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牟文華是合面鎮鳳坪村6組農民,現已年近花甲,曾做過木材生意,開過飼料廠,辦過養豬場,在周圍群眾眼中,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致富能手。「別人栽竹,我賣「竹疙篼」苗子,他們發展了,我也發財了」,忙著清點打捆、裝車的老闆牟文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樂哈哈地說。「今年我這200多畝竹苗能賣出22萬多株苗子,收入60 餘萬元不成問題!」
精明能幹的牟文華「聞」到商機:納溪 區是全國十三大雜竹縣區之一,政府將竹產業作為富民強區的「四大產業」之一,大力發展竹產業,區內每年雜竹種苗需求將達數百萬株。頭腦靈光的牟文華在納溪區科協和合面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及時調整種植結構,另闢 奚徑,瞄準市場種竹苗,果斷髮展了50餘畝綿竹、撐綠竹等優質竹苗繁育基地,試圖探尋另一生財之道。
為培育優質竹苗,牟文華跑遍了雲南、湖南、福 建、江西、貴州等產竹省,最終選擇從雲南省林科院引進了綿竹、撐綠竹和雜交竹等優質竹種。資金不足,他與朋友合資;勞力不足,他發動家人,加班加點,甚至通霄達旦……同時,合面鎮黨委政府也在他困難之際伸出援助,結合區上相關政策,出臺一系列扶持竹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看到發展竹苗有光明的前景,牟文華更加堅定了發展壯大的信心。他又將竹苗圃基地發展擴大到200多畝的規模。由於牟文華的竹苗具有品種優良、運輸成本低等優勢,今年在沐川縣政府和納溪區政府組織的種苗招投標「陽光採購」中,牟文華的竹苗一舉中標。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如今面對一捆捆堆集成山 即將按訂貨單出售的「竹疙篼」苗,滿懷喜悅的牟文華扳著指頭給筆者算了一筆經濟帳:他以1400元/公斤引進了50公斤優質竹苗種撒播了 200畝,今年產種苗約有22萬多株,平均每株按2.8元的「中標」價計算,保守點算至少有60餘萬元,除開成本和工人工資,今年純賺50多萬元沒問題。」
牟文華還透露,「下一步還將圍繞林下產業經濟,準備走『豬—竹—雞』的循環種養殖模式,帶動周圍群眾共同致富,共同建設好生態合面,和諧合面的目標。」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