幾代作家的努力。

然後,我們就知道了歐化中文就是受白話文第三條來源的影響。

以魯迅為代表的一些中國文人希望以「直譯歐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進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魯迅說:「歐化文法的侵入中國白話的大原因,並非因為好奇,乃是為了必要。」

針對上述問題,余光中先生在《明報月刊》(1987年10月號)上發表《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和變態》一文。下面為文章節選,百度搜索題目可以查看全文。

━━━━━

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和變態

今日的中文雖因地區不同而互見差異,但共同的趨勢都是繁瑣與生硬。例如,中文本來是說「因此」,現在不少人卻愛說「基於這個原因」;本來是說「問題很多」,現在不少人卻愛說「有很多問題存在」。

對於這種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趨勢,有心人如果不及時提出警告,我們的中文勢必越變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種美德,那種簡潔而又靈活的語文生態,也必將面目全非。

英文沒有學好,中文卻學壞了,或者可說,帶壞了。中文西化,不一定就是毛病。緩慢而適度的西化甚至是難以避免的趨勢,高妙的西化更可以截長補短。但是太快太強的西化,破壞了中文的自然生態,就成了惡性西化。

━━━━━

歐化句式的幾種表現

當代的中文也已呈現這種病態,喜歡把簡單明了的動詞分解成「萬能動詞+抽象名詞」的片詞。目前最流行的萬能動詞,是「作出」和「進行」,惡勢力之大,幾乎要吃掉一半的正規動詞。請看下面的例子:

1.本校的校友對社會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昨晚的聽眾對訪問教授作出了十分熱烈的反應。

3.我們對國際貿易的問題已經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4.心理學家在老鼠的身上進行試驗。

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樣的語法都是日漸西化的現象,因為中文原有的動詞都分解成上述的繁瑣詞組了。前面的四句話本來可以分別說成:

1.本校的校友對社會貢獻很大。

2.昨晚的聽眾對訪問教授反應十分熱烈。

3.我們對國際貿易的問題已經詳加研究。

4.心理學家用老鼠來做試驗。(或:心理學家用老鼠試驗。)

在英文裡,詞性相同的字眼常用and來連接:例如man and wife,  you and I,  back and forth。但在中文裡,類似的場合往往不用連接詞,所以只要說「夫妻」「你我」「前後」就夠了。

同樣地,一長串同類詞在中文裡,也任其並列,無須連接:例如「東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禮樂射御書數」「柴米油鹽醬醋茶」皆是。中國人絕不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以及茶」。誰要這麼說,一定會惹笑。同理,中文只說「思前想後」「說古道今」。

可是近來and的意識已經潛入中文,到處作怪。例如:在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發展道路,臺北顯然比北京起步更早及邁步更快,致在政經體制改革的觀念、行動、範圍及對象,更為深廣更具實質……

「及」字破壞了中文生態,因為中文沒有這種用法。此地一定要用連接詞的話,也只能用「而」,不可用「及」。

介詞在英文裡的用途遠比中文裡重要,簡直成了英文的潤滑劑。英文的不及物動詞加上介詞,往往變成了及物動詞,例如look after,  take in皆是。

介詞詞組(prepositional phrase) 又可當作形容詞或助詞使用,例如a friend in need,  said it inearnest。所以英文簡直離不了介詞。

中文則不盡然。「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兩個詞組不用一個介詞,換了英文,非用不可。

「歡迎王教授今天來到我們的中間,在有關環境汙染的各種問題上,為我們作一次學術性的演講。」這樣不中不西的開場白,到處可以聽見。

「有關」「關於」之類,大概是用得最濫的介詞了。「有關文革的種種,令人不能置信」「今天我們討論有關臺灣交通的問題」「關於他的申請,你看過了沒有?」在這些句子裡,「有關」「關於」完全多餘。

「關於」有幾個表兄弟,最出風的是「由於」。這字眼在當代中文裡,往往用得不妥:


1.由於秦末天下大亂,(所以) 群雄四起。

2.由於好奇心的驅使,我向窗內看了一眼。

3.由於他的家境貧窮,使得他只好休學。

英文在形式上重邏輯,喜歡交代事物的因果關係。中文則不盡然。「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其中當然有因果關係,但是中文只用上下文作不言之喻。

英文的副詞形式對中文為害尚不顯著,但也已經開始了。例如這樣的句子:

1.他苦心孤詣地想出一套好辦法來。

2.老師苦口婆心地勸了他半天。

3.大家苦中作樂地竟然大唱其民歌。

「苦」字開頭的三句成語,本來都是動詞,套上副詞語尾的「地」就降為副詞了。這麼一來,文章仍然清楚,文法上卻主客分明,太講從屬的關係,有點呆板。若把「地」一律刪去,代以逗點,不但可以擺脫這主客的關係,語氣也會靈活一些。

有時這樣的西化副詞詞組太長,例如「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地還是去赴了約」,就更應把「地」刪掉,代之以逗點,使句法松松筋骨。

目前最濫的副詞是「成功地」。有一次我不該為入學試出了這麼一個作文題目:《國父誕辰的感想》,結果十個考生裡至少有六個都說:「國父孫中山先生成功地推翻了滿清。」這副詞「成功地」在此毫無意義,因為既然推而翻之,就是成功了,何待重複。同理,「成功地發明了相對論」「成功地泳渡了直布羅陀海峽」也都是饒舌之說。天下萬事,凡做到的都要加上「成功地」,豈不累人?

白話文一用到形容詞,似乎就離不開「的」,簡直無「的」不成句了。在白話文裡,這「的」字成了形容詞除不掉的尾巴,至少會出現在這些場合:

1.好的,好的,我就來。是的,沒問題。

2.快來看這壯麗的落日!

3.你的筆幹了,先用我的筆吧。

4.也像西湖的有裡外湖一樣,麗芒分為大湖小湖兩部分。

5.他當然是別有用心的。你不去是對的。

目前的形容詞又有了新的花樣,那便是用學術面貌的抽象名詞來打扮。再舉數例為證:


1.這是難度很高的技巧。

2.他不愧為熱情型的人。

3.太專業性的字眼恐怕查不到吧。

目前的白話文,不知何故,幾乎一律前飾,似乎不懂後飾之道。例如,一般人會不假思索說成「我見到一個長得像你兄弟的男人。」卻很少人會說「我見到一個男人,長得像你兄弟。」

中文的動詞既然不便西化,一般人最多也只能寫出「我們將要開始比賽了」之類的句子,問題並不嚴重。動詞西化的危機另有兩端:一是單純動詞分解為「弱動詞+抽象名詞」的複合動詞,前文已經說過。不說「一架客機失事,死了九十八人」,卻說「一架客機失事,造成九十八人死亡」,實在是迂迴作態。

另一端是採用被動詞語氣。凡是及物動詞,莫不發於施者而及於受者。所以用及物動詞敘述一件事,不出下列三種方式:

1.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2.新大陸被哥倫布發現了。

3.新大陸被發現了。

目前西化的趨勢,是在原來可以用主動語氣的場合改用被動語氣。請看下列例句:

1.我不會被你這句話嚇倒。

2.他被懷疑偷東西。

3.他這意見不被人們接受。

4.他被升為營長。

5.他不被準許入學。

這些話都失之生硬,違反了中文的生態。其實,我們盡可還原為主動語氣如下:

1.你這句話嚇不倒我。

2. 他有偷東西的嫌疑。

3. 他這意見大家都不接受。

4. 他升為營長。

5. 他未獲準入學。

中文的西化有重有輕,有暗有明,但其範圍愈益擴大,其現象愈益昭彰,頗有加速之勢。以上僅就名詞、連接詞、介詞、副詞、形容詞、動詞等西化之病稍加分析,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知所防範。

「何瑫的寫作工坊」是《智族GQ》總主筆何瑫發起的寫作社群,分享優秀作品,提供寫作建議。寫作從來不是職業作者的專屬,乃是每一個渴求成長進步的人應當重點學習掌握的「元技能」。一個人的觀察、邏輯、思考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一系列在現代社會生存所應具備的至關重要的能力,都會在寫作能力提升的道路上,得到全方位的精進。微信掃碼可入。 

相關焦點

  • 一句話弄懂什麼是西化中文
    這句話實在太有用,一句話便能概況所有西化中文特點。對,我們乾脆不表述為問題,而表述為特點。聲明在先:我在翻譯日課與翻譯哥哥杯等推送中,總結的問題全部針對書面語而言,不針對文學作品翻譯。從「您的理解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這句話可總結出西化中文特點如下:① 好用人稱代詞。你我他她及其複數形式。② 好用物主代詞。
  • 韓永博:當代白話文的這些現象特點真的都源自「中文西化」麼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韓永博】 這兩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一篇文章,警示人們「別讓中文西化毀了你的寫作」,據說是余光中先生寫的。 餘先生在1980年前後所寫的三篇文章——《中文的常態與變態》《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論中文之西化》,被業界奉為剖析批評「中文西化」現象的經典之作。尤其是上述三文的第一篇,刊載於1987年10月號《明報月刊》(原題《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一直以來被廣泛地轉載和引用。前面所說的網文,其實正是這篇文章的節選摘錄。
  • 余光中批中文西化 稱「性騷擾」應改用「調戲」(圖)
    余光中批中文西化 稱「性騷擾」應改用「調戲」(圖) 2011年06月12日 16:4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余光中:中文在「惡性西化」
    近日,臺灣《聯合報》將此現象稱為「語言癌」,指出「語言的癌細胞不當增生,擴散到了媒體、大眾口中,也入侵到標語、告示及平面媒體,從口語內化為文字語法」……對此,余光中認為和中文的「惡性西化」有很大關係,大家只顧學英文、看翻譯小說,不再看用字精簡的中文經典,結果英文沒學好,卻把中文學壞了,化簡為繁,以絀代巧,加上電視、網絡推波助瀾,講病態中文變成時尚。
  • 警惕漢語的過分西化,五個措施展現漢語的簡潔之美!
    筆者最近深感漢語過分西化的病態,導致原本簡潔靈活的漢語變得繁瑣僵硬。那麼漢語過分西化指的是什麼?是漢語當中越來越多的英文字母麼?不是,漢語當中出現英文字母是一種西化的現象,但很多時候漢語當中的英文字母只會讓漢語變得更簡潔更幹練。
  • 別讓模稜兩可的詞語毀了你的寫作
    史蒂芬·平克在《文風之感》一書中指出:「如果我想知道是誰偷了零錢,那麼,『他是個誠實的人』這種回答要比『不是瓊斯』這種話聽起來更有把握……一旦加上了表示強度的副詞,你的表達就從原來的『有或無』這種二分法轉變為某種程度範圍了。」既然修飾詞會讓作者看起來猶豫不決,為什麼人們還會用修飾詞呢?因為恐懼和懶惰。要是說「我敢說你公司裡肯定有激進的發展派分子」,那就太直接、太大膽了。
  • 別讓脾氣毀了你的人生
    別讓脾氣,毀了你的福氣一個無法控制自身脾氣的人,只會事事處處給人困擾。壞脾氣就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所以別讓脾氣阻擋了你的福氣,因為,你所有的福氣,都藏在脾氣裡。幸福的家庭,離不開好脾氣對家庭而言,一個人發脾氣,會影響家裡所有人的情緒,壞脾氣是家庭公害,會極大地破壞家庭的溫馨和美好。情緒就像一種病毒。
  • 警惕中文惡意歐化(系列文章之一)
  • 余光中: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
    對於在中文寫作中,英文語法影響中文表述的問題,余光中先生在1987年曾寫過一篇文章《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至今讀來仍振聾發聵。 英文沒有學好,中文卻學壞了,或者可說,帶壞了。中文西化,不一定就是毛病。緩慢而適度的西化甚至是難以避免的趨勢,高妙的西化更可以截長補短。但是太快太強的西化,破壞了中文的自然生態,就成了惡性西化。這種危機,有心人都應該及時警覺而且努力抵制。在歐洲的語文裡面,文法比較單純的英文恐怕是最近於中文的了。儘管如此,英文與中文仍有許多基本的差異,無法十分融洽。
  • 別讓不好意思,毀了你
    訴友留言精選擇一人白首:你是我心底的痛,不過放過你等於放過我自己。也謝謝你的所做所為,讓我遇到對我更好的人。藍顏:愛而不得,百般無奈,我知道你心裡愛的還是他。但是我不會怪你,因為你想要的我給不了你。即使你不愛我,只是在寂寞的時候才想起我。我也不會怪你。
  • 別讓猜忌毀了你的婚姻
    別讓猜忌毀了你的婚姻。小婷和丈夫本來伉儷情深,羨煞他人,結婚三年,外人看來如蜜月甜蜜,只是他們不知道這場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婚姻,其實已經岌岌可危,而讓這段婚姻出現裂痕的就是小婷敏感多疑的心思,無端的猜忌。
  • 別讓拖延,毀了你一生的運勢
    別讓拖延,毀了你一生的運勢。01網友曾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經歷,他的親戚就是這樣的人。他有嚴重的拖延症,遇到什麼事,第一反應不是去做,而是拖著。他在寫《悲慘世界》時,為了讓自己專心,就把所有的衣服脫光,光著身子寫作。他還告訴傭人,不要給他拿衣服,這樣做,他就沒辦法出門,就能安心在家寫作。雨果的故事告訴我們,拖延的原因就是太放縱自己。
  • 別讓你的性格毀了你的愛情
    別讓你的性格毀了你的愛情一個人的性格有時候就會決定許多事情,比如說決定你與家人親戚之間的關係,決定你能交到什麼樣的朋友,決定了你的處事的態度,最主要的是決定了你跟你的對象之間的一個相處方式以及愛情有沒有將來有沒有結果
  • 別讓假努力,毀了你的人生
    看著老友焦急的神情,我真的很想扯下孩子的那層遮羞布,告訴他:「別再假努力了,別讓假努力毀了你!」作為一名資深班主任,我很清楚的知道,現在很多孩子很善於偽裝,偽裝自己很努力。因為只要孩子做出努力的樣子,父母就會感到無比欣慰,就會替孩子扛著所有的事,讓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 中文為什麼越變越差?因為你說的已經不是「中國話」!
    對於這種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趨勢,有心人如果不及時提出警告,我們的中文勢必越變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種美德,那種簡潔而又靈活的語文生態,也必將面目全非。 英文沒有學好,中文卻學壞了,或者可說,帶壞了。中文西化,不一定就是毛病。緩慢而適度的西化甚至是難以避免的趨勢,高妙的西化更可以截長補短。
  • 「英式中文」之鑑
    讀起來著實「中文」了不少,但依然太稚嫩。聽過我課的同學都看得出,句[1]到句[2]是典型的「從抽象到具體」。「暴力」是抽象,句[2]一整句是具體。這是英文寫作的「元套路」,我卻用它寫中文。全球化時代,英文大行其道。感謝英文,我無一技之長,卻能以此謀生。英文日益精進不值得驕傲——這是我的看家本領;但中文日漸生疏值得警惕——否則我的根在哪裡?
  • MBA聯考中文寫作竟然這樣評分!如何「搞定」中文寫作?
    隨著考研初試的日子越來越臨近,有小夥伴私信小編說「MBA中文寫作怎麼才能少丟分,多拿分?」
  • 越來越多CBC不會中文?別讓你的文化自卑感毀了下一代!
    生活在多倫多的你對於這樣的場景一定不會陌生:長著一張中國面孔的年輕人,說起中文來磕磕巴巴;
  • 余光中:中文的常態與變態
    英文沒有學好,中文卻學壞了,或者可說,帶壞了。中文西化,不一定就是毛病。緩慢而適度的西化甚至是難以避免的趨勢,高妙的西化更可以截長補短。但是太快太強的西化,破壞了中文的自然生態,就成了惡性西化。這種危機,有心人都應該及時警覺而且努力抵制。在歐洲的語文裡面,文法比較單純的英文恐怕是最近於中文的了。儘管如此,英文與中文仍有許多基本的差異,無法十分融洽。
  • 別讓不會說話毀了你的人生
    不可否認,小張的回答很多都是實話,但是實話也要看場合說,不分場合的結果很可能是求職碰壁,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源於小張說話不過大腦,所以才會毀了她的人生。其實歷史上因為不會說話而人生悲慘的案例不在少數,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話是一門藝術,而不會說話往往會毀了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