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的優劣之處分別有哪些,這則成語故事說得一針見血

2020-12-12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蒙傳》,時間是在孫權建立東吳帝國之後,故事的主人公是魯肅。原文如下: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孫權曾當著陸遜對周瑜、魯肅和呂蒙散熱做過一番評價。他說:「周公瑾魏吳剛毅,膽識過人,因而他能夠擊敗曹操,開拓荊州……他曾經向我推薦過魯肅。我與魯肅交談時,他談到了帝王大業,這是第一大快事。後來曹操佔據荊州,以數十萬軍隊相威脅。我詢問滿朝文武如何應對,張昭、秦觀都表示應該向曹操投降,而魯肅當即予以駁斥,勸我立即讓公瑾回來,將指揮權交給公瑾對抗曹操。這是第二大快事。而且魯肅在決斷計謀、制定策略等方面都要超過戰國時期的張儀和蘇秦。雖然他後來勸我將荊州借給劉備,這是他的一個重大失誤,但卻不足以影響他的兩大長處……

魯肅曾經寫信給我說:『帝王創業,都有一群賢良之人輔佐,因此不必顧忌關羽。』這是魯肅因為自己難以對付關羽而故意說出的大話,對這一點我也寬恕他,不求全責備。不過,魯肅治軍的能力突出,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法令嚴正,紀律嚴明,執行認真。部下無人懈怠職守,路不拾遺。他的治理方法也非常完美。」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孫權話中的「令行禁止」,意為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嚴正,紀律嚴明,執行認真。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管子立政》中的「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說起魯肅這個人物,後人大都對其提出連劉抗曹的戰略印象深刻,是位傑出的戰略家,至於其優劣之處缺乏整體印象。而上面的這段記載恰恰是孫權作為東吳開國皇帝提出的一個最為全面的評價。在孫權眼中,魯肅的優點有兩個,一是積極主戰抗擊曹操,二是善於治軍。而他的缺陷也有兩個,一是錯誤地將荊州借給了劉備,導致劉備集團日益做大。二是明明不是關羽的對手,卻文過飾非,致使東吳的國策一度出現偏差。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魯肅聽了一成語,感慨東吳人才輩出,卻不料從此自己地位不保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之後,主要人物有兩個,一個是魯肅,另一個是呂蒙。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以鄉待之。」
  • 【成語故事學堂】NO.15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當然我也不是叫你整天看書,不問軍務,只是想讓你看看前人留下的經驗,擴大些眼界,充實一下自己,這樣對你日後領導軍隊是非常有幫助的……」「您說得對,我突然想起光武帝也是一位勤奮好學的人,他在兵荒馬亂的軍旅生活中,手一直沒有離開過書本……我要以他為榜樣,下苦功夫讀書呀!」  於是,孫權就給他拉了一串書名,讓他有系統地讀些書。
  • 一個成語一處景,伴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中國之安徽篇
    如果說在華夏文明中,在漢字語言中最為言簡意賅的形式就是成語了。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在5萬多條的成語中,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每一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甚至跟著成語可以遊遍中華大地,今天我們來跟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中國,首先,我們從安徽開始。
  • 三國裡誰的成語故事最多?不是諸葛亮曹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元末明初時,羅貫中根據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寫成《三國演義》一書,使這段持續百年的動蕩紛爭,成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文學典籍。在這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裡,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經典趣聞,很多成語也都源於此,比如:偃旗息鼓、單刀赴會、望梅止渴……東吳有位將軍在成語方面,堪稱三國頭號成語人物,與他有關的成語在三國人物中屬於最多的,比著名的諸葛亮、曹操等人還多。
  • 英語成語 | 一針見血!
    常用英語成語彙總 a常用英語成語彙總 b常用英語成語彙總 c常用英語成語彙總 d
  • 孫權扶鞍下馬迎接魯肅,為何魯肅卻搖頭?他一句話讓孫權拍手大笑
    東漢末年,魯肅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常常召集村裡的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因為缺少糧食向魯肅求助,魯肅就送給了周瑜一倉三千斛的糧食,給周瑜慷慨解圍。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 【成語故事】三氣周瑜
    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中的精粹,是鑑古知今、修養自我的源泉和寶庫,每個成語都有其出處和典故,每個成語都是一個個精彩傳奇的故事。本公眾號為廣大學子和文化愛好者提供各種成語故事,對精彩的成語進行詳細的精讀,也有很多真實的感悟,以期能夠跟朋友們分享學習心得和人生感悟,增強學習的效果和趣味性。請大家多多支持,有好的成語故事可以推薦給我們,也可以直接加我們微信探討成語學習的方法。
  • 呂蒙: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6個成語了解一下
    作為一國之主,誰還沒點親信呢。曹操有宗族兄弟,劉備有關羽、張飛,而孫權養士也不差,其間佼佼者無疑是呂蒙,字子明。這才使他免於責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指不經歷艱險,就不能取得成功。以肉餵虎母親要責罰呂蒙得解釋,但他人的侮辱就不能隨便忍了,曾經有小吏說「你這豎子能幹什麼,給老虎送肉吃嗎?」
  • 龐統真心依附,劉備卻不予重用,魯肅一巧招解決問題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龐統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主人公為龐統。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裡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備統領荊州時,龐統以州從事的身份擔任耒陽縣令,但由於他在任期間不理政事,被劉備罷了官。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前車之鑑,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賈誼是西漢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從小就有「神童」之譽,18歲起就名滿天下,受到了漢文帝的重用,擔任梁王太傅一職,在任期內,賈誼專心著書立說,將畢生才華傾注於文章中,流傳千古的政論文《治安策》便是他這一時期的傑作。在這篇文章中,賈誼分析了秦王朝奸臣當道、實施暴政、由盛而衰的慘痛教訓,總結說:「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 孫權麾下的「東吳四英傑」,分別是誰?都有哪些過人之處?
    三國演義,演義的是三國紛爭,英雄輩出,有遺憾有功成也有計謀。正如書中所說,浪淘英雄,是非功過轉頭空。三國時期英雄各有特色,每一個人的性格都印在我們腦海中,他們出眾的才能也讓我們欽佩不已。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身邊總是有賢能智士和卓絕武將助他們攻取天下。曹操有八虎騎,各個勇猛,劉備有五虎將更是驍勇善戰,孫仲謀身邊的四大都督更是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謀劃策。
  • 有哪些和《左傳》有關的成語故事?
    成語的起源有很多,例如歷史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等等,那麼你知道,《左傳》作為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有哪些成語是和它有關的嗎?A、割須棄袍B、包藏禍心C、怙惡不悛D、冒天下之大不韙和小師一起來複習一下這四個成語的含義吧!
  • 三國成語故事:強詞奪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發生在諸葛亮「舌戰群儒」期間,相關人物為諸葛亮和嚴畯。孔明視之,乃嚴畯也。孔明曰:「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審其生平治何經典。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來到江東,打算說服孫權與劉備組成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
  • 三國殺:平民猛將魯肅,讓隊友無中生有,讓敵人有中生無
    說到三國殺,從小時候的桌遊卡牌到現在三國殺移動版,那是滿滿的回憶啊!小洛如今已經是一個老玩家了,這些年來各種武將層出不窮,但有很多剛入門的小夥伴都會覺得這些武將太強了,例如劉焉、馬鈞等。不愧是壕將,低爆率讓這些壕將成了很多人的嚮往。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伯樂識馬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親子理念、親子故事,還有那份獨特的親子成長體驗。在這裡,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句話釋義伯樂識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
  • 周瑜 魯肅 友誼,周瑜和魯肅的關係
    在東吳,周瑜和魯肅有著特殊的友誼。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周瑜用兵,有一次軍中乏糧,他見到魯肅,魯肅立刻把自己家中的兩倉米送了一倉給周瑜,解決了周瑜軍中糧草的問題。自從那件事之後,周瑜和魯肅就成了好朋友。  那麼說當時周瑜怎麼會求到魯肅頭上呢?
  • 中華成語故事典故:「吳下阿蒙」和「吳越同舟」
    「吳下阿蒙」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當時在吳下的阿蒙學識淺薄。吳下是長江南岸一帶,阿蒙即呂蒙。這則成語來源於《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時,據有江東六郡的孫權,手下有位名將叫呂蒙。
  • 諸葛亮和魯肅都有各自的隆中對和榻上對,諸葛亮的戰略高於魯肅?
    諸葛亮和魯肅,分別是三國時期蜀漢和東吳的戰略家。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對戰略,魯肅提出了「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的榻上策。但是多年以來,除了少數譁眾取寵的人,包括本問題下一些人之外,多數評價還是認為諸葛亮的戰略目光高於魯肅。為何如此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三國志幻想大陸》神醫華佗不敵文官,魯肅奶量真有這麼神?
    《三國志幻想大陸》神醫華佗不敵文官,魯肅奶量真有這麼神?就目前魯肅所展示出的實力而言,版本T1理所應當(目前說T0為時過早)。魯肅的分析我們已經做過測評了,這一期主要是從實戰方面考慮,這一張神卡的奶量究竟有多大,而他又該搭配哪些陣容?話不多說,我們直接從s服戰力第一:龍紋的陣容上下手。
  • 關羽的扛刀將,雖然是黃巾出身的粗人,卻一句話嗆得魯肅暴跳如雷
    在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中表現出忠義無雙的屬性,周倉獲得了民間的認可,於是在立關公廟的時候,就把手持大刀的周倉也加了進去,尊稱為周大將軍。其實,周倉並非一個純文學形象,他的原型出現在三國志中,是曾經猛嗆魯肅的無名氏。身世之謎在《三國志》中,確實有魯肅問關羽還荊州的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