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蒙傳》,時間是在孫權建立東吳帝國之後,故事的主人公是魯肅。原文如下: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孫權曾當著陸遜對周瑜、魯肅和呂蒙散熱做過一番評價。他說:「周公瑾魏吳剛毅,膽識過人,因而他能夠擊敗曹操,開拓荊州……他曾經向我推薦過魯肅。我與魯肅交談時,他談到了帝王大業,這是第一大快事。後來曹操佔據荊州,以數十萬軍隊相威脅。我詢問滿朝文武如何應對,張昭、秦觀都表示應該向曹操投降,而魯肅當即予以駁斥,勸我立即讓公瑾回來,將指揮權交給公瑾對抗曹操。這是第二大快事。而且魯肅在決斷計謀、制定策略等方面都要超過戰國時期的張儀和蘇秦。雖然他後來勸我將荊州借給劉備,這是他的一個重大失誤,但卻不足以影響他的兩大長處……
魯肅曾經寫信給我說:『帝王創業,都有一群賢良之人輔佐,因此不必顧忌關羽。』這是魯肅因為自己難以對付關羽而故意說出的大話,對這一點我也寬恕他,不求全責備。不過,魯肅治軍的能力突出,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法令嚴正,紀律嚴明,執行認真。部下無人懈怠職守,路不拾遺。他的治理方法也非常完美。」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孫權話中的「令行禁止」,意為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嚴正,紀律嚴明,執行認真。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管子立政》中的「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說起魯肅這個人物,後人大都對其提出連劉抗曹的戰略印象深刻,是位傑出的戰略家,至於其優劣之處缺乏整體印象。而上面的這段記載恰恰是孫權作為東吳開國皇帝提出的一個最為全面的評價。在孫權眼中,魯肅的優點有兩個,一是積極主戰抗擊曹操,二是善於治軍。而他的缺陷也有兩個,一是錯誤地將荊州借給了劉備,導致劉備集團日益做大。二是明明不是關羽的對手,卻文過飾非,致使東吳的國策一度出現偏差。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