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信條》結局解析!13個重點問題解答,你腦中也展開時間鉗形...

2020-12-13 騰訊網

中國觀眾喜愛的「燒腦神導」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全新力作,電影《信條》終於正式上映,承襲導演一貫的燒腦風格,甚至更上一層樓,這部極具風格的科幻諜報電影,上演一場同時順行又逆行的複雜時間大戰。

對許多觀眾來說,《信條》絕對是諾蘭目前為止最為燒腦的一部作品,甚至在看完整部電影後仍摸不著頭緒……以下我們整理了外媒CNET 網站列出的《信條》結局解釋、重點、疑問解惑與分析──以下內容當然含有大量劇透,請斟酌閱讀。

*貼心提醒:以下內容將有大量《信條》劇透

「入侵」到底是什麼?

在遙遠的未來,某位科學家研發出一套能夠逆轉「熵」的科技,讓人和物體能夠「逆時而行」。熵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物理概念,通常用來解釋為何有些時間順行的情況下自然發生的事物,一旦時間逆行卻不會發生。根據其中一種解釋方式,冰塊融化、鹽或糖溶解、製作爆米花或煮沸開水都能夠增強你家廚房裡的『熵』。

而在電影《信條》的世界觀中,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主角」就看到一個擁有「逆熵」的子彈,能夠從彈孔逆向飛回彈匣中。若你想「逆行」,由於一般的空氣無法進入逆行者的肺,在時間中逆行的人們必須得穿戴特別的氧氣罩才能行動自如,這也方便觀眾們區分畫面中的人們誰是逆行者;倘若逆行者接觸到順行時間中的自己,就會造成「自我毀滅」──等同於自殺行為。

「演算機」是什麼?

演算機能逆轉整個地球的熵,引發熵反向,足以毀滅全世界。被分成九個物件的演算機分別被藏在九個擁核國家之中,主角曾一度受命奪取的稀有元素鈽241,正是完成演算機的最後一個部分。

薩託的計畫是什麼?

由肯尼斯布拉納飾演的俄羅斯軍火商安德烈薩託,與一個來自未來的神秘機構之間有著聯繫,由於罹癌的他來日無多,決心要拖整個世界與他一同陪葬,他將一切寄托在足以逆轉整個地球的「熵」的末日裝置,也就是「演算機」。

薩託回到過去曾與伊莉莎白·德比茨基飾演的妻子凱特一同在越南度假的時間點,那是貌合神離的兩人近期最親密的一段時光,計畫在那裡終結自己的生命,藉此啟動與他生命跡象相連結的末日裝置。

為什麼未來人會選擇與薩託合作?

遙遠的未來,一切都已遭到毀滅。一個神秘組織開始與薩託接洽,試圖殺死過去的所有人,因為這一切都是他們的責任。未來人相信只要逆轉整個地球的熵,就能夠阻止氣候的變遷。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之下,他們願意殺死自己的祖先,藉此確保自己能夠生存下去,而這也牽扯到了所謂的「祖父悖論」(grandfather paradox)。

薩託是誰?

薩託出生在蘇聯時期的俄羅斯,居住在一個封閉又神秘的小城鎮,而那裡有著大量的敏感設施,像是擁有鈽元素生產工廠的核能研究站。青少年薩託在正確的時機,出現在正確的地點,在位於西伯利亞的家鄉發現「演算機」的其中一部分。

製造出演算機的未來科學家將這個設備送回過去,藉此不讓任何人取得這項毀滅世界的技術。然而某個神秘組織卻聯繫上找到碎片的薩託,並將在好幾個世紀後才會完成的完整演算機,放到他遭到核武摧毀的家鄉某個情報秘密放置點。

這個組織也將金條透過時間逆行科技交給薩託,當成佣金。

在歌劇院裡救了主人翁的人是誰?

在阻止基輔歌劇院的恐怖攻擊後,中情局發現一個不明裝置,之後才了解這就是演算機的其中一個零件。

在收回裝置之後,身為中情局探員的主角被一位面具槍手救了一命,觀眾能看到這位槍手背後別著一條紅線,也就是羅伯派汀森所飾演的尼爾背包上那一條,因此可以推測,救了主角的神秘槍手就是尼爾。

「時間鉗形攻勢」是如何運作的?

仔細觀察主角從薩託的武裝車中偷取「鈽元素」的片段。薩託的手下有一批進入神秘的旋轉通道裝置,讓他們穿越到過去,在順行時間中逆行而動,而另一批則是順行。

薩託也使用一部分的演算機,讓順逆行的兩批手下能夠彼此溝通,這就是所謂的「時間鉗形攻勢」。

「旋轉門」如何運作?

電影中段主角與薩託的飛車追逐,介紹出了逆轉時間的關鍵「旋轉門」,主角也藉此救援被逆轉子彈射傷的凱特,許多人無法在處理劇情的同時,快速理解「旋轉門」的運作,國外論壇Reddit 有網友提供解說圖,以圖說方式較好入口。

凱特是怎麼在槍擊後活下來的?

薩託在「時間合流點」對凱特開槍,時間上是逆行的,遭受逆轉子彈攻擊的凱特傷口沒有辦法復原,為了救她,主角和尼爾帶她一同逆行並前往位於挪威奧斯陸機場的「自由港」藝術品儲藏設施──那裡有另一座可以穿越時空的旋轉通道,藉此讓她再次處於順行時間,之後才能順利進行療傷。

為何凱特會遭到薩託的掌控?

凱特是位專業的藝術品鑑定評估師,但卻私下有其他交易,凱特故意賣給薩託一幅假畫卻敗露,這也成為薩託得以威脅她的把柄。為了要取得她的信任,主角和尼爾試圖從奧斯陸機場的「自由港」中偷取這幅假畫。

最後的武裝行動中,他們如何引發大樓接連兩次的爆炸?

在藏有演算機的廢棄城市中,紅藍兩支小隊展開一場阻止末日裝置啟動的行動。紅隊順時而行,而藍隊則逆,在僅有十分鐘的短暫作戰時間中,紅隊在五分鐘時候引爆安置在某大樓底部的炸彈,而藍隊則在倒數十分鐘時引爆安置在大樓樓頂的另一枚炸彈。

尼爾在電影結局怎麼了?

在設有演算機的地底設施內,主角和亞倫泰勒詹森飾演的艾夫斯發現一道上鎖的柵欄門。裡面躺著一具蒙面士兵的屍體,背包上則繫著一條紅線。薩託的部下在此攻擊主角,不讓他們奪走即將因薩託死亡而啟動的演算機,但這位蒙面士兵突然起身擋下子彈並打開門,讓主角能夠成功阻止末日裝置,接著他倒轉離開了隧道。

不久之後,為了避免末日危機再度重演,三人分持被拆成三段的演算機準備分道揚鑣,但此時觀眾透過畫面,能看到尼爾背包上正綁著一條紅線,他也在此時揭露所有的行動都是由未來的主角所策劃,因此,我們便得知那位死去的士兵確實就是尼爾。

所有人都為主人翁做事?

最後,主角前往倫敦拯救凱特,免於來自蒂普卡帕迪雅所飾演的印度軍火商普莉亞的暗殺,因為普莉亞認為自己必須要了結這一切。為了拯救凱特免於一死,主角射殺了普莉亞,並意識自己必須得回到過去,建立這個名為「信條」的神秘組織。

《信條》現正熱映中。

相關焦點

  • 《信條》裡時間鉗形運動是什麼 諾蘭的時間鉗形運動
    《信條》裡時間鉗形運動是什麼諾蘭導演的鏡頭,把時間、空間、夢境、過去、未來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成故事元素。《盜夢空間》裡把潛意識的層次用七重空間搭建起來,萊奧那多敏感豐富的表演,成就了那部心理學大作。《信條》則是把時間拆開,像解開一段兩股繩索,一個未來,一個過去。
  • 5分鐘看懂《信條》,時間鉗形的概念並不高深
    千呼萬喚,克里斯多福·諾蘭終於帶著他的新作《信條》上映了。這位出生於1970年的英國導演自從進入好萊塢開始就備受關注,以獨樹一幟的風格和極度燒腦的劇本讓眾多影迷為之瘋狂。是的,約翰是個不折不扣的星二代,所以出道沒幾年就主演諾蘭的大片不是沒有道理的。不是我瞎想,但這爺倆長得是真不像《信條》難以理解到什麼程度?在拍攝過程中,主演約翰和帕丁森頻頻表示看不懂劇本,臺詞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就是不理解說的啥。
  • 時空逆轉、鉗形運動 《信條》裡的燒腦科學你懂了嗎
    ……《信條》裡的燒腦科學你懂了嗎「你去電影院考試了嗎?」這是這些天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給上班族製造的社交話題。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信條的時間鉗形戰術,如何幫你突破個人成長瓶頸,職場創業困境?借假...
    一共分為4個部分: 一,信條魅力:逆時間影像衝擊突破思維慣性品味時間鉗形戰術 二,信條有瑕疵的科學邏輯:「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重新創造你的全新未來 一,信條魅力:逆時間影像衝擊突破思維慣性品味時間鉗形戰術 諾蘭的信條一出天下驚,因為硬科幻實在是邏輯難懂,不光觀眾看傻了,影評人也看傻一片。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文|閒雲 友情提示:有劇透。 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
  • 逆熵、時間鉗形,祖父悖論,刷《信條》前必備的3個物理知識
    《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導演諾蘭又出新片了,這部《信條》是一部融合了時間逆流諜戰片,非常燒腦,建議觀看前最好了解以下3點物理知識,否則可能一臉懵逼。真香警告,學渣勿入。例如:《信條》中子彈回到手槍中,爆炸回到初始狀態,毀壞的房屋變得完好無損等。影片中的時間逆流恰好就是由於逆熵所導致的。時間本來就是讓人從有序(出生)走向無序(死亡),逆熵恰恰相反,這也詮釋了為什么女主在正向世界受到了槍傷,到了逆向世界傷口一周之內就能自動癒合。
  • 諾蘭燒腦神片《信條》,直吃智商,你能看地懂?
    大家好,我是阿棋,那麼這一期咱們來聊聊《信條》這部電影,聊下電影裡哪些細節比較深思不解,又或者說是比較燒腦吧。那麼接下來我來聊聊我個人大概的思維方向。如果說大家看過諾蘭導演以前是的作品你就會想到這一點在《信條》這部影片中是特別明顯的,基本可以說是讓人無法忍受的平庸。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下)——隱藏劇情和原理
    上個小目錄做導讀:一、兩個關於時間的小問題二、諾蘭的《信條》世界三、《信條》中的難理解的橋段和隱藏劇情一、兩個關於時間的小問題二、諾蘭構建的《信條》世界我們很多人,包括一些理科生也說不明白的劇情,是因為諾蘭在《信條》中,不但有隱藏劇情,還隱藏一部分物理學原理。
  • 《信條》時間鉗形戰術有多可怕?戰鬥尚未開始,我就已經贏了!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討論一下《信條》這部電影。《信條》中出現了一種讓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戰鬥方式,它的名字叫做「時間鉗形戰術」。所以在電影的結局中,所有的知情者必須死去,將時間炸彈的所有信息全部埋掉,對於歷史而言這是必須發生的事情,但是對於男主來講,除了年邁的自己之外,所有人都不需要掌握自己的信息,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在時間閉環中的使命。
  • 諾蘭《信條》沒看懂?看完這篇文章,解答你心中的所有疑問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是屬於科幻影迷的節日,在《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復映過去不久之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的燒腦電影《信條》又登上了大熒幕,如果你同時還是諾蘭的影迷,那簡直不要太幸福!
  •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背景解析:未來在現實的博弈,一切早有安排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背景解析:未來在現實的博弈,一切早有安排 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 諾蘭的《信條》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前方倒序警告!
    《信條》中還衍生出了時間鉗形戰術——即正向和反向部隊各自按約定時間出發,各部隊按自己時間線開始作戰,直至旋轉門開始匯合,以此延續過去與未來,像鉗子一樣一開一合構成時間線交匯。在熵減世界裡,人會因爆炸而「凍死」相比於諾蘭的其他作品來說,《信條》在概念上雖然十分超前,但卻不是最燒腦的一部。
  • 測測你幾遍能看懂!院線同步:諾蘭最新科幻大片《信條》已上線!
    有一些電影 一遍看不懂簡直太正常了 比如諾蘭最新科幻力作 《信條》 但《信條》偏不怕! 因為即使劇透了? 你可能還是看不懂!
  • 《信條》口碑「熵減」,這部燒腦大片的票房卻依然「熵增」
    目前《信條》的豆瓣評分在諾蘭11部電影中排倒數第二,僅高於7.5分的《失眠症》。另一部分觀眾則稱讚燒腦過癮,想要二刷三刷的人不在少數。諾蘭所有作品評分榜,《信條》排名倒數第二儘管很多人在看《信條》前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甚至提前做了功課,看完依然一臉懵。
  • 「你去電影院考試了嗎?」《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
    「你去電影院考試了嗎?」《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表示...這是這些天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給上班族製造的社交話題。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燒腦大片《信條》無劇透,硬核解析諾蘭的時間理論
    「時間大師」諾蘭這次的新電影《信條》依然沒有讓人失望。原因只有一個——快節奏的推進和無處不在的細節鋪墊應接不暇,燒腦的時間線相互交錯,逆向場景的呈現有悖於慣性思維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這一次,諾蘭將時間和空間兩者擰成了一股麻花擺在眼前,如此新奇有趣的設定,帶來的是視覺的盛宴也是給思維碰撞上點了一把火。
  • 不寫論文不畫表,清清爽爽聊「信條」
    本文不搞解析,不玩圖表,只想單純聊聊這個話題。 01 看不懂《信條》? 完全可以理解。 說是諾蘭誠心不想讓觀眾看懂,這是氣話。
  • 假期電影清單 | 除了《信條》,這些諾蘭的燒腦大片也不容錯過!
    諾蘭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的英國文學專業,作為一個文科生卻善於創作燒腦科幻片。即便你不知道諾蘭,但一定聽說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這些大作都出自他手。在國慶8天假期中,無論是宅家無事還是和朋友出門旅行,用諾蘭的燒腦大片刺激一下自己的腦細胞吧!
  • ...信條》評分 網友:應該音譯成「天吶天」!諾蘭又來挑戰觀眾智商了!
    羊城晚報訊 「《TENET》不應該翻譯成『信條』,應該音譯成『天吶天』!」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的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信條》延續了諾蘭的一貫風格:用精巧的概念包裝簡單的故事。
  • 《盜夢空間》之後,諾蘭再次碾壓了我的智商……也許這些能幫你看懂...
    生活在「五維空間」的諾蘭,又一次帶著他的新片《信條》(Tenet)碾壓了群眾的智商……  想當年看《盜夢空間》大!腦!在!燃!燒!的實感又回來的,只不過這次簡直能說是4倍的閱讀理解挑戰。  電影最後一幕更讓人直呼《大話西遊》的既視感,BGM來一曲《一生所愛》毫不違和……  想了解男二對男主的執念和「深情」(大霧),這條影評已幫你總結了個七七八八:  言歸正傳,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信條》,我們總結了一些從科普到彩蛋及疑惑解答的全面解析,畢竟我們碰上的諾蘭——  一個從來不怕劇透,因為透了你依然看不懂的神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