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些群體心理問題多發?權威調查來了!35.2%公務員處於中高等...

2020-12-11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我國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報告」)日前正式出爐,報告稱我國絕大部分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僅少數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非農村人口整體好於農村人口。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心理健康藍皮書主編傅小蘭當天表示,我國已進入信息化、網絡化時代,不僅生活和工作的節奏加快,而且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也大大增加,國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呈現出比單純的軀體健康問題更突出的態勢。2011年,在《自然》雜誌發布的心理疾患負擔統計數據顯示,心理疾患已經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中低收入國家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此次發布的心理健康藍皮書以最近3年的大型心理健康調查為基礎,探討我國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現狀,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傅小蘭說,我國學者近二三十年來的心理健康研究也顯示,我國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均呈增長趨勢。

11%~15%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較差

報告稱,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可能具有輕到中度心理問題;2%~3%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問題。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心理健康藍皮書副主編陳祉妍說,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人,他們的社會功能受損不明顯,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如從表面上看問題則易被忽視,但本人內心有不適感,也會妨礙能力的正常發揮;如不進行心理輔導,可能自發緩解,也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心理問題。這部分人群應是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目標人群,如他們能得到及時的心理輔導,可有效預防心理疾病,促進心理健康。

據陳祉妍介紹,2007~2008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小組對我國10~100歲城鎮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全面測查,回收有效問卷14798份,調查地區包括全國21個省(區、市)的39個城市,最終得出上述結果。

2011~2012年,科研人員又通過國民重要心理特徵調查項目調查發現:我國農業戶口的國民中心理健康狀況「差」的約為2.6%,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約為18.3%,非農業戶口中這兩項比例分別為2%和13.8%。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張侃說,這4年間國民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相對變化不大,農村戶口或農村人口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比城市或非農村人口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差」一些。

「對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的基本了解,是指導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基礎。」傅小蘭說,人的發展,離不開心理的健康發展。只有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學研究成果,預測、引導和改善個體、群體、社會的情感和行為,才能提高國民心理素質,促進國民心理健康,提升國家凝聚力。

35.2%公務員處於中高等焦慮狀態

傅小蘭還提到,國民的心理健康越來越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其中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值得關注。同時,國民心理健康不是一個簡單的平均數,而是在不同人群中呈現出不同的特徵,科技工作者、公務員、兒童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等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關係到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

此次報告聚焦我國公務員群體的心理狀況,其中提到該群體整體上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5%的人焦慮水平比較高,5.5%的人抑鬱水平比較高,10.2%的人壓力水平比較高;處於中高等焦慮、抑鬱和壓力水平的比例分別達到35.2%、33.2%和52.2%。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主任祝卓宏稱,課題組通過調查分析中國公務員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探討了重要的心理變量——心理靈活性在壓力源和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效應,並得出上述結果。

報告還提到,不同性別、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和不同群體的公務員心理健康水平差異顯著:女性公務員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好於男性;未婚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差於已婚群體;受教育程度低的群體心理健康水平也較低;普通公務員低於金融系統公職人員。

從年齡上看,26~40歲年齡段的公務員感受到的壓力最大,其工作滿意度水平最低。而隨著年紀增長,公務員的生活滿意度水平則會隨之提升。

祝卓宏說,在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日漸深入、社會轉型不斷加快、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當下,公務員面臨挑戰不斷增多,承受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

他同時提到,研究發現心理靈活性在壓力源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這表明可以通過心理靈活性的訓練來提升公務員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

74%受訪者認為心理諮詢需求大但服務跟不上

報告還提到,我國國民心理健康需求極大,但國民感知到的心理諮詢服務不便利。

具體來看,有48%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社會上人們的心理問題嚴重」,僅有12%的受訪者認為「不嚴重」,有40%的受訪者選擇了「說不清」。有88%的受訪者認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絕大多數成年人都感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而有74%的受訪者認為「心理諮詢服務不便利」,這提示民眾的心理健康需求與目前能夠提供給民眾的心理健康服務之間的差距很大。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展中心曾3次進行國民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相關調查,第一次在2007年末至2008年初,收集有效問卷6212份,最終得到以上結果。

這次調查還發現,針對民眾具體的心理健康需求,需求率最高的是「自我調節」知識,有53.0%的受訪者表示「需要」,其後依次是「教育孩子」(46.3%)、「人際交往」(44.3%)、「心理疾病防治」(34.1%)、「職業指導」(33.9%)和「婚姻」(28.9%)。

第二次調查是2012~2013年,針對殘疾人群體開展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調查。調查發現,殘疾人心理輔導服務需求非常大,有77.64%的殘疾人表示「願意」接受免費的心理輔導服務,有22.36%的回答「不願意」。並且,對於心理輔導服務的需求沒有性別、致殘原因、殘疾類型和家庭經濟條件方面的差異。

就尋求心理輔導的目的而言,調查對象最希望通過心理輔導來提高自信(54.94%),其次是幫助自己解決學業或就業中遇到的問題(51.16%),以及增強生活適應能力(46.35%)。此外,有近4成的調查對象表示希望通過心理輔導尋找人生的目標與意義。

第三次調查於2017年進行,主要調查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與困難。調查發現科技工作者存在豐富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但同時在尋求服務方面存在著外部與內部困難。

陳祉妍表示,這3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不同人群都具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尤其是在心理健康科普知識獲取方面普遍存在需求。但與此同時,尋求心理健康服務尚不夠便利,「期待各地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日益提升,更好地滿足國民心理健康需求,維護和提升各類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原標題:首部心理健康藍皮書出爐 我國不同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均呈增長趨勢)

相關焦點

  • 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不同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呈增長趨勢
    2011年,在《自然》雜誌發布的心理疾患負擔統計數據顯示,心理疾患已經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中低收入國家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此次發布的心理健康藍皮書以最近3年的大型心理健康調查為基礎,探討我國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現狀,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傅小蘭說,我國學者近二三十年來的心理健康研究也顯示,我國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均呈增長趨勢。
  • 中國城鄉困難群體狀況調查報告
    社會心態方面,城鄉困難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突出,在貧富問題上持強烈的個體責任觀,社會公平與命運掌控感相對較弱;社會參與、社會交往意願很高,社會信任感強,社會歧視問題在社區層面並不普遍。調查顯示,2014年,城鄉困難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自評較差或很差的比例合計為30.1%,其中農村困難家庭為33.2%,城鎮困難家庭為26.9%(見表3)。根據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05年的數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項目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報告(2003-2008)》,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 「權威發聲」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正處在風華正茂時期,其生理、心理均趨向成熟,他們脫離了高中相對規律的生活,迎來了豐富多彩全新的大學生活,但也給他們帶來了獨特的心理困擾,主要表現在新生入學適應問題、人際關係不和諧問題、情感婚戀問題、學業受挫和就業壓力大等問題。本期節目邀請權威專家與您一同關注。
  • 調查稱8成基層公務員有輕度工作倦怠現象(組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自2012年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以來,許多學者將學術基礎研究和社會問題分析緊密結合,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的資助下,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調研組針對價值觀、心理健康、幸福感、工作倦怠感和角色壓力等5個方面的問題,先後在山東、福建、陝西、湖北、黑龍江、安徽、湖南、浙江、山西、雲南等10個省份,對當地黨政部門中在職在崗的縣處級以下(含縣處級)公務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規模累計2482人次,初步揭示了當前我國基層公務員的心理狀況。
  • 《國民心理健康報告》指示:3000萬孩子存在心理問題,心理諮詢師...
    2019年2月22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我國第一部 「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
  •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狀生存狀態調查: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6月11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獨家授權澎湃新聞對調查全文進行刊載。2014年5月實施的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充滿希望,嚮往城市生活,家庭關係良好。
  • 問卷調查|中國文化心理大調查第二期
    在全國各地老師和同學熱情、無私的支持下,「中國文化心理大調查」已經順利進行一年多了!第一期自2018年11月份開始至2019年6月底結束,共收集了30000多數據!第一期大調查的部分結果已經在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19年會、中國心理學會社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19年會、中國心理學會文化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19年會、香港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場合進行過報告。現目前要進行第二期的數據採集,還需要繼續採集在校大學生的數據。在家呆著太無聊,被憋瘋之前,要不抽空做個問卷調查吧?!
  •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人生信念處於搖擺不定狀態
    本文依據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2003—2006)「中國公民人文素質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中的大學生部分數據,從   全國31個省份共抽取78所高等院校2162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大學生基礎性、發展性和競爭性人文素質狀況,解析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潛在優勢和阻礙因素,並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 「回流兒童」群體存在嚴重心理和學業問題
    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經濟學,他同時一直在關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發現與人口流動相伴而生的「回流兒童」群體,特徵更為複雜,他們面臨比較嚴重的學業和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 官二代、富二代和農二代,這三個群體決定中國未來
    □屠海鳴  (據《新聞晨報》)常言道「三十而立」,改革開放至今已30多年,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現在大都步入了而立之年,他們在未來中國發展的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們習慣上稱他們為「80後」。而80後中,「官二代」、「富二代」和「農二代」這三個群體頗值得關注。
  • 非體力勞動者體質狀況:老師身最累 公務員心最累
    廣州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共有六篇文章入選會議的論文彙編,在全國體育科學研究所中名列前茅。  日前,廣州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向本報獨家披露了廣州非體力勞動者體質及亞健康狀況的研究結果。從研究報告的結論看,如果你是三十來歲、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廣州女教師,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而且偏愛甜食的話,那麼你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更有可能處於亞健康狀態。
  • 調查指近年來地下基督教在大學生群體中發展迅猛
    編者的話: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繁榮的同時,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機。當前,這種信仰的危機在青年人群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近年來大學生信教人數呈不斷增加趨勢就是其表現之一。如何直面這種信仰危機、青年人如何找回「夢想」走出信仰的糾結,本期專題我們約請專家進行了深度剖析。
  • 這個關於幼兒園教職工群體的調查,讓行業群體撕裂了
    能解決我們實際的問題嗎?我們後來發起了針對家長的幼兒園開園預期調查,有些園長們回復道:我們現在不關心開園能來多少孩子,只關心能不能給員工發放工資。我們之前發起的針對幼兒園園長和投資人的調查,截至目前已收到了422份有效問卷。
  • 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將獲哪些支持?重權威部門詳解來了!
    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將獲得哪些支持?新的就業增長點在哪裡?23日在京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權威部門回應了相關就業熱點問題。 為1.25億戶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社會生活和就業形勢都受到了一定衝擊。
  • 調查稱中國過半工薪階層 年收入低於4.2萬(圖)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1》「10-7城鎮居民家庭基本情況(2011年)」整理。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使「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在社會上,有些人認為自己已經是中等收入者群體的一員了,也有一些人感到自己「被中產」了。目前,儘管大家都在提「中等收入者群體」,但各方面對於如何界定中等收入者群體,仍然存在較多不同看法。
  • 加強領導幹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原標題:加強領導幹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領導幹部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然而,究竟如何開展好針對領導幹部群體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尤其是如何使心理健康服務在需求契合、供給多樣、便捷獲取以及易被接受和使用上得到實質性的突破,進而推動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這些問題目前仍處於研究和探索階段。
  • 中國人:群體心理
    它通過把對群體的忠誠和忠誠強加於人格的主導部分來回報破壞性行為,並創造了一種基於仇恨的內在凝聚力。羅森菲爾德的工作是「客體關係精神分析」所提供的創造性視野的頂峰。它顯示了在我們的內心世界中,我們是如何作為不同的自我的集合而存在的,這些自我與我們頭腦中的客體(他人的心理表徵和外部現實的各個方面)相聯繫。
  • 公務員心理健康:組織人事部門應做點啥
    原標題:公務員心理健康:組織人事部門應做點啥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轉型不斷加快,各級公務員面臨的挑戰增多,承受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據報導,中國公務員群體中有29.3%的人存在心理問題。在所有心理疾病患者中,有10%是公務員,遠高於其他群體。
  • 如何在群體中被洗腦?你是否在受群體心理支配?
    從名字就能大致了解,本書主要講的就是聚在一起的這群人,也就是群體心理。    那麼什麼是群體?群體心理有哪些特點?    往大了說,一個種族就是一個群體。往小了說,一次聚會的三五個人也是群體。同樣的宗教信仰、同樣的職業都叫群體。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去年底,我們發布了一篇關於抑鬱症現狀的數據報告《 2019 中國抑鬱症領域藍皮書》,詳細討論了抑鬱症的症狀、患者處境、精神心理健康領域的服務現狀等問題。在這份報告的調研數據裡,我們發現,抑鬱症患者依然面臨著疾病教育缺失,病恥感強,治病難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