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刪除魯迅寫入TFboys,有人說這是教育的退步,你怎麼看?

2020-08-13 陸北教育大本營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教育大本營

前段時間,有人發現學生的教材有了不小的改動,我們身邊的一些明星被寫進了教材,比如趙麗穎、王源、王俊凱等等,而像魯迅、嶽飛、文天祥等這些名家在語文課本中的作品則被刪除掉,這樣的改動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對於教育部在教材上的改動,家長們和我們這些經歷過以前未改版的語文教材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都各執一詞,但是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兩類。

一部分人認為,在學生時代有些名家的作品確實是晦澀難懂,這次的改動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是一次十分不錯的嘗試。而還有一部分人覺得,刪掉這些作品十分可惜,簡直是中國教育的退步。

教育一直都是個嚴肅的事情,而明星一直以來都是學習的大敵,老師和家長都特別擔心學生因為追星而耽誤學習。

現如今,這兩個看似水火不容的元素被放在了一起,這樣真的好嗎 ?

1.明星不是貶義詞,榜樣的力量很強大

很多人對於明星帶有某種偏見,認為他們都是經過包裝的,而且過於商業化,這樣的人不該進入教材。其實這樣的想法過於偏激了,明星也是普通人,他們曾經的奮鬥歷程同樣勵志,這些積極的意義對於學生的成長很有激勵作用。

特別是現在,明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各個領域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在教育領域也不該缺席。尤其是那些正能量明星,他們的事跡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更能夠給學生們帶來強烈的代入感,這不但增強了教材的趣味性,更能充分發揮這些明星的榜樣作用。

另外一方面,明星被編入教材更是一種與時俱進的體現。我們教材中那些歷史人物,在他們的年代同樣是明星,我們在不斷從歷史人物中汲取力量的同時,也要學習我們身邊的榜樣。而最新編入教材的明星們無疑都是領域內優秀的榜樣,他們的榜樣作用更加貼近現實,更有實際意義。

所以說,教育不該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而不斷迭代更新。

2.刪減不是拋棄,取其精華最重要

除了對於加入明星的非議,對於一些歷史人物的刪減同樣引起了眾人的不滿。這種改動讓從小就看著這些故事長大的人難以接受,甚至有人說這是中國教育的退步。

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長大,他們的身上凝聚了很多中華民族珍貴的品質。不過刪減他們也是從客觀需要出發的一種選擇,特別是有些作品不適合當前的教育階段,或許在情感上一時難以接受,但這樣其實更有助於學生的學習。

曾經作為學生的我就深有體會,就拿魯迅的作品為例吧。當初上學的時候,魯迅的文章絕對是噩夢般的存在。相信經歷過中學時代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聽過這句話—語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魯迅的作品之所以難,是因為他的作品需要整體去感受和把握的,想要理解魯迅的作品不僅僅要從文章入手,還要了解當時的寫作背景、社會環境、以及作者的當時的狀況等等方面,而中學課本裡的文章只是節選,這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很難體會到文章的精華所在。

現在的一些學者大牛都說過魯迅的作品適合成年人去賞析閱讀,讓中學生學習難度太大了。所以說那些被刪減的作品不是不好,而是不適合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習。勉強去學習這些作品,學生無法透徹理解其中的內涵,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

還有一些被刪減的內容是出於民族問題的考慮或者是出於價值導向的考慮等等,被選中的都是一些不符合現在價值觀的作品,這也是出於保護青少年的考慮,而且這些內容只是不在考試的考查範圍內,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去了解、學習。

3.教育想要進步,教材就要與時俱進

教材對於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它上面傳達的就是這個時代需要的,教材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教材的改動一定是很慎重的。大家對於教材改動的爭論,正說明了教材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樣的教材才是當前教育所需要的呢?

答案就是,與時俱進的教材才。

現如今時代發展的很快,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會越來越多,我們的榜樣也會越來越多,但是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對於將一些明星的事跡寫入教材就是順應潮流的一種選擇,在有限的篇幅內藉助明星的榜樣作用,傳達出最新最有意義的知識。

而對於那些名家的作品,他們所表達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早期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正如一句俗話所說:「教在課堂,學在課外」這些名家的作品和精神一直在我們生活中被人口口相傳,嶽飛的精忠報國,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難道在教材上出現的少就沒人知道了嗎?

未來,學生的教材肯定還會有改動,還會有更多新鮮的素材被加進來。中國的教育想要進步,就不要不斷地吸收新知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後為我所用。這樣的改動不僅不會讓中國的教育退步,反而會讓我們的教育緊跟時代的需求,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總而言之,不管教材如何變化,作為學生都應該對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跡以及作品有所了解。學習他們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因為他們是中華文化傳承千年流傳至今的文化瑰寶,是一份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焦點

  • 為何魯迅的文章會從課本中刪除?你又是怎麼看的?
    提起民國,相信大家都會想到這個年代出現的家人和才子,尤其是魯迅先生,他不僅僅是文學家,更是思想家和革命家,利用文字來抨擊敵人。可是現在為什麼魯迅先生的文章會慢慢從課本中刪掉了呢?這其中的原因也讓人深思,那你又知道嗎?
  •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原標題: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胡強俊 畫  新學期開學,新生和老師在拿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教材時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少變化。最明顯、也是爭議最多的變化莫過於魯迅先生的《風箏》一文被刪除。一同消失的還有郭沫若、瑪麗·居裡等的文章,取而代之的是賈平凹、史鐵生、邱吉爾和海倫·凱勒等。晚報記者了解到,從2002年初中教學改革之後,雲南省選用了多個版本的語文教材。昆明市語文學科就一直選用蘇教版(江蘇教育出版社)教材,持續至今。
  • 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魯迅被刪減,嶽飛被移出,明星頻頻被寫入教材,這是教育的進步嗎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人們再也不處於當初為了食物而全力奮鬥的階段了,如今我們的生活當中,精神層面的消費佔比越來越高,這正是我們所處的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與此同時,為了滿足大家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自然會產生一些娛樂明星,成為孩子們的偶像。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只要仍然處於正常範圍內,不至於過分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這都是沒問題的。
  • 人教版語文教材刪除魯迅文章 網友追憶那些年的語文課本
    新學期伊始,人教版語文教材進行了調整,初一年級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其中魯迅文章《風箏》消失不見。人教版語文教材「微調」,魯迅文章《風箏》被刪除。由於調整幅度過大,網上甚至有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刪除魯迅文章」的傳聞。
  • 魯迅文章被踢出課本,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給出答案
    眾所周知,我們這一代人,那可是從小就學魯迅的文章,應當說是從小學到大,他的很多文章,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藥》、《社戲》、《論雷峰塔的倒掉》等等,這些文章那時被收錄在了課本裡。但凡只要上過學的人都知道,課本中最常出現的就是魯迅的文章。
  • 六個版本高中語文教材魯迅經典名篇未被大量刪除
    廣州市第七中學的高中語文教師邵長思介紹,「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5冊必修課本中,閱讀篇目調整了3篇。具體為:必修2中梁啓超的《論毅力》改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必修3中魯迅的《藥》改為《祝福》;必修4中王蒙的《善良》改為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即使今年是「粵教版」高中教材7年來首次大幅修訂,也未如網友所說一般,「刪除了20多篇經典」。
  • 當課本裡沒了衛青、霍去病、魯迅等,我們還剩下什麼?
    風箏》等均已被刪除。魯迅的文章在新的教材中雖然排在作家之首,有6篇之多,但是被刪除的文章依然引起國民的討論,《阿Q正傳》和《風箏》就是長久以來一直被使用的語文內容,現在早已看不見。有人認為,將這些文章刪去,將會給學生們「減負」,但也有人不同意這些觀點,主要是這些書都已經被人們學了幾十年,又壓死過誰?被刪除的文章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最主要的還是與衛青、霍去病、魯迅等在課文中所起到的教育意義有關。
  • 時代依舊需要魯迅,為何魯迅有些文章被移出課本,網紅進入考卷?
    比如,前不久被寫入語文試卷的網紅「李子柒」受到家長質疑。「明明時代依舊需要魯迅,為何魯迅有些文章被移出課本,而網紅進入考卷?」顏小二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質疑。對於這一質疑,我們分開來說說。4、魯迅「口味太重」的文章,還是不太適合孩子下面說說魯迅。為何魯迅的有些文章被移出課本?在議論為何魯迅的有些文章會有人覺得應該移出課本前,我們需要有一個基本觀點:語文課本入選文章有變動是一件相對「正常」的事情。
  • 魯迅文章被踢出中小學課本,地動儀被刪除,我們學的都是謬論?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對中國的文學甚至是世界的文學都做出了重點的貢獻。當年諾貝爾文學獎想要提他為候選人可是被他拒絕了,他認為自己不配。很多人從小學就被這個大文豪「折磨」著,每當遇到魯迅的文章不是背誦就是抄寫,至今很多文章都還記得。
  • 教材刪除魯迅文章你怎麼看 再見阿Q閏土祥林嫂
    【華聲在線導讀】近日有媒體報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初一教材僅存的唯一一篇魯迅作品《風箏》也被刪除了。其餘多個版本的教材中魯迅的作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對此,鳳城初中的薛老師解釋說,「魯迅的文章與時代脫節」、「魯迅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是社會的陰暗面,與社會主旋律格調不一致」。
  • 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
    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一直關注中學語文界的朋友想來已經發現了,近幾年在中學語文課本很多文章都消失了,不少現在的80後、90後記憶深刻的好文章都被刪除了。這個情況引起過很多人的深思,筆者前不久寫過一篇《〈背影〉是80後一代人記憶,大學教授建議刪除,網友:父愛無關瀟灑》,詳細討論了此事,有朋友在評論中指出:文字,文學,文化,還是傳統的更有生命力,更含蓄,更有欣賞價值,更富教育啟迪之意義。其實不僅僅朱自清,被刪得最多的還是魯迅的文章。是不是魯迅的文章出現在課文當中對學生真的像有的人來說只有負擔沒有作用呢?所以今天我們就接著來談談魯迅的文章。
  • 各地語文教材大「換血」 課本刪除魯迅經典文章
    「阿Q」是不少網友對語文課本的深刻回憶。魯迅教科書作品選擇爭議不斷 "戰士思想"如何傳承9月6日,編劇劉毅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比如《孔雀東南飛》、《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壯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朱德的扁擔》等。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 魯迅的文章被語文課本不斷刪除,是我們已經不再需要他了嗎?
    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文豪,魯迅的作品一直被收錄在我國的語文課本中。從小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初中的《藤野先生》再到高中時期的《記念劉和珍君》。在我們的學習生涯裡,魯迅先生和他的文章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學生時代。老師也一直強調,魯迅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因此,對於魯迅,都是很崇拜的。近年來,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關魯迅先生的文章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 中小學語文課本被刪除課文大盤點,有你們的童年嗎?小心哭著看完
    ,兜媽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那就是初中語文教材《誰是最可愛的人》從課本中被刪除,新增西方名人故事《愛迪生救媽媽》。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刪除那些有教育意義的文章,現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崇洋媚外的作品,這是不對的。
  • 各地高中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作品引熱議(圖)
    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語文課本中,「去魯迅化」究竟在去什麼?讀者:讀不懂魯迅
    說到語文課本,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篇課文呢?可能你一下子想不起來哪篇課文,但是你對魯迅應該是非常熟悉的,我們在學習語文課本中,最難啃的骨頭可能就是魯迅的文章,往往一篇文章要學好久好久。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發現了沒有在語文課本中漸漸的沒有了魯迅的文章,甚至沒有了魯迅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去魯迅究竟在去什麼呢?
  • 各地高中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作品引發熱議
    「阿Q」是不少網友對語文課本的深刻回憶。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語文課本裡沒有了魯迅,沒有了霍去病,出現了許多明星,這樣好嗎
    還記得曾經的語文課文嗎?如果一篇文章能被選入教科書,那就說明這篇文章有足夠的影響力,如果個人傳記能出現在教科書的文章中,那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膜拜的。早在前些年,上海的一個教科書出版社就把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詩歌從教科書中替換掉了,甚至連魯迅
  • 語文課本中不能少了魯迅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們其實並不喜歡學習魯迅的文章,因為他的文章讀起來枯燥難懂。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略微顯得晦澀。老師們也都是把這些課文當成重點課文來講,喋喋不休,恨不能把每一個字掰開給他們看。語文課本裡不能少了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