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

2020-12-13 大學習說

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

一直關注中學語文界的朋友想來已經發現了,近幾年在中學語文課本很多文章都消失了,不少現在的80後、90後記憶深刻的好文章都被刪除了。這個情況引起過很多人的深思,筆者前不久寫過一篇《〈背影〉是80後一代人記憶,大學教授建議刪除,網友:父愛無關瀟灑》,詳細討論了此事,有朋友在評論中指出:文字,文學,文化,還是傳統的更有生命力,更含蓄,更有欣賞價值,更富教育啟迪之意義。其實不僅僅朱自清,被刪得最多的還是魯迅的文章。是不是魯迅的文章出現在課文當中對學生真的像有的人來說只有負擔沒有作用呢?所以今天我們就接著來談談魯迅的文章。

一、魯迅文章真的那麼難懂嗎?

曾經有人調侃說,中學語文最難學的就是魯迅的文章,甚至網上還有段子,找出一段話當中的語病,大家找的興致勃勃,挑出不少毛病,最後卻發現這一段話居然出自魯迅的文章。確實,魯迅的文章太具有個人的特色了,如果能夠去了解他所處的時代,我們就能夠發現,他的筆鋒和刀鋒一樣鋒利。

可是中學生的人生閱歷有限,對於歷史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他們讀到魯迅的文章,可能只是一頭的霧水。但是我們應該換一個方面去想一想,現在的孩子的出生在和平年代,對於戰爭的殘忍和血腥本來就已經遺忘了,他們是不是更應該讀一讀當時那個時代人們的想法,從第一人稱的文章當中,才更能夠感受當時人民的疾苦。

二、語文這門學科,更應該教會學生什麼?

當我們討論魯迅先生的文章時,我們可能不得不重點思考下面這一個問題:

語文這門學科更應該教會學生的是什麼?

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有語文這門學科,中文是我們中國人的母語,從小開始學習語文,我想這其中的意義不僅僅是在於認識幾個漢字,能夠看懂別人寫的是什麼,更多應該學習的是從別人的文章當中體會到情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就像筆者在上篇文章中提及的朱自清背影這篇文章一樣,他整篇文章並沒有任何一個字寫了他父親愛他,但是就從他細緻描寫他父親的舉動當中,我們似乎可以真心實感的觸碰到那一份感情,我們能夠想到夜晚歸家時母親留的那盞燈,可以想到人生失意時,父親拍你肩膀時傳來的鼓勵……這樣的聯想大概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應該獲得的能力。

三、責任在肩,堅守本心

不忘初心,是為了更好地前進。不管情況如何變化,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堅守本心,不忘語文這門學科的初衷。當然,讓更多的好文章走進課本,其實這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對下一代應盡的責任。

擴展閱讀:《背影》是一代人記憶,大學教授建議刪除,網友:父愛無關瀟灑

明明985勝過211,為什麼學生家長尤其高三考生會更關注211大學?

相關焦點

  •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原標題: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胡強俊 畫  新學期開學,新生和老師在拿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教材時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少變化。  雲南省情況  昆明等地在使用蘇教版教材  昆明市第二中學的語文教師趙玲表示,今年蘇教版的語文教材和近兩年相比,沒有任何變化。在趙玲的印象中,從使用蘇教版教材到現在,除了刪去一篇難度較大的文言文,替換了一篇小說外,基本沒變化。關於魯迅的作品,從沒有過改動或刪減。
  • 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文/本報記者李穎 武威遭遇「大撤退」網友為魯迅叫屈很多網友認為,刪除大量經典作品無論對於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不利。
  • 中學課本刪減魯迅文章爭議再起 專家:不必太糾結
    一個老話題,又在開學之際「周期性」地發生——散落在中學語文教材裡的魯迅名著,是該增還是該減?這次的起因是本學期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將魯迅的《風箏》刪除了。  值得思索的是,每次涉及魯迅作品的調整,語文教育界對此大多「心平氣和」,倒是坊間輿論的褒貶頗為激烈。
  • 人教版語文教材刪掉魯迅文章(圖)
    不過,拿到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的老師們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小的變化: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作了較大調整。在一線教學者看來,新教材更接地氣,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課文:更換9篇改動1篇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30篇課文,有9篇被更換,一篇文章有改動。
  • 各地語文教材大「換血」 課本刪除魯迅經典文章
    「阿Q」是不少網友對語文課本的深刻回憶。魯迅教科書作品選擇爭議不斷 "戰士思想"如何傳承9月6日,編劇劉毅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比如《孔雀東南飛》、《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壯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朱德的扁擔》等。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 人教版語文教材刪除魯迅文章 網友追憶那些年的語文課本
    新學期伊始,人教版語文教材進行了調整,初一年級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其中魯迅文章《風箏》消失不見。人教版語文教材「微調」,魯迅文章《風箏》被刪除。由於調整幅度過大,網上甚至有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刪除魯迅文章」的傳聞。
  • 魯迅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中學習什麼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關於「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更是不少。
  • 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 賈平凹走進初一課本
    原標題: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 賈平凹走進初一課本  近日,不少初一的語文老師發現,剛剛拿到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上冊語文教材出現變化,新增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和賈平凹的《風雨》。  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市各初中使用的依舊是湖北教育出版社教材,但省內黃岡市等不少縣市初中正在使用人教版的語文教材,對於課本的變化,當地老師和學生看法不一。  變化:更換9篇課文  記者採訪獲悉,與舊版教材相比,新版初一上冊語文教材課文總量沒變,依然是30篇,但更換了9篇課文,此外還有一篇有所改動。
  • 語文課本刪除魯迅寫入TFboys,有人說這是教育的退步,你怎麼看?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教育大本營前段時間,有人發現學生的教材有了不小的改動,我們身邊的一些明星被寫進了教材,比如趙麗穎、王源、王俊凱等等,而像魯迅、嶽飛、文天祥等這些名家在語文課本中的作品則被刪除掉,這樣的改動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 魯迅為何要退出教科書?專家:日本的語文教材一直保留魯迅的文章
    小新知道,歷史上確實存在「刻意拔高」魯迅的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魯迅並不是「刻意拔高」才偉大的。比如「民族魂」,這是對魯迅的蓋棺定論,這是1936年民間和知識界對魯迅的蓋棺定論,這是誰在拔高嗎?比如將魯迅的文章選入語文教科書,不僅是內地在這樣做,海峽對岸那個省也在這樣做,這也是誰在拔高嗎?
  • 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怎麼可能!
    作為幾十年來語文課本裡要求熟讀並背誦的「大魔王」,近年來,有關魯迅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有出現。今天(8月27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不攻自破。
  • 時代依舊需要魯迅,為何魯迅有些文章被移出課本,網紅進入考卷?
    文|顏小二述哲文1、我們需要魯迅嗎?需要魯迅是我們的老朋友,他時而低吟,時而吶喊的他,從他一鳴驚人的那一刻,國人便記住了他,以他為「脊梁」。如今的生活沒有魯迅生活時那般「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個時代不需要魯迅。
  • 魯迅文章重返高中語文課本,先生的思想符合時代精神,永不過時
    「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今年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確定了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語文教材選取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謳歌革命領袖的豐功偉績,讚頌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凸顯革命理論文章的指導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熱愛祖國的情感。其中包括《沁園春·長沙》、《改造我們的學習》等5篇(首)文章,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
  • 魯迅文章被傳徹底退出教材 回應:只刪了一篇
    該負責人還強調,目前的初中課本裡,魯迅是近現代作家中選用作品數量最多的,有六到七篇。以魯迅在近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即使今後修訂,也不太可能全部捨棄其作品。  傳言  刪除魯迅個別文章 傳成最後一篇  這則消息是怎樣傳播開來的?
  • 六個版本高中語文教材魯迅經典名篇未被大量刪除
    在粵教版的必修教材中,有些網上傳言被刪的名篇也安在,《荷塘月色》、《孔雀東南飛》、《過秦論》、《項脊軒志》、《雷雨》等。  廣州市第七中學的高中語文教師邵長思介紹,「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5冊必修課本中,閱讀篇目調整了3篇。
  • 高中課本大「變臉」 「魯迅大撤退」惹爭議(圖)
    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全國六版高中語文教材調查:魯迅等經典未大撤退
    在粵教版的必修教材中,有些網上傳言被刪的名篇也安在,《荷塘月色》、《孔雀東南飛》、《過秦論》、《項脊軒志》、《雷雨》等。  廣州市第七中學的高中語文教師邵長思介紹,「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5冊必修課本中,閱讀篇目調整了3篇。
  • 中學語文教材教法:魯迅小說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魯迅小說,作為共時態下的對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發揮巨大的社會歷史功用:魯迅小說,作為歷時態下的對象,在今天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更是我們精神文明建設的銳利的思想武器。中學語文教材裡,魯迅作品出現的篇次最為頻密,這也直接印證了它的本體存在的意義。
  •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教材調整 魯迅作品《風箏》被刪
    連日來,記者在部分初中學校採訪時,談到今年語文七年級教材調整,很多老師都有話說。據悉,今年新修訂的人教版語文課本有9篇文章被替換,蒲松齡、郭沫若、流沙河等古今中外不少名家的9篇經典作品被刪除,代之以魏巍、賈平凹、吳承恩以及邱吉爾等名人的9篇文章。
  • 課本裡的魯迅、霍去病沒了,「取而代之」的明星卻越來越多
    常年「棲息」在小學生課本裡的魯迅和霍去病被遷移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更熟悉的明星。「寵兒」,他的多篇雜文都曾被選入語文教材,如《少年閏土》《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早》等等,還記得初學《早》這篇文章時,魯迅先生幾乎成了全班的偶像,我們東施效顰地在桌子上認真地刻下「早」這個字,好像這樣就可以和魯迅先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