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實時分享實用又易懂的家庭教育方法給大家。如果你也在育兒過程中感覺到困惑或者挑戰,那麼請一定要關注我,「蘇主任Talk」讓你輕鬆育兒,孩子成長健康又快樂!
上一篇文章,蘇主任和各位爸爸媽媽說過5個錯誤的育兒方法,包括「發燒要門汗」、「哭了不要抱」等等,這些理念都是錯的。不知道手機前的你看到了嗎?如果沒有看,可以關注蘇主任,然後翻看上一篇文章哦。
寶寶發燒要悶汗?嬰兒哭了居然不能抱?大錯特錯的爛方法害人不淺
今天,蘇主任將繼續和各位爸爸媽媽深挖那些過時又錯誤的育兒觀念,和錯誤育兒方法說STOP!
06 弄碎食物餵孩子弊大於利!
對於2歲以內的寶寶,由於牙床發育還沒有完全,咬合力也欠佳,所以處理食物的時候確實可以稍微弄碎,這樣更有利於寶寶的咀嚼、吞咽還有營養吸收。
但對於2歲以上寶寶,食物就沒有必要弄得很碎了。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要開始練習咀嚼能力了,過於軟和零碎的食物也不要吃很軟的食物反而會影響寶寶咀嚼能力的鍛鍊。要知道,咀嚼這個動作除了能幫助研磨食物,還能讓寶寶的大腦細胞活躍起來,對於寶寶的語言發展和專注力是有正向影響的。
很多爸爸媽媽覺得,咀嚼能力是長大了就自然會的。其實不是的,從嬰兒時期的吸吮、輔食時期臉頰肌肉並用地抿爛食物、接著學會用舌頭把食物頂到上顎揉碎、一直到長出牙齒來處理食物後,咀嚼能力才逐漸發展出來,而且每個時期都環環相扣,都需要不斷地鍛鍊。
所以,把食物弄碎、過度處理,最終只會導致孩子「吃軟不吃硬」。
孩子咀嚼能力的發展,與食物質地有關。媽媽擔心食物過大而發生危險,長期剪碎的情況下,容易養成孩子只吃偏軟的食物,不好咀嚼的就吐掉或不吃,導致吞咽、咀嚼肌肉無法好好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開始長牙後,吃東西時自然就會有保護功能,也就是噎到機率非常低,反倒是食物過度處理之下,阻礙了孩子發展咀嚼能力的機會。
07 寶寶胖嘟嘟反而不健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身邊的「胖寶寶」好像越來越多了。很多家長認為,寶寶胖嘟嘟就是身體強健和可愛的象徵,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有數據顯示,現在的幼兒園超過一半以上的孩子就開始有過度肥胖的問題了。
要知道,兒童期肥胖不僅會對寶寶現階段的身體發育造成嚴重影響,而且還將增加成年後肥胖相關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想要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家長要讓孩子體驗飢餓感和飽腹感,避免在兩餐之間吃零食。瘦小的寶寶並非不健康,只要寶寶精神、活潑,長得沒那麼胖反而更健康。而胖嘟嘟的寶寶有可能是嬰兒肥,但長大後也很有可能會瘦下來。所以這個跟餵養得好不好一點關係都沒有,當然,這跟遺傳也有關係。
08 孩子摔倒了拍地板來哄,你在把孩子教壞
這個觀念是完全錯誤的。
當孩子摔在地上大哭的時候,有家長會說「乖,不哭了啊,看我打它(地板)」,一般孩子看媽媽打了地板,也很快不哭了。
當孩子被小狗嚇了一下,有家長會說「別怕,它再這樣下次抓它起來殺了吃了」。
當孩子跟夥伴鬧彆扭了,被推了,有家長會說「他為什麼推你。你記得打回他,都是他不好」。
但是這樣做都是不對的,孩子會從中學會「打」,在孩子是非觀念還沒建立起來的時候,他看到打這個動作的時候,會馬上學習,因為孩子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很強。除此之外,孩子會深刻地學習到:我的所有問題都是別人的責任!和我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推卸責任的狀態就慢慢形成了。
那應該怎麼做才對呢?
當孩子摔倒了,爸爸媽媽告訴孩子,下次經過這裡小心一點,就不會再摔了。
當孩子跟別人鬧矛盾了,打鬧起來了,不能一味地說是其他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先共情處理孩子的情緒。在問清整個事情的情況後,告訴孩子各自都有責任。
09 孩子一哭就立刻要哄?
如果孩子一次哭泣的時間超過30分鐘,一天哭3次,一個星期超過3天以上,這種狀況確實屬於特別愛哭。哭是孩子的本能,是宣洩情緒的一種自然身體反應,再正常不過了。
然而,有些孩子發現自己哭了一次之後,父母就立刻回來哄自己、立刻答應自己要求。久而久之,就總是喜歡用哭鬧來威脅父母,因為他知道每一次哭鬧後面都是父母讓步。這樣的孩子就變得越來越讓父母頭疼了。
怎麼做才正確呢?其實,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必動不動就哄與妥協,而是著重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用共情的方法緩解孩子的情緒。然後才是哄或者考慮是否妥協,當然這裡的妥協是要讓孩子知道界限感,有些東西是可以的,有些是絕對不可以的。這樣,孩子就會明白,我可以用哭來宣洩情緒,但是我不能用哭來威脅爸媽。那麼,孩子由此帶來的挑戰就會越來越少了。
有部分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會手足無措,不能打罵孩子,又不能和他們妥協。於是就想要和孩子講道理,但是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是聽不進去道理的,講道理也絕對不是好的解決方法。所以不妨試試共情,再給孩子界限感?你一定會有豐富的收穫。
10 寶寶體弱怕冷,要多穿點?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很多父母摸到寶寶的手和腳,發現怎麼這麼冰啊?就會主觀地覺得寶寶冷了!趕緊讓寶寶多穿幾件衣服,千萬不能讓寶寶著涼了。
其實這個問題,蘇主任強調了很多次了,寶寶的體溫是比成年人高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感覺冷的時候,寶寶不一定就會覺得冷。蘇主任也和大家說過,嬰兒期寶寶的末梢血液循環和皮膚汗腺發育還不完善,身體裡面的血液也並不多,所以手腳摸起來冰涼是非常正常的。千萬不能覺得寶寶手腳冰涼就給寶寶添加太多的衣服。
要知道,寶寶的汗腺也沒有發育好,身體的散熱功能不完善,穿多了反而容易導致輕則寶寶長痱子,重則熱壞了身體。
最後,蘇主任再老生常談一下,要判斷寶寶冷還是熱,摸摸寶寶的胸口或者後背就知道了。
結語
以上就把這些常見的過時育兒觀念分享處理了。
針對育兒觀的不同,還有哪些錯誤的育兒方式呢?你是如何應對這些的?歡迎各位寶媽們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上分享的內容你們學會了嗎?如果你覺得這些知識有用,記得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哦。如果你還有哪些育兒的知識,歡迎在留言區評論分享!
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你想知道更多處理孩子以及自己情緒的好方法嗎?歡迎關注「蘇主任Talk」,你的每一次點讚、轉發、評論、收藏都將是蘇主任堅持高質量分享的最大動力源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