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市民養成囤貨的習慣——一次性買很多肉、魚、速凍食品等放入冰箱冷藏。食品取出冰箱解凍後,能不能再凍回去,成了許多人心中的疑惑。
會導致食物中的微生物呈數量級增長,如果沒有儘快烹飪並燒熟煮透,食用後易發生食源性疾病。
有些市民以為把食物放進冰箱冷凍層,細菌就被凍死了。實際上,冰凍可以讓細菌「冬眠」,卻難將其殺死 。食物一解凍,細菌也紛紛「甦醒」,並迅速繁殖,菌落總數呈數量級上漲。
食品冷凍-解凍-再冷凍的多次循環過程,在學術界有個專有名詞,叫反覆凍融。不久前,南京市場監管部門就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做了反覆凍融實驗。實驗人員選取了速凍水餃、湯圓、貢丸等6批次速凍食品,分別進行4次反覆凍融。 經檢測,反覆凍融後,食品中的微生物呈數量級增殖。比如,速凍肉眼牛排在經過兩次凍融後,菌落總數增加了2000多倍。解凍後的食品進行再冷凍,除了加大食物變質的風險,還會導致營養成分流失,降低食用價值。
專家建議:解凍後的食物應立即烹飪,一旦重新放回冰箱,就相當於與細菌「共享」食物了。因為,一般家用冰箱需幾個小時,才能從外到內完全凍住食物。這期間,細菌會抓緊時間繼續「繁衍生息」。等到下次再解凍的時候,將是「基數」更為龐大的細菌「甦醒」並繁殖,食物非常容易在短時間內變質。即便人們沒有感覺到食品風味發生改變,但實際上有一些致病菌的次級代謝產物已經產生,可能引發食源性疾病。
如何避免買到反覆凍融食品呢?
專家給出建議:查日期、摸產品、看冰霜、看冰櫃。 在購買速凍食品時,要選購生產日期比較近、形狀完整且堅硬的速凍食品;如果食品包裝袋內有較多冰霜,有可能經過多次凍融;如果冰櫃冷凍溫度沒有達到-18℃以下,速凍食品出現變形、變軟或黏連的現象,則不宜購買。
專家還建議,新鮮肉買回家,不要整塊直接丟入冰箱,可以將其切成小塊,或直接切成肉絲或肉片,根據一次的食用量,用保鮮袋或保鮮膜包好,分裝冷凍。這樣做,除了能避免反覆凍融,也較容易解凍。
解凍肉類也有科學做法,建議提前一天從冷凍室中取出,用保鮮盒或保鮮袋裝好後放在冰箱的冷藏室裡,等化凍後再拿來烹調;也可以將需要解凍的肉,先用保鮮袋給包裹起來,而後再放入盆裡加冷水浸泡,不要讓肉與水直接接觸,這樣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食物受汙染與營養流失。
食物解凍多了吃不掉,做成半成品再冷凍。比如肉片,可以放在鍋裡過油炒一下再凍上。這樣一來,細菌基本會被殺死。特別提醒市民,速凍食品化凍後,一定要儘快食用,而且必須燒熟煮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