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任務,老師總強加給家長?家長規避,孩子何以應對高考?

2020-12-17 老石tan教育

如今的家長可能都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那種經歷可能是非常痛苦的。陪孩子寫作業,上一秒是親媽,下一秒可能就變成後媽了,正所謂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陪孩子寫作業,小學家長非常普遍,據說是老師要求家長陪同孩子,貌似成了一種非常煎熬的任務。有人認為老師不應該總讓家長陪孩子寫作業,該給家長減負。但問題是:可行嗎?高考就在那擺著,有哪個家長能幹過高考?

老師強加的任務?

陪同孩子寫作業,貌似是老師強加在家長身上的任務,有些人認為這是老師的甩鍋行為,把自己的責任轉移到家長的身上,真的有這種現象嗎?或許真的有,而且挺招人恨的。老師讓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做法,在農村並不多見。農村打工者居多,留下大量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一般跟隨爺爺奶奶生活,而這些老人有能力輔導孩子嗎?有不少農村孩子回家根本就不寫作業,完全處於瘋玩狀態。可以說,在農村,一切壓力全部都在老師身上,完全不存在這種甩鍋給家長的行為。

孩子學習成長,父母不能缺位

老師讓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不排除有些老師有甩鍋行為。但毋庸置疑,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其實是一種監督,可以有效培養孩子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孩子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不能完全依賴孩子自覺,有時候必須需要強制養成。沒有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就沒有孩子好成績,不少孩子就是因為缺乏父母管教,造成學習習慣很差,成績很差,這種現象在農村極為普遍,主要原因不外乎父母打工或者父母離異。因此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父母不能缺位,一定要陪伴,哪怕不能全程陪同孩子寫作業,至少也應該勤檢查孩子作業。

不養成好習慣,何以應對高考?

眾所周知,但凡在高考中脫穎而出的學生,本身具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而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從小學就開始的,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來怎麼可能應對競爭激烈的高考呢?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現在的教材越來越難,題目越來越偏越來越古怪,就是現在有些年輕的家長都不一定搞定,而且咱們的語文教材主編早就有言在先,將來的高考將使15%的學生完不成試卷內容。可見未來高考難度之大,不靠大量的作業堆積,不能很好完成老師布置的大量閱讀任務,別說高考,有可能中考都通不過。

高考指揮棒決定的一切,不然,為什麼有些家長費盡心思的送孩子去補課呢?

網絡圖片

解決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應該讓學校召開家長會,充分聽取家長的意見,儘可能讓老師布置少而精的作業,避免重複機械性的抄寫和罰寫。同時不要再讓家長配合完成那些非教育教學任務,儘量少打擾家長,少幹擾老師,讓家校共育真正起到作用。

相關焦點

  • 臨近中考/高考,孩子備考焦慮,家長如何應對?
    這幾乎是每一次中考/高考時,家長們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做好孩子的「後盾」,以下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家長們。調整心態,控制情緒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平常心、平靜心、理解心、愛撫心、激勵心、信任心;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複習方式、尊重孩子的應對策略。
  • 老師給家長布置任務,家長像重新念書一樣?老師:孩子是你自己的
    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家長對老師非常信任,老師可以嚴格對他們的孩子進行教育;其二是家長在玩「太極拳」——孩子交給老師之後,後續的任何事情都不關家長的事情。對於老師平時給家長布置一些任務,比如讓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陪孩子一起看書等等,在有些家長看來,家長們像回到小時候重新念書一樣。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事實上,不少家長都手握大權,比如是公司裡的管理人員,或者是企業的老闆,或者是政府裡的官員,又或者自己賺了很多錢。然而,這些在職場上手握大權的家長,卻不見得都能在孩子的叛逆期處理好親子關係。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掌握了某些權力,卻因為不懂運用,而給自己周圍的人帶來痛苦。金錢是一種權力,名聲也是一種權力,高官厚爵也是一種權力,如果濫用這些權力,就會給周圍的人造成諸多痛苦。
  • 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家長的興趣」
    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家長的興趣」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媒體調查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孩子的興趣」已然變成了「家長的興趣」,何以會出現這種興趣倒掛現象?筆者認為,主要是家長的功利思想以及攀比、虛榮、焦慮等心態驅動的結果。筆者並非反對孩子學習特長,但不贊成家長無視孩子的興趣愛好,隨意給孩子指定特長,尤其反對從功利目的出發,為孩子挑選「高大上」的興趣班。
  • 孩子對老師有看法,影響成績,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那麼當孩子明確表示對老師有看法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和協調,讓孩子不受情緒影響從而能夠正常地學習呢?每個人身上都有兩面性,有缺點自然就有優點,只不過孩子當下只能看到老師的不好,所以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多和孩子說一說優點。
  • 高考前孩子的三種異常表現,家長是否知道如何應對?
    都說高考考的是學生的心態,面對人生如此重大的檢閱,說不緊張,那是假的,家長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並能夠正確應對,就能夠確保孩子輕裝上陣,順利過關。電腦電視手機,對孩子也是一種調節,只要不沉迷就行。如果有必要,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的「高興」很重要,是保證其在考場上獲勝的一種「非智力因素」。家長表現出來的「隨便」無形中會給孩子安全感,會給孩子「放心」的暗示。家長不應該表現出擔心,要麼以言語禁止,要麼以行為阻攔,要麼說「看人家某某,學習更上心了」之類的話。
  • 致老師、家長和孩子:「嚴師出高徒」,有一種炫耀,叫「我的老師很...
    中國有句古話「嚴師出高徒」,證明了人們對於嚴厲老師的認同,這裡的「嚴」,不僅僅是說老師為人嚴厲,更是說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嚴格。 而在學生時代,有一個對孩子要求嚴格的老師,是一種幸運。
  • 家長請別過度關注高考的孩子
    【衝刺,高考生】在今年這樣特殊的背景下參加高考,考生很可能感受到更大壓力,到了現階段,知識點的掌握、答題技巧的訓練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任務,高考時能否正常或超常發揮,往往取決於考生的心態。如何在最後的居家學習中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呢?
  • 高考,4月到6月家長做好這些事,孩子輕鬆應對高考
    在改變命運的高考之前,父母和考生都很緊張,看到孩子拼命學習,父母總是很心痛,所以想減輕孩子的負擔,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反而給孩子施加壓力,最終導致孩子的高考失敗,今天給大家介紹:高考,4月到6月家長做好這些事,孩子輕鬆應對高考。
  • 一個娃9個群,「家長群」何以變成「壓力群」?
    原標題:一個娃9個群,「家長群」何以變成「壓力群」?  前不久,一位江蘇家長在網絡中上傳怒懟家長群的短視頻「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不但在網上廣泛傳播,而且引起央視關注。從視頻內容來看,這位家長對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讓家長承擔老師的責任和工作極為不滿。
  • 中高考臨近,家長及學生如何應對考前焦慮?
    今天是5月26日,距離高考還有41天,距離中考還有52天。,無論對於家長還是孩子都是在通「關」~通向人生精彩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關。所以,當重要事件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身體就會自動化的調動身體機能來應對——交感神經於是開始興奮了。在身體機能裡面,交感神經對應緊張、激動、收縮等等進攻、活動等動態的一面,而付交感神經對應的是放鬆、平靜、鬆弛等靜態的一面。
  • 老師家訪最不想看到的事?家長如何應對老師家訪?應對指南請收好
    對於開學前,尤其是新生入學前的準備,除了了解花名冊,對於一年級的老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就是家訪。家訪也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問卷調查。包括家庭成員,父母的職業等,這有利於老師能夠比較清晰的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和父母的教育觀念。另外一種是更直接地了解學生和家長,那就是家訪。
  •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如果第一次受到欺負後,又會因為膽小害怕而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也不敢反抗。02.父母的教養方式不太恰當有的父母平時脾氣暴躁,喜怒無常,經常因為一點錯誤就訓斥孩子,使孩子總處在一種不知所措的心態中,內心缺乏安全感,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 有一種感動,叫高考中的家長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考場外每個家長的臉上都充滿了期望。考生還在進場,一位家長就已經坐在地上準備守在門口為考生加油。由於高考錯後一個月,氣溫也比高了很多,散考家長急忙為考生撐起遮陽傘。一位家長在人群中舉傘示意尋找散考的孩子。
  • 2020高考:「後高考時期」來臨,考生情緒波動,家長如何應對?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考生和家長從緊張的備考情緒中解脫出來,雖然他們仍然對高考成績翹首以盼,但是從精神狀態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放鬆,不再向高考之前那樣過度的緊張,得到了一段可以適度放鬆的時間。雖然高考考試結束了,但是考生和家長依然還會面臨著很多任務,比如:高考成績估算、高考志願填報等,可以說高考之後的一段時間,考生和家長依然還會相對比較忙碌。
  • 高考延期一個月,家長與學生該如何應對?
    高考延期通知一出,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家長、學生、老師都不淡定了:有的開心,有的沮喪;有的激動,有的抓狂;有的歡天喜地,有的無奈苦笑……而開心、激動、歡天喜地的大多是家長,認為多出這一個月的學習時間,孩子的成績會有很大提升。更有家長興奮地說:「延期一個月,超越千百人,這一個月,我啥也不幹了,就看娃學習,確保娃提分!」
  • 中高考在即,如何應對孩子考前焦慮,家長必看
    今天是2020年6月4日,距高考倒計時還有32天,中考42天。前來諮詢考前焦慮的家長和學生也多了起來。想到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就接過一個中考考前焦慮的學生,當時因為過度焦慮,孩子在模擬考試中發揮極為不穩定,成績忽高忽低,同時出現煩躁、掉頭髮、睡眠不好的情況。後來經過密集的20次訓練,在中考時超常發揮,考入重點高中。
  • 高考場外的家長們
    疫情的出現,使人們覺得考生和考生的家長都會非常緊張與焦慮的,可學生家長在高考的考場之外,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健康的心態。考生在考場上答卷,考生的家長聚在考場之外,聊國家宏觀政策,聊國家經濟發展,聊國家對疫情的控制,總之林林總總無所不包。
  • 家有高三「叛逆郎」攪得「雞飛狗跳牆」 家長情何以堪?
    有兩位朋友的孩子都是手機遊戲的受害者,讓這兩位朋友整天「焦頭爛額」無以應對。具體表現:不想學習,牴觸;玩手機遊戲;頂嘴、外出不歸;家長好言好語相勸、好飯好菜奉上、好臉色陪上,但仍然沒有起色。高考迫在眉睫,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三更燈火五更雞」抓緊一切時間發奮苦讀,而自己家的孩子怎麼催都不動彈呢?「父母很急,像一團火」 「兒子很冷,像一塊冰」 真真愁死個人。
  • 全國高考英語巨變,只背單詞語法將被淘汰,家長孩子該如何應對?
    蒙田說:「語言只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英語改革,則是為了讓我們認真聽、開口說,好好利用它。至於怎麼跨過高考英語這座大山,我想,每個家長和孩子都要重新回顧自己學習英語的方法,回歸學英語的初衷——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