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孩子的三種異常表現,家長是否知道如何應對?

2020-09-03 胸懷寬廣

許多異常現象,不經意間都以為是正常的,只有發生了點什麼後,回憶起來,才感覺當時是有點「異常」。都說高考考的是學生的心態,面對人生如此重大的檢閱,說不緊張,那是假的,家長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並能夠正確應對,就能夠確保孩子輕裝上陣,順利過關。


第一種表現:和平時相比,孩子言語少了,回家後,也往往把自己的門關上,翻開這本書又合上,放下再拿起另一本,坐不了一會兒,又跑出來,看看這,瞅瞅那,心神不寧的樣子。

這是孩子考前焦慮了。他已經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很想釋放卻又沒有辦法。他想學習,但心卻靜不下來,不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想尋求幫助,又不知道怎麼去尋找。如果不能及時消除這種壓力,也許會積聚起來,越來越大,從而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考場發揮。


這時候,家長就應該主動介入。首先和孩子說點輕鬆的話題,幫助孩子適當轉移注意力,讓他別在焦慮中徘徊。然後,和孩子談談高考,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迴避不是辦法,但別以「教導」的口吻,要求孩子這樣做,那樣做,即使家長說的都正確,孩子如果做不到,會更焦慮。而應該「隨便聊聊」,讓孩子感覺輕鬆,感覺父母對他沒有過高的要求。如果孩子更想學習,家長也可以拿起孩子的書本,「考一考」孩子。總之,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讓孩子輕鬆,孩子就很需要家長,家長如果會使孩子更緊張,孩子就「討厭」家長。

家長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在考前忽然變得「小心&34;行為。適當地轉移注意力,心情愉悅的同時,身體也能得到一定的休息,只要不是做得太「過分」,正面的作用大些。


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做的,第一是不幹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放手讓他玩一玩,增加點運動量,多出點汗,會使他從心情到身體更愉快舒適。電腦電視手機,對孩子也是一種調節,只要不沉迷就行。如果有必要,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的「高興」很重要,是保證其在考場上獲勝的一種「非智力因素」。家長表現出來的「隨便」無形中會給孩子安全感,會給孩子「放心」的暗示。

家長不應該表現出擔心,要麼以言語禁止,要麼以行為阻攔,要麼說「看人家某某,學習更上心了」之類的話。人的心理有一種自動的調節功能,當需要放鬆的時候,人為地強迫其緊張,既對學習無益,又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切忌在行為和語言上表現出對孩子的「反對」,家長如果表現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眼睛跟著孩子轉,孩子同樣是可以意識到家長的「緊張」的,傳遞給孩子的,同樣還是壓力。


第三種表現:孩子老是纏著家長,一會兒說這,一會兒說那。有時,會冒出一句來:我能不能考上大學?或者是:我要是考不好該怎麼辦呀?這就說明,孩子高度缺乏自信,需要別人的鼓勵。他不敢面對高考的失敗,想找「退路」,想「留有餘地」,或者,想從家人的話裡,看到自己的「希望」。

什麼樣性格的人都有,如果你沒有給過孩子堅強,憑什麼要求他必須是堅強的?畢竟是孩子,他在緊要關頭,需要親人的支持和鼓勵。這時候,家長的作用就巨大了,精神的力量就突出了。家長要用眼神、用笑容、用語言給孩子巨大的信心和勇氣。你告訴他,狹路相逢勇者勝,無畏才能超常發揮。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勇敢面對,今後還會有無數次同樣的考驗。也可以告訴孩子,沒關係,考好考差不就是一場考試嘛,那麼多大學,升學率那麼高,總有一所適合自己的,如果感覺不理想,還可以選擇復讀,重新考一次。


孩子未必什麼都不懂,他只是需要你的態度。人生就像一齣戲,演到什麼地方,扮演這個角色的人,該登臺就得登臺,該說臺詞就得說臺詞,否則,這場戲可能演砸。孩子只需要家長演戲般念一下臺詞,他就可以把自己的角色完美地扮演下去了。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缺席,讓孩子孤零零地去演獨角戲。如果誤以為孩子膽怯了,就大聲呵斥,或者嚴正說教,甚而先於孩子崩潰,掩面而泣,把巨大的壓力拋給孩子,那就不是合格的家長。


考前十來天,這些可能的「症狀」就會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家長如果有所預見,就能及時發現併科學應對,消除孩子的壓力,給他「打足氣」送上場。如果能夠發現卻沒有對策,只能束手無策,張皇失措,就會起了反作用。如果粗心大意,什麼都不曾發現,也就起不到家長應有的作用,讓孩子去孤軍奮戰。

當然,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會有這三種表現,家長留心即可,如果什麼也發現不了。那就說明你的孩子心理足夠強大,高考不足以使他有什麼「異常」,你也就不必為了「發現」而發現,疑神疑鬼,對號入座。


相關焦點

  • 寶寶是否大腦「發育不良」?對照這3個「異常」表現,家長要知道
    寶寶是否大腦「發育不良」?對照這3個「異常」表現,家長要知道孩子在滿周歲前都是非常脆弱的,身體在緩慢的發育成長,爸媽們稍不留神可能就會損傷到寶寶,而且那時候寶寶還沒有學會說話,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的,也沒辦法直接向爸媽表達,這也是給新手爸媽們帶來了一個相當大的問題。該怎麼及時的知道寶寶身體發生了什麼問題?
  • 學習壓力大,孩子異常焦慮,家長應當如何應對?
    本來入學排名在班級前10的星星,考試排名為29名,班級一共60人。在教室裡的星星緊緊咬著嘴唇,直到嘴唇出血也未察覺,老師打電話給她媽媽,讓把星星先帶回家去休息一下。回到家的星星把自己鎖在書房裡,媽媽很緊張,不得已拿鑰匙開門進去,看到星星撕碎了試卷,砸碎了初中的獎狀框,哭的滿臉通紅,歇斯底裡的大喊:「你們就不應該帶我出去旅遊!你們知道嗎?
  • 寶寶的三種異常,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無需著急糾正
    執筆:留白編輯:嬉武定稿:蘇可家長在誇獎孩子時總會用到「聰明」這個詞語,對於寶寶小的時候的一些舉動,父母們也總是用是否聰明作為衡量標準。不過有些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時常會作出一些「異常」舉動,比如會不經意的喜歡拆玩具,或者是偶爾喜歡一個人在角落裡發呆等等。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很多人都會想起孔夫子的那句話「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大致的意思就是說,跟他們相處太親近,他們就不懂得謙遜,不尊禮節,如果與他們疏遠的話,他們則會埋怨你、會不高興。那麼,究竟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呢?是聽之任之嗎?還是家長暗自惆悵?如果家長不作為,孩子要多久才能走出叛逆期?我們究竟要花多長時間,才能緩和叛逆期帶來的親子隔閡?
  • 寶寶出現三種異常時,家長無需著急糾正,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
    家長在誇獎孩子時總會用到「聰明」這個詞語,對於寶寶小的時候的一些舉動,父母們也總是用是否聰明作為衡量標準。不過有些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時常會作出一些「異常」舉動,比如會不經意的喜歡拆玩具,或者是偶爾喜歡一個人在角落裡發呆等等。
  • 胎動異常,準媽媽該如何應對?
    胎動異常 準媽媽該如何應對胎動是檢查、衡量胎兒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如果胎動過慢又或者是過快都屬於不正常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胎動異常。出現胎動異常是每個家長都不希望發生的事情,特別對於新手父母來說,面對胎動異常,他們往往除了擔心以外,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在發現懷孕後,沒有胎動之前,似乎懷孕讓準媽媽感到很不真實,知道感受到來自寶寶的第一次胎動,這無疑是讓人興奮的。隨著時間的發展,胎動的感覺也越來越明顯。
  • 中高考在即,如何應對孩子考前焦慮,家長必看
    今天是2020年6月4日,距高考倒計時還有32天,中考42天。前來諮詢考前焦慮的家長和學生也多了起來。想到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就接過一個中考考前焦慮的學生,當時因為過度焦慮,孩子在模擬考試中發揮極為不穩定,成績忽高忽低,同時出現煩躁、掉頭髮、睡眠不好的情況。後來經過密集的20次訓練,在中考時超常發揮,考入重點高中。
  • 臨近中考/高考,孩子備考焦慮,家長如何應對?
    這幾乎是每一次中考/高考時,家長們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做好孩子的「後盾」,以下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家長們。調整心態,控制情緒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平常心、平靜心、理解心、愛撫心、激勵心、信任心;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複習方式、尊重孩子的應對策略。
  • 孩子高考前患上焦慮症 家長應該怎麼辦
    原標題:孩子高考前患上焦慮症 家長應該怎麼辦  高考臨近,考生們的神經也繃得越來越緊,一些考生因為過度擔憂而出現焦慮、浮躁等症狀。一些家長也因孩子的焦慮而出現煩躁的情緒,不知所措。如何緩解考生「心靈上的感冒」,讓考生順利邁過高考這道「門檻」?
  • 2020高考:「後高考時期」來臨,考生情緒波動,家長如何應對?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考生和家長從緊張的備考情緒中解脫出來,雖然他們仍然對高考成績翹首以盼,但是從精神狀態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放鬆,不再向高考之前那樣過度的緊張,得到了一段可以適度放鬆的時間。雖然高考考試結束了,但是考生和家長依然還會面臨著很多任務,比如:高考成績估算、高考志願填報等,可以說高考之後的一段時間,考生和家長依然還會相對比較忙碌。
  • 法治課|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性侵?專家:十種異常表現需注意
    而根據上述調查數據,多數家長希望學校進行教育,但多數學校缺少防性侵教育方面的師資力量,也不知道怎麼進行教育。那麼,家長應當如何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孫雪梅分享了以下幾個階段性方法。孫雪梅說,同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正確應對各種情況,比如真的遭遇性侵,可以大聲呼救並向特定的人尋求幫助。與此同時,父母可以模擬各種生活場景,來和孩子討論遇到疑似性侵危險的情況下如何應對。待孩子9歲左右時,父母可以開始給孩子講解相關的法律。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遇性侵?
  • 兒科醫生:家長如何判斷孩子身高是否異常?不要再心存僥倖了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認為,「如果父母長得高,那孩子一定低不了」,但最近有家長來諮詢說「我和孩子他爸都不低,為啥我家孩子不長個?孩子是得了什麼病導致矮小了?還是孩子晚長了?」。那麼,如何去判斷孩子到底是「矮小」還是「晚長」,兒科醫生為您解答!
  • 高考前10天,家長如何為孩子賦能?
    到了高考前10天,隨著高考的臨近,所有的高考生都會或多或少產生恐懼心理和焦慮心理,這時家長千萬不要用「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麼,明年再考」之類的話語去安慰孩子。因為這樣的話只能使孩子更加緊張,可以找較為專業的人給孩子一些建議,要不然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學校給孩子做工作。
  • 高考來臨,你的孩子是否發生異常?考前焦慮症,別傻傻的不知道哦
    高考日期一天一天的逼近,你的孩子有沒有發生什麼異常情況?如有異常,知道怎麼對症解決嗎?別還傻傻的不知道哦! 一、 前幾天,好友梅打來電話約我聚聚,說最近常常想到我(心裡暖暖的,嘻嘻),而我卻因為要幫助媽媽收割菜籽沒有赴約。 今天下班,立馬想到她,飛過去一個電話。不到十分鐘,我倆就在一家小餐廳坐下了。
  • 孩子摔倒「扶不扶」?父母三種應對方式,造就孩子三種不同性格
    父母三種應對孩子摔倒的方式,造就孩子三種不同性格1.不讓孩子哭家長說「不哭不哭」可能只是出於下意識的反應,但如果看到孩子哭個沒完,便表現出極不耐煩的狀態,制止孩子哭泣,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委屈。3~5歲是兒童情緒敏感期,哭泣是兒童表達的情緒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吸引監護人注意力的原始本能。
  • 教育觀察:家長是否有必要知道孩子的成績排名?
    教育觀察:家長是否有必要知道孩子的成績排名?教育觀察:家長是否有必要知道孩子的成績排名?王營 放暑假前,一位家長朋友告訴我,期末考試結束後,他給孩子的班主任打了個電話,想試著了解一下孩子這次在班級及在整個級部的排名,看看需不需要家長為孩子做些什麼。結果,班主任告訴他,學校不允許對學生進行排名,不能把孩子的在班級和年級的名次提供給他。
  • 「高考前」家長如何面對孩子"如果考不好怎麼辦?"的心態
    目前全國高三學生均已復學,並且大部分學校都在進行高考前的模擬考試,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每一個父母的心。2020年的全國報名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教育部公布,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071萬,藝考報名人數達到117萬。2019年的全國高考人數是1031萬,今年相比去年多了40萬人!
  • 孩子出現以下三種表現,暗示正在變聰明,家長需要格外注意
    文/赫媽育兒當媽的人都懂,孩子到了兩歲左右,開始變得「不可理喻」。每天以挑戰父母的極限為樂,常常會出現很多異常表現。家長需要透過孩子的異常,看到現象背後的暗示,因為有些表現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正在偷偷的變聰明。
  • 高考,4月到6月家長做好這些事,孩子輕鬆應對高考
    在改變命運的高考之前,父母和考生都很緊張,看到孩子拼命學習,父母總是很心痛,所以想減輕孩子的負擔,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反而給孩子施加壓力,最終導致孩子的高考失敗,今天給大家介紹:高考,4月到6月家長做好這些事,孩子輕鬆應對高考。
  • 高考情報站丨高考期間如何緩解緊張情緒?可嘗試這三種減壓方法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高考一天天逼近,不少考生都會感覺到壓力,由此也出現各種問題。而家長們的表現更是緊張,不知如何與孩子更好地相處,生怕生活中的一個言語、一個眼神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那麼,臨近高考,作為考生應該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以更好的狀態迎接高考的到來呢?作為家長又要如何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這段困難期呢?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副主任、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身醫學中心主任周波從心理健康角度為考生和家長支個招。實在煩躁鬱悶不妨說出來臨近高考,緊張情緒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