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自信,難交友難成功,做好這3點,幫家長保護孩子自信心

2020-11-16 漢堡驛站

孩子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即便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都支支吾吾地說話不順暢;孩子和小夥伴交流的時候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平時做事畏畏縮縮的,不敢表現。如果孩子身上出現了這些問題,那麼家長要注意了,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一、孩子的自信心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

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徵和心理狀態。自信心的個體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多方面的個體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家卡爾匹克哈特:「缺乏自信的孩子不願嘗試新的或有挑戰性的事情,因為他們害怕失敗或讓別人失望。這可能會阻礙他們以後的生活,阻礙他們事業的成功。」

孩子沒自信

1.缺乏自信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爾通過調查指出:「一個人事業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學識和專業技術只佔15%,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卻佔了85%」

《最強大腦》中有這麼一期節目,在國際賽上,年僅12歲的胡宇軒,戰勝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數獨大魔王」森西亨太。

是胡宇軒比森西亨太的能力更強嗎?當然不是!

如果觀看節目的話,可以很明顯得發現,森西亨太前兩局做題速度很快,絲毫不拖泥帶水,然而當森西亨太第一次慢於胡宇軒寫出答案之後,數獨板在他腳下破碎,同時將這位「大魔王」的自信心也給擊碎了。後面森西亨太的表現明顯處於「發揮極度失常」的狀態,以致最終慘敗。

即便是強大如排名世界第一的「數獨大魔王」,都會因為失去自信而導致失敗,更何況我們的孩子們大多都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

森西亨太&胡宇軒

2.缺乏自信讓孩子交友面臨困難

缺乏自信的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與朋友的交往過程中,會逐漸成為朋友圈的邊緣人、透明人,朋友們也會因為習慣於他的沉默而逐漸忘記他的存在。漸漸地,沒自信的孩子的交際圈會越來越小,這對孩子日後的交友與生活也會形成巨大的阻礙。

3.缺乏自信讓孩子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孩子的年級尚小,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尚未成熟,而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失去了自信心,那麼他就會認為自己處處「弱於」別人,沒有辦法對自己的能力有著客觀的認識。長此以往,孩子會陷入一種「我什麼都不行」的想法漩渦之中,引起孩子自卑心理,從而更加否定自己,導致惡性循環。

4.缺乏自信讓孩子容易放棄,難以進步

缺乏自信的孩子會變得膽小怕事,會因害怕自己做得不好,讓自己和對自己有期待的人失望而不敢面對挑戰,從而喪失諸多機會,難以成長與進步。

我有一個朋友,之前畢業的時候得到了一個央企的面試資格,可是她卻因為覺得「自己學得不夠好」而不敢去面試,導致白白錯失了這麼一個好機會。如果她能夠鼓起勇氣去面試的話,有可能就能成功。即便不成功,也能得到一次鍛鍊。可就是這麼一個大好的機會,就讓她因為「沒自信」而白白錯過了。

孩子沒自信

二、家長這樣做,正在毀掉孩子自信心

1. 經常否定孩子,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

孩子一遇到不會寫的題或者不會做的事,家長先指著鼻子罵一通:「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的事都不會做!」

家長還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你看看人家XXX,人家怎麼能考一百分,你看看你才考的這點分。你看看人家XXX,人家每天做完作業還幫他爸媽做家務,你再看看你,每天讓你做點作業就費死勁了,你能不能跟人家學學啊!」

諸如此類的話語,每天都會在家裡上變著花樣地上演好幾遍。

家長在無意識地貶低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笨?是不是自己真的什麼都不如人?就是在家長這種肆無忌憚地釋放負面情緒,以打壓、否定,甚至辱罵的字眼來攻擊孩子的情況下,孩子的自信心自然會逐漸消亡。

2.給孩子設立的目標不合適

讓一個小學生用拉格朗日定理去解微積分方程,他怎麼可能解得出?即便是讓他去解一元二次函數,他也不太可能解得出來。可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往往對孩子寄寓「過高的期待」,希望自己孩子都是神童,從而給孩子定下的目標脫離了孩子自身實際水平。

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會覺得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如此一來會給孩子造成過多地壓力。重壓之下,孩子更加完成不了既定目標,就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從而喪失信心。當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什麼目標都達不到時,就會開始逃避任務,害怕目標。

孩子沒自信

3.制止孩子探索感興趣的東西

當孩子對太空感興趣的時候,家長一句「那太遙遠了,根本不是你該考慮的問題,有那時間還不如多做兩道題」,就將孩子噎了回去;當孩子對公共汽車感興趣的時候,家長一句「喜歡那玩意幹什麼,能不能有點出息」,就打擊了孩子的興趣;當孩子想要拆開玩具,了解其中內部構造的時候,家長一句「整天就知道瞎霍霍,東西都給你弄壞了,還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的,趕緊收拾了!」,就把孩子的探索欲給撲滅了。

探索欲是孩子發現世界、了解世界的初衷,如果家長將孩子的探索欲撲滅了,那麼孩子就會逐漸對這個世界失去好奇心。而孩子在想法被家長打擊後,也會逐漸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對的,甚至自己不應該有想法,從而導致自信心的逐漸缺失。

4.過度保護孩子

很多家長害怕孩子受到傷害,將孩子罩在自己的保護罩下。但是如此一來,孩子從來沒有體會過來自外界的傷害,就會導致孩子對家長有著過度的依賴,卻失去了對世界的體驗和實踐能力。一旦家長有些地方照顧不到,孩子被置於「大環境」之下,孩子的弱點就會暴露無遺。一旦孩子發現自己與外界的差距,自信心自然會受到打擊。

孩子被保護

三、如何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1.提升孩子自身能力

孩子的自信心大部分都是在比較中逐漸失去的,如果想要孩子不會因為比較而失去自信,那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的就是提升孩子自身的能力。

(1)提升學習技能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

專注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讓孩子用更短的時間,更高效地完成任務;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孩子的信息提取能力,在繁雜的信息中心,快速且準確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表達能力能夠讓孩子在與人交流的時候大方得體、不怯場;時間管理能力能夠讓孩子做事有規劃、有條理,充分利用時間。

這些能力在初期培養的時候,可能不會帶來太多明顯的效益,但是只要能夠堅持,就會發現,孩子的做事情的條理性、看待問題的深度都會有所不同。這些能力不只是在學生階段,即便是之後步入社會、進入職場,依舊是能夠讓孩子受益的行為習慣。

共同學習

(2)積累知識,增長見識

孩子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在與人交流、參加活動,甚至面對突發狀況的時候,就能有足夠的後備力量去面對。孩子的見識廣闊了,就不會只將目光局限於眼前的比較與得失,而是會從長遠的方向來看,即便是失敗了,是否收穫了經驗,是否能為下次的進步打下基礎。如此一來,孩子的自信心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打擊到了。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多進行一些閱讀,不需要局限於某些方面,任何類型的都可以,比如科技類、人物傳記類等各種類型的讀物,家長都可以帶著孩子讀。讀完之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一下總結,將書中精華的部分轉化為內用,或者讓孩子講一講從書中學到了什麼。家長也可以選擇帶著孩子去外面多走走,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帶著孩子見識一下外面的廣闊世界,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見識。

(3)培養一項特長

家長可以嘗試去了解孩子的長處和興趣,讓孩子通過後天的學習,以培養一項技能,無論是樂器、舞蹈、畫畫,甚至可以使化妝、撞球,只要孩子有興趣,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家長都可以支持。

孩子有了一項能夠拿得出手的技能,就能夠從中獲得自信,也會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更有底氣。即便是做其他事情失敗了,打擊到孩子,但是起碼孩子還有這麼一片能夠給孩子支持的天地。

共同閱讀

2.建立客觀的評價

(1)讓孩子接受並喜歡自己的外在

一部分人的自卑心理來源於「我長得不好看」,但其實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審美,更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說長成什麼樣就是好看,什麼樣就是醜,只不過許多人用一種普遍的眼光,隨意斷定自己的美醜。

中國有一個知名的國際模特,名字叫做呂燕,她的長相就不是普通的東方人所喜歡的那種美,但是卻被稱為「高級臉」,受到時尚界和設計師們的的歡迎,成為了一名國際知名的模特,達到了很高程度的成就。

要讓孩子學會接受並欣賞自己的外在形象,孩子才會對自己有信心。

(2)明確孩子的缺點和優點

首先,家長要明確孩子的缺點和優點不要將孩子定義為理想化的模樣,而是在欣賞孩子優點的同時,承認孩子的不足。

其次,家長要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優缺點。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優點,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增長。而對於孩子的缺點,家長要給予孩子明確的指引,讓孩子知道如何才能彌補自己的缺點,不至於落於人後。

此外,家長要對於孩子的行為給予正當的評價。對於表現好的要誇獎,誇獎的時候要具體指明孩子的哪些行為是好的,並且給予孩子一個期待,告訴他:「我相信你可以繼續保持,甚至做得更好」。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要批評,明確孩子問題出在哪、原因是什麼、可以怎麼改正,給予孩子明確的方向,並鼓勵孩子再次嘗試並克服困難。

共同記錄孩子優缺點

3.讓孩子有價值感

(1)認真對待孩子要求和提問

教育學博士陳美玲的三個兒子都考上了史丹福大學,她的教育方法中有一條就是「孩子發問時,不要讓孩子等一等」。孩子問問題的時候,即便是陳美玲在做菜,她也會把火關掉,直接面對孩子的問題。即便是這個問題回答不了,她也會說:「你問的真好,等一下我們一起去找一個答案。」

當家長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和要求的時候,孩子就會感覺自己獲得了家長的尊重,他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是值得父母認真對待的,是值得尊重的人,如此一來,孩子自然就會有自信。

(2)讓孩子感覺被需要,嘗試做一個「弱媽媽」

在《爸爸回來了》裡,嗯哼的表現就讓人大呼「暖男」,他會將媽媽霍思燕置於「需要被保護」的位置,做一個勇敢的小騎士。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嘗試適當向孩子示弱,比如說告訴孩子自己怕黑,需要孩子保護,這樣會激起孩子內心的保護欲,使他們變得更強大,來保護自己的父母。如此一來,孩子的膽識、自信等都會得到提升。

嗯哼&霍思燕

(3)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嘗試做一個「懶媽媽」

人們在完成一項並不容易的事情之後會產生一種成就感。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孩子在完成事情之後所產生的成就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從而推動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總結

愛因斯坦曾言:「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孩子有了自信,才會有勇氣去克服困難,通往成功。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與自由,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信守對孩子的承諾,並且要讓孩子有足夠的價值。此外,也要培養孩子的見識,讓孩子有足夠廣闊的視野和長遠的目光,而不是將所有目光局限在當下。

作者簡介:

我是,關注我,共同守護孩子成長。

關於文中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會寫專門的文章進行論述,其中關於「專注力」的文章已經完成,歡迎主頁自取。

相關焦點

  • 保護孩子自信心,家長需要知道這10點,讓孩子更自信
    每個孩子都擁有自信心,這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這種與生俱來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傷害,那麼父母應該如何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呢? 2、展示獎勵或是作品 對於孩子的作品或是獎勵,家長可以放到顯眼的位置,讓客人來了就能看到,對孩子的讚美會讓孩子的自信心隨之增強。
  • 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做到這四點
    家長是孩子最值得信任的人,家長的賞識也是孩子的精神源動力,學會賞識孩子,肯定孩子的長處,賞識教育能幫孩子建立起自信。3、幫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並將目標分解化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決定了孩子的努力程度家長要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發現孩子有自卑情緒,要從中找出孩子自卑的原因,從而積極引導克服,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 家長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自信心
    其實從剛出生開始,孩子就有了自信心,只是不容易被發覺而已,而如果沒有多加注意,那麼就很容易傷害到到孩子的自信心,那麼父母該怎麼做才能保護好孩子的自信心呢?1.展示獎勵或是作品對於孩子的作品或是獎勵,家長可以放到顯眼的位置,讓客人來了就能看到,對孩子的讚美會讓孩子的自信心隨之增強。
  • 孩子自卑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成功幫孩子找回自信
    1.家長保護過度現如今有很多孩子都是被家長過度保護的,也正是因為過度的保護,導致孩子根本就沒有多少經歷,所以在面對有些事情的時候,孩子會產生自卑的狀況。很多父母都覺得把孩子庇護在自己的身邊是一件很正確的事情,是不是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害了孩子。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做好這3點讓孩子自信滿滿!
    我認為,在教育方面重要的就是不要否定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全盤否定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會漸漸變得不願意外出,最終只能宅在家裡或者依賴父母生活。◆ ◆ ◆孩子的自尊心即使是毫無根據的,我們也要大大地認可,要讓它慢慢地增長,這樣的話,才能產生自信。
  • 孩子難有自信心,可能是自我認知偏差,家長學會4招培養孩子自信
    二、家長要掌握這四個方法,逐漸培養起孩子的自信 孩子的媽媽告訴孩子一個人只有戰勝了自己的短處,才能不斷地建立起自信心,取得最終的成功。 並且鼓勵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練習自己的口才能力,最終孩子把自己的弱勢變成自己的優勢,成為了一位聞名全國的演說家。
  • 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家長要做好這3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一定要多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鼓勵,加強孩子的自我認同感,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當中,積極上進,樂觀開朗,內心獨立自主,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自信心的培養需要從小進行,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三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讓孩子變得自信開朗。
  • 家長幫孩子競選班幹部,把握3點,就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競選成功
    不能以競選不上班幹部,就否定孩子的學習能力為參選目標,而是不管是否成功,讓孩子感受到競選的過程,自己去努力,突破自己身上的缺點,對學習和學校生活產生積極的興趣。這才是我們競選班幹部的初衷,家長的輔導只是幫助孩子更加從容和了解競選的流程。而不是去代替競選,孩子只要做好演員就可以了。那麼第一次幫孩子準備競選班幹部的活動,家長可以把握3點,就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競選成功。
  • 缺乏自信心對於孩子的危害,家長知道嗎?這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01缺乏自信心對於孩子的危害,家長們知道嗎? 自信心是一種極大反應了一個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是一種非常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 所以,由於個體自信心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生活,成就。
  • 沒自信的孩子,將失去什麼?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還是不願意:「不要了,我一定學不會,我學東西很慢,經常學不會。」無論媽媽怎麼說,孩子還是不願意下水,連嘗試都不願意,最後朋友只好上岸,怏怏不樂地帶著孩子回家了。除此之外,每次要教孩子畫畫和跳舞,孩子也仍然拒絕,因為她覺得自己學不會,因為害怕失敗,就不願意去嘗試。而這也讓孩子喪失了許多學習的機會。孩子沒自信會怎麼樣?
  • 孩子內向不自信怎麼辦?家長做好這幾點,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不愛與人相處,更不愛說話,這讓家長因此很焦慮。那麼,孩子內向不自信怎麼辦?其實,孩子內向不自信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可能是遺傳因素、壓力過大、害羞心理等,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內向、神經過敏、孤單、膽小等情緒。對父母而言,關注孩子身體的各個階段以及心理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 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找到了,做好這三點,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詹森說過:「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媽媽,我有點兒不太敢上臺講故事。」「怎麼會這樣呢?孩子。臺下就是每天和你一起的老師和同學啊!」「我有點害怕!不太自信。」「可是,你準備了一個星期,是打算放棄嗎?」
  • 自信讓孩子更閃耀,想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多試試這些方法
    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呢? 第一、對於孩子的優點要多加誇獎,評價要恰當 有些家長動輒對孩子進行打擊否定或者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這些對於孩子建立自信心都是不利的。
  • 孩子自卑怎麼辦?家長們不妨試試這3種方法,輕鬆幫孩子找回自信
    當孩子自信心建立出現困難時,父母要重視並及時採取措施。自信無論對學業或以後的人生道路,都有重要作用。父母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1.相信孩子,放手教育要想幫孩子真正找回自信,家長首先要有意識地避免對孩子的過分保護
  • 自信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家長一定要做好3點,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
    自信心是成長及成才的重要養料,充滿自信的孩子,積極上進、樂觀開朗內心獨立自主,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但是有的孩子總是很不自信,這讓父母很擔心,自信是需要從小就去培養的,家長一定要做好這3點,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一、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自信?家長別著急,提升孩子自信心有方法
    表妹說,雖然是她要求毛豆做什麼事都要先詢問她,但沒想到,孩子現在變成這樣。一個男孩子,總是不自信,長大了也不會有什麼出息。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不自信的表現,家長先別著急,試試這些提升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夫妻感情好,家庭生活富足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夫妻如果感情不好,經常吵架,鬧矛盾,甚至打架,這種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缺乏自信心。夫妻在孩子面前,要儘量避免衝突的發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甚至動手。家庭物質條件好壞,也能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 孩子缺乏自信心,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更自信?家長注意4點
    孩子沒有自信,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更自信嗎?關於孩子自信心,我們來聊聊日常生活家長可以怎麼做。3、多覺察自己,多鼓勵孩子、多陪伴我們還要覺察自己,杜絕替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要透過自己做事情來增強自信,即使做錯了,只要這件事不傷害環境、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我們就鼓勵他去嘗試。
  • 孩子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什麼?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孩子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1. 安全感,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基礎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指出,孩子的安全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幼年期建立的,特別是0-3歲尤為重要。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沒能建立健全的安全感,他們今後的性格中,會充滿更多懷疑、不自信、孤獨、悲觀等負面因素。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每位合格家長的必修課,更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的力量源泉。2.
  • 讓孩子做好3點,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看看你做到了嗎?
    老子在《道德經》中曾提到: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樣東西,第一吃飯,第二吃苦,第三吃虧。讓孩子做好3點,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看看你做到了嗎?吃飯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所以教會孩子吃飯,非常重要。養成良好的飯桌禮儀,是保證孩子進入社會後事業成功的前提。這種教養的形成,是父母潛移默化中饋贈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禮物,這份禮物永恆且無限。
  • 孩子性格怯懦沒自信,家長朋友犯了難,怎樣才能改變孩子的性格
    五歲以前的小明其實還是一個比較活潑開朗的孩子,但是他的母親卻常常拿小明跟別的孩子作比較,逐漸的,小明開始變得自卑起來。因為失去了原本的自信和開朗變得沉默寡言起來。他的母親經常會對小明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考試能考100分,憑什麼你就只能考95。別人家的孩子能夠自己幫助家長做這麼多的家務活,你就只能給我們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