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熵、時間鉗形,祖父悖論,刷《信條》前必備的3個物理知識

2020-12-13 5號書塢

《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導演諾蘭又出新片了,這部《信條》是一部融合了時間逆流諜戰片,非常燒腦,建議觀看前最好了解以下3點物理知識,否則可能一臉懵逼。

真香警告,學渣勿入。

一、逆熵

整部影片的關鍵在於時間逆流,而這個時間逆流的根本原因來自於核輻射形成的逆熵。

談到逆熵,就不得不說一下物理學上熵增的這個概念。

熱力學第二定律定義了熱量不能從低溫的物體自發地轉移到高溫的物體。

而熵就代表著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無法自發的由無序轉變為有序,只會越來越混亂,這就是熵增定律。

事物越混亂,熵就越大;事物越穩定,熵就越小。

逆熵,則代表著所有的事物都將從混亂的狀態轉變為有序的狀態。例如:《信條》中子彈回到手槍中,爆炸回到初始狀態,毀壞的房屋變得完好無損等。

影片中的時間逆流恰好就是由於逆熵所導致的。

時間本來就是讓人從有序(出生)走向無序(死亡),逆熵恰恰相反,這也詮釋了為什么女主在正向世界受到了槍傷,到了逆向世界傷口一周之內就能自動癒合。

二、時間鉗形

從電影本身的闡述上來講,時間鉗形就是正向世界和逆向世界同時獨立地去完成某件事情,而兩隻隊伍通過鏡像來提前了解即將發生的事情,也就是通過時間鉗形,提前掌握了未來要發生的事情,無論正向世界和逆向世界都能做到。

典型的場景就是在最後紅隊和藍隊同時爆破大樓的場景,就是利用了時間鉗形,在時間交叉點,幫助雙方提前剷除障礙。

三、祖父悖論

時空旅行中很有名的一個理論,也是為了證明那些支持過去不可改變的科學家有利的觀點。

如果你能進行時空穿梭,並回到了過去,見到了兒童時代的祖父,由於種種的原因,你要殺死自己的祖父,這種操作是否可行?

如果你能殺死自己的祖父,那麼自己又如何在未來出生?

無法在未來出生,那麼又如何利用時空穿梭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

當然,祖父悖論後來有了另一種解釋:我們其實生活在無數的平行宇宙,我們進行時空穿梭,到達的其實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地球,殺死的也是平行宇宙中的年輕的祖父,與自己所在的初始宇宙沒有任何關聯,因此祖父是可以殺死的。

不過,這些猜測目前並沒有被證實,只不過作為《#信條#》這部電影裡面涉及到的基本物理知識需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物和劇情。

相關焦點

  • 時空逆轉、鉗形運動 《信條》裡的燒腦科學你懂了嗎
    這是這些天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給上班族製造的社交話題。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信條的時間鉗形戰術,如何幫你突破個人成長瓶頸,職場創業困境?借假...
    刷完信條,感覺我生鏽的腦袋被人砍了一刀,牛頓時空觀帶來的頑固線性時間思維被徹底顛覆,有了一些關於時間鉗形戰術的想法,分享給大家。 一共分為4個部分: 一,信條魅力:逆時間影像衝擊突破思維慣性品味時間鉗形戰術 二,信條有瑕疵的科學邏輯:「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
  • 5分鐘看懂《信條》,時間鉗形的概念並不高深
    整部電影雖然充滿了各種諸如逆熵/未來對現代人進行打擊等莫名其妙的概念,但其實歸根結底電影是在講述一個「時間鉗形戰術」。這一點,帕丁森主演的角色在影片的結尾直接點明了。當主角約翰問帕丁森:到底是誰招募的你?帕丁森告訴約翰:是未來的你!
  • 看完《信條》後,一起來聊一下「祖父悖論」
    前段時間大火的好萊塢電信《信條》,再一次證明了那句話「諾蘭出品,必屬精品」。先來了解一下《信條》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一群劫匪闖入烏克蘭劇院尋找人質的下落,他們打算搶到一個手提箱,內裝有神秘物質。這便是最早由法國科幻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1943年所提出,著名的「祖父悖論」。
  • 時間逆轉時空交錯的炫酷 也掩蓋不住《信條》存在的物理硬傷
    在電影《信條》當中,出現了兩個時間表述,分別是正向的時間和逆向的時間,時間有方向嗎?電影裡設定的熵減能夠逆轉時空,理論上真是這樣的?電影裡出現的單電子宇宙、祖父悖論又是怎麼回事?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看懂電影,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天津大學理學院量子交叉研究中心主任呂宏教授,讓他談一談這些「高冷」的物理學概念。
  • 看不懂《信條》?你需要的是這份「時間指南」
    無數影迷年度期待的《信條》終於上映了。這是繼《敦刻爾克》之後,時隔3年諾蘭重返大銀幕之作。這也是今年全球電影市場復工以來,被寄予眾望的一部頂級大片。 時間,是科幻最古老的主題之一。諾蘭被稱為「時空三部曲」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信條》,每一部都探索了一種時間的呈現方法。
  • 搞懂這5個名詞和人物,諾蘭電影《信條》「燒腦值」直降兩顆星
    影片中,鈽241是女科學家研究的「逆向演算機」9部件中的最後一個,前8個薩特已經找到。逆轉門一共出現在四個場地,機場自由港(男主與自己打起來)、塔林港口(男主被審問)、特隆赫姆外海(信條藍隊激戰地)、斯塔克12。「逆轉門」出現的地方,都是進行時間鉗形運動的地方。
  • 諾蘭《信條》結局解析!13個重點問題解答,你腦中也展開時間鉗形...
    熵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物理概念,通常用來解釋為何有些時間順行的情況下自然發生的事物,一旦時間逆行卻不會發生。根據其中一種解釋方式,冰塊融化、鹽或糖溶解、製作爆米花或煮沸開水都能夠增強你家廚房裡的『熵』。
  • 「《條信》懂看沒」4個密碼+3個彩蛋,讓你不再一臉懵
    還有視力,因為影片中有些一閃而過的細節,錯過了就只能等著二刷了。為了讓大家成為討論劇情的高手,我們提供以下4個密碼和3個彩蛋,作為理解《信條》的指南。但《信條》則用了另一個更抽象的概念:時空逆轉。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回到一天前的此時此刻,走過傳送門後,需要等待24小時才行。在電影裡,如果你做出拋棄子彈的動作,它便會回到你的手中。劉慈欣在《坍縮》這部早期短篇小說中提出了類似的構思。
  • 《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
    這是這些天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給上班族製造的社交話題。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信條》裡時間鉗形運動是什麼 諾蘭的時間鉗形運動
    《信條》裡時間鉗形運動是什麼諾蘭導演的鏡頭,把時間、空間、夢境、過去、未來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成故事元素。《盜夢空間》裡把潛意識的層次用七重空間搭建起來,萊奧那多敏感豐富的表演,成就了那部心理學大作。《信條》則是把時間拆開,像解開一段兩股繩索,一個未來,一個過去。
  • 作為物理博士,《信條》讓我受到了侮辱
    一言總結,作為半個物理專業人士,我感覺受到了糊弄和侮辱;作為半個電影愛好者和半個諾蘭影迷,我感覺到了失望與不真誠。《信條》劇照說真的,電影著實有趣。相比諾蘭以往的科幻電影(《致命魔術》、《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信條》算是個異類。
  • 沒有人能破解的祖父悖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產生了三個悖論:穀倉悖論、孿生子悖論和祖父悖論。這三大悖論中迄今為止只有祖父悖論沒有被破解。何謂祖父悖論?祖父悖論是關於時間旅行的,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1943年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中提出。
  • 《信條》時間鉗形戰術有多可怕?戰鬥尚未開始,我就已經贏了!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討論一下《信條》這部電影。《信條》中出現了一種讓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戰鬥方式,它的名字叫做「時間鉗形戰術」。時間鉗形戰術:時間鉗形戰術需要兩個起點, 一個是來自於未來的特工在過去的時間點招募特工,而另一個開始的點就是黑人男主在未來創建信條組織,除了那場奪取時間武器的戰鬥使用了「時間鉗形戰術」(10分鐘)之外,整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場歷經幾十年的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下)——隱藏劇情和原理
    關注我們文| 榴璉菌編輯| 貓如意我最近跟深井冰似的,上午刷電影,回到家下午翻物理書,弄得家人以為我要再考個研究生~誰知道現在自媒體門檻都這麼高了他這麼做的原因有兩個,我猜:一個是要講的內容一部電影兩個半小時完全裝不下,二是忽悠我們二刷三刷,不然怎麼回收2.5億美金的成本。我看過一個博主,為了搞懂劇情,去電影院9刷,我還算好,刷了3遍。
  • 深度解析電影《信條》裡的基礎理論,讓您秒懂逆轉世界的奧秘
    ,尼爾則告訴他,「你在過去有個未來,對我來說是多年前,對你來說是多年後」,並未明確的告訴他具體的時間。其實他兩是來自兩個不同的時間節點,在時間鉗形攻擊任務中相遇而已。仿佛時間就是一條長河,男主和尼爾來自於上遊還是下遊,在哪一段相遇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曾經為了共同的信條一起戰鬥。
  • 諾蘭《信條》沒看懂?看完這篇文章,解答你心中的所有疑問
    如果說《盜夢空間》是將多重夢境與個人內心情感巧妙結合,《星際穿越》是讓觀眾體會星際黑洞與時空的奇妙,那麼那麼《信條》則是通過正反同在的拍攝,詮釋了熵增熵減這一科學概念,用光影展現了時空的交替,當現在和未來的男主相遇在一起並肉搏,讓人不禁想起了《復仇者聯盟4》中美隊和過去的自己戰鬥的場景,不過《信條》中還加上了祖父悖論,更能引發觀眾的思考。
  • 想看懂《信條》?首先你得理清「時間線」和「因果律」這兩個概念
    這早已眾所皆知的時光旅行祖父悖論想必讀者們已然熟悉;也完全明白它無法解決。然而對《信條》而言,更關鍵處其實是劇情中未曾直接提及的「鞋帶悖論」。是的,「鞋帶悖論」其實約略與祖父悖論相反。祖父悖論於現實中難以解釋,無法實存;但有趣的是,「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卻正是鞋帶悖論的換句話說,因為唯有後者能保證前者絕對成立。恰如上述,正常人的疑問是:最初那本書的內容到底是如何憑空出現的呢?
  • 沒人能一遍看懂《信條》 這篇解答你的所有小問號
    看不懂《信條》,絕對不丟人。  除非你提前做足了劇透功課,否則諾蘭就沒打算讓觀眾看一遍就能懂。首先這部電影中的概念就很前沿,涉及到逆熵、時間倒轉、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等,其次由此展開的劇情呈現為多線、迴環敘事,有不同人物正逆視角的無縫轉換,也有一定劇情留白,需要自己腦補。
  • 獨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談《信條》:時間旅行並非不可能
    電影《信條》中的場景。01「逆轉熵是可能的」現在,我們先攜手來回憶一下往日的物理學知識。在物理學裡, 有一個非常基本的規律: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熵會不斷增大。圖|WLF獨家02「我相信時間旅行」無論是《星際穿越》還是《信條》,都讓人們對於「時間穿越」這個主題充滿著幻想。而 斯穆特也解讀了這個引發大眾熱情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