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8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在團上海市委今天主辦的「8·18青春守護日」主題活動中,上海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發布《2020年上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上海未成年人身心狀況呈現整體心理面貌越來越好、健康生活方式面臨挑戰等6大趨勢,值得家長、學校、社會關注。
報告由上海12355未成年人公共心理服務熱線對本市16個行政區770名7歲-18歲未成年人的心理狀況問卷調查形成。上海未成年人身心狀況當前呈現出的6大趨勢分別是:
第一,未成年人整體心理面貌越來越好。覺得「今年的整體心理狀態比以前好多了」和「一直都挺好」的佔比近八成;「感到幸福」和「一般幸福」的未成年人佔比超過95%。
第二,未成年人從同伴關係中獲得社會支持。46.5%的未成年人表示在現實生活中有5個以上好朋友,38.2%的表示有3個以下好友。線上交友方面,近半數未成年人有線上好友,但當前未成年人的線上交往行為不受控制,如何保障線上好友為未成年人提供正向社會支持,值得關注。
第三,未成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面臨挑戰。74%的受訪者每天運動時間不足1小時,11%的人基本不運動。超半數受訪未成年人每天使用手機兩小時及以上。近半數受訪未成年人每日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
第四,針對未成年人的言語傷害及體罰依然存在。
第五,未成年人的煩惱需要被更清晰地看見。60.1%的受訪未成年人表示學習成績問題是「第一煩惱」,緊隨其後的煩惱是家庭關係問題和身材相貌問題。超10%受訪未成年人認為自己有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近三成認為自己可能有拖延症。
第六,未成年人心理求助渠道仍需進一步暢通。未成年人的心理支持求助率並不高。
報告建議,應引導未成年人樹立科學用網意識,保障充足睡眠,勤於運動;對未成年人進行正向積極教育,及時了解未成年人的煩惱和需求,及時發現和制止可能對未成年人造成身心傷害的現象和行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支持,構建面向未成年群體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解決未成年人對心理支持力量知曉率高但求助率不高的問題,讓未成年人在家有知心人,在校有好學伴,在社區有交際圈,在線上有好網友,在社會上有援助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