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新興門閥士夫階層社會生存處境極為險惡,同時其人格思想行為又極為自信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
而就是這個朝代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在近400年間,先後湧現出「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左思、陶淵明、「二謝」等一大批卓有建樹的詩人,他們的詩歌創作大大豐富了詩歌表現自我情懷的美學功能。在詩歌題材方面,出現了詠懷詩、詠史詩、遊仙詩、玄言詩、宮體詩,以及陶淵明創造的田園詩,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等。在詩體方面,五古更加豐富多採,七古也有明顯進步,還出現了作為律詩開端的「永明體」。中國古代詩歌的幾種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絕、七律、七絕等,在這一時期都有了雛形。
雅士
在辭藻方面,追求華美的風氣愈來愈甚,藻飾、駢偶、聲律、用典,成為普遍使用的手段。魏晉南北朝民歌繼承了《詩經》和漢樂府民歌的美學傳統和人文精神,並呈現出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南朝民歌婉轉清麗,有「杏花春雨江南」之美;北朝民歌豪放粗獷,有「駿馬秋風冀北」之美。
建安三曹
曹操,以其雄才大略和政治遠見,對社會的深刻洞察,寫出了不少揭露社會矛盾,放映離亂現實,氣魄雄偉,慷慨悲涼,被譽為「建安風骨」的詩作。他開創建安文學的新風氣,開創了建安文學新局面,為建安文學奠定了基礎。
曹丕擅長詩文及辭賦,其《燕歌行》是千古言情名作,全詩均用七言,句句押韻,他所作《典論·論文》是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上最早的一篇理論著作。
建安風度
曹植是建安時期第一個大力創作五言詩的著名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詩的發展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標誌著文人五言詩的完全成熟。他的前期作品多為貴族公子生活的自狀,洋溢著豪邁樂觀;後期多為抒寫胸中鬱積不平之作,充滿悲涼悽楚,情調沉鬱蒼涼。他的《洛神賦》美不勝收,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現存詩80餘首,辭賦40餘篇,《與吳季重書》和《與楊祖徳書》是有名的散文詩札。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他們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唱歌,因此被稱為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都是當時的名士,個個以學識著稱。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常聚於林中喝酒縱歌,清靜無為,灑脫倜儻,他們代表的「魏晉風度」得到後來許多知識分子的讚賞。作 為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他們都層有過建功立業、報效王室的渴望,都以放達不拘的個性、 飄逸飛揚的神採、 超然塵外的精神解釋了一種人生的審美境界, 成為魏晉時期文化精神的代 表,對當時的文化風尚、審美情趣、創作風格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嵇康擅長音樂書法,最善鼓琴, 著有傳世名作 《廣陵散》 , 他還工於草書, 其磨嘰 「精光照人, 氣格凌雲」 , 被稱作草書妙品。
嵇康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