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眼鏡協會公布的數據,2019前半年,全國眼鏡成鏡產量42752.5萬副,100萬家經營眼鏡的企業總營業收入超過169億元。面對當前6億多近視人群,國內眼鏡行業市場容量逐年遞增。
成立於2016年的知音眼鏡,他們想率先打破傳統眼鏡行業暴利的模式,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真正物美價廉的配鏡服務。
布局樓宇店,不把自身成本強加給消費者
「一副售價 1000 元左右的眼鏡,成本通常在小几百塊,這個上浮的價格大多在房租和人力成本上」知音眼鏡創始人說道,長此以往消費者們到店裡挑選試戴後轉身就走了,眼鏡店暴利就成了一種固化的認知停留在人們的腦海裡。
傳統眼鏡店選址大多是人流密集的沿街商鋪,且員工一般在5到10人,而知音眼鏡門店開在比較安靜的寫字樓裡,光房租成本一項就省去60%,再把薪水集中發放給1-3位特聘的資深驗光師,算下來自身成本這塊要比傳統臨街商鋪眼鏡店降低75%左右。
樓宇店從源頭節省支出,消費者也就不需要為眼鏡店的房租水電人力等成本買單。 知音眼鏡創始人形容他們是把電商直接搬到線下來,把天貓店開在消費者身邊。目前,知音眼鏡的第一家樓宇店坐落在杭州湖濱銀泰附近,單月的到店消費者超過去千數,平均每月銷量真的快趕超線上電商的成績。
狠抓驗光,用專業和服務兩條腿走路
很多消費者把配眼鏡當成挑選飾品,進店後拿起鏡架搭配臉型和衣服,這種邏輯是不對的。配眼鏡不是買太陽鏡,驗光才是第一步。說到驗光,消費者大多篤定公立醫院和眼科門診的醫學檢查是最可信的,知音眼鏡創始人對於這種固有的認知也很無奈,他提到眼鏡店單談驗光不比醫院差。
驗光不是只靠科學儀器,還需要和驗光師雙向溝通,針對消費者的情況反覆問詢查證再反饋到操作中,這樣出具的驗光結果才是最科學且合適消費者視力檢查的最終信息。所以,驗光師是一家眼鏡店專業程度的試金石。知音眼鏡的驗光師傅是特聘的資深顧問,具有十年以上的從業經驗,專業能力可以媲美三甲醫院眼科專家。
很多時候消費者也耍小「聰明」,他們會去公立醫院驗度數,拿到度數、散光、瞳距等數據後直接到淘寶天貓上配鏡,一頓操作錢省了但佩戴後不舒適感也隨之而來。知音眼鏡創始人告訴記者,「驗光和配鏡類似一個醫療過程,線下體驗非常重要」。在知音眼鏡店裡,驗光師會為消費者反覆調整屈光度數,根據個人情況做鏡框微調等,甚至一周內提供回訪,有需要的情況下免費更換新度數的鏡片,確保消費者能戴上一副合身且稱心的好眼鏡。
知音眼鏡創始人非常認同某知名光學設計師的看法,眼鏡作為一個比較獨特的配飾,與臉部、皮膚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可以改變你的角色,甚至改變你的面貌。當然,定製化的配鏡服務才能讓消費者千人千面。
專營蔡司、依視路,集中供應鏈優勢做新眼鏡品牌
蔡司和依視路鏡片在近視鏡片中無疑是佼佼者,近些年在國內受到配鏡者們的歡迎。代理商和眼鏡店主看著香餑餑蜂擁而上,但眼鏡店主大多還是依賴代理商供貨,真正掌握上遊產業鏈優質資源的眼鏡品牌鳳毛菱角。
知音眼鏡創始人笑稱其家族浸淫眼鏡行業數十年,積累了大批優質供應商資源,目前他們採用集中採購的方式從源頭拿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最大化的降低採購成本,供應鏈端輕鬆削減10%。「近期我們在接觸蔡司和依視路的製造商,想從廠商層面開始合作,優化中間鏈路環節,最大化的讓利給消費者」。
消費升級的浪潮衝刷著沉寂數十年的眼鏡行業,純粹功能性眼鏡正逐步淡化,具有設計感的眼鏡成為消費市場的熱門。知音眼鏡也敏銳的捕捉到眼鏡行業的升級趨勢,在鏡框的選擇上引入了暴龍、施洛華、反素、華爾詩丹、日本精工、泰勒梅德、川久保玲、天梭、大秦手作……一系列的設計感和實用性相結合的知名品牌。
近視率居高不下,將持續為「眼鏡」企業帶來商機。2019 年至今,我國新增眼鏡企業數已超過 27 萬家,佔比近30%。像知音眼鏡這些新闖入的「攪局者」們,將機關槍瞄準線下的主戰場,意圖用新的經營邏輯顛覆整個眼鏡行業。
「作為一家全新的眼鏡品牌,我們要把專業、實惠、貼心帶到消費者身邊,做每一位知音眼鏡佩戴者的良師益友」。
(以上圖片由知音眼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