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權行使的公法權利屬性
但它絕不是民法通則和婚姻法等私法意義上的姓名權,而是一種與之相對的、憲法與行政法等公法領域中的姓名權。概言之,姓名權有兩種:民事私法上的姓名權和行政公法上的姓名權。當下民法典編纂工程正處遵厭兆祥中,有學者主張人格權應獨立成編,而姓名權乃是人格權的有機組成部分。凡此種種,足證民事私法層面上的姓名權理論研究,是何等的受寵與興盛。與此繁榮氣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行政公法層面上的姓名權,無論在國家立法、司法實踐還是理論研究方面,均呈現「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暮氣景象。
-
民法究竟是公法還是私法
長期以來,民法又被稱作私法,是私法的主體部分。但「民」法比「私」法更好,因為「私」法容易遭到人們的誤解和反對,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以公有制為(經濟)基礎,曾經與私的東西不共戴天,「公而忘私」,也因為列寧那句話——「我們不承認任何『私人』性質的東西,在我們看來,經濟領域中的一切都屬於公法範疇,而不是什麼私人性質的東西。」
-
民法典一問一答 | 胎兒利益的特殊保護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是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堪稱我們「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今天我們來學習:「娘胎」裡自帶的權利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分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
民法典來了 丨《民法典》對婚內女性權利的保護
一時間,作為一名已婚女性,如何在婚姻內充分保障自己的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幸運的是,《民法典》為我們提供了答案。一方面,《民法典》在總則以及婚姻家庭編中反覆強調了婚姻制度上的男女平等、家庭地位中的夫妻平等。
-
民法典中的公法規範
與此同時,民法典中也存在大量公法規範,與私法規範相互影響、彼此配合,共同促成一部「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產權保護與徵收徵用 有恆產者有恆心,產權保護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基石。民法典總則編第三條強調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
一問一答丨「法人」是不是「人」?
問:「法人」是不是「人」?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從法律層面來講,「法人」並不是自然人意義上的人,是對公司、企業等組織和單位的一種「擬人化」表達。
-
每日一「典」丨主債權轉讓,從權利一併轉讓
每日一「典」丨主債權轉讓,從權利一併轉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五百四十七條。
-
【譯文】基本權利的水平效力(一)
形象地說,比較法材料能夠使我們看到這個特徵幾乎明顯表明了在比較憲法學之下其對於這一觀點(國家行為理論)的標準性理解。因為與國家行為理論在表面價值上所提供的傳統美國式答案相比,比較法學者幾乎是普遍認為美國式觀點在基本權利的頻譜位置這一問題上,乃是持嚴格的垂直效力這一極端觀點的範例。通過解釋美國式觀點實質上比預想的更為「水平」的原因,我也希望去形塑與更正這一位置譜系。
-
民法典裡各年齡段法律權利義務對照表來了
由此看來,六歲是一個人開始行使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法定起點時間。另外,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條的規定:「學齡前兒童在道路上行走,須有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據此,未滿六歲的幼兒,尚不能單獨在街道上或者公路上行走。
-
民法概念:權利質權
權利質權作為擔保物權中的一種,當然地屬於他物權,作為可以出質的權利,因在其上設定了擔保負擔而具有對世性,權利質權和動產質權一樣,也要通過書面的質押合同這一要件形式,才有可能設定質權,權利質權在《民法典》中,是債權物權化最為集中的體現。
-
民法典頒布後,各個年齡段法律權利義務對照表來了!
《民法典》實施後,法律年齡隨之改變,當我們從一個受精卵那天起,按下年齡的計時器,我們的故事就計時開始了。其實,法律也和年齡一樣,伴隨著我們的一生。0歲以下胎兒還不能稱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認可其為「胎兒」。儘管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義。
-
民法典頒布後,各個年齡段法律權利...
由此看來,六歲是一個人開始行使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法定起點時間。 另外,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條的規定:「學齡前兒童在道路上行走,須有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據此,未滿六歲的幼兒,尚不能單獨在街道上或者公路上行走。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民法典》為成年人規定了哪些權利義務?
作為一名成年人,你的權利義務有哪些呢?《民法典》作了明確規定。 問:12歲時遭到性侵,成人後通過學習法律意識到要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益,20歲時起訴索賠,訴訟時效過了嗎? 答:沒有。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訴訟時效,自受害人滿18周歲起算。
-
與婚姻有關的權利義務
問: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一方仍無法挽回對方的感情,雙方分居,一方再次起訴離婚,法院會準予嗎?答:雙方又分居滿一年,法院應當準予離婚。《民法典》第1079條規定,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
-
《民法典》解讀3:基本原則之一,民事權利的法律保護原則
(《民法通則》第五條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我們還要注意民法典將民事權利的法律保護由原來的第三原則,提高到作為民法典基本原則中的第一原則。一、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基本體制原則與體制限制原則及其相互關係民法典基本原則,是指其效力貫穿於民法典始終的民法根本規則。
-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一問一答(三十四)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一問一答(三十四) 2020-12-12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來了丨朱虎:動產和權利擔保的制度創新
在《民法典》裡,有關動產和權利擔保的規定實際上是散見於各處,除了《民法典》物權編所規定的動產抵押、動產質押、權利質押等約定的擔保物權,合同編裡的所有權保留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擔保。另外,不可否認的是融資租賃不管是融資還是融物,它實際上最重要的還是一種擔保的功能。
-
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㉛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
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㉛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 2021-01-06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頒布後,各個年齡段法律權利義務對照表來了!附熱點解答
《民法典》實施後,法律年齡隨之改變,當我們從一個受精卵那天起,按下年齡的計時器,我們的故事就計時開始了。其實,法律也和年齡一樣,伴隨著我們的一生。0歲以下 胎兒還不能稱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認可其為「胎兒」。
-
挖掘民法典的公法價值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民法典因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而屬於私法的範疇,並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事權利的「宣言書」以及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事實上,民法典不僅是私法之「典」,同時也具有極大的法律溢出效應,蘊含並衍生了重要的公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