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抖音,被兩個段子所觸動,內容都是關於反對職場感恩的話題,感覺其中的觀點一下子超過了以往的認知,結合自己在職場超過十年的一些心得體會,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個是叫做傅首爾關於吐槽經常發雞湯給員工、讓員工感恩的老闆。她認為,我們在職場幹活,老闆不用給大家樹立道德牌坊,沒有甜頭,哪有勁頭?員工努力付出的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加錢——意思就是錢給得足夠多的!
另外一個段子是一個辭職書,前面是一些客氣話,大概說自己才疏難以勝任,薪薄不足維家……江湖他日再見之類,最後話鋒一轉:我來公司是上班賺錢,你卻和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懂得感恩是一個傳統美德,感恩是我們長期以來被教導,被灌輸遵守或者是應該具備的思想品德。我們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常說感恩父母,他們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感謝師恩,他們給予啟蒙我們的認知,帶領我們認識了這個世界……我們重視感恩,本質上是在強調一種給予和回饋。
進入職場,從企業與員工的關係來說,本質上是一種契約關係,你支付我薪酬,我付出時間、勞動和智慧,工錢是談好的,割一畝地的麥,收一畝地的錢,我幹得好,你多支付,你願意多出一點錢,我多幹一點活……從理論上似乎是這麼簡單,哪裡來的什麼感恩?正如上面兩則帖子所言,我是來幹活,你卻和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幹活。
但我想我們應該辯證地去看感恩:我們反對只談感恩、不談錢,只談付出,不談回報的老闆;我們反對通過感恩來道德綁架員工的公司和老闆,的確,我們來上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掙錢,為了養家,我們幹好了的確是需要有相應的回報,我們承擔更大的責任,我們應該得到相應的報酬。看到上面兩個關於吐槽感恩帖子的時候,曾經問過愛人,你覺得職場需不需要感恩?愛人說,其實這個答案已經在我心裡。
入司十年,個人最大的感受是,因為公司這個平臺,我才會有今天的一點點成就;因為公司積極上進的性格,才有了目前個人不斷努力奮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入司十年,從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年輕成為職場成手,其中少不了給予我無私幫助的領導和同事;特別是在入司前三年,工作並不十分優秀,有幾次因為我的疏忽造成了一些公祖的失誤,最終領導還是給予我更多的寬容和鼓勵。從第四年開始,持續地給予提拔晉升,給予更大的發展空間,一直到目前成為公司的骨幹、合伙人,和公司共同發展。
回想這些年來,我能夠在經濟上保持基本的無憂,在於公司健康穩定發展,十年來公司從來沒有延期發過工資;這些年來,結婚生子,買房買車,也沒有太大的壓力,關鍵在於在經濟收入持續的提升,有公司這樣的平臺給予保障……每當老闆談及感恩的時候,我深刻地認為,只有感恩,才能更好地前行,因為每個人要記得來時的路,要記得和你同行的人。雖然並非每一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個貴人,但至少,這個平臺給予你展示才華的機會,這個平臺包容了你很多的不足,並且有一些願意幫助你、提攜你的人,並且有過和你一起奮鬥過的團隊!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會看到一些企業通過各種渠道鼓勵員工在家隔離,保證不扣工資、不辭退員工;還有企業,疫情緩解之後,安排專車接員工上班復工;疫情期間為在家隔離,或在公司隔離的員工給予額外的關注……這些事讓我們對感恩越發的有所感觸,「公司靠我發展,我靠公司成長」,當今的老闆不是黃世仁,員工也不是楊白勞,合同給予員工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做企業,本質上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既然走在了一起,我覺得大多數的老闆,一方面在倡導員工感恩企業的同時,也在暗自感恩和他一起努力打拼的下屬。
離開這個平臺,你或許啥都不是。老闆和你談理想,未必是一件壞事,談完理想,該給錢給錢,該升職升職,或許你的理想就和老闆的理想就恰好契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