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心理學 視頻 —— 07 你的擁抱和陪伴是孩子快樂的來源

2021-02-21 幽谷蘭香

李玫瑾(1958年-),女,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她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畫像、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等,擔任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出版著作《犯罪心理學》。人物經歷1977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任教。人物成就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擔任過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學科帶頭人,後晉升為專業技術二級警監。研究領域主要研究領域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畫像;公安社會心理調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有組織犯罪問題等。研究特長:犯罪心理分析及畫像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預防研究;公安社會心理調查研究;有組織犯罪問題等。社會職務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1]課題研究李玫瑾1987年參與國家哲學社科重點項目《中國現階段犯罪問題研究》1995年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有組織犯罪心理研究》1997年主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校級項目《犯罪心理研究》199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城市犯罪綜合治理與社會穩定機制研究》2000-2001年承擔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與英國使館文化教育處合作項目《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受害保護》等。2001年主持公安大學引智項目《犯罪偵查與心理畫像》。學術成果李玫瑾出版《犯罪心理學》專著(1999)發表研究報告與論文《系列姦殺案犯罪心理分析》;《偵察中的思維障礙及其排除》;《有組織犯罪的社會心理基礎研究》;《刑事偵察中的犯罪動機分析》;《現代巡邏警察素質》;《報復犯罪的心理分析》;《警察違法暴力心理原因分析》等。發表學術論文《家庭在青少年人格教育和違法犯罪預防中的作用》;《少年刑事司法制度探析》;《犯罪預防的新思路與實踐——英國 <犯罪與擾亂秩序法>述評》;《關注青少年犯罪就是關注我們的明天》等。發表論文《有組織犯罪及黑社會問題探析》;《日本城市犯罪預防研究述評》;《德國入室盜竊犯罪與預防研究》;《對我國犯罪學研究規範化思考》;《警察在反對和制止家庭暴力中的職能與作用》等。期刊網文獻李玫瑾1、《黃勇變態人格心理剖析》湖北警官學院報 2004 012、《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04 033、《反社會人格引發的嚴重暴力犯罪——對張君犯罪心理的剖析》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 014、《痴迷「法*功」者的心理癥結》 人民公安 2001 075、《有組織犯罪的心理學研究》 公安教育 2001 076、《犯罪預防的新思路與實踐——英國<犯罪與擾亂秩序法>述評》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2001 07媒體報導李玫瑾1、為罪犯心理畫像:訪「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6、運用犯罪心理畫像破案,專家正研製國內首套犯罪心理畫像指標19、偷拿影碟被保安當場抓住 小兄弟倆被母領回後雙雙跳樓20、管教嚴厲兒子逆反行兇 一中學生砍殺生母判14年21、大學生心理問題易引發犯罪 中國農大設立學生心理諮詢員爭議事件2011年3月23日,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開庭,當晚,李玫瑾在央視點評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旋即,李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藥開脫罪行。李本人亦陷入漫天口水之中。(《山東商報》4月11日)在藥家鑫殺人案的網絡舌戰中,網民對專家言論的寬容邊界因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的央視點評而探底。李玫瑾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因為法律審判與心理分析是絕然不同的兩件事;網民們表達的是民意情緒,這種情緒糾結於把專家的言論等同於法律審判的結論。至此,李玫瑾感到由衷的委曲,抱怨網民對其言論是個誤解。[3]爭議語錄李玫瑾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跟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李玫瑾評藥家鑫馬加爵的殺人行為,與貧窮無關、與歧視無關,應該對此血案負責的,不是社會而是馬加爵本人。而現行的法律,也沒有任何條文規定,在犯下此種罪行後,僅僅因為貧窮就可以減輕處罰。做出犯罪行為不一定需要巨大的冤屈,也不一定需要合理的理由,很多犯罪就是很愚蠢的。


【斷+舍=離】音頻(第五章5——第五章7)

視頻: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

【斷+舍=離】音頻(第五章5——第五章7)

《富爸爸窮爸爸》聽讀

聽讀《百年孤獨》

視頻: 易經的智慧  合集

生活 · 健康 :30餘部頂級紀錄片+播放連結,給你找齊了

聽讀《百年孤獨》——音頻合集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育孩子68節完整版視頻
    李玫瑾教育孩子68節完整版視頻,本套課程由李玫瑾老師主講,通過68節理論和具體案例告訴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
  • 李玫瑾育兒講座課程全集(52期完整)
    簡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任中國警察協會學術委員、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第04課:情感陪伴的性格作用第05課:觀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規律第06課:好的親情陪伴一定是嘮叨的第07課:6歲之前要說「不」
  • 「李玫瑾講心理學」又開課了?別信!
    「李玫瑾講心理學」又開課了?近日,一張「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講教育心理學」的圖片在寶媽的朋友圈刷屏,其上附帶李玫瑾本人的照片、二維碼。該圖片上還標註有「孩子的教育問題,根源都在父母身上」掃碼就可以進群學習。
  • 上遊薦書|除了教你如何識別渣男,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這次教你...
    李玫瑾希望藉此讓更多普通公眾知曉犯罪心理學在預防和懲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籲全社會關愛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兒童,重視他們的成長環境,對他們加強心理教育。「所有的社會問題,在我這種搞心理學的學者看來,都是人的問題。」李玫瑾在全書的開篇就通俗表明了自己的專業態度。「現在為什麼有這麼多變態的人?為什麼這麼多犯罪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
  • 李玫瑾:如何培養快樂、人格健全的孩子?與「不哭才抱」諷刺對比
    所謂「哭聲免疫法」,就是指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冷漠待之,等到他們停止哭泣再給予擁抱,以此來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只有不哭不鬧懂事的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疼愛。李玫瑾的女兒,數學成績很差,但是她並沒有如同其他家長一般苛責孩子,反而是和孩子如同朋友一般相處,因為她知道,女兒不是不努力,而是確實沒天賦,天賦是強求不來的。
  • @所有人,你們要的女神,李玫瑾教授來了
    怎樣保障孩子的暑期安全?怎樣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長?怎樣提高我們對危險的識別與防範能力?●●●面對一個接一個的難題牛咔視頻拍了拍你:別怕!!勇敢地走出舒適區,學會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相互尊重,學會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給予外界關愛和幫扶,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未成年人由於心理相對脆弱,心智不夠成熟,在巨大的心理壓力面前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導致一些嚴重的後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 青少年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怎樣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如何建立依戀?「應該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培養嬰幼兒正確的依戀關係。」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
  •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這樣撫養孩子,他可以長大,但跟誰都不會親
    知道後來,楊女士觀看到了心理學專家李玫瑾的視頻,李教授說:「養狗,狗不會咬你,但會咬別人。但人就不一樣,人從一出生就是什麼都不行的,四肢不能翻,頭也不能動,吃喝拉撒睡,甚至是打嗝都需要等人來幫忙。所以,人的社會性與情感性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然而,這個過程的形成需要固定的撫養人與身體接觸。
  • 李玫瑾: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長大後這4種缺陷就越明顯
    有不少家庭正處於這樣的狀況中,那就是父親負責出門賺錢養家,而且是一年到頭很少有時間回來看望老婆孩子。這就導致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有媽媽的陪伴,對於父愛是怎樣的,這些孩子只是模模糊糊認識一些基本的,很難體會到父親的陪伴。
  • 「李玫瑾講心理學」又開課了?本人:別信,歡迎舉報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入群就有知名主持人、名校教授為你解疑答惑?殊不知,這只是營銷手段,不是讓你交錢就是在騙關注。爆料丨「李玫瑾講心理學「又開課了?近日,一張「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講教育心理學」圖片在寶媽的朋友圈刷屏,其上附帶李玫瑾本人的照片、二維碼。
  • 跟李玫瑾老師學習教育心理學:孩子教育的問題,根源都在父母身上
    03李玫瑾老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並且由此提成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以下是我今天第一次跟著李玫瑾老師學習教育心理學的一些知識的收穫,分享出來一起學習成長。
  • 李玫瑾教授:一定要保護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尤其在孩子6歲前
    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做客《今日說法》、《鏘鏘三人行》等節目講解犯罪心理問題。老人帶往往比較寵溺,這種寵溺早年看不出,你寵他他也不會怎麼樣,但是當他過了12歲,身高迅速達到成人高度的時候,本來家裡面父母和孩子關係很好,上網成癮,家長就會說你怎麼現在不聽話了,越長大越不聽話,其實家長不明白孩子不是長大不聽話,是你前面的性格模式沒有建立。
  • 李玫瑾:"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
    李玫瑾:"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李玫瑾:"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中國自古以來有個觀念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的很大!
  • 全國家長被一位犯罪心理學教授圈粉!她10年前的一段視頻為什麼突然...
    李玫瑾教授自己也沒想到,她,一個中國公安大學裡,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的教授,怎麼就突然在全國家長圈子裡火了!而且火的突如其來?導火索,竟是她十年前在國家圖書館的一次公益講座視頻片段的流出。   李玫瑾育兒之道完整視頻 敲黑板劃重點,這個時長1個多小時的視頻裡,李教授從非常專業的教育心理學角度為家長剖析了孩子從0歲到18歲各個成長階段面臨的難題以及解決之道。
  • 李玫瑾:家庭教育青少年研究專家,可領68集視頻,附論文書籍
    這次給大家分享的是:《李玫瑾家庭教育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與對策》,包含視頻、音頻和部分講座文稿。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看看李玫瑾有多受歡迎。隨手一搜,有非常多引用她的觀點,而形成的文章和資料。幾乎每天都有,可以看到圖中時間很近。
  •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回應爭議:接受批評不接受歪曲
    一向喜歡自由和獨立的李玫瑾在選擇部門時選擇了刑偵教研室,並在和領導的單獨談話中明確表示她想研究犯罪心理學。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辦公室裡,李玫瑾得到了領導非常嚴肅的一句話:「目前刑偵教研室沒人從事過這項研究,所以無法安排老師帶你,你這個專業需要你自己探索。但是如果你需要什麼幫助,我們都會支持你的!」
  • 李玫瑾教授坦言:這樣帶孩子,他可以長大,但跟誰都不會親
    這天,小筱看到心理學專家李玫瑾的一個視頻,她好像找到了原因所在。視頻裡,李玫瑾表示,寶寶從出生開始,沒有任何自理能力,他就是在不斷的幫助下長大的如果單單是餵養,餵完就把孩子放一邊不管,這樣帶孩子,他可以長大,但跟誰都不會親。這不禁讓小筱反思起來。因為經濟原因,寶寶剛滿一歲的時候,她就讓寶寶斷了奶,給奶奶在家幫忙帶,自己則出去工作。在寶寶還沒斷奶的時候,都是她和孩子奶奶一起帶的。是不是後來她少參與寶寶的餵養,導致了寶寶不親呢?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圖片來源:電影《西小河的夏天》 孩子不是父母的面子工程,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 一個從小不被尊重的孩子,沒有感受到快樂的人,不會有健康陽光的心態。
  • 李玫瑾教授:為什麼三歲以內孩子必須跟媽媽睡,其中緣由你知道嗎
    對此,李玫瑾教授曾做過一場講座,演講的主題是《為什麼三歲以內孩子必須跟媽媽睡》,我聽了深以為然。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在媽媽子宮裡呆了10個月(280天),他習慣了媽媽的聲音、心跳,在出生後,依然會非常依賴。小嬰兒只要媽媽抱著,就會不哭不鬧,也是這個原因,媽媽的懷抱永遠是最溫暖和最有安全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