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在重要森林樹種冷杉未來分布變化預測研究中獲進展

2021-01-11 中國科學院

  西南山地是我國長江、珠江、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等多個重要河流的源區,是國際河流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恆河和印度河等的重要源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區、生物多樣性富集區,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水資源供給區,也是全球暗針葉林地理分布中心之一,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暖趨勢,對優勢樹種的生存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冷杉(Abies)廣泛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具有較強的耐陰性,適應溫涼和寒冷的氣候,常在高緯度至低緯度地區亞高山至高山地帶的陰坡、半陰坡和谷地形成純林,或與雲杉、落葉松、鐵杉及闊葉樹組成針葉混交林或針闊混交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西南地區是我國冷杉屬物種多樣性的最高富集區域,冷杉也是該區域亞高山、高山地區森林的優勢樹種之一,冷杉林對維持西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功能的正常發揮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冷杉喜歡寒涼氣候,對全球氣候變化十分敏感,對溫溼度穩定性有嚴格的要求,在未來該區域總體趨勢為氣溫升高的背景下,冷杉樹種分布將如何變化?這個問題仍然不清楚。由於其分布變化將劇烈改變西南生態屏障功能的正常發揮,進而影響區域、國家乃至亞洲的生態安全,因此,該區域冷杉屬樹種的未來適應及分布變化受到國際學術界、國際組織的高度關注。

  預測物種的分布變化通常利用生態位模型演算,對物種過去不同時期的反演往往可以通過孢粉、化石等證據來確認反演結果是否正確,但對物種未來分布變化的預測則因為無法實證從而導致預測結果可能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如何提高物種未來分布預測的準確性是國際學術界在不斷探索的一個難題。

  植物和動物一樣,當環境不適宜時,除了通過其生理生態特性的改變來適應不利環境外,更重要的是遷移到適宜生境的能力,這也是植物在面對氣候變化背景下適應氣候的重要反饋機制,但國際學術界在利用生態位模型預測物種分布變化時卻往往忽略這個機制。大多數生態位模型研究傾向於使用完全遷移或無遷移的場景來預測物種在未來氣候變化下的潛在分布。事實上,物種未來的實際分布可能介於不遷移和完全遷移之間。不考慮物種實際遷移能力的物種分布模型預測可能會過高或過低地估計物種的真實分布,進而阻礙人們對物種真實風險的準確判斷。

  以往對冷杉未來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廣闊的平原地區(北美及歐洲),得出的結論相對一致,即其潛在分布的範圍在縮小並向北方遷移。與北美、歐洲等區域相比,我國西南地區由於地形、氣候、植被和物理屏障的巨大差異,且冷杉物種數量佔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這使得人們對多個物種的評估與其他區域的相關研究有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並且很少有研究試圖闡明不同的遷移能力對東亞氣候變化下植物潛在分布的影響。因此,考慮到遷移限制和氣候變化之間的相互作用,迫切需要對我國西南山地的多個冷杉樹種進行可靠的未來評估。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態過程與生物多樣性組博士研究生廖梓延在導師、研究員潘開文和副研究員張林的指導下,聯合了瑞士聯邦研究院(Swiss Federal Research Institute WSL)研究員Michael Peter Nobis,採用最大熵(MaxEnt)算法校準生態位模型,並基於兩種碳排放情景(RCP 4.5和RCP 8.5),分別預測我國西南山地北部(「北方」)典型代表性建群樹種岷江冷杉和紫果冷杉,中部典型代表性建群樹種鱗皮冷杉和黃果冷杉,南部(「南方」)典型代表性建群樹種川滇冷杉和長苞冷杉,在未來三個時間段(2021-2040年、2041-2060年及2061-2080年)的潛在分布變化。首次在植物分布變化預測中採用KissMig遷移模型,制定了三種遷移場景(完全遷移、不遷移和局部遷移場景),來探討遷移能力與預測分布之間的關係以及重要冷杉樹種的潛在分布。

  模擬結果表明,未來氣候變化下冷杉的損益同時取決於地理位置、生態位和遷移能力。到2080年,只有在無遷移情景下,紫果冷杉的潛在分布面積預計會下降,而在全遷移和部分遷移的情景下,預計會增加;而其他5個物種在大多數碳排放×遷移的情景下,潛在分布面積會下降。西南山地南部的冷杉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而這種威脅在遷移限制和嚴重的氣候變化情景下將被放大。因此,對於我國西南地區特有、優勢和重要的冷杉樹種,保護評估和合理規劃是當務之急。儘管該研究對物種分布的預測結果是在不可避免的簡化假設和多種不確定因素下得出的,但研究指出了冷杉資源保護所面臨的潛在挑戰,並強調了將遷移能力納入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的重要性,為生態位模型在植物未來分布變化預測提供了新的案例及方法借鑑。

  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C0502101)、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2019QZKK0303)及國家自然基金(31961133012)的資助。近日以Climate change jointly with migration ability affect future range shifts of dominant fir species in Southwest China 為題發表於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論文連結

圖1 當前西南山地六種冷杉的分布點位及模擬的潛在分布區

圖2 預測的西南山地南部長苞冷杉(A. georgei)2080年分布及變化

圖3 預測在局部遷移情景下六種冷杉分布的質心遷移規律(曾佑派和李斌攝)

相關焦點

  • 熱帶森林樹種性狀和生長關係研究獲進展
    基於此,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森林生態結構、功能與動態研究組研究員楊潔從三方面(忽略功能性狀與群落樹種動態變化的關聯背景、忽視個體性狀變化以及缺乏更能反映樹種資源獲取和分配等的硬性狀)闡述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從綜合性狀、個體水平性狀及結合轉錄組學三方面,指出未來的研究發展方向。
  • 冷杉:在第四紀我也配擁有姓名
    冷杉屬(Abies spp.)是松科中僅次於松屬的第二大屬,要求溼潤溫涼的環境,主要分布在寒冷的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帶。冷杉屬植物是重要的森林資源,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生態安全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是冷杉屬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共有28種。冷杉屬植物在我國分布格局表現出一個明顯的物種集中分布帶,大致走向為「東喜馬拉雅—橫斷山脈—秦嶺南坡」。
  • 森林植物光合熱馴化研究獲進展
    森林植物葉片對碳的吸收與釋放在全球大氣組分平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氣組成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地球表面溫度。
  • 成都生物所在持續基因流下物種界限維持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持續基因流下物種界限維持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07 成都生物研究所 物種(Species)作為生命最基本的單元,是生物多樣性最基本的單位及組成部分。正確認識物種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發展等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但同時,物種也是複雜且具有爭議的。在過去一個世紀,針對物種概念(Species concept)的研究層出不窮。雖然學界已提出了超過30個以上不同的物種概念,但生物學家至今在物種概念上仍有分歧。
  • 成都生物所在高負荷厭氧消化失穩預警與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高負荷厭氧消化失穩預警與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2019-03-14 成都生物研究所   生物天然氣是各類可生物降解的生物質廢棄物通過厭氧消化製備得到生物燃氣(沼氣),再經脫碳提純得到的成分和熱值與傳統化石天然氣相同的可再生綠色能源。生物天然氣製備的核心就是厭氧消化,厭氧消化效率是衡量整個產業技術水平和生物天然氣工程經濟性的重要參數,而有機負荷率和容積產氣率則是評價厭氧消化效率的重要指標。
  • 俄羅斯原裝進口 西伯利亞冷杉精華國內消費受寵
    聖誕將至,有一種樹最近特別火,美國白宮都在採購它,它就是冷杉。憑藉「高大上」的華麗外表,冷杉有著「活體聖誕樹」的美譽。除了觀賞及木材加工價值,冷杉還被譽為「未來最具健康開發價值的藥用樹木」。在國內,萃取自西伯利亞冷杉針葉的健康飲品冷杉精華開始受到中老年消費者的喜愛。
  • 成都生物所在兩棲動物變態發育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已有研究發現變態發育是通過甲狀腺激素受體的轉錄調節作用發生的。對變態發育的調控除了激素水平、轉錄因子水平外,miRNA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課題組博士劉露莎等以變態發育快、變態過程透明及變態發育後陸生的飾紋姬蛙為研究對象,首次系統性地揭示miRNA在無尾兩棲類變態發育中的調控作用。
  • 西伯利亞冷杉獨具三大價值 人工培育成關鍵
    冷杉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樹種,單是它的名字聽上去就很高冷,這種樹木不僅外形漂亮,而且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而在眾多的冷杉品種中,以西伯利亞冷杉最為珍貴。據專家介紹,西伯利亞冷杉在中國僅產於新疆阿爾泰山西北部的布爾津河上遊及其支流喀納斯河和霍姆河,在哈巴河上遊的白哈巴河流域也有少量分布,屬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區別於其他冷杉樹種,西伯利亞冷杉具有經濟、觀賞及醫藥三大獨特價值。
  • 新疆生地所在積雪變化對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影響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積雪變化對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影響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07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已有研究表明,我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冬季降雪呈現上升趨勢,這種變化會對荒漠生態系統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淺根系的荒漠草本植物類群。根系的性狀特徵決定植物對地下資源的獲取能力,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與分布,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解析不同生活型荒漠草本植物根系性狀對積雪覆蓋變化的響應特徵,可為深入理解積雪改變如何影響整個荒漠生態系統提供重要參考。
  • 植物所在亞熱帶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我國獨特的森林植被類型,在我國的分布範圍最廣、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高,約佔我國國土面積的1/4,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安全極其重要。然而,由於對亞熱帶森林群落多樣性維持機制缺乏足夠的認識,如何保育和修復我國各類退化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面臨著核心理論「瓶頸」。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克平研究團隊近20年來一直致力於亞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研究。
  • 餘世孝團隊在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和民族永續發展的保障。但是,由於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汙染、氣候變化和生境破碎化,已經導致全球範圍生物多樣性的極大喪失。物種多樣性的形成和維持機制是本世紀亟待解決的25個重大科學問題之一,針對該問題的的研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的基石。
  • 源自俄羅斯冷杉針葉 解讀西伯利亞冷杉精華製作工藝
    西伯利亞冷杉精華主要原料為西伯利亞冷杉新鮮針葉細胞液,屬純天然健康產品。在我國,西伯利亞冷杉屬於三級保護漸危種,資源稀缺。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冷杉屬原始森林重要組成部分和綠色屏障,亦受到政府管制。俄羅斯人是如何將保護樹種和綠色針葉「變身」為即衝即飲的冷杉精華的呢?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國內進展與國際前沿
    近年來,儘管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取得了巨大進展,但仍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論文簡要回顧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的發展歷程,並檢索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發文量隨時間的動態變化及其相應的研究技術(圖1)。論文系統介紹了我國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在森林、草地和農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我國東部森林土壤微生物在水平和垂直梯度上的空間分布規律,北方溫帶草地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微生物群落的空間分布及其隨氣候的動態變化,旱地和水田生態系統的微生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群落構建機制。
  • 從人工種植到現代化萃取 三大突破成就西伯利亞冷杉精華
    為成功獲取西伯利亞冷杉中珍藏著的健康瑰寶——西伯利亞冷杉精華,我國健康企業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遠赴人跡罕至、氣候極寒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原始森林,與俄羅斯合作夥伴一道進行冷杉人工培育與種植的「拓荒」,以現代化技術和工匠精神,開創了專屬於冷杉精華產業的成長奇蹟。
  • 科學家揭示氣候變暖下高山林線位置未變化的原因—新聞—科學網
    同樣的變化格局也出現在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地區林線。如何解釋這種氣候變暖下林線位置未變化的原因,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日前,中科院青藏所羅天祥課題組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布於《森林生態與經營》。
  • 華南植物園樹木生長對全球變暖的響應研究獲多項進展
    芽或葉片物候是決定樹木何時開始及結束生長及固碳的重要特徵,木質部是樹木長期固碳的重要組織。因此,樹木芽或葉片物候和木質部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是生態學需全面深入理解和研究的重點問題,這對準確評估未來全球變化背景下北方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此研究問題,生態中心博士後張邵康在合作導師任海研究員和黃建國研究員的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
  • 成都山地所滑坡規模分布與影響範圍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成都山地所滑坡規模分布與影響範圍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18-04-04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開展滑坡影響範圍研究對拓深滑坡動態演化過程的認識、識別潛在破壞區與次生災害、提升滑坡危險性評價的精度和設計合理的保護與救援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近兩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崔鵬及其指導的博士後邱海軍以黃土高原和秦巴山地作為典型研究區,開展了滑坡規模頻率與影響範圍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系列進展。
  • 定義天然原生態 冷杉精華成俄羅斯健康產品新「名片」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將農業定位為俄羅斯的「經濟未來」,其綠色健康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份額與日俱增。以其特有產品西伯利亞冷杉精華為例,憑藉純天然、原生態、稀缺性和獨特健康價值,受到歐美國家消費者青睞,成為俄羅斯諸多健康產品中一張閃亮「名片」。
  • 冷杉新鮮針葉提取 俄羅斯專家詳解西伯利亞冷杉健康價值
    西伯利亞冷杉屬於高緯度、高海拔的松樹科植物,在俄羅斯有著全球最廣泛的分布。所以在幾百年前,當地人就認識到了冷杉的藥用和保健價值。「西伯利亞冷杉的針葉裡含多種單萜類化合物,其中揮髮油含有20多種,它具有抗菌消炎、醒腦安神的作用,特別是在提高人體細胞抗氧化能力、增加免疫力方面效果顯著。」
  • 氣候變暖下高山林線位置未變化原因得以揭示
    同樣的變化格局在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地區林線也有發現。如何解釋這種氣候變暖下林線位置未變化的原因,是當前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林線上升需要林線樹種的幼苗能夠在林線以上成功定居。林線能否上升主要取決於林線母樹的種子產量和質量、種子向上傳播的能力以及林線以上的種子萌發和幼苗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