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
一直關注中學語文界的朋友想來已經發現了,近幾年在中學語文課本很多文章都消失了,不少現在的80後、90後記憶深刻的好文章都被刪除了。這個情況引起過很多人的深思,筆者前不久寫過一篇《〈背影〉是80後一代人記憶,大學教授建議刪除,網友:父愛無關瀟灑》,詳細討論了此事,有朋友在評論中指出:文字,文學,文化,還是傳統的更有生命力,更含蓄,更有欣賞價值,更富教育啟迪之意義。其實不僅僅朱自清,被刪得最多的還是魯迅的文章。是不是魯迅的文章出現在課文當中對學生真的像有的人來說只有負擔沒有作用呢?所以今天我們就接著來談談魯迅的文章。
一、魯迅文章真的那麼難懂嗎?
曾經有人調侃說,中學語文最難學的就是魯迅的文章,甚至網上還有段子,找出一段話當中的語病,大家找的興致勃勃,挑出不少毛病,最後卻發現這一段話居然出自魯迅的文章。確實,魯迅的文章太具有個人的特色了,如果能夠去了解他所處的時代,我們就能夠發現,他的筆鋒和刀鋒一樣鋒利。
可是中學生的人生閱歷有限,對於歷史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他們讀到魯迅的文章,可能只是一頭的霧水。但是我們應該換一個方面去想一想,現在的孩子的出生在和平年代,對於戰爭的殘忍和血腥本來就已經遺忘了,他們是不是更應該讀一讀當時那個時代人們的想法,從第一人稱的文章當中,才更能夠感受當時人民的疾苦。
二、語文這門學科,更應該教會學生什麼?
當我們討論魯迅先生的文章時,我們可能不得不重點思考下面這一個問題:
語文這門學科更應該教會學生的是什麼?
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有語文這門學科,中文是我們中國人的母語,從小開始學習語文,我想這其中的意義不僅僅是在於認識幾個漢字,能夠看懂別人寫的是什麼,更多應該學習的是從別人的文章當中體會到情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就像筆者在上篇文章中提及的朱自清背影這篇文章一樣,他整篇文章並沒有任何一個字寫了他父親愛他,但是就從他細緻描寫他父親的舉動當中,我們似乎可以真心實感的觸碰到那一份感情,我們能夠想到夜晚歸家時母親留的那盞燈,可以想到人生失意時,父親拍你肩膀時傳來的鼓勵……這樣的聯想大概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應該獲得的能力。
三、責任在肩,堅守本心
不忘初心,是為了更好地前進。不管情況如何變化,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堅守本心,不忘語文這門學科的初衷。當然,讓更多的好文章走進課本,其實這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對下一代應盡的責任。
擴展閱讀:《背影》是一代人記憶,大學教授建議刪除,網友:父愛無關瀟灑
明明985勝過211,為什麼學生家長尤其高三考生會更關注211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