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湖南的大部分地區都是綿延的大山,小時候在農村,只能吃到自己家裡養的一些禽類,而要吃上新鮮鴨肉也要到8月份,最大緣故是由於經濟條件加上交通條件的落後。每年餵養的鴨子在入冬之前又都會全部宰殺掉,趕在秋季最後那一段乾燥的煦風和偏低氣溫的時候,做成板鴨。在條件很不便利的山村裡,匱乏肉菜的日子也是常有的,但總能依靠一些自然的儲存條件,得到一餐補充,簡單的煸炒,隨意的配料,也能讓全家人吃得有滋有味。這種偶爾的一餐牙祭能持續到第二年的五六月份,雖然那些時光有不少的坎坷,但到現在也成了溫暖的回憶。
如今生活在城裡的日子,想吃什麼都能隨時買到。生活條件慢慢跟上之後,現在的嘴也吃得很挑了,再像以前那樣隨便的炒個菜根本沒法下飯了,有可能全家人都不會賞臉。去買菜的時候偶爾還是會回想起小時候那些來之不易的肉菜,於是乎今天買了一隻鴨子,對於忠於肉食的小編來說已是期盼多日了。鴨肉有很多種做法,烤鴨,炒血鴨,燉鴨子。前些天在朋友家見過做啤酒鴨,我也與時俱進學來做一次。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個家庭版啤酒鴨的做法。
準備食材主料:鴨一隻。配料:啤酒1瓶,蔥,青椒,紅椒,蒜,姜,八角,桂皮,生抽,幹辣椒。我選的這隻鴨子3斤多點,是農家散養的,翅膀羽毛都長成剪刀形了,餵養的時間相對長一些,價格比商販賣的貴5元一斤。農家散養鴨基本上都是等稻穀秋收之後,再把鴨子趕進稻田裡,四處跑動撿食散落的穀粒,經常跑動的鴨肉質緊,肥油少,精肉多,吃起來更香。20多年前小編家就是這麼去養的,現在山溝溝裡的農田都沒人種了,市面上能買到這種散養鴨的機會也很少了,農家養的數目都多半是留給自家吃的。小編運氣挺不錯的買到了一隻,有口福了。
先把宰殺好的鴨子去掉內臟,衝洗乾淨,剁成3釐米左右大小的塊。接一大盆水,把剁好的鴨肉放進去浸泡去掉血水,1小時左右撈出控水備用。侵泡鴨肉這段過程中,我們完全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把要洗的配料洗好,蔥切成段,青椒和紅椒切塊,姜切片,蒜拍扁,幹辣椒切段。這裡給大家提一句,但凡有需要炒的鴨肉我們都不要先焯水,只要用清水泡1個小時左右,鴨肉裡面的血水散出來之後腥味就淡了很多了。本來鴨肉相比雞肉肉質會粗一些,如果焯水再炒的話肉質就會變得又老又柴。
起鍋燒油,鴨肉下入鍋中,炒出鴨肉中的油脂,炒至表面微黃,肉質縮緊,然後加入薑片,八角,桂皮,蒜片,蔥白,幹辣椒段,與鴨肉一起翻炒出香味。接著倒入啤酒,加入生抽,鹽。開大火煮開,再轉小火蓋上鍋蓋燜半個小時。鴨子老一點的話可以再加些水,時間再燜久一些,儘量的把鴨肉燜軟熟一些。小編一家人對辣椒是情有獨鍾,只要能加進去辣椒的菜都必須做得辣嚯嚯的,不能吃辣的朋友可以採用不辣的椒,或者不放辣椒也行。
鴨肉燜好之後,開大火,加入切好塊的青紅椒,把湯汁收至略微濃稠,下入蔥段,此時鍋中已經香氣四溢,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啤酒鴨就做好啦。剛裝盤自己已經忍不住捏一塊先吃起來,家裡兩個小孩也是聞著香味擁簇而來。再用幾分鐘炒上一個青菜,趕緊給家人盛好米飯,看著他們圍坐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吃起來,我似乎又重溫了童年中的那段溫暖時光。
這道啤酒鴨的做法是家常菜中比較簡單的一種。在豬肉價格還沒降到以前水平的時候鴨肉也是很好的一種替代品。啤酒裡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疏鬆肉質,吃的時候能讓骨與肉輕鬆分離,含有的微量酒精還能增香,去腥味,所以做鴨肉用啤酒配料是一舉兩得,精妙絕倫。做好的鴨肉味道醇厚,口感鬆軟,既能滿足吃肉的欲望,又下飯開胃,比豬肉還實惠不少。因為啤酒鴨要用到的啤酒量比較多,所以用普通啤酒就行了,千萬不要用奪命大烏蘇哦,要不然吃個鴨肉全家人都醉燻燻的。沒有不好吃的菜,只有沒做好菜,相信自己行,一定能行。我是你們的小編食尚伍味,每天與大家分享身邊吃過的見過的各種美食,喜歡的可以關注留言討論,期待與您的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