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這個跨學科學程,讓你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

2020-12-13 騰訊網

數理邏輯與當代哲學、數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的眾多基礎問題有著廣泛的聯繫。有關人類理智的很多嚴肅而深入的思考都會涉及數理邏輯問題及其方法成果。

為此,在教務處推動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與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聯合推出了跨學科的「數理邏輯」學程,為學生提供系統的數理邏輯入門學習方案,幫助學生了解數理邏輯的基本思想、內容和方法,並能在數學、計算機和哲學等領域使用數理邏輯工具。

一旦試圖理解一個概念,

好奇心會被激發起來。

「數學這種東西,不能作為旁觀者,一定要自己在痛苦中思考,突然會了,獲得那種快樂。」哲學學院的大四學生張體雲一年前開始修習學程課程,目前已完成所有要求,即將拿到「數理邏輯」學程證書。作為文科生,張體雲在接觸到更高深的數學後,看到了更嚴密的邏輯,也更堅定了「學數學要有自信」的想法。

從最基本的公理出發,證明一些習以為常的抽象性質時,張體雲便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一步步嚴格推理,在推理中發現事情是否真的具備這個性質。他認為,任何興趣都不是與生俱來,一開始都需要強迫自己做一些事情,興趣才會慢慢來。「一旦試圖理解一個概念,好奇心會被激發起來。」他說。

以興趣為支撐是選修「數理邏輯」學程學生的共同點。早在高中就因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郝兆寬教授的《集合論》受到啟蒙,對數學產生強烈興趣的數學科學學院學生周子翔,還「粉」上了郝教授。進入復旦大學後,周子翔不僅找到了心儀的課程,也發現了「數理邏輯」學程,「這些課程我都有興趣,一旦感興趣,就會很用功。」

《集合論》教材

「數理邏輯」的名稱來自於郝兆寬教授在哲學學院開設的專業必修課。對於「最怕數學」的文科生來說,上這門課要下大功夫。要完成二課時的課堂任務,老師和同學們每周起碼得再花上六七個小時的習題課時間。2017年開始,「數理邏輯」課程被納入榮譽課程,學分增加到4個。去年起,郝兆寬教授又聯合哲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和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的老師們共同開設了「數理邏輯」學程。他說,「在復旦講數理邏輯快20年了,發現很多極具才華的學生對它非常感興趣。這是交叉學科,所以放在跨學科學程裡,對感興趣的學生進行系統訓練。」

哲學學院教授郝兆寬正在上《集合論》

課程內容都不簡單,

有挑戰,但也不是突破不了。

一開始簡單,越往後越難,計算機專業的大四學生王颯在iPad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推導過程和公式定理,討論班的第一次上臺展示令他感到糟糕,「不熟悉分到的內容,沒有看懂,也沒有花足夠的時間看,結果當眾出醜。」王颯摸了摸腦袋。

吸取上一次的經驗教訓,王颯儘可能考慮全部細節,重新整理筆記,認真準備好第二次展示,最後獲得了同學老師的一致認可。王颯總結,要把問題弄清搞懂,做個「明白人」,只證明出一個定理用處不大。只有合上書本講,自己推理一遍,才是掌握了。「其實第二次分到的內容比第一次難,但因為準備充分,所以講得特別順利。課程內容都不簡單,有挑戰,但也不是突破不了。」目前,王颯已修完「數理邏輯」學程的全部課程,即將拿到學程證書,並將被保研至哲學學院邏輯學專業數理邏輯方向。未來,他希望自己能在學術領域走得更遠。

王颯在討論班上做報告

如果「數理邏輯」學程項目對一個有著計算機學科背景的學生而言都有一定難度,那麼對一個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呢?

「哈,到處都是挑戰。」每周三下午6點從江灣坐校車到邯鄲上課,下課後趕9:40的校車回江灣,法學院大三學生王律之一直堅持「兩頭跑」。剛開始在本科生院的公眾號上面看到「數理邏輯」學程報名信息的時候,她並沒有足夠勇氣參加。於是,她先發了郵件諮詢,又根據回復拉著同學從江灣校區跑到邯鄲校區旁聽郝兆寬教授的數理邏輯課。

「老師們很寬容我問一些很『傻』的問題。」正是感受到授課教師積極耐心的態度,王律之決定選課。由於老師們並沒有在課程考核上給文科專業的學生多一些「寬容」,全班一樣的考卷意味著她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律之的學習方式也相當「簡單粗暴」。經常「纏」著老師問東問西的她說,「硬著頭皮學,強行學,硬著頭皮問老師,問助教,問同學……總能解決問題的。」數理邏輯蘊含的完美邏輯框架吸引著王律之,令她感到驚奇,支撐著她每周往返兩個校區。

《集合論》課後答疑

將證明完全置於理論的框架下,

是一件很優美的事情。

王律之認為,「數理邏輯」學程無論是思維方式、上課模式還是布置作業的形式,都是作為一個法學生完全沒有感受過的。數理邏輯的理論更像是內生、自發的,數理邏輯學家們會不斷對現有理論提出質疑並證明。「學程項目讓我體驗到了另一種大學生活。」她說。

張體雲也明顯感受到學科差異帶來的不同思維方式間的碰撞以及思考能力的不斷提高。他表示,接觸數理邏輯之後能夠更有條理有策略地解決問題,「哲學和數理邏輯是兩種不同的強韌。」

周子翔更享受推理的過程。在他看來,「數理邏輯」學程項目的課程對自己學習數學非常有幫助,使得他很少用直覺去思考問題,並且意識到嚴謹推理的重要性。「將證明完全置於理論的框架下,是一件很優美的事情。」他說。

哲學學院青年教師楊睿之正在上《數理邏輯》課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陳翌佳在《計算複雜性》課堂上

郝兆寬教授告訴記者,「數理邏輯」是學校「2+X」本科培養體系改革推出的本科學程項目先行者之一。作為跨學科學程項目,「數理邏輯」學程由哲學學院姚寧遠、楊睿之,數學科學學院梁振國、陳猛、王慶雪,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陳翌佳和他一起組成教學團隊,精心組織課程,為學程的三門必修課程編寫教材,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力圖在系統教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培養能力,學會根據興趣選擇未來方向。

2018年數理邏輯暑期學校

郝兆寬教授說,「數理邏輯」學程的意義已經超出了本科教學,有力推動了學科科研活動及國內外學術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受益的不僅僅是拿到證書的學生,甚至不僅僅是復旦選修相關課程的學生。「數理邏輯」學程每年暑期會舉辦為期兩周的數理邏輯研討班,每年秋季會開展「邏輯周」活動,為學生創造與世界邏輯學頂尖學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也吸引了來自歐美的海外同學。

展望未來,郝兆寬教授認為「數理邏輯」學程還可以為交叉方向研究生培養提供借鑑,從而使優秀的同學在復旦得到世界一流導師的持續指導。「一個學科的發展,歸根結底是培養出我們自己的優秀人才,這是復旦數理邏輯團隊每位教師的夢想,也是每天都在為之奮鬥的目標。」

文 字

邊欣月

攝 影

師源隆等

編 輯

嚴奕晨 顧叢雁

▼更多復旦新聞,敬請留意復旦大學官方網站。

相關焦點

  • 好奇心激發的人類發展簡史
    好奇心是萬物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心是人類學習的內在動機和發展的本質動力。人類遷徙的歷史就是好奇心激發的歷史。好奇心激發人類走出非洲探索新世界人類生活藝術發展的歷史就是好奇心激發的歷史。好奇心激發著我們的想像力,並推動人類不斷把想像變成現實,不斷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豐富我們的生活內容,升級我們的生活方式。
  • 家長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新的世界不斷展開,好奇心越發強烈。而這個時候家長如何進行引導,是用什麼方法進行引導。幫助孩子去探索新事物,認識新世界。 牛頓對一個蘋果產生好奇,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對燒水壺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後改良了蒸汽機,伽利略也是看吊燈搖晃而好奇發現了單擺......好奇心是人類求知的基本動力,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
  • 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如何科學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那如何激發好奇心呢?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起源,是創造力的開始。有個兒童教育學家曾說:「好奇心可以被父母的無知摧毀,也可以被父母的愛心培養出來。」有許多父母,常擔心孩子因為好奇心過重而遇上危險或惹上麻煩,或是自己正在做事而無暇顧及解答或不屑解答孩子的問題,慢慢的孩子的好奇行為就被阻止了。
  • 堆歷|教育是激發和滿足好奇心
    Q:對你來說,什麼是好的教育?Lisa: 理想的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最終建立起對自己的認知。孩子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孩子在這方面的追求,而不是扼殺它。我們生活的世界並沒有被切割為一個個被稱為「學校科目」的部分,那麼為什麼學校要硬生生地用一個個科目來教孩子?
  • 激發寶寶好奇心的遊戲:七彩紙陀螺
    遊戲目的:激發寶寶的好奇心,開發寶寶的創造性思維。媽媽寶寶一起玩1.用剪刀把白紙板剪出一個直徑4~5釐米的圓形卡片。2.鼓勵寶寶用油畫棒在卡片上分成7個扇形區,然後在不同的扇形區內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例如,紅色、黃色、橙色、綠色、藍色、青色、紫色。3.卡片製作好後,用牙籤從圓心處插入一半,七彩紙陀螺就做好了。
  •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
    孩子都是帶著無數的問題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們對一切東西都充滿了好奇,都想一探究竟。對他們來說,世界是以一個個的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因此他們會有很多的問題,可是,許多家長卻粗暴蠻橫地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煩我!」「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小孩子管好自己的事,學習搞好就行了!」
  • 在家上學成主流,六招輕鬆激發孩子好奇心
    無論孩子的教育完全取決於你還是完全取決於學校,這都無關緊要。作為父母,你永遠都有責任擔當家庭教育的角色,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幫助他們智慧地成長。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試一下。1. 教孩子們背誦對許多成年人來說,背誦是令人厭煩的事情,但對於兒童來說則是很輕鬆的。
  • 點亮孩子的好奇心: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
    (原標題:點亮孩子的好奇心(創新談)) 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科普教育
  • 適當髒點,激發好奇心
    「髒」會給孩子帶來自由,培養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同時,也讓孩子變得健康強壯。提升創造力。孩子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顏料弄得滿身都是,家長見此景象都會第一時間進行阻止。其實孩子塗畫是好事,繪畫有助於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很多科學家、建築師和畫家的成才之路就與孩童時期愛塗畫有著密切聯繫。培養好奇心。
  • 好奇引起興趣/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的濃厚興趣?
    01、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對什麼都充滿好奇,想一探究竟。這時候我們如果極力反對阻止,往往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心理學上是這樣說的:「逆反心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 好奇心激發創造力——解碼2018菠蘿科學獎項
    這些有趣的科學研究,喚起人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熱情,讓創新精神走近大眾。褒獎「有趣」的科學「相比2003年,2012年美國人宅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近8天。因為減少使用交通工具和公共場所資源,美國人消耗的總能量減少了相當於5千億度電。」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情景體驗翻翻書》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想像...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情景體驗翻翻書》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和探索能力 2021-01-04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激發寶寶的好奇心
    10個月的寶寶,對很多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想知道他們接觸的一切事物,他們都喜歡用手摸、扔、敲以及爬來爬去地到處尋找,爸爸媽媽可以多和寶寶一起做親子遊戲,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幫助寶寶用他的視解探索接觸的每一事物。玩電話遊戲:你可以給寶寶買一個電話玩具或用家裡的舊座機電話,教寶寶一隻手拿起電話聽筒,另一隻手按電話號碼。
  • 如何有效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高情商父母做好這3件事,非常管用!
    好奇心促使道爾頓成為第一個發現色盲症的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又把色盲症稱為道爾頓症。好奇心讓人有主動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習熱情,相信爸爸媽媽都知道好奇心的重要性。雖然孩子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通過金螺旋兒童成長基因檢測DRD4、DBH2兩個和好奇心相關的基因,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好奇心的天賦能力),但很多家長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好奇心會漸漸減弱。這是為什麼呢?
  • 以數字角度看世界,激發孩子探索自己與世界的好奇心
    02、激發孩子探索自己的好奇心自孩子開始有意識以來,他們不僅對世界充滿的好奇心,而且對自己也充滿了好奇心。本繪本提供孩子在比較中認識自己的環境,也教會孩子從多元角度看待自己。但也不固定,有可能你是個特例,有205或207塊。
  • 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高情商父母做好3件事,非常管用
    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高情商父母做好3件事,非常管用!這些從生活中來的鮮活刺激,是最容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本質上就是在練習孩子整合新信息的能力。很多美國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更像是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他們用自己的行為,向孩子展示自己對周圍事物:如樹木、天空、星星所充滿的好奇心。如果你對周圍事物顯得毫無興趣,甚至對孩子的好奇心不以為意,那麼孩子好奇的天性就會在無形中受到壓制。
  • 親子教育:你會用提問的形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嗎
    重要的是,提問可以使孩子好奇心得到更多的激發。會溝通的父母不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提出好的問題。孩子自己思考時,與直接給出答案相比,以提問代替解答反而更有效果。"你覺得哪一個地方最蒼勁有力?""你覺得這個地方的'豎勾'怎麼樣?"讓孩子表達對筆畫、佔格、筆鋒、頓筆、落筆、空間感覺等等的想法,得到的答案將會是多種多樣的。
  • 孩子其實都熱愛學習,但父母對學習太狹隘,激發孩子好奇心很重要
    我看著他的孩子在舞臺上絲毫不怯場,站在臺上談笑風生,不論是帶動氣氛,還是引出節目都做的可圈可點,我對同事說沒想到你的孩子做主持人,那麼棒啊。同事聽到後也是謙虛的說:還好還好。觀看完節目的時候,我和同事聊起來對於孩子的教育。
  • 章子怡:劇本讓我發懵,激發我的好奇心
    原標題:章子怡:劇本讓我發懵,激發我的好奇心左起:張譯、吳京、章子怡、胡歌、井柏然一同亮相電影節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攀登者》將於9月30日上映。這部講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登山隊從北坡登頂珠峰過程的電影,除了吳京和胡歌之外,基本上每個人都表示接到劇本時「有點懵」,片中飾演氣象學家的章子怡說:「我看劇本時看到大量的氣象學和登山術語,當時看得我好懵,但以我的經驗,讓我發懵的劇本就是對的,我有好奇心去研究這個劇本和角色。」
  • 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多提問!4多4少,讓孩子好奇心爆棚
    但如何才能更好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呢?文|盧丹丹(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編輯|劉志清 插畫|李麗好奇心是興趣的起源,是創造力的開始。其實孩子是天生帶著好奇心來的,喜歡問問題,喜歡去探索,如果家長能對這種好奇心加以保護和引導,就會激發孩子主動學習與繼續探索的欲望,讓孩子輕鬆學習、接受新事物、獲得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