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靜靜流淌,倏忽千年已過,回首唐宋已遠。然而那些動人的詩篇,卻如水中星月,不會隨波而逝,只會映在我們的心間。唐詩宋詞,不僅是句句優美的辭藻,更是首首動人的歌曲,吟唱著詩人最難忘故事。
詩與歌本就難以分割,《詩經》中的作品,便是民歌、祭祀之歌、讚頌之歌,至於兩漢樂府詩,也是樂官採輯民歌民謠以及士族之作而來,所以樂府詩,詩名多以「歌」、「行」結尾。因為當時「樂府」就是一個專門採輯詩歌的衙門,所以「樂府所採之詩名曰樂府詩」。
之所以「採詩」,是因為詩歌多是民間唱詠時事而作,很大程度代表了百姓對時局的看法,當局者能夠通過詩歌,更好地了解民間疾苦。正因為如此,所以晚唐時期白居易、元稹倡導了「新樂府運動」,以強調以自創的新的樂府題目詠寫時事, 故名新樂府。
身為倡導人,白居易的新樂府詩可不是蓋得,其《長恨歌》、《琵琶行》流傳千古、影響深遠。毫無疑問,兩首都是他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那麼哪首才是白居易的巔峰之作呢?
首先,這兩首都是敘事詩,並且文字和音律的契合非常之高,即便不去理解詩中的意思,光讀來就感覺非常之妙,是一種享受。如果當時有「大唐音樂榜」,白居易此兩首詩絕對打入前三。
另外,我們知道,大部分詩作之所以千古不朽,是因為這些詩中有經久不衰的名句,這些名句,往往以絕妙的藝術手法,來展現了最普遍、深刻的道理。許多詩人,因為一、二名句,便留名世間,如崔郊「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鄭思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等等。
但是白居易這兩首,可謂通篇是名句,《長恨歌》有:「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在天願作比翼鳥」、「天長地久有時盡」……。《琵琶行》更是如此:「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調先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
終其他詩人一生都寫不出的千古名句,在白居易這兩首詩中,猶如大白菜似的,看都看不過來。
但是,我認為《琵琶行》更勝《長恨歌》一籌。文學創作技巧,無需贅言,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不僅講述了歌女的命運、身世,又融合一段精彩的「琵琶個人秀」,之後又從歌女引出自己的仕途坎坷,其明中有暗,你中有我。
在現代,有人利用科技大數據來對唐詩作了一個綜合排名,其中參考條件有「古代選本」、「現代選本」、「歷代點評」、「論文」篇數等等,在這個唐詩排行榜上,白居易的《琵琶行》排名第23、《長恨歌》排名27,所以在以這些參考為依據,亦是《琵琶行》更好。
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說道:「此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意思就是,白居易即便不寫其他的詩,就光憑這兩首,足以不朽,是其作品中的最好的。而《琵琶行》更是白居易的巔峰之作,諸位認為哪首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