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花甲的農民繁育竹苗賣「竹疙瘩」,200畝竹苗年收入60萬

2020-12-19 創業家

據了解,牟文華是合面鎮鳳坪村6組農民,現已年近花甲,曾做過木材生意,開過飼料廠,辦過養豬場,在周圍群眾眼中,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致富能手。「別人栽竹,我賣「竹疙篼」苗子,他們發展了,我也發財了」,忙著清點打捆、裝車的老闆牟文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樂哈哈地說。「今年我這200多畝竹苗能賣出22萬多株苗子,收入60 餘萬元不成問題!」

精明能幹的牟文華「聞」到商機:納溪 區是全國十三大雜竹縣區之一,政府將竹產業作為富民強區的「四大產業」之一,大力發展竹產業,區內每年雜竹種苗需求將達數百萬株。頭腦靈光的牟文華在納溪區科協和合面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及時調整種植結構,另闢 奚徑,瞄準市場種竹苗,果斷髮展了50餘畝綿竹、撐綠竹等優質竹苗繁育基地,試圖探尋另一生財之道。

為培育優質竹苗,牟文華跑遍了雲南、湖南、福 建、江西、貴州等產竹省,最終選擇從雲南省林科院引進了綿竹、撐綠竹和雜交竹等優質竹種。資金不足,他與朋友合資;勞力不足,他發動家人,加班加點,甚至通霄達旦……同時,合面鎮黨委政府也在他困難之際伸出援助,結合區上相關政策,出臺一系列扶持竹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看到發展竹苗有光明的前景,牟文華更加堅定了發展壯大的信心。他又將竹苗圃基地發展擴大到200多畝的規模。由於牟文華的竹苗具有品種優良、運輸成本低等優勢,今年在沐川縣政府和納溪區政府組織的種苗招投標「陽光採購」中,牟文華的竹苗一舉中標。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如今面對一捆捆堆集成山 即將按訂貨單出售的「竹疙篼」苗,滿懷喜悅的牟文華扳著指頭給筆者算了一筆經濟帳:他以1400元/公斤引進了50公斤優質竹苗種撒播了 200畝,今年產種苗約有22萬多株,平均每株按2.8元的「中標」價計算,保守點算至少有60餘萬元,除開成本和工人工資,今年純賺50多萬元沒問題。」

牟文華還透露,「下一步還將圍繞林下產業經濟,準備走『豬—竹—雞』的循環種養殖模式,帶動周圍群眾共同致富,共同建設好生態合面,和諧合面的目標。」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農民辦起大農場 5000畝土地年入過200萬(組圖)
    擁有幾畝良田是古時很多農民的夢想 。如今膠州市李哥莊鎮種糧大戶王興遷註冊成立了一個農場,他所租種的5030畝土地囊括了周邊12個村莊,共約 2000個家庭的土地。機械化、規模化種植降低了成本,別人種地不賺錢,他支付地租後還有不少賺頭。
  • 河北行唐縣一農民種植20多畝「白草莓」 年入200餘萬元
    河北行唐縣一農民種植20多畝「白草莓」 年入200餘萬元 2018     張文會在「白草莓」大棚內摘草莓 王天譯 攝   中新網石家莊3月12日電 (記者 肖光明 王天譯)「春節期間,來種植園裡採摘草莓的人每天絡繹不絕,最貴時『白雪公主』一斤能賣到
  • 「忠縣造」竹纖維餐具摘竹博會金獎
    忠州新聞網訊 (記者 鍾舟) 10月10至12日,第四屆中國(上海)國際竹產業博覽會(簡稱「竹博會」)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舉行。其間,組委會揭曉了由中國林學會等單位聯合組織開展的竹博會優質產品評選活動結果,重慶瑞竹植物纖維製品有限公司的竹纖維餐具獲得金獎。竹博會系國內首個以市場化運營竹產業為主題的博覽會。
  • 育蝦苗!浙江紹興市率先在內陸地區成功繁育南美白對蝦苗
    育蝦苗!昨天,位於濱海新城的紹興市匯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鐵飛興奮地告訴記者,通過引進親本,他們成功繁育出南美白對蝦苗。據悉,南美白對蝦育苗以前都是在沿海地區開展,匯禾此舉開創了全國內陸地區育苗的先河。  原產美洲西海岸的南美白對蝦是鹹、淡水均可養殖的蝦種,但其孵化和繁育階段必須在海水中進行,且對溫度等外部環境條件要求較高,人工繁育的難度大。
  • 【幸福花開新邊疆】扎囊縣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科技添新綠...
    初秋時節,記者走進山南市扎囊縣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路面寬闊整潔、各類花卉綻放芬芳、甜美的鮮桃結滿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記者走進南方植物館內,又是另一番景致,榕樹、芭蕙、蒲葵、棕竹等43種熱帶苗木鬱鬱蔥蔥、綠意盎然。
  • 雙峰縣20餘萬畝楠竹變身床墊 「低產林」變「致富林」
    海人公司獨家產銷海人專利竹床墊,產品暢銷全國18個省市。2016年產銷海人竹床墊30萬張,2017年達到40萬張。按每噸鮮竹平均生產10張竹床墊的方法計算,年需楠竹4萬噸。7萬畝竹山供給,而農戶平均擁有竹山約30畝,即有2300戶農戶,7500名農民受益,也就是說,開闢了楠竹市場,幫扶就有保障。
  • 安徽省竹產業發展規劃
    由於竹加工業的拉動,竹資源大幅升值,農民收入因竹產業發展實現了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增長。因此,加快發展竹產業全面發展,有利於培育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緩解農村社會就業壓力和增加農民收入。200萬個工日,竹區竹業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以上。
  • 出彩:蓮藕大王萬畝荷花開
    1996年春節,楚國林看準行情一下子販進10多萬公斤蓮藕,在運輸途中,面對此次大膽的行事,楚國林一路忐忑不安,然而,令楚國林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貨源一到鎮平境內便被爭相採購,一天之內便賣出7萬多元。隨後,楚國林的蓮藕銷量逐年增加,年收入數十萬元。不到五年,楚國林便積累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 年近花甲再創業 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找出路
    地址:市實驗中學東側秦淮裡路北門面順城關公園南200米          提分熱線:0373-4101777年近花甲再創業  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找出路全媒體記者:王新賓  郭穎超  2016年9月,年近花甲的侯丙保不僅沒有停下腳步,反而選擇了繼續創業,他先後投資3億元打造了河南凱旋之星工藝品有限公司,開設有陰沉金絲楠、金絲楠工藝品雕刻生產、金絲楠、紅木家具生產線和殯葬用品生產線。
  • 養竹必備《方竹養植寶典》
    便於運輸,成活率高管理得當4年可成林採筍豐產、高產可達到20年左右【方竹袋苗做盆景素材要點】收到苗後先把其它土壤他碾碎拌勻潤溼透土蓋上,壓實——最後再蓋上一層鬆土苗種好後不用再澆水直接放陰涼通風處養護一周左右時間中間可枝葉噴霧補水只要土是潤溼的,盆裡不直接澆水因為生水容易滋生病菌竹苗立枯病
  • 山東60萬畝大蒜產區牽手村淘 白蒜頭變「黑富帥」助農民增收
    剝開表層的薄皮,通體烏黑的肉身能看到慄子一般的紋路,口感柔軟又略帶些甜酸……當一顆普通的大蒜在發酵60到90天後,已經沒有了原本刺激性的辣味,儘管外觀並不出眾,卻是很多人喜歡的健康食品。這兩天,山東金鄉60多萬畝大蒜,計劃通過農村淘寶進駐天貓,其中不僅有最常見的白蒜頭,更有經過發酵變身的「黑富帥」。12月26日,阿里巴巴與山東省籤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針對農村電商,山東將與阿里巴巴供應鏈品牌淘鄉甜合作,把更多的當地特產供給全國消費者,山東大蒜就是其中之一。
  • 萬畝苗木花卉基地:肥西縣三崗村
    三崗村有「中國苗木花卉之鄉」的美譽,全村1200餘農戶全部種植經營苗木,稱萬畝苗木基地。改革開放前這裡可謂是一片不毛這地。改革開放後,三崗人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在一部分先驅者的帶領下,利用崗地適宜花木種植的特性,發展起了苗木花卉生產。     從1977年至今,歷經二十年,三崗苗木花卉產業發展從「自發無序」逐步走上「規範有序」。
  • 四川向竹經濟強省轉變:竹林,這道美麗的風景線
    品種多的好處在於用途廣,用材竹、觀光竹、筍用竹都有,為不同地域結合當地實際開發利用提供了有利條件;二是面積大。全省現有竹林面積1700餘萬畝,居全國首位,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已基本形成了川南竹產業集群、渠江竹產業帶、青衣江竹產業帶、龍門山竹產業帶「一群三帶」。相對集中的資源,為深加工提供了便利;三是基礎好。經過多年發展,無論是旅遊觀光還是生產加工,四川都具備了豐富的積累。
  • 永安竹:一朝破土指雲天
    一車車毛竹變成人民幣,竹農們笑開了花,咱林區基本都有個百把畝竹林,管理得好,熟一批賣一批,年收入十萬元不成問題。「永安的竹家具板質量好,不開裂,我們客戶點名要,價格貴點也值。」由於供不應求,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住在鎮裡不走,就為排隊把貨運回去。
  • 小院養殖梅花鹿年收入60萬元
    看著圈舍裡毛色鮮亮、活蹦亂跳的梅花鹿,身為鈞程梅花鹿繁育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姚程傑樂得合不攏嘴。姚程傑今年40歲,養了6年梅花鹿。姚程傑當初投入了40多萬元引進優質梅花鹿種,進行培育繁殖。按他自己的話說,養殖梅花鹿經濟效益高,但是風險也大。第一批引進了21頭梅花鹿種,結果就存活了9頭,損失了將近30萬元。
  • 市區公園補種8.8萬根新竹
    時報11月4日訊 (記者王靜)今年4月份濟南的竹子出現大面積開花並隨後死亡的情況,日前市花卉苗木中心為市區各公園發放竹苗的工作全面完成,共發放竹種容器苗8.8萬根、鋪地竹725平方米以及闊葉箬竹950盆,超額完成了品種竹8萬根、地被竹1000平方米的預期計劃。
  • 一畝高端蟠桃可以賣三萬元,100畝年收入三百萬,你信嗎
    這位正在桃園裡的人叫吳登科,是山西省萬榮縣皇甫村第七居民小組的農民。幾年來,他在本地承包了100畝土地種植桃樹,還在太原承包了200畝地建設了大棚,大棚也是栽植的桃樹。吳登科是專門試種高端蟠桃的,他的300畝地幾乎全部是蟠桃。今年春天,一場嚴重的霜凍,使當地的100畝桃樹絕收。
  • 陵水章憲村:繁育小蝦苗培育大「錢景」
    該基地負責人黃嶽武介紹,為了保證澳洲淡水龍蝦的成活率,他們層層把關,「就拿選苗來說,只有體質健壯、免疫力強的健康蝦苗才能進入蝦塘。」經過幾個月的悉心照料,去年,該村養殖的56萬尾成品蝦一上市,就因個頭大、品質好,被來自海口、廣州、深圳等地的客商,以每斤60元的價格搶購一空。
  • 生態竹城駛入文化發展「快車道」
    一根翠竹成就一個產業,安吉,因竹聞名,創造奇蹟,用不到國內2%的竹類資源創造了全國竹業20%的總產值。2011年,安吉竹產業產值超過130億元,農民人均從中受益7000餘元。  安吉人從原來的種竹子到賣竹子,從賣園竹到賣竹產品,又從賣竹產品到賣竹風景。安吉把竹子從一產做到二產,現在又連上了三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