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鄭琳
上周,「有風景的思政課」介紹了「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同學們聽了幾位衢州的80後、90後小哥哥小姐姐們的故事。
本期,我們一起來聽聽,溫州青年海外宣講團成員講的故事。來自瑞安公安系統的民警陳昱今,她嘗試著向海外的孩子直播我們語文課本裡的寓言故事《小馬過河》。並根據這則寓言故事,為僑童們暢談勇於實踐、敢為人先的溫州人精神。還有來自文成縣的海歸夫妻,他們把自家廢棄的祖宅改成了「網紅」民宿,振興鄉村的經濟。
溫州文成縣青年宣講員
青年海外宣講團——
溫州是著名僑鄉,有近70萬溫州人在全球131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其中華僑青年的佔比很大。為了給海外華僑青年做好理論宣講工作,溫州推出了「青年海外宣講團」。目前,這個宣講團已經有200多名80、90後青年成員。他們圍繞全面小康、「兩山」理論等主題,開張了100多場宣講活動。
瑞安縣青年宣講員 陳昱今
《小馬過河》新解
寓言故事《小馬過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有一匹小馬想過河,但不知道河流深淺,旁邊的松鼠告訴他水很深,老牛卻說水很淺,小馬很猶豫,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己去試試深淺,最終成功過河。
我們換個視角來重新解讀一下這則寓言。作為新時代的「後浪」,我們該如何從「小馬過河」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力量,又快又穩渡過這條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時代大河呢?
要擼起袖子,做埋頭苦幹的「實幹家」。當小馬不知河流深淺、止步猶豫時,拼爹沒有用,因為爹媽在遠方;搖旗吶喊也是沒有用的,如果口號能解決問題,還要腿腳幹什麼?邁出去,才明白深淺,多走幾步,才懂得進退,才會有「過河」的勝利。
農曆新年剛過,溫州一度成為武漢之外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瑞安更是溫州的重災區,面對嚴峻形勢,我們沒有經驗可循,但是,這河必須要過。從1月25日開始到2月2日短短9天時間內,瑞安市公安局流行病學調查專班處理上級下發的各類涉疫數據10萬多條;交警在各檢查卡點參與檢查累計超過18萬人次、20萬輛車……
這一個個數字,既是戰果,更凝結著無數「實幹家」的奮鬥,就這樣溫州才在防控任務最重、復工復產最遲的情況下,硬生生闖出了一條成功抗疫之路,如今面臨「兩戰」下半場,我們更要用實幹的汗水,去澆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收果實。
要審時度勢,做處變不驚的「善戰者」。在過河之前,老牛說水很淺,松鼠卻說水很深。面對不同的聲音,是退步觀望,還是前行探索,考驗的是戰略定力和應變能力。
疫情防控初期,我們穩紮穩打:輿論引導很快到位、居家隔離成為共識、聯防聯控迅速形成、停工停學全面跟進,僅用兩個月就成功阻擊疫情,世界衛生組織也給了我們高度評價——中國抗疫為世界疫情管控贏得了一個難得的窗口期。更值得一提的是,瑞安還創新了「健康碼」、「安居碼」、微網格等精密智控戰法,果斷拿下拐點、鎖定勝局。隨著疫情形勢好轉,我們又及時啟動了復工復產。
要做帶動全局的「領跑人」。小馬過河的成功固然值得稱讚,但對新時代的奮鬥者來說,遠不能就此止步。均衡發展、全面邁進才能打好、打贏這場「過河攻堅戰」。新的歷史時期,每一名黨員不僅要做能「過河」奔小康的良駒,更要成為帶領14億人民共同實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千裡馬」。
瑞安大羅山南麓的陳岙村,十多年前還是一個偏僻貧窮、汙染嚴重、集體經濟空白的小村莊。村支書陳眾芳懷著「富一村百姓,興一方水土」的責任擔當,自掏腰包開展村莊發展規劃,身先士卒治水拆違,統籌推進「退二進三」產業轉型,在陳眾芳的帶領下,陳岙從「髒亂臭」蛻變為「聚寶盆」;村民從「手持鐵錘叮噹響,肚皮餓得咕咚響」,到如今個個住上小洋房。陳眾芳說:「我是黨員,就要對人民負責。」是的,黨員就是領航前進的精神旗幟。對新時代的溫州來說,精神旗幟越高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就越寬廣。作為黨員,我們要高舉旗幟,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為溫州續寫發展史貢獻紅色力量。
溫州的發展事業是一場接力跑。現在,我們接過接力棒,面對這條新時代的大河,我們要怎麼過?寓言《小馬過河》已經給了我們啟示,要做實幹家,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要做善戰者,走在前列要謀新篇;要做領跑人,勇立潮頭方顯擔當。
同學們,讓我們堅定「必過」的信念,拿出「敢過」的勇氣,進行「真過」的實踐,用奮鬥凝聚磅礴力量,領跑新時代。
網紅民宿寒舍迴塘
華僑夫妻回國振興鄉村
把祖宅改成了網紅民宿
溫州文成縣蓮塘村有個網紅玻璃房——寒舍迴塘民宿,民宿的主人是一對90後海歸夫妻。
黃靖2011年出國,在義大利羅馬與他青梅竹馬的髮小劉豔喜結連理。黃靖學的建築設計,劉豔學的服裝設計。在義大利生活多年以後,一次回鄉改變了兩人的生活軌跡。
黃靖
「2016年的時候我回國了一趟,發現爺爺廢棄了20多年的老屋,主梁都開始腐朽了,我覺得特別可惜。如果能重新建設應該很不錯。」
黃靖夫妻自己動手開始改建老屋,原本是打算建起來自己住。蓋著蓋著萌生了做民宿的想法。」因為我們平時出去旅遊經常會住一些民宿,比較喜歡這種感覺。後來發現,當地政府對旅遊業的發展支持力度很大,民宿也比較多,我們就想著一定要做自己的特色。」
這件事,夫妻兩個籌備了很久。「老婆說房子一定要足夠通透明亮才舒服,大玻璃就成為我們的首選。」
從設計到裝修,他們考察了很多地方,把老房子裡的許多老物件也重新進行了布置。
經過2年的準備,2018年,寒舍廻堂民宿開業了。到了現在,這個玻璃房在當地已經成了「網紅」民宿,小有名氣。
「一開始的想法只是住,後來我們希望遊客來能夠吃住遊玩一起,所以我們又增加了飲食這方面的功能。」 黃靖說,「在菜品上,我的父親之前做了20多年的中餐,在義大利也開了好幾年的餐館,所以他就成為我們民宿的大廚。我又喜歡搜羅一些中式的食材去做西式的菜品,自己釀梅子酒,發現了很多創新的東西。」
於是乎,這個原本非常「土味」的老屋,不僅外形煥然一新,更是可以在這裡品嘗到歐洲風情的食物。地道的中國菜和歐式下午茶都能品嘗。
「我們還承包了民宿周圍的許多農地,當地許多村民種的菜、養的家禽,統一讓我們採購回來,可以供應民宿的食材。一方麵食材都非常的本土、新鮮,另一方面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小小的帶動了他們的經濟發展。」
溫州是著名僑鄉,有近70萬溫州人在全球131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其中華僑青年的佔比很大。為了給海外華僑青年做好理論宣講工作,去年以來溫州創新推出「青年海外宣講團」,黃靖就是其中一員。
他把自己回鄉開民宿的經歷生動講述當地百姓通過踐行「兩山」理念邁向全面小康的故事。
黃靖說,在國外生活多年,其實非常想念家鄉。「在國外的時候,經常會有不安定的感覺。我們選擇回來之後發現,祖國真的挺好。中國社會的治安非常好,經濟也在騰飛。我希望在國外的華僑朋友們都能回來看一看,回到家鄉做一點有趣的事情。」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