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偶然間發現並使用了醬油,最早的醬油據說是由肉醃製出來的,可想而知那個時候的醬油還是很昂貴的,一般都是作為皇帝的御用調味品,後來人們發現用黃豆發酵出來的醬油味道同樣不錯,關鍵是價格便宜,所以這醬油就開始遍布人間,不再是個別人的專用。
時至今日,人們辨別是否為優質醬油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看看是否為黃豆釀造,但是發展到現在,醬油的品種多到你數不過來,像我們常用的有生抽,老抽,醬油,味極鮮,蒸魚豉油等等,其他的還有紅燒醬油,兒童醬油,一品鮮醬油等等,如果只用是否為黃豆釀造來衡量是不是優質醬油顯然已不夠,今天就另外教大家從醬油瓶標籤上的2點來挑選優質醬油,如果這2點都不對,即使再大牌的醬油都不是好醬油。
釀造工藝
現在醬油的製造方法可以分成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勾兌醬油),具體可以根據標籤上的國標號來區分,釀造醬油為GB/18186,配製醬油為SB10336,這勾兌醬油在市場上還是很少見的,普遍的還是我們喜歡的「釀造醬油」,但是這釀造醬油中也分優與差。
釀造醬油又被分為高鹽稀態發酵工藝和低鹽固態發酵工藝兩種,這其中高鹽稀態工藝是以大豆,豆粕,小麥為主要原料,通過高壓蒸煮,焙炒,再混合制曲發酵,再壓榨取汁和鹽水混合經過長時間的發酵而製成醬油。而低鹽固態發酵是用豆粕,麩皮,麥粉通過添加低鹽製成固態的「醬胚」,再通過21天的保溫發酵製成醬油。
這裡的高鹽稀態發酵工藝,發酵時間比較長,原料的利用率高,胺基酸轉化率較高,醬油鮮味就很足,而低鹽固態發酵工藝發酵時間比較短,胺基酸的轉化率低,品質比高鹽稀態工藝的要略差一點。
看胺基酸態氮
看了前文我們就應該知道,採用高鹽稀態發酵工藝的醬油原料利用率高,胺基酸轉化率也就很高,而醬油鮮不鮮好不好的另一看點就是這「胺基酸態氮」,其在醬油中含量越高,醬油的鮮味越好,品質就更好一點。
根據「胺基酸態氮」含量的高低將醬油分為了4個等級,大家可以根據需求來挑選:
大於等於0.8g/100ml地被稱為特級醬油
不少於0.7g/100ml的是一級醬油
不少於0.55g/100ml地被稱為二級醬油
不少於0.4g/100ml的是三級醬油
胺基酸態氮是衡量醬油鮮味品質的很重要一點,大家在挑選醬油時一定要多多注意標籤上的這一欄,這些都是強制標註的,可以為你帶來幫助。
有話說——最後總結
根據前文為大家一句話總結如何挑選到優質好醬油,只需關注一下醬油瓶標籤上的這2點,第一為挑選釀造醬油,最好挑選採用高鹽稀態發酵工藝製作的醬油,第二為關注一下標籤上「胺基酸態氮」的含量,其含量越高品質就更好,最後一句話,醬油屬於高鹽類調味品,吃得太多對健康也不是太好,每個人都要注重每天食鹽的攝入量。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如何挑選醬油的方法分享,喜歡這個方法的可以關注我,每天為您帶來不一樣的美食文章,感謝大家的閱讀,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