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五歲的男孩子多多,搶了大寶在玩的玩具——蛋卷餅乾鐵盒,大寶想要搶回來,搶不過。
大寶跑過來跟我,拉著我的手跺腳、撒嬌,「媽媽!」
鐵盒很漂亮,是大寶在外面投石頭玩用的,她現在只有這麼一個鐵盒了,她是不會願意分享的。
多多媽去哄多多,「你把盒子還給姐姐,好不好?」
多多把鐵盒放背後,「姐姐可以跟我說。」
大寶把頭埋在我的懷裡,「我不要說!」
多多把鐵盒背在身後,「那我不給你!」
我扶額,大寶都七歲了,怎麼還跟個小孩子似的?!自己親生的孩子,想盡辦法也要哄她開心才行。
我只能自己出馬了,「多多,阿姨幫你保管好不好?只要你想玩,阿姨就給你拿!」
多多警惕地抱緊了鐵盒,「我不要你保管!」
多多媽氣笑了,「盒子不是你的!是姐姐的!」
多多想了想,拿著鐵盒去哄大寶,「姐姐,你說你跟我玩,我就把鐵盒給你!」
大寶小聲地說了一句什麼,多多開心地把鐵盒還給了她。
我和多多媽重新坐下來聊天。
我想到了一句話:哪有什麼熊孩子,不過是背後有熊父母在後面撐腰罷了。
今天這個場景,哪怕多多媽說一句,【不就是一個鐵盒子嗎?有什麼大不了的!】的話,多多肯定能借著他媽媽的三分顏色開染坊,就是不肯還給大寶。
但多多媽沒有,她只是給自己的孩子陳述一個很客觀的事實:盒子不是你的!
公平公正的父母,既不會委屈了別人家的孩子,更不會給自己慣出一個熊孩子來。
記得我小的時候,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叔叔送了我一把顏色鮮豔的大水槍,我很喜歡玩,天天裝滿水就追著小夥伴跑。
表姑帶著表弟來我家做客,非要我這把大水槍,我不給他就哭。
姑姑說,「好侄女,你是姐姐,要愛護弟弟,你就給他嘛!」
我把水槍放背後,「不行,這是我的!這是我最喜歡的玩具!」
表姑要過來動手搶,我母親笑眯眯地攔住她,「好表姑!你的金耳環我看著就喜歡,要不,你就給我嘛!」
表姑氣死了,她只是想替表弟要水槍而已,我母親就敢要她的金耳環。
只是表弟一直鬧也不成,最後,我母親帶碰上他們一起去集市上買了另一把水槍才平息了鬧劇。
後來,我問母親,「媽,你為什麼不把我的水槍給表弟呀?還自己掏錢買?」
母親說,「看你每天拿著那槍愛不釋手的,就知道那槍是你的心頭肉!讓你把心頭肉挖出來給別人,你不得傷心難過死啊?!」
最重要的是,母親讓我明白一件事:在絕對的愛面前,是不會允許有熊孩子、熊親戚這些人物存在的。
小寶有一個機器人,平時是用來聽故事,聽歌的,他睡覺的時候,都要機器人在一旁陪著睡覺才能睡得著。
過年回老家的時候,村裡的小夥伴都很喜歡小寶的機器人,甚至還有一個小朋友拿出他的全部寶貝陀螺、鐵環、小手槍等玩具來交換,可小寶一直搖著頭,他不願意交換玩具。
我也很為難,一邊是親兒子,一邊是久未謀面的親人,不管是站在哪一邊,另一邊都勢必不會開心。
最後,還是那個孩子的媽媽想了一個折中的好辦法:機器人是小寶的,但小朋友可以和小寶做好朋友,倆人甚至還可以一起睡覺聽睡前故事。
小寶不用交出自己的機器人,還多了一個好夥伴,這個春節,小寶也過得很開心、很快活。
他說,「媽媽,以後我還要回老家過年!」
他們既不允許自己做一個咄咄逼人的熊家長,也不會允許別人在自己面前熊,更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去熊別人。
若不想家裡多一個熊孩子,首先,家長得不是熊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