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因為人的這一劣性,優秀人物難以獲得承認和賞識
亞瑟·叔本華(1788—1860年),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他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開創了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其主要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視覺與顏色》《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論意志的自由》《論自然中的意志》《論道德的基礎》《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附錄與補遺》。
叔本華的哲學對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有著深遠影響,他是維根斯坦少有的讚賞的哲學家,被尼採稱之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叔本華」;對弗洛伊德、華格納、馮特等人的影響很大。叔本華對我國近代學者王國維也有著重大影響,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根據叔本華的哲學理論對宋詞進行評判分析。王國維還根據叔本華的思想分析《紅樓夢》這部曹雪芹的文學巨著,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叔本華是現代哲學史上不可繞過的一座「巔峰」,人們研究現代哲學就必須研究叔本華和「叔本華的學生尼採」,確實,尼採就是較好繼承並發展叔本華的唯意志論的哲學家。叔本華和尼採,也正是現代哲學史上被嚴重誤解的哲學家,他們的許多觀點都非常富有爭議,並且遭到許多人的反對,而且他們的觀點總是「與眾不同」和「特立獨行」。
但是,叔本華的觀點也並非總是那麼「特立獨行」。叔本華認為,因為人有著一個十分重要的劣根性,導致優秀的人物難以被承認,甚至優秀人物總是遭到各種各樣的打擊。叔本華的這個觀點,倒是極為平常和「庸俗」的,許多人可以理解,並且會表示贊同。
那麼,人的這個重要劣根性是什麼呢?它居然導致優秀人物難以「露面」和受到承認。叔本華說:「由於人們的思想水平低下,所以,正如歌德所說的,優秀人物很少被人發現,他們能夠獲得人們的承認和賞識就更是稀奇的事情。人們除了智力不足,還有一種道德上的劣性——嫉妒。」
正是人們普遍都有著嫉妒之心,所以那些優秀的人物一旦出現的時候,所有的庸俗者就會「團結一致」,共同聯合起來,攻擊和對抗這些優秀人物,因為這些優秀人物的出現影響了庸俗者的利益。比如,在一個單位,某個人很優秀,就會阻礙其他平庸者的發展,所以其他平庸者就「抱團」攻擊這個優秀人物,攻擊的主要手段就是造謠中傷,以及想方設法破壞一切這個優秀人物發展的機會。
叔本華強調說:「優秀出色的東西剛一露面,不論它們屬於什麼種類,都會受到數不勝數的平庸之輩的攻擊。他們聯合起來,誓要阻止這些東西的出現,甚至盡其所能,必欲除之而後快。」
正因為如此,所有優秀的人才都是會受到攻擊、誹謗和造謠中傷的。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受到過攻擊,就表明這個人不是一個優秀的人。對此,叔本華說得很好,他說:「獲得名聲只能是頂住嫉妒,經過一番爭取而得來。」沒有爭取,沒有鬥爭,所謂的利益和名聲只能是虛幻不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