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直都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 從《詩經》開始,詩詞的創作就從未停止過。
尤其是唐宋時期,更是文人墨客的巔峰時代,柳永、蘇軾、李清照、歐陽修、範仲淹、李白、杜甫……
在詩人的詩詞中,看到國家興衰、豪情壯志,也有婉轉纏綿、淺吟低唱,但是要說到這些詩人,誰才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呢?
定然是要引起一番唇槍舌戰,但是BBC4月播出的最新紀錄片給出了他們的答案——《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這不是杜甫第一次走入西方世界,哈佛大學早就以「中國最偉大詩人」來描述杜甫,甚至稱其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與莎士比亞在英國文學中的地位相當。
而哈佛教授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更是曾花費八年時間將杜甫的全部作品譯為英文,在2016年就出版了《杜甫詩集》。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這部紀錄片的時長不算是長,只有59分鐘,片中是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
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從出生到入仕,從開元盛世到戰亂流離,回溯了詩人顛沛流離的一生。
這是中國詩人杜甫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西方世界,在整部紀錄片中,BBC毫不吝嗇對詩詞、對唐朝、對杜甫的讚美之詞,可以說是「誇爆了」。
並且主持人感嘆道,「一個去世1200年的詩人,他的詩歌依然不朽,這在西方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想像,有一天整個英國的人都會背誦但丁、莎士比亞。」
在整部紀錄片中,不僅請到了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學劉陶陶博士,帶來多重視角的專業解讀。
BBC更是請來國寶級演員、《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Ian McKellen)爵士朗誦杜甫的詩。
杜甫的文學靈感離不開唐代文化高度繁榮,唐朝是廣為人知的詩歌天堂,嚴羽的《滄浪詩話》曰:「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
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而唐代的統治者之好詩詞歌賦,則唐詩興盛,甚至連犯了死罪的詩人照樣為他們編集出版,在康熙年間編定的《全唐詩》,錄入四萬八千九百餘首之多。
在唐朝,不僅帝王將相、王宮貴族可吟詩,就連市井小民,販夫走卒,甚至乞公丐婆都可作詩,唐作詩,從心所欲,揮灑自如毫無顧忌,是以魯迅先生說「唐後無詩」。
所以孩子從小開始學的都是唐詩,從《靜夜思》到《早發白帝城》再到《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隨著唐朝詩人去感受窗前明月光的幽清涼靜謐,朝辭白帝彩雲間的壯闊絢麗、孤帆遠影碧空盡的蒼然悠遠……
一字勝過千言萬語,一字意蘊深長。在讀唐詩時,總是會有如此感慨,孩子在吟誦「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時候,文字之美,一下躍然於眼前。
在吟誦唐詩時,孩子們感受到對景物的細膩觀察,寓情於景,在唐詩中滋養出文化底蘊,同時在困頓之時,也能通過唐詩找到人生的出口。
《唐詩三百首》根據《新課標》和《教育綱要》要求編寫,全書是收錄300首經典唐詩,有專家詳盡解讀,譯文嚴格貼合,插圖國畫風格,感受中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