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為何成為花中4君子之首,唐詩宋詞寫梅花,飽含人生大境界

2020-12-18 六不和尚

梅蘭竹菊號稱「花中四君子」,松竹梅又被稱為「歲寒三友」,可見梅花是最受中國詩人鍾情的花卉之一。傳統詩人為梅花寫的詩也最多,可佔百花之魁。

那麼,梅花何以能稱為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具有什麼樣的品格,而引起詩人的讚嘆乃至崇拜?今天,王和尚就來分析下梅花獨有的特性,以窺見詩人內心的信仰和追求。

01:梅花傲雪盛開,是春天的信使

冬天萬物肅殺,冰天雪地中沒有了色彩,也沒有了活力。唯有梅花,衝雪而開,帶來春天的消息。梅花盛放,就像在「風雨如晦」的混沌世界裡,爆發出的第一聲雞鳴,宣告冬天即將結束,明媚的春天即將到來,教人精神一振,分外欣喜。

梅花正是春的代表。隋朝侯夫人有詩「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唐朝元稹也有詩說「柳眼梅心漸欲春」;司空圖也有詩言道「漫說早梅先得意,不知春力暗分張」;大詩人白居易看到梅花,也心中欣喜,寫詩道「春風先發苑中梅」,梅花開後才是「櫻杏桃梨次第開」。明朝末年大思想家王夫之,更是如此寫梅花:「梅花欲發雪撩之,不損清香一萬枝。半點千鈞春氣力,看花人似海誰知。」

△ 梅花如美人,動人心魄

可見在眾芳搖落,冬寒寂寞的季節,唯有梅花率先盛開,撲向人間而來。這衝破嚴寒,迴轉天地的氣魄足有千鈞之力!此時花草萬物都還不敢探出頭來,唯有梅花「一夜欲開盡,百花猶未知」,這是多麼勇敢的氣魄與膽識?

率先衝破嚴寒而盛開的梅花,不正象徵「敢為天下先」的獨行君子麼,難怪古人有詩說「如梅合是花君子」。

△ 梅花的幽香動人心魄

02:梅花的香氣幽微細膩,如雲間仙子

梅花不僅凌寒盛開,更在於其幽微細膩的芳香,更讓詩人們心魂顫動。梅花的香氣是清峻的,帶一絲寒涼,也帶有幾分冷豔。梅花在枝頭綻放,與白雪相映成趣,但是梅花卻比雪多了濃鬱的香氣,也比雪多了幾分熱烈的生命力。

宋朝盧梅坡對比雪與梅時,寫道「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可見梅花的香氣是如此引人注目。宋朝初期的隱逸高士林逋更是愛梅成痴,他自詡「梅妻鶴子」,以梅作為自己的妻子,可見對梅花是多麼喜愛。他更有千古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道破了梅花清絕幽微的清香。

△ 甄嬛在梅花下遇見最愛的人

梅花的清香足以讓人忘記冬天的寒冷,所以宋朝王鎡寫道「春借梅花香入夢,雪深茅屋不知寒」;而梅花的香氣又最能挑動詩人的興致,故而白玉蟾這樣感慨「霜月慰人於冷寞,溪梅挑我以清香」;南宋大哲學家朱熹更是鍾愛梅花傲雪盛開的君子風範,他寫道「故山風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獨自香」,真是「清香無以敵寒梅」了。

清冷而自持的香氣,正是象徵了君子沉靜悠然的氣質,這種氣質溫潤如玉,又堅如鐵石,被文人引為知己也就自然而然了。

△ 梅花沉靜悠然

03:梅花如山間隱士,自有高潔情操

梅花又是「林間隱君子」的象徵。梅花不隨波逐流,更不與其他花爭奇鬥豔,而是在角落靜靜開放。這種淡然和逃避的心態,更是暗合了文人獨守內心清靜,高潔自立的追求。明朝的高啟盛讚梅花為「山中高士」,又贊梅花為林下美人,他詩中寫道「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可見梅花有著與隱士相似的淡泊品格,也有如美人般的綽約風姿。

宋朝陳著看到俗世庸碌,人人汲汲於名利,不禁規勸朋友說「清當友孤竹,隱當友仙梅」,要朋友要與梅為友,隱居在遠山深谷,不與世同流合汙。明朝末年的杜浚入清後隱居苟活,每日與梅花為伴,但是他深愧不能堅守氣節,為了家人而苟活於世。故而他愛梅,卻從不寫梅詩,他說「平生只是知慚愧,逢著梅花不作詩」,可見越是自責自慚,越是以推重梅花。

△ 梅花恬靜,在角落靜靜綻放

傳統文人一般都尊崇儒家和道家。儒家的積極進取精神要求他們要建功立業,實現個人價值,但是一旦遭受挫折而仕途不順,就會轉而信仰道家的清靜無為,修心自持。因此,道家思想就像文人的後花園,在此可以修養身心,可以得到心靈的安寧。所以宋朝王淇寫詩讚嘆梅花「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那這「思想後花園」之中,一定會有梅花,不引人注目,但是自放幽香;不爭奇鬥豔,但是靜靜開放。這樣恬淡無欲的梅花,怎能不讓詩人喜愛?

△ 願你的人生如梅花般悄然綻放

04:梅傲然綻放,是詩人的理想型人格

梅花最讓人欽佩之處,在於其凌寒傲雪的堅強品格;在於其保持自身獨立迥然出群的品質,更在於其瘦硬如鐵的枝幹。梅花雖有絕世的風華,但是與冰雪為伍,自甘寂寞,孤清自傲,出俗絕塵,象徵了文人的理想人格。

唐朝鄭述誠有詩說「獨凌寒氣發,不逐眾花開」,不正是寫梅花獨守寂寞的凜凜風骨麼?陸希聲更寫道「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更是寫出梅花凌寒傲雪的性格來。梅花在詩人心中更是如同仙子一般,脫俗出塵,高潔清峻,宋朝蘇泂有詩說「梅花骨相本通仙,何況苔枝綴玉鸞。如著青袍更瀟灑,不應將作女人看。」蘇泂認為梅花就是高潔瀟灑的隱士,是上天謫落的仙人,如何能比作柔弱的女人呢?

△ 美人與梅花相映成趣

梅花的凌寒傲雪,更像是內心的修煉,經過狂風暴雪的鍛鍊,才能徹悟人生,尋到生命的真諦。因此黃櫱希運禪詩說「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可見想要有所成就和了悟,必定要經過艱苦的磨練,才能收穫思想的碩果。

宋朝無名尼痴心佛法,但是苦尋多年仍無所得,這一日她看到梅花,突然領悟,就寫下這樣一首詩「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笑撚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可見,梅花就像內心的光明,它靜靜開放,只等有心人去發現,想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花,卻又要經過辛苦的找尋與不斷地自省。

△ 經過磨練,才能達到人生彼岸

梅花就是這樣身具錚錚鐵骨,凌寒冒雪,第一個帶來春天的消息;它的香氣幽微,既不傲人爭鋒,也不招搖放肆;它更是遠離凡俗,自甘寂寞,清靜自守,有著曠達的胸懷和高潔的情操。這樣的梅花,就是千古人文性格的象徵,當然要被詩人們推崇和鍾愛了。

親愛的朋友,哪些寫梅花的詩句曾經觸動你?留言一起分享吧。

相關焦點

  • 花中四君子之古詩中的梅花
    花中四君子,即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蘭、竹、菊。其中,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古詩中也有詩人常常提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古詩吧!梅花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唐詩宋詞中的梅花,美到讓人心醉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 古人為何喜歡梅花,它到底擁有著什麼魅力
    世上百花千萬,如牡丹玫瑰百花之王,這樣的花不勝其多,為何古人會對這區區的梅花感興趣哪?請跟我走進古詩中看看他們是怎樣的雅興。元朝著名詩人王冕寫了一首對於梅花的詩詞,有好幾個版本。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另一個版本是,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其實這兩個版本沒有多大的區別,都是元朝著名詩人王冕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 這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詩人,這首宋詞寫梅花也是寫他自己
    比如在宋詞300首當中,有這樣一首經典宋詞。作者用發自肺腑的情感詠嘆了梅花的美麗、潔白和孤傲,一如作者自己的人格。陶淵明愛菊花,周敦頤喜歡蓮花,而到了陸遊的筆下,則是更喜歡梅花的一枝獨秀。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誰代表的人生境界更高?
    人間有四季,花中四君子。沒有梅花傲雪凌霜,呵氣凝香,冬天將會多麼單調、悽涼;若無蘭花孤芳自賞,幽幽空谷將會少了多少芬芳;勁竹峻立,篩風弄月,挺立著魏晉風骨;百花凋零,世間若無菊花綻放,隱士如陶潛將何處安家。
  • 梅花紋身,君子之花
    梅花也是中國的傳統名花,它得到了很多古代詩人的讚美,更是以冰肌玉骨和凌寒而立的精神而被人們所敬重。
  • 梅花的君子品格是做人原則,張謂的這首《早梅》,寫得就很有韻味
    梅花身上的那種君子品格最為突出,除了在寒霜中盡情綻放之外,那花香也是獨一無二,南宋著名的詞人陸遊就寫過一首經典的《卜算子.詠梅》,裡面就有這麼兩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意思梅花即使是化為了泥土,那香氣依舊還在。這也正是梅花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同時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
  • 不入流詩人一首元曲寫江雪之美,其中境界卻頗有唐詩韻味
    在唐詩宋詞或者是元曲當中,我們很容易發現這些古代詩人們對於春天的傷感,對於夏天的欣喜,對於秋天的悲傷,對於冬天的悲嘆。傷春悲秋,歷來是古典詩詞當中不可或缺的表達內容。而對於冬天雪景的描繪,在古典詩詞當中更是常見。
  • 難怪梅花被稱為「花中之魁」,原來古往今來是文人喜愛的
    也許世界喜歡蘭花,「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在著名愛國詩人的作品中有美麗的符號;也許世界也喜歡「蓮,花之君子者也」在周敦頤的作品中被稱為「君子」;也許世界也喜歡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休閒生活,以菊花為朋友;或者像我一樣不怕寒冷的人。
  • 詩詞裡的草木風華|梅花——唯有梅花似故人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的梅花是人在異鄉時的一段柔腸一份牽掛。「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的梅花依然是千百年來它在霜雪中傲立的風姿。人們不僅讚嘆梅花的美麗自持、歌詠其生命的堅韌,更是將梅視為知己旅伴,是人生中熨帖的際遇和相逢。
  •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這首詠梅詩別具一格寫得很唯美
    中國的詩歌到了唐朝達到了頂峰,然而到了宋朝之後,則是開始在走下坡,由於唐朝的詩人把各種類型,各種題材的詩都寫完了,使得後世很多的詩人,他們難以尋找到新的表達方式,所以也就使得後世的很多詩人,他們雖然同樣的也是寫過很多的詩作,可是卻遠遠無法達到唐詩的高度。
  • 幾首關於梅花的詩詞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現選錄幾首關於梅花的詩詞與君共賞。
  • 怪不得梅花被稱為「花中之魁」,原來古往今來,深受文人雅士喜愛
    或許世人都喜歡著名愛國詩人筆下的有著美好象徵的蘭花,「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或許世人又喜歡周敦頤筆下的有著「君子」之稱的蓮花,「蓮,花之君子者也」;或許世人也喜歡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以菊為友;或許世人也同我一樣喜歡那不畏嚴寒的梅花。
  • 李清照18歲寫下一首詠梅詞,雪中的梅花冰清玉潔,充滿了詩情畫意
    雖然後世公認李清照後期的作品成就最高,不過他在18歲時寫下的這首詠梅詞《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那也是一首難得的經典之作,整首詞意境唯美,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寥寥數語之間,卻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 學完《梅花魂》一課,不僅要體會梅花的品格,更要感悟愛國精神
    「梅蘭竹菊」被譽為花中四君子,梅居首位。古往今來,多少人通過畫梅、唱梅、寫梅來讚美梅花。我們在五年級下學期要學習的第四篇課文《梅花魂》就講述了一個和梅花有關的動人故事。梳理課文結構,理清發生在祖父身上和梅花有關的事情1.讀詩詞落淚: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
  • 花中四君子,超簡單梅花摺紙教程!
    花中四君子,超簡單梅花摺紙教程!十二月的天氣是你穿兩條厚棉褲都抵不住的冷呀,那寒冷的天氣更是能體現出桀驁不馴的高貴品質,就比如那一支獨特的花,不畏寒冷傲然開放,綻放它的美麗,究竟是什麼的花,它擁有這麼高貴的品質,它就花中四君子之一梅花了,今天就教大家來製作出簡易的梅花吧。1.首先,大家拿出一張鮮豔的正方形彩色摺紙,沿著圖中的虛線位置向上翻折。
  • 唐詩豪邁、宋詞婉約、元曲唯美,雪與梅到底誰寫得更叫人難忘懷?
    唐詩豪邁,宋詞婉約,元曲唯美。古文人都為冰雪豔梅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有的寫景,有的寫情,有的情景貫穿,到底哪一首最美呢?有的抒寫品行精神,有的抒寫個人情感,有的純寫雪花多美,梅有多豔。有時我沒那麼多愁善感,寫得美我就難以忘記。
  • 古代文人皆喜愛梅花,對於金錢花他們覺得俗不可耐?
    據唐韓鄂《歲華紀麗·人日梅花妝》記載: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曾經睡在含章殿簷下,梅花墜其額上,遂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宮中爭相摹仿,號為梅花妝,人人爭效,流行一時。唐玄宗妃江採蘋愛梅,被戲封為梅妃。而對梅花,人們幾乎眾口一聲,贊語盈幅:「孤瘦霜雪姿」(蘇軾:《紅梅》);「玉雪為骨冰為魂(蘇軾《再用前韻》);「花中氣節最高堅」(陸遊:落梅》;「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辛棄疾:《臨江仙·探梅》);「欲傳春消息,不怕雪裡埋」(陳亮:《梅花》);「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青白滿乾坤」(王冕:《墨梅》)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風物依舊,只是看梅不是舊時人
    在中國的詩詞中,寫景不光是寫景,更是為了借景抒情,借著良辰美景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只是感情抒發得比較朦朧,不能平鋪直述。要借著景物來抒發自己當時的所想所感,進而抒發自己的感情。這種感情有的寄託了自己的抱負與志向,有的則飽含著對親人的思想或對戀人的想念。
  • 不知名才子一首詞,無一個梅字,卻寫出最美梅花,堪稱經典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在唐朝還是在宋朝,文化的發展都是非常繁榮的,只不過各自偏好不同,唐朝更偏好詩作,宋朝自然是詞,而相對於唐詩而言,宋詞要顯得更加婉轉,讀起來自是另有一番風味。不過宋詞的成功自然不會僅僅是因為他們這些出名的詞人,還有許多人,雖然名聲並不是特別的響亮,甚至有的人都未曾在歷史上留名,但是我們卻不能說他們的作品不優秀,相反,其實他們也有許多的詩作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的。比如說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他的作者就是宋朝一個沒有什麼名氣的詩人,可是他的這首卻並不普通,全詩無一梅字,卻寫出了最美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