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詩詞自帶背景故事,您知道幾個?《經典詠流傳》帶您一鍵穿越

2020-12-22 騰訊網

和詩以歌,傳唱經典

這些詩詞中

有什麼樣的故事?

蘊含著怎樣的啟示?

跟隨CCTV-1《經典詠流傳》

一起賞析詩詞,品味經典

經典·詩話

詠螢火

雨打燈難滅,

風吹色更明。

若飛天上去,

定作月邊星。

------------------------------

這首詩的作者一直有待商榷,有人說是無名氏之作,也有傳說是李白所作,但大家願意相信這就是李白寫的。因為它清麗童真、通俗易懂,但立意高遠,很符合李白那種浪漫、天真,同時又驕傲、灑脫的性格氣質。

關於這首詩,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小故事,相傳李白10歲那年,隨父親李客去拜訪一位朋友,和其他賓客的孩子一起在花園裡捉螢火蟲。晚宴的時候有人以螢火蟲為題,請小李白作詩,李白略一思索,非常從容地詠出了這首小詩,比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大家願意把這樣美好的故事和這位偉大的詩人結合起來,在浪漫中尋找光明。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

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

李賀的這首詩對色彩的描寫極為出色,例如「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將戰場上的鮮血比作燕脂,卻因為臨近黃昏而發紫。

李賀能寫出這樣的詩,和中唐時期的歷史環境有關。安史之亂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時期,戰火此起彼伏。李賀身為唐朝宗室後裔,雖然已經家道中落,但仍然非常關心各地的戰事,在詩中彰顯出心繫國家命運、渴望建功立業的理想。這是李賀在離開京城,離開風光秀麗的家鄉,來到山西潞州一帶,經過雁門時,寫下的傳誦千古的著名詩篇。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

這首詩是杜甫在遊三峽時,看到三峽一帶留下的昭君村的古蹟,有感而發的。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也反映出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

昭君的「怨恨」儘管包含著「恨帝始不見遇」,更主要的,是表達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懷念鄉土的憂思,詩人也藉此表達出愛國之情。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

戰爭時期,黃河流域的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渡江南遷,遷徙過程中進入粵東一帶,皆編入「客籍」,是為客家人,唐朝大詩人張九齡就是被稱為「嶺南第一人」的客家人。

開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張九齡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後,於開元二十四年罷相。這首詩應是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後,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所寫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雄渾闊大,可謂千古名句。

關注CCTV-1《經典詠流傳》

欣賞詩詞,品味經典

相關焦點

  • 《經典詠流傳》:讓詩詞經典乘上歌聲的翅膀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將詩詞經典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精選經典傳承人唱響一首首各具風格的歌曲,豐富節目內容,以情打動人心,強化融合傳播,讓詩詞經典乘著歌聲的翅膀傳唱四方,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添助力。這些校友大多奮鬥在科研領域和產業一線,在各自的崗位上刻苦鑽研、默默奉獻、勇攀高峰。這些表演者的經歷和故事完美詮釋了「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所蘊含的豪情壯志。勇敢與病魔作鬥爭的瀋陽刑警夏鴻鵬帶著他的女兒夏雨霏也來到了這個舞臺。一首《小松》不僅表達出歌曲本身的寓意,更唱出了他們自己的堅韌之聲。
  • 《經典詠流傳》: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經典詠流傳》將中華優秀的詩詞文化與電視媒介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有機結合,兼顧內容上的意境悠遠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學經典喚醒、擦亮,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盡情飛翔,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經典詠流傳》傳唱經典,讓歌聲帶著中華文化永遠流傳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肖戰在《明星大偵探》北方慢車謎案裡作為乘務員首次亮相,小撒說:我確實是要求給我派一個帥一點的乘務員,但沒想到給我派了個超標的。驚豔大概就是少年糅合了帥氣與萌新,讓人賞心悅目。震撼是什麼?肖戰在《經典詠流傳》舞臺傳唱之前說了一句:可能會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
  • 《經典詠流傳》凡爾賽撒貝寧敘說新青年,張韶涵嫦娥奔月美如畫
    《經典詠流傳》頂流齊聚傳唱經典,聚光燈下新青年本文由黑天鵝爆料首發於百家號,未經許可,嚴禁轉載!《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綜藝節目,沒有之一,從央視的這個節目中深刻地體會到了三個字正能量。
  • 《經典詠流傳》能替代《中國詩詞大會》嗎?要從這三方面說起
    《中國詩詞大會》的宗旨在於「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而《經典詠流傳》的宗旨的側重點在「為觀眾解讀經典背後的文化內涵」、「用流行傳唱經典」。《經典詠流傳》的背景是為了響應落實十九大報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精神。
  • 《經典詠流傳》創新傳承經典 打造新時代文化節目新標杆
    梁曉聲認為節目之好超出想像《經典詠流傳》或成政協提案「詩詞唱經典,中國正流行」,《經典詠流傳》注重時代化、時尚化、國際化的表達。節目深度挖掘詩詞背後的深厚內涵,講述文化知識、闡釋人文價值、解讀思想觀念,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樹立文化自信,讓年輕群體從更年輕化的語態表現中去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
  • 《經典詠流傳》創作揭秘:《苔》為何「拒絕」韓紅?
    這首靜靜躺了300年的小詩,因為在《經典詠流傳》節目中被改編後質樸的演唱,一夜爆紅,全網播放量已經接近5000萬。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苔》這首歌,最初只是一段吉他簡單彈奏的小樣,歌詞也只有詩歌本身的四句。
  • 誦詩詞之韻,揚夢想之帆!濰坊文昌中學「經典詠流傳」詩詞藝術節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品味詩詞魅力,濰坊文昌中學高一語文組同音美組聯合組織了「經典詠流傳」系列活動,涉及書畫、硬筆書法、演講、朗誦、詩詞創作等多種比賽形式,歷時兩個月的層層篩選與高一各班級的精心準備,於12月9日在學校綜合報告廳舉辦了濰坊文昌中學第一屆「經典詠流傳」系列活動展演暨頒獎晚會。
  •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古詩詞唱出年輕態
    這首傳誦千年的經典詩篇,近日因為《經典詠流傳》第三季裡的一段演繹,再次煥發新生,成為社交媒體的最熱話題。而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四人首度同框合唱《嶽陽樓記》,更是受到廣大網友的歡迎和喜愛。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推出,旨在為大眾奉上兼具時代性和時尚性的文化盛宴。
  • 對話霍尊:《經典詠流傳》節目風格和我契合 「中國風」都有詩詞原型
    來到《經典詠流傳》的舞臺可謂相得益彰,通過這一次的表演,他也對《山居秋瞑》這首詩的表達找到了新的定義。接受採訪時,霍尊說:「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一接觸就會覺得,這就是根裡的東西,就是最偉大的文化,學到一點兒都會覺得受益匪淺。」尊重經典再做創新記者:接受《經典詠流傳》節目邀請時有過猶豫嗎?霍尊:沒有。
  • 《經典詠流傳》:歌以詠志,樂以抒懷
    主流經典成為流行先鋒繼《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朗讀者》引發全民熱議之後,央視於2018年春節期間再次推出詩詞文化音樂類節目《經典詠流傳》。「《經典詠流傳》是國內首檔最快速、最直接落實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新時代文化建設基本要求的電視節目,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
  • 「浸」享千年經典,重燃百年記憶 《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
    《經典詠流傳》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三季以來始終緊緊圍繞經典詩詞的旋律新編、歌曲演繹進行融合傳播,以現代的文藝呈現方式演繹經典,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遞向上向善的主流價值。經過三季的沉澱,《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引發全民傳唱經典的文化熱潮,成為唯一囊括星光、白玉蘭、亞廣聯三項大獎的電視綜藝節目。
  • 《經典詠流傳》以唱代寫如何傳承文化腳本?
    詩詞為創作源,歌唱作為形式,人為流傳載體,配以朗誦與解讀的專業模式,用現代音樂去揣摩、刻畫和演繹古人的情懷,或風雅意趣、或國讎家恨,或壯志難酬、或悽美哀怨,抑或山水之樂,是觀眾對《經典詠流傳》立意創新的深刻印象。
  • 《經典詠流傳》:讓傳統文化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
    中國文化傳媒網記者李琤跨越五千年文化長河,品味文人墨客的百味人生;穿梭三千年經典歲月,體會詩詞歌賦的萬種風韻……由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製作推出的文化類節目《經典詠流傳》,通過詩詞和音樂的有機結合,找到了讓傳統文化穿越時間、歷久彌新、直抵心靈的輕盈載體,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中產生了深遠影響。
  • 《經典詠流傳》首播 為古典詩詞重新譜曲
    16日晚,《經典詠流傳》在CCTV-1黃金檔首播,從初一到初三連續播出三期,這是一檔致力於為中國古詩詞譜曲並在當代廣為傳唱的節目。首期節目中,譚維維的《墨梅》唱出中國風骨;楊洪基攜手王晰再唱《臨江仙》;鄉村老師梁俊詩詞改編《苔》,空靈童聲令人感動落淚;王俊凱則把《明日歌》唱成了「洗腦神曲」。
  • 《經典詠流傳》:將過去完成時的文化成功轉化為現在進行時
    正當大家翹首以待文化節目還能如何自我迭代之時,央視新春又綻新顏,用「和詩以歌」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交上了一份精彩答卷。用時代旋律重新編曲古典詩詞,讓它們重新流淌起來,我們的文藝前輩在這一點上早就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圓滿收官 同名圖書發布
    大型詩詞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播出兩季,廣受好評,近日迎來圓滿收官。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經典詠流傳》系列圖書也於近日推出。5月19日,第二季節目研討會暨新書發布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  「挑戰經典,你知道有多難嗎?」
  • 經典詠流傳:鄧麗君歌聲裡的詩詞,那麼美,讓人好痴醉!
    上篇文,寫到了鄧麗君小姐在《經典詠流傳》裡的隔空獻唱,讓人恍若隔世,讓人淚光點點!斯人已逝,餘音繞梁,都是因為她的獨特品味和氣質,都是因為她的家國人生情懷。她還把這些都化為了歌聲,融進了《淡淡幽情》這張專輯裡!
  • 《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 創新表達
    厚重的文化情感加上磅礴的現代風範,《經典詠流傳》節目讓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穿越時空,煥發出昂揚的生命力。清華上海校友合唱團用中、英、法、德、俄五種語言演繹《登鸛雀樓》,用「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的「世界眼光」;著名華爾街投資人羅傑斯的兩個女兒,用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演唱《聲律啟蒙》,中國語言特有的藝術魅力如歌般流淌;陝西方言演繹的《別君嘆》,則給出了原汁原味的中國地域文化詮釋……今年,《經典詠流傳》繼續把詩詞經典與流行音樂相結合,通過「和詩以歌」的創造性轉化
  • 《經典詠流傳》一個特別用心的節目,流傳經典,傳承文化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經典是懷舊的,精彩的現在的經典歌曲加入新聲代的元素,由正能量的人演唱,讓經典更加經典,更加沁人心脾,更加賞心悅目!《經典詠流傳》從第一季就一直在關注。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明顯能看到舞臺,內容的一步步的升級,製作越來越精良。很多孩子也是受到了節目的影響。就像《有溫度的故事店》他們的製作初衷就很好,童謠更容易被孩童所接受。孩子在聽音樂的同時又能接觸到中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