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要用法治的辦法處置非法集資

2020-12-25 界面新聞

12月24日,中國政府網消息,李克強總理12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草案)》。

「這部條例出臺非常必要。這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將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李克強說,「要用法治的辦法處置非法集資,加強重點領域監管,防範和化解風險,保護群眾合法權益。」

有關部門匯報,近年來,面對非法集資案件,各地區各部門採取有力措施嚴厲打擊,取得積極成效,但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對非法集資行為,一定要時刻瞪大眼睛,必須常抓不懈,堅決依法嚴厲打擊。」總理說。

李克強強調,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要明確職責分工。此次通過的草案明確規定,省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負總責,明確地方各級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部門職責分工,在市場主體登記、網際網路管理、廣告和資金監測等方面完善防範機制,規定了調查處置中強制措施,強化監管問責。

草案對非法集資的行政、刑事責任和資金清退、非法集資參與人應承擔的後果等作了嚴格規定。草案還規定地方各級政府、金融機構等要加強對防範非法集資的宣傳教育,增強社會公眾對非法集資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

相關焦點

  • 陝西省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印發《陝西省非法集資舉報獎勵辦法》的通知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進一步強化社會監督,及早發現非法集資案件線索,有效杜絕非法集資隱患,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切實維護我省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59號)和《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通知》(陝政辦發〔2016〕34號)精神,
  • 《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全文及解讀
    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絕大多數都是線上集資,成本低,速度快。集資廣,可是安信這個平臺最盛產業務員,員工好處費返點費提成等均高於其它平臺,所以這部分退回資金也將高於其它平臺,當然退資金的前提是要先抓人。刑事立案後,只能依據公檢法來追贓挽損了。至於象網信那樣的還沒有刑事立案的平臺,條例的出臺,還是可以發揮它的「重大」行政作用。三、非法集資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
  • 全市非法集資陳案處置匯報會在鼓樓法院召開
    三年來,全市法院始終在黨委領導下有序推進陳案處置工作,始終從緊從嚴倒排陳案處置時序進度,按照「專班機構運作圖」「案件執行流程圖」和「財產處置時間進度表」兩圖一表模式有序推進。始終嚴格把握結案標準和辦案質量,妥善清退了一批涉案人數多、涉案金額大的非吸陳案。截止目前,全市2017年前陳案中217件已結案,完成比例92%,2018年以來非法集資案件執結率已近40%。
  • 通知|中山市非法集資舉報獎勵實施辦法
    > 第一條為鼓勵廣大群眾積極提供非法集資線索,有效打擊非法集資行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59號)、《非法集資舉報獎勵辦法》(處非聯函〔2016〕6號)、《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關於的實施細則》(粵金監 〔2020〕32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 香港中路街道召開「防範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座談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5月12日訊  5月7日下午,香港中路街道在黨工委會議室召開「防範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座談會。  會上,香港中路街道公共服務中心主任陳健介紹了香港中路街道2020年「防範處置非法集資」及創建「三無」街道社區等重點工作,並就大家關注的多方聯動機制、重點樓宇重點企業宣傳摸查、「金安工程」等工作進行了講解。
  • 鄂爾多斯就蘇葉女非法集資案件資產處置有關情況發布公告
    請未到市協處中心進行集資參與人登記的26名集資參與人在6月10日前到市協處中心進行登記;請未參與推選代表的92名集資參與人在6月15日前到市協處中心進行推選代表籤字確認。關於蘇葉女非法集資案件資產處置有關情況的公告2018年9月11日,鄂爾多斯市非法集資案件資產協調處置中心(以下簡稱「市協處中心」)發布公告對非法集資案件涉案資產開展處置工作。根據安排,市協處中心專案三組開展了蘇葉女非法集資案件的集資參與人登記工作和集資參與人代表推選工作。
  • 打擊非法集資 漳州公布五級線索及獎勵辦法
    東南網漳州8月24日訊(本網記者 林永清)近日,漳州市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新修訂的《漳州市非法集資舉報獎勵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工作,進而形成打擊非法集資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細則》自2020年8月14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 非法集資將有首部專門法規,進一步強調屬地職責和行政處置
    非法集資處置現重大進展一直以來,非法集資問題備受關注,特別是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等因素影響,非法集資問題日益凸顯,案件頻發高發,花樣翻新,風險蔓延。在此背景下,2016年2月,國務院曾公布《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59號),對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工作機制進行了完善,並明確地方政府的職責以及規定了跨省監管的處置原則。隨後,在2017年,國務院法制辦官網又公布了《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徵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5月1日起,存在這三種情況就是非法集資,不能碰!
    日前,中國政府網公布了《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將於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指出,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對非法集資堅持防範為主、打早打小、綜合治理、穩妥處置的原則。
  • 過年回農村,也要警惕非法集資!
    網上流行的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對於非法集資來說,農村「套路」也深。首先,讓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下面,我們通過涉及農林類的非法集資案例的案情簡介和作案手段分析,用較為直觀的方式教育引導群眾識別非法集資騙局。通過對案件的警示點評,增強公眾的法制觀念和防範非法集資意識,提升大家抗禦風險能力,從而拒絕高利誘惑,自覺抵制、遠離非法集資。
  • 大城縣防範和打擊處置非法集資知識,請查閱
    五、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相關法律規定 非法集資人的法律責任 我國《刑法》中,非法集資根據主觀態度、行為方式、危害結果等具體情況的不同,構成相應的罪名,其中最主要的是《刑法》中第176條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第192條集資詐騙罪。
  • 什麼是非法集資?非法集資與民間借貸的區別
    民間借貸活動大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在進行民間借貸的時候一定要籤定好能夠證明雙方借貸關係存在的書面憑證,如果要區分非法集資與民間借貸的,那麼非法集資與民間借貸的區別?
  • 「非法集資」的平臺也要全額退款了!兌付又有新方法了!
    看完後記得把文章轉出去讓更多難友看到非法集資的平臺也開始兌付了!增強追回血汗錢的信心!最近,有媒體報導,武漢一家已被定為「非法集資」的機構在2年內對未兌付的27億本金實現全額返還。而這家機構就是典型的「自融自擔自保」,和當下大多數出問題的P2P平臺類似。平臺涉嫌「非法集資」一向是出借人不願意的,因為我們普遍認為,「非法集資」錢就回不來了。
  • 打擊和防範非法集資 用法律保護家人利益
    ,甚至虛構投資項目或借款人,直接進行集資詐騙,投資者對以下情況要保持高度警惕。此類案件風險外溢性強,涉及人數眾多,易產生區域性風險,且調查取證比較困難,處置周期長,投資者利益難以得到保護。六、參與非法集資形成的風險損失誰承擔?
  • 從中央到地方:非法集資犯罪法律法規彙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性質認定問題的通知》(法〔2011〕262號)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嚴厲打擊集資詐騙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活動的通知》(法〔2004〕240號)6.《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47號)7.
  • 非法集資丨 非法集資超187億!「蛙寶」案一審宣判,這些「坑」要小心!
    最終法院對被告人孫文、高宇星集資詐騙案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孫文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一千萬元,被告人高宇星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並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一千萬元;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依法處置後,按比例返還集資參與人;不足部分責令二被告人繼續退賠。
  • 自治區高院聯合檢察院公安廳出臺意見 精準打擊非法集資 最大限度追贓挽損
    日前,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聯合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制定印發《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依法準確懲治非法集資犯罪,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國家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最大限度追贓挽損提供指引
  • 如何區分非法集資和民間借貸?
    去年,《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裡面首次明確參與人應當自行承擔損失。目前,《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已列入國務院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所以啊,趕緊來了解下什麼是非法集資,免得以後被騙了還要替對方數錢。法律如何定義非法集資?
  • 「五個一」紮實推進非法集資專案偵查工作
    全市舉行非法集資案件偵辦情況通報會    本報訊(記者 於彥彬 通訊員 王瑞)1月6日上午,安陽市公安局在市黨政綜合樓召開非法集資案件偵辦情況通報會,通報打擊非法集資工作開展情況,傳達貫徹全市加快處置非法集資進度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全市打擊非法集資犯罪「雷霆行動」百日會戰
  • 警惕披著網絡借貸外衣的非法集資陷阱
    但此類平臺準入門檻低、缺乏規範,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個別非法平臺打著網絡借貸的旗號從事非法集資活動,提醒市民對此應謹慎辨別。浙江省玉環市人民法院以集資詐騙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並處罰金20萬元。解析法院審理認為,林某打著網絡借貸的旗號,以高額利息為誘餌,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任意處置集資款,且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集資詐騙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