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長可能都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那種經歷可能是非常痛苦的。陪孩子寫作業,上一秒是親媽,下一秒可能就變成後媽了,正所謂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陪孩子寫作業,小學家長非常普遍,據說是老師要求家長陪同孩子,貌似成了一種非常煎熬的任務。有人認為老師不應該總讓家長陪孩子寫作業,該給家長減負。但問題是:可行嗎?高考就在那擺著,有哪個家長能幹過高考?
老師強加的任務?
陪同孩子寫作業,貌似是老師強加在家長身上的任務,有些人認為這是老師的甩鍋行為,把自己的責任轉移到家長的身上,真的有這種現象嗎?或許真的有,而且挺招人恨的。老師讓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做法,在農村並不多見。農村打工者居多,留下大量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一般跟隨爺爺奶奶生活,而這些老人有能力輔導孩子嗎?有不少農村孩子回家根本就不寫作業,完全處於瘋玩狀態。可以說,在農村,一切壓力全部都在老師身上,完全不存在這種甩鍋給家長的行為。
孩子學習成長,父母不能缺位
老師讓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不排除有些老師有甩鍋行為。但毋庸置疑,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其實是一種監督,可以有效培養孩子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孩子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不能完全依賴孩子自覺,有時候必須需要強制養成。沒有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就沒有孩子好成績,不少孩子就是因為缺乏父母管教,造成學習習慣很差,成績很差,這種現象在農村極為普遍,主要原因不外乎父母打工或者父母離異。因此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父母不能缺位,一定要陪伴,哪怕不能全程陪同孩子寫作業,至少也應該勤檢查孩子作業。
不養成好習慣,何以應對高考?
眾所周知,但凡在高考中脫穎而出的學生,本身具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而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從小學就開始的,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來怎麼可能應對競爭激烈的高考呢?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現在的教材越來越難,題目越來越偏越來越古怪,就是現在有些年輕的家長都不一定搞定,而且咱們的語文教材主編早就有言在先,將來的高考將使15%的學生完不成試卷內容。可見未來高考難度之大,不靠大量的作業堆積,不能很好完成老師布置的大量閱讀任務,別說高考,有可能中考都通不過。
高考指揮棒決定的一切,不然,為什麼有些家長費盡心思的送孩子去補課呢?
解決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應該讓學校召開家長會,充分聽取家長的意見,儘可能讓老師布置少而精的作業,避免重複機械性的抄寫和罰寫。同時不要再讓家長配合完成那些非教育教學任務,儘量少打擾家長,少幹擾老師,讓家校共育真正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