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VS《長恨歌》,哪首才是白居易的巔峰之作

2020-12-18 國風美詩文

時光如水,靜靜流淌,倏忽千年已過,回首唐宋已遠。然而那些動人的詩篇,卻如水中星月,不會隨波而逝,只會映在我們的心間。唐詩宋詞,不僅是句句優美的辭藻,更是首首動人的歌曲,吟唱著詩人最難忘故事。

詩與歌本就難以分割,《詩經》中的作品,便是民歌、祭祀之歌、讚頌之歌,至於兩漢樂府詩,也是樂官採輯民歌民謠以及士族之作而來,所以樂府詩,詩名多以「歌」、「行」結尾。因為當時「樂府」就是一個專門採輯詩歌的衙門,所以「樂府所採之詩名曰樂府詩」。

之所以「採詩」,是因為詩歌多是民間唱詠時事而作,很大程度代表了百姓對時局的看法,當局者能夠通過詩歌,更好地了解民間疾苦。正因為如此,所以晚唐時期白居易、元稹倡導了「新樂府運動」,以強調以自創的新的樂府題目詠寫時事, 故名新樂府。

身為倡導人,白居易的新樂府詩可不是蓋得,其《長恨歌》、《琵琶行》流傳千古、影響深遠。毫無疑問,兩首都是他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那麼哪首才是白居易的巔峰之作呢?

首先,這兩首都是敘事詩,並且文字和音律的契合非常之高,即便不去理解詩中的意思,光讀來就感覺非常之妙,是一種享受。如果當時有「大唐音樂榜」,白居易此兩首詩絕對打入前三。

另外,我們知道,大部分詩作之所以千古不朽,是因為這些詩中有經久不衰的名句,這些名句,往往以絕妙的藝術手法,來展現了最普遍、深刻的道理。許多詩人,因為一、二名句,便留名世間,如崔郊「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鄭思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等等。

但是白居易這兩首,可謂通篇是名句,《長恨歌》有:「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在天願作比翼鳥」、「天長地久有時盡」……。《琵琶行》更是如此:「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調先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

終其他詩人一生都寫不出的千古名句,在白居易這兩首詩中,猶如大白菜似的,看都看不過來。

但是,我認為《琵琶行》更勝《長恨歌》一籌。文學創作技巧,無需贅言,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不僅講述了歌女的命運、身世,又融合一段精彩的「琵琶個人秀」,之後又從歌女引出自己的仕途坎坷,其明中有暗,你中有我。

在現代,有人利用科技大數據來對唐詩作了一個綜合排名,其中參考條件有「古代選本」、「現代選本」、「歷代點評」、「論文」篇數等等,在這個唐詩排行榜上,白居易的《琵琶行》排名第23、《長恨歌》排名27,所以在以這些參考為依據,亦是《琵琶行》更好。

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說道:「此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意思就是,白居易即便不寫其他的詩,就光憑這兩首,足以不朽,是其作品中的最好的。而《琵琶行》更是白居易的巔峰之作,諸位認為哪首更好呢?

相關焦點

  • 《長恨歌》與《琵琶行》,哪一首詩?才是白居易的巔峰之作
    而類似白居易的《琵琶行》卻是有感而發,其中很多是自己憑空想像的,然而就是這些憑空想像的場景,卻能使讀者沉浸其中,如身臨其境,這才是真正的鬼斧神工。白居易在中國的詩人作者中,屬於第二階梯,第一階梯則是屈原、杜甫、李白等寥寥幾人,所以能排在第二階梯的詩人也皆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
  • 從一首《長恨歌》,看白居易詩詞的兩大特點
    但「詩歌合為事而作」,也就證明了前文所說的,有刻意為之的跡象。舉個例子白居易最受人讚頌的詩有《賣炭翁》、《琵琶行》、《長恨歌》,我們看這三首詩:《賣炭翁》有四字小序:「苦宮市也」,宮市就是替朝廷、皇帝做買賣,是中晚唐朝廷的弊端之一,許多老百姓被宮市壓榨得苦不堪言,白居易作《賣炭翁》的目的就很顯然,是要反映「宮市」這件實事。
  • 【新教育天地】琵琶女與白居易
    康達棟 「琵琶女與白居易」源於白居易《琵琶行》詩。白居易是名詩人,人所共知;琵琶女則是詩中提及的無名藝伎,歌女一類。按通常的思維,這篇文章的題目應當寫作「白居易與琵琶女」,聲名顯赫的詩人與不見經傳的歌女,孰重孰輕,自然可知。然而我還是執意寫成「琵琶女與白居易」。
  • 白居易長恨歌非常出名,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恨的是什麼?
    白居易長恨歌非常出名,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恨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四大美人,分別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下邊要說的是與楊玉環相關的文學作品《長恨歌》。從白居易的這首長詩中,我們能夠知道楊玉環的傳奇又悲劇的人生,她與天子唐玄宗的愛情悲劇在這首詩歌中千古傳誦。那麼,詩歌為什麼取名「長恨」呢?作者恨的到底是什麼?
  • 「一篇長恨有風情」,《長恨歌》中哪一句讓你欲罷不能?
    嗯哼,當大家看到這句是不是會在心裡暗暗發笑,這不是人家秦觀的名句嗎,和長恨歌有什麼關係?的確,小編也就是突然想到這句和李隆基楊貴妃兩個人的愛恨離愁有那麼點契合罷了。就連標題那句 「一篇長恨有風情「也是白居易寫給他的好朋友元稹信中的話,可見,他對自己的《長恨歌》的確傾注了很多的情節和喜愛,這首一出來就一炮打響的《長恨歌》,還真是給白居易掙足了面子。
  • 琵琶行導學案(學生版)
    課前延伸一、作者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 範成大的這首《續長恨歌》,雖然不如白居易那首,也是寫得很有趣
    而這兩句詩,也正是出自於範成大的《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而妙玉也是認為只有這兩句詩最好,當然她說好,自然是她個人的愛好。範成大的詩不過也的確是不錯,一些作品也是寫得很有趣,也很是唯美,特別是他在讀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後甚是喜愛,於是又立馬續了一首,也就是這首《續長恨歌》,儘管這首詩無法與白居易的作品相比,但也不失為一首經典之作,整首詩也是寫得很有趣,值得我們一細細品讀。
  •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董卿說《琵琶行》竟是白居易為祭奠初戀而作
    你咋不把《琵琶行》貼出來呢?但是,再問大家一下,大家最喜歡語文課本裡哪個詩人的詩作。大概又會有很多人說,是白居易的哦,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白居易的詩作好讀懂啊,而且都有故事情節呢,像在看小說一樣呢。酈波酈波老師: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琵琶行·並序》教學設計
    明代吳訥《文章辨體序說》云:「體如行書曰行。」從唐人歌行體的風格來看,所謂「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詩篇。《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行,又叫「歌行」,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於變化,可多次換韻。
  • 詩詞| 琵琶行 白居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 琵琶引唐代: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
  • 新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第8課《琵琶行並序/白居易》賞析+朗讀解析+教案+課件
    作者簡介:《琵琶行 並序》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白居易【772年—846年】,號香山居士,河南省新鄭人。唐代先生主要詩人。背景:唐元和十一年秋天,詩人被貶江州司馬已有兩年了,詩人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時,偶遇一位年少時的藝技,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非常的鬱悶,結合自己遭遇,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詩。
  • 白居易的《長恨歌》到底是寫給誰的?
    日本紀念白居易碑文: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吾輩永誌不忘,僅呈碑頌之。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蔓短枝苦高,縈迴上不得。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 新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8課《琵琶行並序/白居易》賞析+朗讀解析+教案+課件
    從「潯陽江頭夜送客」至「猶抱琵琶半遮面」,敘寫送別宴無音樂的遺憾,邀請商人婦彈奏琵琶的情形,細緻描繪琵琶的聲調,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只七個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紹;再用「楓葉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環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已曲曲傳出。惟其蕭瑟落寞,因而反跌出「舉酒欲飲無管弦」。
  • 唐詩三百首經典朗讀:《長恨歌》白居易
    金步搖:一種金首飾,用金銀絲盤成花之形狀,上面綴著垂珠之類,插於髮鬢,走路時搖曳生姿。芙蓉帳:繡著蓮花的帳子。形容帳之精美。蕭綱《戲作謝惠連體十三韻》:珠繩翡翠帷,綺幕芙蓉帳。春宵:新婚之夜。佳麗三千:《後漢書·皇后紀》:自武元之後,世增淫費,乃至掖庭三千。言後宮女子之多。金屋:《漢武故事》記載,武帝幼時,他姑媽將他抱在膝上,問他要不要她的女兒阿嬌作妻子。
  • 58句白居易詩句,《長恨歌》、《琵琶行》最有名
    白居易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擅長諷喻詩,他的敘事詩成就很高,《長恨歌》和《琵琶行》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詩歌語言優美、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58句白居易詩,一起來領略白居易詩歌的魅力!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不簡單,她的德行配得上這篇千古絕唱
    人群中有一群儒雅文人,大家吟詩作賦,送別友人。在這些文人裡,有一位40歲出頭,身著青衫的中年男子,他被一曲琵琶聲吸引。說了這些,大家應該知道我們要說的是哪位文人,哪首名作了。沒錯,這位青衫男子就是白居易,他在這一天寫下了風靡1200多年的《琵琶行》。
  • 中年再讀《琵琶行》,才發現所有的中年危機都來自於不甘心
    故事的開篇是這樣一幅場景,被貶江州的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忽然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原來是琵琶女在彈奏琵琶,千呼萬喚喚她出來再彈奏一曲。弦弦悽楚悲切,百轉千回,聲音隱含著沉思,一曲過後,悲傷已上心頭,不免幾聲嘆息。
  • 平行篇 相邀白居易 第1部分 如果白居易來到現在,還會寫出怎樣的詩歌?只有千古絕句,哪有當今詩詞?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裡第度過,與劉禹錫唱和,時常遊歷於龍門一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
  • 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樂天,為何卻寫下「《長恨歌》」?
    為什麼提到這部電視劇呢,是因為劇中由王大陸飾演的渤王在其中一集問馬摘星,說他很好奇,白居易名居易字樂天,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比較豁達的,為什麼卻寫下了《長恨歌》,而且還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他到底是有多恨?這一問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白居易為什麼寫下《長恨歌》。
  • 白居易的《長恨歌》,主旨是什麼?較有代表性的有三種意見
    《長恨歌》主旨補證及藝術論析一、此詩本事及寫作緣起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悲劇,因與安史之亂緊相聯繫,有著相當嚴肅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離奇曲折,又極富傳奇色彩,因而備受歷代文士的關注。如《長恨歌》所說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天寶後期,朝廷內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的偏幸,更促進了一些矛盾的激化。天寶十四載,手握重兵的範陽等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的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在楊國忠等人的挾持下,攜楊玉環倉皇出奔,西行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