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章被傳徹底退出教材 回應:只刪了一篇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網傳

  「魯迅文章徹底退出義務教育教材。」昨日,這樣一則聳動的消息在網際網路上迅速傳播,並攪動著公眾的視神經。「孔乙己」的酸腐、藤野先生」的剛正、百草園的童趣……通過中小學語文課本,魯迅先生的這些經典作品深入人心。聽聞全被刪掉,數萬網友表示不解。

  調查

  1.刪除一篇課文《風箏》

  2.變為「刪除魯迅在教科書中的最後一篇文章」

  3.傳為「魯迅文章徹底退出義務教育教材」

  4.核實: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六篇魯迅作品

  昨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核實,相關負責人對此否認,並稱這樣的消息是扭曲事實,本次只是在七年級語文的上冊去掉了一篇《風箏》。

  該負責人還強調,目前的初中課本裡,魯迅是近現代作家中選用作品數量最多的,有六到七篇。以魯迅在近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即使今後修訂,也不太可能全部捨棄其作品。

  傳言

  刪除魯迅個別文章 傳成最後一篇

  這則消息是怎樣傳播開來的?北青報記者搜索發現,昨日上午,《河南商報》先報導了人教版語文教材調整一事,但其主標題是《送走魯迅,迎來史鐵生》,肩題中提及「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大調整,30篇課文換了9篇」。

  文中提到修訂後的課本中,9篇文章被更換,包括魯迅的《風箏》及郭沫若、周國平等人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賈平凹、史鐵生、邱吉爾等。專家分析稱,魯迅的很多文章比較深刻,內容不適合初中生閱讀。

  但某門戶網站轉載中,標題變成了「人教版語文教材刪掉魯迅文章專家稱過於深刻」,在文中某一部分,該網站編輯在記者語句後面增加了括號「某某編者注:在此之前,《風箏》是魯迅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人教版教材所保留的最後一篇文章」。

  擴散

  魯迅文章徹底退出義務教育教材

  正是所加備註,讓這條新聞在隨後的傳播中「變了味兒」。在新浪微博中,一個擁有2000多萬粉絲的藍V微博,將標題變成「魯迅文章徹底退出義務教育教材」,微博中還提到「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本最後一篇魯迅文章《風箏》也消失了」。但點進連結,文章仍為《河南商報》相關報導。到下午3時,轉發量已經超過1萬次。

  由於該微博本身的影響力,北青報記者發現,眾多官方微博及普通網友都在跟進、轉發。該條信息迅速登上多家網站首頁或其新聞推送的頭條新聞裡。不完全統計,數萬網友參與到討論中。

  但多半網友對此表示不解。網友小魚認為,「讀點魯迅是好的,也不見得都深刻,我以前學過的課文,現在能記得住的還真都是魯迅的,像什麼百草園三味書屋、故鄉、社戲。」

  核實

  初中教材魯迅作品有六篇之多

  「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這是扭曲事實。」昨日下午,北青報記者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核實情況時,相關負責人吳先生已經關注到網上所傳的信息,他「很氣憤」,因為魯迅文章在語文課本中「分量不輕」。

  吳先生介紹,根據教育部公布的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出版社今年對七年級語文上冊內容進行一定的「微調」,替換了部分文章。

  本次確實刪除了魯迅的《風箏》、周國平的《人生寓言》、流沙河的《理想》等幾篇文章。但就此說「魯迅文章徹底退出義務教育教材」是非常不負責任的。除了小學大家耳熟能詳的節選《少年閏土》,初中其他五冊課本中,也均有魯迅的作品,每個學期都有一到兩篇,比如七年級下學期語文開篇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微博昨天表示: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7-9年級中,魯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冊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

  原因

  為何刪除《風箏》

  中小學語文教材調整篇目的依據是什麼,為何《風箏》本次被「請出」七年級上冊?吳先生解釋稱,據不少一線老師反映,《風箏》等課文教學有難度,剛上初一的學生理解起來也費勁,所以這次便進行了調整。朝陽區一名不願具名的中學語文老師稱,近幾年的教學中,確實有部分孩子反映《風箏》等課文太深,理解不透。

  據悉,除了教育部門的要求,出版社自主的日常修訂都是小幅度的,比如個別字句、段落,像篇幅增減等較大規模的,一般三到五年才會進行一次。出版社隨時收集一線教師、學生的意見,吸取其中合理的建議,並體現到教材的修訂當中。

  「今後會保留相當的篇幅跟分量,只是會以更適合老師教學、學生接受的方式出現。」吳先生認為,以魯迅在近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即使今後修訂,也不太可能全部捨棄其作品。

  吳先生也關注到部分人士對教材調整發表的沒來頭的猜測及評論,在他看來,實在有點莫名其妙,「也許是社會浮躁的表現」。

  「在義務教育階段,魯迅作品是不會消失的。」

  連結

  目前人教社版初中課本中,選用的魯迅文章名錄:

  七年級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八年級上:《阿長與山海經》,在課本最後的名著導讀中,還有一篇與之相關的《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八年級下:《藤野先生》

  九年級上:《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九年級下:《孔乙己》

相關焦點

  • 人教版教材魯迅文章被刪 網友:魯迅文章印象深刻
    光明網教育訊日前,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中魯迅的《風箏》被刪,換成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網傳「魯迅文章退出是因為『魯迅的文章與時代脫節』、『魯迅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是社會的陰暗面,與社會主旋律格調不一致』」等批評之聲,人民教育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解釋稱,教材的文章替換隻是根據教學難度進行的技術層面的調整。
  • 語文課本將刪涉毛澤東魯迅等文章?教育部回應
    ,教育部把選自有關叢書中毛澤東、魯迅、雷鋒、黃繼光等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課文從中小學教材中全部刪除。據統計,現行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輩革命家的篇目共115篇,其中有關毛主席的篇目37篇,魯迅作品18篇,有反映狼牙山五壯士、江姐、黃繼光、董存瑞、雷鋒等革命英雄人物的選文多篇。這些篇目收錄在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中。
  • 魯迅作品減少,方方文章被編入教材,網友:實在看不懂
    魯迅文章再被刪!魯迅被請出教材?甚至有些所謂的「專家」認為:看魯迅作品不如看宮崎駿,應將魯迅作品全部移出教材。魯迅先生雕像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以至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得不出來闢謠。
  • 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怎麼可能!
    作為幾十年來語文課本裡要求熟讀並背誦的「大魔王」,近年來,有關魯迅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有出現。今天(8月27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不攻自破。
  • 語文高考文學類閱讀試題是《理水》,魯迅文章將退出語文教材?
    歷次語文課程改革,魯迅的文章在語文教材中的佔比一直就是人們熱議的話題。曾有一段時間,魯迅的文章退出教材或者刪減其數量的傳言甚囂塵上。圖片來源網絡但是,最新的語文統編教材統計發現,魯迅的文章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小學選入2篇魯迅作品,初中選入6篇,高中選入《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
  • 教育部闢謠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魯迅先生從未「過時」!
    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魯迅5篇文章入選。魯迅的沉浮,標誌著一個社會理性發展的尺度。毫無疑問,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再沒有一個作家能取得魯迅這樣的影響力,但同樣需要面對的,是魯迅也有他的局限,他的遺憾。回眸百年中小學教科書,真正稱得上經典的作家作品,似乎未必能排列出一份很長的名單。然而,無論這份名單或長或短,魯迅作品永遠是不可或缺的。魯迅本人無愧為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者」。
  • 教材刪除魯迅文章你怎麼看 再見阿Q閏土祥林嫂
    【華聲在線導讀】近日有媒體報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初一教材僅存的唯一一篇魯迅作品《風箏》也被刪除了。其餘多個版本的教材中魯迅的作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對此,鳳城初中的薛老師解釋說,「魯迅的文章與時代脫節」、「魯迅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是社會的陰暗面,與社會主旋律格調不一致」。
  • 魯迅不可以退出語文教材
    過去的「現代文學史」編寫組在編寫教材時事先就要定好什麼人可以佔多少篇幅。如魯迅可以佔三章,老舍佔一章,沈從文、蕭紅等可只佔一節兩節,張愛玲等根本就不能存在。文學史教材反映了現實,真箇是等級森嚴,一點都亂不得。夏志清教授的《中國現代小說史》裡把沈從文、張愛玲排在那麼礙眼的位置,讓國內某些讀者看起來多少有些肉跳。復旦大學出版社引進時,還請專家逐章逐節地加以刪節,勉強「維護」了國內文學等級制度的森嚴。
  • 魯迅為何要退出教科書?專家:日本的語文教材一直保留魯迅的文章
    魯迅站在古代與現代的交匯點上,抱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信念,用瘦小的肩膀閘住黑暗,只為將青年送到光明的地方去。從早年求學南京到遠赴日本探索救亡之路,從學習現代醫學到從事文學創作,從教育工作者到專注於立人救國的作家,魯迅的一生,可謂是中國現代性轉型歷程的一個縮影。
  •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教材調整 魯迅作品《風箏》被刪
    「沒想到今年語文教材科目變化這麼大!」「新增加的9篇文章確實更貼近初中生的生活實際!」「最後一篇魯迅的文章也被刪除了,真是遺憾啊!」……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始了,合肥市部分中小學教師昨天開始已經陸續領到了新課標,令不少七年級語文教師感到「意外」的是,新課本有近三分之一的課文進行了調整,包括魯迅《風箏》在內的9篇文章被調換,取而代之的是賈平凹的《風雨》等9篇文章。遺憾:最後一篇魯迅作品《風箏》「飛」走了!一大批名家的經典作品被刪除,調整幅度這麼大確實有點出乎意料。
  • 魯迅先生的文章,被刪背後的秘密
    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魯迅那麼多經典的文章從教科書裡刪了呢? 其一,魯迅先生的思想比較偏激,有獨到的見解,有獨立的思想。見到自己看不下去的事情,就直接開罵,為什麼他偉大,就是因為他通過如利劍般的語言罵醒了中國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這樣。
  • 教育部闢謠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 袁隆平青蒿素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統編語文教材選取了一些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另外,語文教材注重選取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作品。
  • 人教版語文教材刪掉魯迅文章(圖)
    不過,拿到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的老師們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小的變化: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作了較大調整。在一線教學者看來,新教材更接地氣,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課文:更換9篇改動1篇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30篇課文,有9篇被更換,一篇文章有改動。
  • 教育部闢謠魯迅文章退出教材 羅永浩回應與陳冠希合作 大陸集團或...
    【傳Facebook開發新通訊應用Threads】  Facebook正在開發一款新的即時通訊應用,旨在幫助用戶更經常性地與親密朋友分享更多信息,包括狀態、位置和更多信息。  【教育部闢謠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統編語文教材選取了一些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
  • 魯迅文章從教材中刪除,真的會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嗎?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為了表達對魯迅的敬意,共有30多篇文章,入選了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可是自2009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卻將魯迅先生的《藥》、《阿Q正傳》《孔乙己》、《吶喊(自序)》、《為了忘卻的紀念》、《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9篇經典文章下架
  • 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大撤退?新教材主編回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闞楓)針對輿論中「魯迅文章在語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言論,新編語文教材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28日回應稱「沒那回事」。他表示,新教材中,魯迅作品依然保留了一定比重,不存在「大撤退」的情況。
  • 人教版語文"送走"魯迅 專家:他文章"過於深刻"
    據《法制晚報》報導,新學期伊始,鄭州市中學生拿到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後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小的變化:30篇課文,9篇被更換,其中包括魯迅的《風箏》,這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中最後一篇魯迅的文章。《風箏》的退出,意味著人教版語文徹底「送走」魯迅。
  • 《陳涉世家》被刪:官方稱歷史教材有了,還有哪些課文被刪理由?
    每日人物袁穎、張雨寒報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陳涉世家》從教育部統一編訂初中語文教材被刪除」,隨後此事引起了網絡熱議。2月25日,人教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回應,此次刪除是「正常變動」。
  • 魯迅作品退出語文教材?教育部官宣:這些課文都在
    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語文統編教材精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注重題材的多樣性和體裁的覆蓋面,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均有呈現。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課文數(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詩詞33首,古文34篇。
  • 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
    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一直關注中學語文界的朋友想來已經發現了,近幾年在中學語文課本很多文章都消失了,不少現在的80後、90後記憶深刻的好文章都被刪除了。這個情況引起過很多人的深思,筆者前不久寫過一篇《〈背影〉是80後一代人記憶,大學教授建議刪除,網友:父愛無關瀟灑》,詳細討論了此事,有朋友在評論中指出:文字,文學,文化,還是傳統的更有生命力,更含蓄,更有欣賞價值,更富教育啟迪之意義。其實不僅僅朱自清,被刪得最多的還是魯迅的文章。是不是魯迅的文章出現在課文當中對學生真的像有的人來說只有負擔沒有作用呢?所以今天我們就接著來談談魯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