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裡沒有了魯迅,沒有了霍去病,出現了許多明星,這樣好嗎

2020-08-27 美猴說教育

還記得曾經的語文課文嗎?如果一篇文章能被選入教科書,那就說明這篇文章有足夠的影響力,如果個人傳記能出現在教科書的文章中,那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膜拜的。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各類新媒體的崛起,明星、網紅、主播也在迅速萌生崛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現在在孩子的童年裡,電視劇電影已經充滿了他們的童年,明星主播更是他們崇拜的偶像,說到霍去病有的孩子會問他是誰?說到李佳琦卻沒有不知道的,甚至就連教科書裡,也在慢慢地出現明星的名字與故事。

早在前些年,上海的一個教科書出版社就把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詩歌從教科書中替換掉了,甚至連魯迅的很多文章也一併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一做法也引起了廣泛的熱議,然而得到的回答卻是:魯迅先生的文章太過於晦澀難懂了,不適合收入到小學一年級的教科書中,看到這一解釋,曾經那些背誦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少年閏土》的人,曾經那些拜讀了魯迅先生《吶喊》《朝花夕拾》的人直呼:我們的時代已經是過去式了。

魯迅先生的文章被大量從教科書中刪除,也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措施,學生們看不懂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因為他們都沒有親生經歷過魯迅先生的歷史,而現在的社會早已不是「祥林嫂」的社會了,所以,如果讓學生們強行的去理解魯迅先生的文章,那確實就是有點強人所難了,出現在教科書中的內容是需要學生們去加強學習記憶的,如果不懂那也就意味著考試不會取得優異的成績,為了考一個高的分數和好的大學,所以學生們只能強加理解,敷衍記憶,與其這樣的敷衍浪費時間,不如多一些學生們更感興趣的東西,所以武俠、明星、網紅開始出現在了課本中。

雖然課本中加入這些「新鮮血液」後確實變得有趣生動了許多,也可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對學習更加感興趣,但是,過多的宣揚這些明星網紅們,會不會將教育帶向另一個領域呢?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三觀?就像在我們小時候如果被問到:長大後你想幹什麼?得到最多的回答一定是:科學家。然而現在再提出這樣的問題後,最多的回答卻是:明星,網紅。

想到以前上學時在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確實比較晦澀難懂,但是在老師的講解下或是自己翻查資料後,在一遍遍的閱讀後,總是會給人不一樣的理解和感受,甚至不同時代、不同立場去閱讀,也會有不一樣的覺悟,這樣值得經久推敲閱讀、耐人尋味的文章,才是經典,才值得我們手捧書本,一字一句地去鑽研。

在古今文化產生強烈碰撞的今天,我們不能一味批判明星網紅的時代是不值得學習的,畢竟有許多光鮮亮麗的明星背後都是用無數汗水和努力才獲得的成就;我們也不能一味堅持只有傳統、古人才是值得學習的。只是希望學生們能在課本上學習到文化的精髓、人物的精神和學習的真理,而不是一味地沉迷於「追星」無法自拔,在現代信息教育下可以取其精華。

關注我,不走丟。

相關焦點

  • 課本裡的魯迅、霍去病沒了,「取而代之」的明星卻越來越多
    常年「棲息」在小學生課本裡的魯迅和霍去病被遷移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更熟悉的明星。「寵兒」,他的多篇雜文都曾被選入語文教材,如《少年閏土》《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早》等等,還記得初學《早》這篇文章時,魯迅先生幾乎成了全班的偶像,我們東施效顰地在桌子上認真地刻下「早」這個字,好像這樣就可以和魯迅先生一樣。
  • 小學生課本:魯迅、霍去病沒了,「取而代之」的明星卻越來越多
    常年「棲息」在小學生課本裡的魯迅和霍去病被遷移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更熟悉的明星。 遺忘 之前上海市小學一年級教材將原本課文中的八首古詩全部刪去,這就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其實不僅是小學這樣,中學教材內容的改變也讓人們失望。
  • 當課本裡沒了衛青、霍去病、魯迅等,我們還剩下什麼?
    從側面去理解,就是沒有了衛青和霍去病,那麼課本之中留下的只是一些虛浮的用於誇讚漢武帝業績的毫無意義的內容。歷史也有輕重之分,課本中也可以出現如軍事知識那樣的內容,不過他們能否非常典型的體現出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那就得需要多加比較了。有人又說,魯迅的文章雖然是白話文,但是他那非常隱晦的字面意義讓讀者很難理。有的時候,寧讀一篇文言文,也不想也不想遇到魯迅文。但魯迅文中經常談到與愛國主義無關的知識嗎?
  • 學生課本裡霍去病沒了魯迅沒了,但明星們卻出現的越來越多,好嗎
    網紅、主播、短視頻達人等等層出不窮,現在的小朋友也在網絡世界裡面成長,他們的童年充滿著遊戲、電視劇、明星。就連教科書裡面都慢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明星的名字 。這樣真的好嗎?前些年有一個新聞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爭議,內容是上海某出版社將小學一年級語文教科書裡的許多經典詩歌都刪除了,之後教科書裡將
  • 小學生課本:魯迅、霍去病沒了,「取而代之」的明星卻越來越多
    少年們也是一個個擁有著網絡心態的少年,他們大多數的偶像都是所謂的明星,很多歷史的著名人物,都不在是他們所熟知的。對於他們來說,更貼近他們的就是明星,為了迎合這些網絡少年,課本也做出了很多的編撰。甚至很多小學生課本中,魯迅的很多文章也被下架,他們覺得魯迅的文章太難懂,不適合現代的學生。在18年的歷史教材中,對漢匈戰爭也是隻字未提,我們的民族英雄少年霍去病也被刪除了。很多的年輕人還感慨自己的青春,真的要離開了。最後還是在廣大網友的爭論中,出版社也決定在歷史教材中,把霍去病和衛青補充進去。
  • 魯迅被刪減,嶽飛被移出,明星頻頻被寫入教材,這是教育的進步嗎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如今的教材裡,衛青、霍去病和嶽飛等民族英雄已經不再出現,就連魯迅也甚少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例如趙麗穎、王源等明星們。這在80後、90後的觀念裡是顛覆的,因為我們當時讀到「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時候,是心潮澎湃、雄心萬丈的,可如今,教材編寫者卻將他們民族英雄的身份取消了,根本就不需他們出現在教材裡,確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 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
    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一直關注中學語文界的朋友想來已經發現了,近幾年在中學語文課本很多文章都消失了,不少現在的80後、90後記憶深刻的好文章都被刪除了。其實不僅僅朱自清,被刪得最多的還是魯迅的文章。是不是魯迅的文章出現在課文當中對學生真的像有的人來說只有負擔沒有作用呢?所以今天我們就接著來談談魯迅的文章。一、魯迅文章真的那麼難懂嗎?
  • 課本裡明星越來越多,原本的「魯迅」卻沒了,真是因為時代在變?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逛知乎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則帖子,說是現在學生的課本裡明星的面孔越來越多,之前一直在課本裡出現的「魯迅」等這樣一些名人卻沒有了確實,近些年,TFTFBOYS,趙麗穎,王一博,李子柒等很多明星陸續出現在一些地區的學生課本裡,甚至考試試卷裡
  • 語文課本中不能少了魯迅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們其實並不喜歡學習魯迅的文章,因為他的文章讀起來枯燥難懂。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略微顯得晦澀。老師們也都是把這些課文當成重點課文來講,喋喋不休,恨不能把每一個字掰開給他們看。因為成年之後的我們深知魯迅的難能可貴。長大了,才讀懂了魯迅。原來我們都是狂人,都是阿Q。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裡,很多作家逃避現實,沉醉在自己的「小閣樓」裡,有的甚至成為了麻醉人們的針管,而他的作品卻如當頭一喝,叫醒了很多人。他揭露了舊社會對人們的戕害,也刺痛國人的靈魂,讓民族驚醒。
  • 時代依舊需要魯迅,為何魯迅有些文章被移出課本,網紅進入考卷?
    文|顏小二述哲文1、我們需要魯迅嗎?需要魯迅是我們的老朋友,他時而低吟,時而吶喊的他,從他一鳴驚人的那一刻,國人便記住了他,以他為「脊梁」。如今的生活沒有魯迅生活時那般「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個時代不需要魯迅。
  •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原標題: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胡強俊 畫  新學期開學,新生和老師在拿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教材時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少變化。  雲南省情況  昆明等地在使用蘇教版教材  昆明市第二中學的語文教師趙玲表示,今年蘇教版的語文教材和近兩年相比,沒有任何變化。在趙玲的印象中,從使用蘇教版教材到現在,除了刪去一篇難度較大的文言文,替換了一篇小說外,基本沒變化。關於魯迅的作品,從沒有過改動或刪減。
  • 魯迅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中學習什麼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關於「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更是不少。
  • 教科書裡嶽飛沒了,魯迅沒了,可明星和主播卻越來越多,這樣好麼
    按理說這樣的改變對青少年是具有促進作用的,然而不知道大家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現如今很多年輕人提起各位明星和主播是頭頭是道,但是如果讓他們說一些歷史人物的事跡時,他們卻是啞口無言。似乎在這些年輕人的心目中,那麼衣著光鮮靚麗的明星和主播才是他們的偶像。
  • 魯迅的文章被語文課本不斷刪除,是我們已經不再需要他了嗎?
    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文豪,魯迅的作品一直被收錄在我國的語文課本中。從小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初中的《藤野先生》再到高中時期的《記念劉和珍君》。在我們的學習生涯裡,魯迅先生和他的文章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學生時代。老師也一直強調,魯迅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因此,對於魯迅,都是很崇拜的。近年來,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關魯迅先生的文章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 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語文課本中,「去魯迅化」究竟在去什麼?讀者:讀不懂魯迅
    說到語文課本,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篇課文呢?可能你一下子想不起來哪篇課文,但是你對魯迅應該是非常熟悉的,我們在學習語文課本中,最難啃的骨頭可能就是魯迅的文章,往往一篇文章要學好久好久。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發現了沒有在語文課本中漸漸的沒有了魯迅的文章,甚至沒有了魯迅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去魯迅究竟在去什麼呢?
  • 魯迅10多篇文章陸續從語文課本裡被下架,這樣做有何利弊?
    文·段宏剛魯迅(1881年——1936年)先生在55年的生命歷程裡,總共留下大約1000萬字的文字作品,包括600多萬字的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以及400多萬字的書信作品和編輯作品。為了表達對魯迅的敬意,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總共有《一件小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記念劉和珍君》、《藥》、《為了忘卻的記念》、《〈吶喊〉自序》、《祝福》、《藤野先生》、《孔乙己》、《狂人日記》、《阿Q正傳》、《阿長與〈山海經〉》、《魯迅自傳》、《燈下漫筆·節選》、《拿來主義》、《流產與斷種》、《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30多篇文章,入選了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
  • 語文課本刪除魯迅寫入TFboys,有人說這是教育的退步,你怎麼看?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教育大本營前段時間,有人發現學生的教材有了不小的改動,我們身邊的一些明星被寫進了教材,比如趙麗穎、王源、王俊凱等等,而像魯迅、嶽飛、文天祥等這些名家在語文課本中的作品則被刪除掉,這樣的改動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 魯迅文章被移出課本,明星傳記卻能入選課文,這算與時俱進嗎?
    你知道嗎?民族英雄嶽飛,現代作家魯迅先生的文章已經逐步被移除了教科書了,那些年我們又敬又恨又怕的老人家現在終於不再煩當代的少年們了?而那些飽受當代騷年喜歡的電視明星們,不知是出於什麼考慮一個一個地蹦進了教科書,蹦進了小學生的視野裡
  • 魯迅文章重返高中語文課本,先生的思想符合時代精神,永不過時
    「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今年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確定了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當年魯迅作品的「退」出,其實說法並不準確過去,對於魯迅作品的刪減,基本是基於三個方面,一是語文課本上佔比較大,二是普通反應難度不小,三是文章內容很難與時代產生共鳴。但是需要補充的是,多年前,有些媒體口中的「退出」這個說法並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