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庫縣的明石市,距大阪驅車約一小時。我感覺這地方有點像帝都周邊的京郊區縣,名不見經傳,值得好好探索。
來源:樂途旅遊網與專欄作家桔豬
「探索不一樣的關西」是對我這種去過關西幾次人來說,最重要事情。日本兵庫縣的明石市,距大阪驅車約一小時。我感覺這地方有點像帝都周邊的京郊區縣,名不見經傳,值得好好探索。畢竟大阪的景點逛過一次也就夠了,而且熙熙攘攘的遊客實在太多。開發和探索一些大阪周邊的好地方,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對明石的了解提前沒有做過太多功課,此行在丸子地球APP上,找了一個大阪當地的嚮導婭楠,是個很可愛的女生,她願意帶著我在明石遊玩。作為資深大阪通,婭楠聽說我對特色市場和人少的地方感興趣,也說明石適合我。
攝影/桔豬
攝影/桔豬
日本時間的故鄉
日本標準時間東經135線貫穿明石,也就是說日本標準時間是以明石為主的,所以這裡有「日本時間的故鄉」的美譽。如果我告訴你,子午線又被做在了井蓋上,你大概就知道這事對明石多重要了吧。除此以外,世界上最長的吊橋明石海峽大橋,也在這裡,吊橋可以承受8.5級地震和強風暴,為此明石人也很驕傲。當天帶我遊玩的丸子嚮導婭楠說,吊橋下有非常贊的散步道,時間不緊的話一定要去玩玩。當然,對於像我這樣的吃貨來說,子午線和吊橋算什麼呢,令郎滿目的魚市場和美味明石燒才必然是重點啊。
攝影/桔豬
攝影/桔豬
明石魚市,章魚的天下
明石面臨明石海峽,很早前就是漁業繁盛的地區。當地人家喻戶曉的「明石魚棚商店街」有400年歷史,有上百家店鋪排列與此。每天早晨吆喝聲此起彼伏,超級熱鬧。不過我還是更喜歡稱這裡為魚市場,顯得更加直觀。明石魚市場的距離碼頭不遠,整個市場也不算很大,主街不到200米,但圍繞主街的小街也有許多特色店鋪可以探索。雖然我去過包括東京築地的魚市,明石與之相比當然就算迷你了,但這個魚市對遊客來說,貴在主題明確,那就是——章魚!
攝影/桔豬
在明石章魚是廣受歡迎的海產,簡直能吃出花來:大的切塊,小的串燒,還可以曬乾吃,或者做明石燒,這些做法在魚市都能看到。市場還兜售很多活章魚,扭來扭去萌萌的,我感覺是完全下不去嘴節奏。因為明石少有遊客造訪,這裡的魚市掌柜們對像我這樣一邊拍照一邊詢問一邊留影的人,就頗為熱情和好奇了。老闆們似乎熱情爆棚了,各種東西都必須品嘗,一個不行,多嘗一些,嘗來嘗去我幾乎都吃飽了!拍照?必須可以,多拍一些,來,我們合影吧!不買,當然沒問題,你不買我就送你,桔子好貴啊,啊,是嗎那就免費拿去吃吧??去遊客少的地方大概就是這樣吧。
攝影/桔豬
明石燒發源地,吃貨你賺了
明石是明石燒的發源地,這個小小的地域代表性美食起源於江戶時代末期,因為盛產章魚,所以明石燒主料也是章魚,只不過這裡把這種美食稱為「玉子燒」。吃過之後就會知道,明石燒和發源於大阪的「章魚燒」還是略有不同。明石燒用雞蛋、海帶木魚湯、小麥粉、麵粉和章魚為主料,用小丸子烤盤烤制而成。不同的是不會在上面澆柴魚片,海苔,沙拉醬,而是烤好後沾上新鮮熱乎的海鮮湯來吃,總體來說是鹹鮮口的。
攝影/桔豬
攝影/桔豬
大概為了獲取第一手新鮮食材吧,很多明石燒老店,就開在魚市場周圍,而其實魚市場呢與明石碼頭也近在咫尺。也許因為說到底還是小吃,所以明石燒店鋪都不算大,當地人早餐也愛吃這個。我的丸子嚮導婭楠給我介紹了幾家小店,甚至有一家還有許多人排起長隊。最終選擇吃明石燒的小店,看上去頗不起眼,卻也不斷有當地人進進出出。做明石燒的姑娘叫個漂亮,動作卻非常嫻熟,看我拍照就給個甜笑。我有時不明白為什麼這麼漂亮的姑娘要做這個工作。丸子嚮導婭楠說,大概也是承傳祖業吧,日本很多年輕人都是這樣,並沒感覺有什麼不好。
攝影/桔豬
點了一份明石燒,放在小砧板一樣的木盤裡,足足有15個,個頭都還不小,三個人嘗鮮也是夠了。就著熱湯,呼嚕嚕吃下去幾個明石燒,肚子立刻就暖了,身上微微冒汗,最後學著隔壁桌把湯也一股腦喝掉,感覺心滿意足。體驗之後,就明白為啥當地人喜歡拿明石燒做早餐,畢竟小城靠海,清晨一份熱乎乎的明石燒,能驅走冬季海風的清冷和寒意,開啟暖身暖心的一天。所以一種食物能留存下來,畢竟還是和它所處的環境與需求分不開呢。
攝影/桔豬
緊鄰魚市的小碼頭步行可達,丸子嚮導婭楠帶著我前往那裡的時候,正好看見了新撈上來的帶魚,居然有手掌那麼寬,色澤純粹,美得耀眼,震懾了我這地道北方佬。魚市周圍小街還有浪漫特色咖啡館可以探索哦。
攝影/桔豬
偶遇百年歷史果子老店
和丸子嚮導婭楠一起,找到這家明石的百年果子老店,其實是偶然中的必然。因為遇到一條有趣的街道,我們都願意細細篩選過去。
攝影/桔豬
這家叫「富士果餅」的小店在街邊頗不起眼,是牌子上「創始於安政三年」的字眼吸引了我。經驗表明,在日本沒有百年歷史的店,是不太敢把創業時間寫在招牌上的,畢竟這裡的百年老店太多。果然這家店1856年開業,至今有160年歷史。店鋪九代家傳,現在最年輕的掌柜是個帥氣的大男孩。店裡的掛鍾也有160年歷史,創業時就掛在牆上,記錄著店鋪的迎來送往,門口的狗狗十歲,也是店鋪常客的共同的萌寵。很多報紙,電臺都對這裡進行過報導,當地電臺更是授予了「國寶」的美譽。在店裡看到還是有當地人來買果子。老闆對我們各種熱情,因為基本沒什麼中國遊客過來,他也很好奇。並為我們展示了各種店裡的有趣元素。老物,老店,老萌寵,相談甚歡的時光,旅行因此更有意思了。感謝丸子嚮導婭楠同學,她像朋友一樣幫忙拍照,並不厭其煩的替我和老闆至今進行溝通翻譯,才讓我了解到店鋪的這些小故事。
攝影/桔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