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概意是,指達到或實現某種價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從而獲得預期結果叫做成功。事業有成,家中有房,出行有車,消費有錢,愛情婚姻幸福圓滿……,這些都算得上成功。
我們再來看一看哪些人又算得上成功?
馬雲,開創阿里巴巴,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富翁,身價上千億,算得上非常成功。
姚明,很年輕就成為NBA巨星,現如今更是亞洲籃球聯合會主席,身價數十億,也算的上很成功。
古天樂,家喻戶曉的影視巨星,此外,他還是有名的慈善大使,先後在山區捐建了100多所慈善學校,可謂是名利雙收,再成功不過了。
韓寒,著名青年作家,導演,更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活出了自己的樣子,成功無需多說。
李佳琦,2018年在直播帶貨領域異軍突起,網絡上粉絲達數千萬,19年更是入選2019年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青年俊傑說的就是他。
以上這五人,是在商業、運動、學術、明星、網紅這幾個領域非常成功的典型代表,幾乎都是我們普遍都認為成功的人。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要達到他們那種程度才算成功,如果我們都按照這五人的標準來評判一個人的成功,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他們的成就我們很少有人能達到。
01.其實,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唯一。
在這個物慾的世界,自認為自己成功的人少得可憐。
同在一所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後,有些人還是個普通職員,僅能養活自己,沒有餘錢往家寄,就更別提買車買房了,而有些人則靠著家裡的關係成功成為公司的一個小主管。
光看表面的話,你一定會覺得後者是成功的,畢竟人家好歹也是個小官,而前者是不成功的,因為都畢業三年了還僅能顧自己。
其實不然,他們兩理應都算得上成功,為什麼呢?
因為兩人的資源不同,這就決定了他們的起點不同,自然達到的成就也就有差別。
對於一個沒有任何資源關係的畢業生來說,畢業後的前三年是他最艱難的三年,因為他既要完成從象牙塔到生活熔爐的角色轉變,還要以一個普通學歷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立足,能養活自己,他就已經算成功。
而為什麼你會覺得前者不成功呢,原因在於,你把成功的標準定得太高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起點都是有差異的,自然我們成功的標準就不能定成一樣。
「拜託,你又不是馬雲。」
這是朋友在應對我抱怨時經常回應我的話。
是啊,我們又不是馬雲,把成功的標準定那麼高,這不是純粹在給自己添堵麼。
02. 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麻煩,就是最大的成功。
在韓國電影《等著你》中,有這麼一句臺詞,讓我深處觸動,臺詞是這樣說的:「人啊,永遠不要活成別人的麻煩」。
是啊,一個人想要活下來很容易,但想要不活成父母、親人、朋友的麻煩,卻很不簡單。
我們自打一出生,就已經成為了父母生活中的「麻煩製造者」,在襁褓之中的時候,我們愛哭、愛鬧、需要經常哺乳,勤換尿布……,雖然父母不會因此覺得你是個麻煩,但你的確是為父母帶去了不小的麻煩。
等到我們上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時,還是會給父母增添很多麻煩,這些麻煩包括:惹禍、早戀、學費、吃穿消費等等。
如果我們把上學之前給父母添的麻煩叫做迫不得已的話,那麼你畢業之後呢,完全獨立了之後,這時候再給父母家人添麻煩就叫做沒必要了。
同樣的,在一生中,我們身邊總會出現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比如朋友、室友、老師、同事等等,而你又是否會為他們帶去麻煩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時候,父母眼中的成功,真的不是需要你有多大的成就,賺多少多少錢,而是能把自己理清、獨立、最少不再給家人朋友社會添麻煩就算是很成功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不是很簡單的事嗎?
然而,這並不簡單。
03.怎樣才算不是給別人添麻煩?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父母、朋友、同事)
Ⅰ. 「啃老族」、「巨嬰」這兩個詞想必大家應該聽過吧,前者是自己在工作之後,不去自己掙錢養活自己,還指著父母的積蓄過日子。後者這是完全不諳世事,什麼事都等著父母來幫自己擦屁股。這兩種人就會給父母的生活添麻煩。
如果說這兩個例子太絕對了的話,那麼在你工作了以後,是否還需要父母補貼生活費,是否做事自我不考慮後果,在父母社交圈留下負面影響,讓父母經受一些流言蜚語……。
要做到不給父母添麻煩,最好的做法就是經營好自己。
Ⅱ.每個人都會有幾個好朋友,哪些行為讓他們覺得你是個麻煩呢?
經常在朋友面前抱怨,傳達負面情緒;將朋友為自己做的事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並時不時就麻煩別人……。
如何讓自己不會成為朋友眼中的麻煩,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位思考,凡是在做之前先想一想,如果是朋友這麼要求自己,自己會不會覺得麻煩。
Ⅲ.同事之間,最關鍵的關係就是合作,一個項目,如果自己不能幹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就會給同事帶來麻煩。
而它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