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位名貫古今的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更是一位政治家。如何形容他,或許全才更適合:詩書畫三絕,儒釋道兼修,哪有什麼擅長的啊,哪一方面都擅長。
就是這麼優秀的全才,卻在政治上被限制,沒能大展自己的拳腳。總是為百姓著想,切身利民的他遇上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是他,為什麼偏偏是他,可能是上天嫉妒他的才藝,要給他增加一點坎坷,但這坎坷卻一點沒難住他,甚至成為了他文學路的墊腳石。
烏臺詩案
蘇軾是極其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他必然就是屬於反變法派。他的觀點是:這種變法,全是漏洞而且這樣百姓的生活會更苦、更難。但是當時皇帝宋神宗,竟然是支持王安石的
這樣一來蘇軾的好日子就沒了,但無奈,蘇軾還是保持著那顆為人民謀幸福的心。所以不停上書宋神宗,蘇軾自己在上書中還說:「既然這樣,那我不在朝廷待了,我要去地方造福百姓。」
天才少年以為他的「威脅」可以起到作用,奈何現實骨感啊。
一來二去,宋神宗對他就沒有任何好感,就將他派往了杭州。
到了杭州的他終於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了,所以一個勁為百姓謀福利,做了一個合格的地方官。因為蘇軾的受歡迎,所以朝廷裡的變法派就不停找他的麻煩,實在找不到他的證據,就從他的詩詞中下手。
就這樣蘇軾被冤枉,鋃鐺入獄,史稱「烏臺詩案」也是最大的冤案。在監獄中遭受太大的折磨,瘦成了皮包骨,甚至連自殺的藥都準備好了,沒打算可以活著出去。
但誰成想,有太多人為他求情,為此蘇軾被釋放,也算是死裡逃生了。但被貶到更遠的地方湖北黃州,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就在這還給他規定,不得籤署公書
花樣生活,造就不少名詩
蘇軾本身就是一個很灑脫的人,所以面對這麼大的打擊時,沒有絲毫的悲傷,反而吶喊出千古名句: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住的是臨江破茅草屋,但卻絲毫沒有悲傷甚至還有一絲興奮
「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
也就是說,雖然房子透風漏雨,但這還是「江景房」啊。
蘇軾初到黃州時,見黃州三面環江,那想必魚兒是非常鮮美的,黃州又盛產竹子,那這裡的筍子肯定很美味。因此便有了那句: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吃不起美味的羊肉,那就自創好吃的豬肉做法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均能展示出蘇軾那種樂觀豁達的心態,沒有什麼能難得倒我的,就像是那種,打不倒你的,必將使你強大
黃州惠州儋州的悽慘生活讓他過出了別樣景致!任爾東西南北風,能戰勝你的只有自己!
自古至今,一直都有人想去學習他的那種灑脫,可自始至終從未有超越者。
如果我們也能學習到蘇軾的那種灑脫,那人生也就沒什麼難事了。
蘇軾中國完美文人的榜樣,如果你想去了解蘇軾這傳奇的一生,那一定要讀一讀這本《蘇軾詞傳》
說起宋詞也就沒人能比的過蘇軾了,蘇軾本就是北宋詞的集大成者,所以這本書裡面記載的全是經典,如果您還不知道蘇軾的詩詞,那一定要讀一讀這本。
這本書不止是只介紹蘇軾的詩詞,更主要的是,他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可以將您帶入到蘇軾的生活,讓你也能去感受那份樂觀豁達的心態。
有人說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所以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快樂,追尋快樂
除此之外整套書分為《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納蘭性德》《倉央嘉措》。
六本書內容講的很全面,而且都是涵蓋到了詞人一生,從他的詞作,生平以及時代背景為基礎,添加詩詞的講解,這樣更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