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津貼補貼名目失序各地擅發300多項 亟待規範

2021-01-19 中國法院網

公務員津貼補貼名目失序各地擅發300多項 亟待規範

2011-03-28 08:51:18 | 來源:新華網-《?望》

  釐清公務員「合法收入」

  將預算外收入全部納入預算內收入進行管理,才是規範公務員收入釜底抽薪的辦法

  3月14日,黑龍江省2011年公務員考試報名結束。截至當日17時30分,該省總報名人數達15萬人,其中有12.65萬人通過了審核,競爭最激烈的職位考錄比高達1300:1。

  同時,廣東、江西、安徽、江蘇、廣西、北京等多個省區市,公務員考試報名也在陸續進行,火爆程度不亞於往年。

  「近年來,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這與公務員工作相對體面穩定,待遇較為優厚密切相關。」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胡仙芝接受《?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認為。

  從全國範圍來看,目前公務員平均薪資並不高,但這並沒包括一些政府部門給公務員發放的名目繁多的津貼補貼。

  據了解,1993年公務員薪資制度改革時,為使收入分配適應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國家層面提出建立「地區津貼制度」,各地可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狀況制定自身的「津補貼」。

  之後,國家並未出臺統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發放公務員津貼補貼的名目逐漸失序。復旦大學博士孫琳曾專門研究過中國的公務員薪酬問題,據其不完全統計,各地擅自發放的津貼補貼名目達到300多項。

  今春全國兩會上,收入分配再次成為焦點話題。而「十二五」規劃綱要也指出,要整頓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清理規範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外收入、非貨幣性福利等。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已成當務之急,不僅是規範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措施,也是從源頭上治理和預防腐敗的必然要求。

  誘發公共權力異化

  在受訪專家看來,濫發公務員津貼補貼,不但會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公務員之間造成了新的分配不公,而且擾亂了公務員工資管理秩序,成為權力異化的重要誘因。

  種種跡象表明,儘管目前我國公務員工資標準是統一的,但由於地區差與行業差的存在,即使是同一個級別的公務員,實際收入相差也很大。究其原因,就是工資外津貼補貼拉開了收入差距。

  「發達地區財力雄厚,公務員的各種津貼補貼多,收入自然就高些。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落後,公務員的各種津貼補貼少,收入相對也就少一些。」胡仙芝說。「目前公務員的收入差距,不僅體現在地區與地區之間,即使在同一地區,也由於所處的單位和部門不同,同一級別的公務員,收入差距也很大。比如建設、工商、房管等強勢部門,就比其他部門收入相對要高。」

  在中央黨校政法部公共管理室主任黃小勇看來,濫發津貼補貼的首先一個弊端,就是會導致公務員與其他社會群體之間的收入分配不公,還會造成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單位公務員之間的收入嚴重違反「同工同酬」原則,導致公務員心理失衡,挫傷其工作積極性,引發行政編制、事業編制等群體之間的相互隔閡,而且更嚴重的是將會導致社會對公務員群體的「另眼」看待和隔離心理。

  「為了多發津貼補貼,有些地方和有些部門千方百計搞違規『創收』,加劇了『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個人化』傾向,直接導致了政府職能異化和公務員角色錯位。」胡仙芝認為。

  「濫發公務員津貼補貼,實質上是對公共資金的一種部門佔有,是對公共利益的侵佔,是一種反社會公正的再分配形式,必然影響國家的收入分配製度,導致分配秩序的紊亂。」黃小勇說。

  正因此,近年來中央從沒停止對公務員津貼補貼的規範。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轉發了六部委《關於做好清理規範津貼補貼工作的意見》,對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進行了部署。

  2006年7月,中國實行新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同時開始對中央機關、各省市津貼補貼發放進行清理規範,計劃用3年時間,將地區差控制在合理範圍,並通過行政手段「削峰填谷」,使同級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津貼補貼水平大體相當。此後,各地陸續開始清理合併公務員收入中的各類津貼補貼,原先「不上檯面」的收入被取消或變成「明補」,這也被稱為「陽光工資」改革。

  對於各地區公務員津貼補貼標準,國家出臺了一個範圍,平均值不能低於年2.1萬元,也不能高於4萬元。

  「通過控制過高地區的津貼補貼發放水平,目的是逐步將不同地區津貼補貼水平高低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以內。」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李紹榮教授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認為,「但即使有年均津貼補貼2.1萬元這個最低調控線,有些財力弱的貧困地區也根本無法達到。」

  而據知情人透露,近年來有些發達地區公務員,雖在工資單上「規範」了津貼補貼,但更多是直接或變相地發放有價證券或實物。

  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從目前情況看,在各地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同時,依然還存在一些違規現象。

  據了解,各地濫發公務員津貼補貼的資金來源,基本是預算外資金。「政府的預算外資金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鄉鎮自籌統籌資金、國有企業和主管部門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陳明生副教授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其中行政事業性收費是預算外資金最主要的來源,佔全部預算外資金的近70%。各種行政收費項目主要集中在公安、建設、工商、房管、教育等部門。」

  「預算外收入的失控,是造成公務員獎金津貼補貼發放失控的主要原因。」胡仙芝指出,「由於地方政府預算外收入在體制外循環,『小金庫』的存在,成為一些公務員獲取灰色津貼補貼的主要渠道。如果缺乏強有力的外部監督,趨利的內部動機就會抬頭,就會造成整體上的收入差異化和秩序失控的局面。」

  統計數據顯示,1992年,全國預算外資金為3855億元,相當於當年預算內收入的90%以上。到了2006年,全國預算外收入總量已與3.9萬億元的國家財政收入不相上下。這些數據的背後,也許是「部門下屬企業」的紅火,以及「執法經濟」的發達,由此帶來部門津貼補貼的泛濫。

  在黃小勇看來,部門利益作祟、個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衝動,是津貼補貼發放失控的內在動力,預算外收入的存在提供了灰色收入獲取的可能性,而對預算外收入缺乏管理規範最終讓這種可能性成為現實。

  陳明生說,公務員津貼補貼發放失控的原因,一方面是國家和地方層面對於建立「地區津貼制度」的規定不夠清晰、具體,導致地方或部門「巧立名目」提高公務員收入。另一方面是對津貼補貼發放,乃至預算外資金收入及使用的監控力度偏弱,對已有規範執行不嚴,無法形成震懾力。

  審計署2009年度抽查56個中央部門,發現5170張為假發票,列支金額為1.42億元。其中,利用虛假發票套取資金9784.14萬元,主要用於發放職工福利補貼等。

  2010年6月23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作審計報告時指出,一些中央部門及所屬單位仍存在違反財經制度規定的問題。報告顯示,一些部門及所屬單位擠佔挪用財政資金和違規發放津貼補貼10.95億元。

  但遺憾的是,這些審計出來的嚴重違法行為,公眾極少見有相應的處罰結果,更少見誰主動出來擔責。

  嚴管預算外收入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是規範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措施,也是從源頭上治理和預防腐敗的必然要求。

  據了解,西方國家普遍通過立法縮小職工收入差距。比如,美國為了抑制公務員工資的過快增長,制定了《聯邦工資比較法》,嚴禁不合理收入,所謂不合理收入,既包括工資收入也包括工資外隱性收入。類似這樣的法律還有德國的《聯邦工資法》、日本的《一般職工工資法》,等等。

  「根據中央精神,應將現有工資外津貼補貼儘快全面清理,實現由『暗補』改為『明補』,實行公開透明的津貼補貼項目、標準和發放辦法。」陳明生說,「在不突破規定標準的前提下,按屬地化原則,同一地區同類人員保持大體相當的津貼補貼水平。」

  「要規範發放辦法,規範後的津貼補貼,列入工資統一發放,實行國庫統一支付,並依法納稅。」陳明生建議,「規範資金來源,在發放項目和方式等與國家統一政策一致的前提下,通過劃轉原有津貼補貼資金解決。

  「在進行公務員職級工資改革時,將一部分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加強規範程度。」胡仙芝說,「此外要繼續清理整頓『小金庫』,切斷部門創收收入和公務員收入之間的直接聯繫。」

  胡仙芝認為,建立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和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要因地而異,設立規範的項目,確定合理的水平,實行公開透明的發放辦法,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地區間工資收入差距的合理調控機制。

  在有些專家看來,濫發公務員津貼補貼,還只是公務員獲取灰色收入一種方式。「公務員工資改革的總體取向,應該是完全杜絕公務員法外收益。」李紹榮建議,「這就需要建立、健全國家公務員收入監管機制,未經全國人大或者地方人大批准,行政單位不得擅自分配預算外資金,並對違規者進行嚴厲問責,確保公務員收入來源的合法性和唯一性」。

  「目前對違規者還缺乏具有威懾力的剛性問責機制。」李紹榮說,「公務員是國家和政府權力的執行者,而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是市場制度,公權進入市場或市場影響公權都會使公權執行者帶來灰色收入或不法收入,因此規範公務員收入的關鍵點是建立監督公權的制度,從制度上規範公務員收入。」

  同時,「對公務員尤其是高級公務員,要逐步實行充分的財產申報制度。」黃小勇認為,「要切實加強人大的監督作用,擴大社會監督。唯此,才能對公務員收入形成更加有力的外部監控。」

  「當前,嚴格規範預算外資金、規範津貼補貼制度,是一種過渡性的解決手段,是照顧既存利益格局的解決方法。」黃小勇說,「釜底抽薪的辦法,是將預算外收入全部納入預算內收入進行管理,取消部門『小金庫』的存在。但這僅是規範公務員收入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文/《?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松

相關焦點

  • 海關公務員規範工資後薪酬大降 多種津貼被取消
    關於清理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中央早有文件規定——200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轉發了六部委《關於做好清理規範津貼補貼工作的意見》,第二年,中央紀委等六部門再次發布了《關於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問題的通知》。11月22日,人事部工資和福利司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近期各級各部門正在完善公務員薪酬改革的配套措施,落實去年7月展開的公務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 各地基層公務員曬工資 福建科員自曝月薪3100元
    【福建省】沿海某發達縣區入職4年的一名科員級公務員告訴記者,2011年2月入職時基本工資3200元,電話和夥食補貼300元,扣掉五險一金和食堂夥食費等,一個月到手約2960元。一年後轉正,如今一個月到手約3100元,年底雙薪。
  • 報導稱津貼補貼將部分納入公務員基本工資
    公務員「漲工資」一說終得權威部門證實,同時落定的還有津貼補貼控制方案。未來,佔比高達70%、各地標準不一的津貼補貼,將部分納入公務員基本工資管理。  1月19日,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國務院已經下發了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事業單位人員基本工資、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費的三個方案。
  • 人社部:將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 國考舞弊零容忍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介紹,收入分配方案有望年底前公布,涉及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等內容。對於社保費率,不會輕易提高,延遲退休則將充分採納各方意見,逐步實施。   ■ 熱點回應   收入分配 推進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   對於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收入分配問題,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昨日表示,按照國務院部署,該方案有望年底前出臺,涉及到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等內容,目前這兩項改革正在推進。
  • 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全文)
    全文如下: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第一條為維護收入分配秩序,嚴肅財經紀律,規範津貼補貼政策執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 人社部研究稱公務員福利名目過多,嚴格規範不是「零福利」
    個人福利則指個人及家屬獨有的、隨個人身份和職務等級不同而有差異的福利,如出差時乘坐商務艙還是經濟艙、每月的通訊費額度多少等,是收入分配改革強調要規範的。  此外,按照實現形式,福利還常常劃分為貨幣性福利、實物性福利和服務性福利。貨幣性福利典型的有住房補貼、過節費等。實物福利典型的有工作服、工作用車等。服務性福利包括節日聚餐、集體旅行等。
  • 公務員津貼補貼比工資多達6倍 死也要死在體制內
    原標題:公務員津貼補貼比工資多達6倍 死也要死在體制內   7月17日,近百家國家部委、事業單位在網上公布了2014年度決算支出。根據新預算法的規定,各單位不能再僅僅給出數據,必須給出具體開支。
  • 國家發文完善公務員獎金制度,禁自行出政策發工資津貼補貼
    另外,中辦、國辦近日還印發了《關於嚴禁自行出臺政策發放工資津貼補貼有關問題的通知》,堅決杜絕違規發放工資津貼補貼。以上這些公務員新政信息量很大,涉及公務員薪酬、津貼、考核等多方面的變化。那麼,廣東、廣州公務員相應怎麼變化?
  • 教師編薪資不低於公務員,同時享受9項工資補貼
    關於中小學教師薪資,特別是教師編制內的教師薪資,今年9月確定要高於當地公務員水平,這一政策據了解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落實。只不過不同地區調整方式有差異,與此同時,教師除了漲薪這一塊,還能同時享受9項福利補貼。
  • 【重要】2018公務員津貼、補貼,績效、年終獎最新消息!
    2018公務員改革新消息:取消津貼、補貼,績效、年終獎或將都涼涼!自從機構改革以來,不少事業單位招聘、公務員選調工作都暫緩或停止進行。對此,很多人感到驚慌,尤其是想要進入到體制內工作又還沒有進去的人更加擔心,而前不久出來的一項政策,則愈發加重了他們的恐慌。那麼,究竟是什麼樣政讓他們如此擔憂呢?
  • 安徽省機關事業單位調薪方案公布 公務員津貼補貼減少
    機關工作人員:公務員津貼補貼減少 基本工資調整同時,公務員部分規範津貼補貼將納入基本工資,規範津貼補貼標準相應減少。具體辦法是,以國家統一規定的減少額度為基數,按現行生活性補貼和工作性津貼在規範津貼補貼中所佔比重,確定各自的減少額度,並嚴格按納入基本工資後剩餘的額度執行。
  • 各省份公務員實際收入,補貼名目太多,看著都羨慕
    有人說公務員年收入5位數,有人說公務員月薪3千,究竟哪一個是真的呢?其實,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公務員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今天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各地公務員的實際工資。年底有大概20000左右的獎金,再加上各種過節費之類的,正科級公務員一年到手10多萬,然而房價已經5萬往上了,加上公積金也買不起房。天津天津雖然離北京很近,但公務員待遇確實要低一些,工資+各項生活補貼,每個月大概6000多元,公積金大概在1500元左右。不過每個月有200元的夥食補貼,可以在食堂吃飯,相當於吃飯不花錢。
  • 如何正確發放津貼補貼或節日福利才不會違紀?
    近來,經常有黨員幹部因違規發放津貼補貼或福利問題受到黨紀政紀處分。那麼,違規發放津貼補貼或福利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應如何處理?反腐高壓態勢下,如何正確發放津貼補貼或福利才不算違紀?
  • 公務員福利有多好 年增加10萬政府多拿幾十億
    國家公務員局數據顯示,本屆國考約有111.7萬人參加,比去年增加15%,錄用競爭比為53:1,與去年基本持平。今年計劃錄用人數近2.1萬人,比去年增加3000人。  中國公務員人數增加較快。據中國國家公務員局負責人今年3月給出的數據,根據2010年的統計,我國公務員為689.4萬人(未包括參照公務員管理的群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近兩三年公務員年均每年增加15萬人。
  • 全國各地公務員都拿多少工資?
    每年比其他地方多兩個獎,一個是民族團結進步獎,在古爾邦節左右發;一個年終績效考核,都是5000元。」據了解,各地基層公務員工資水平大多略高於當地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按理不具有特殊吸引力。「我看重的主要是穩定。」江蘇省金湖縣戴樓鎮機關工作人員朱某說。不用擔心下崗,收入不高但職業「體面」,人脈多,辦事方便。同時,公休假、退休工資、醫療保障等待遇也是人們對這一職業「高看一眼」的重要原因。
  • 漲知識|如何正確發放津貼補貼或福利,才算不違規?
    加班津貼應當實行「多不退少要補」的原則,當實際加班工資高於加班津貼時,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實際加班工資金額支付;當實際加班工資低於加班津貼標準時,用人單位可以按照企業內部規定的加班津貼標準支付。3、夜班津貼關於夜班津貼,國家並未出臺過任何相關規定,各地則出臺了相應的標準,但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況。
  • 2019公務員改革:取消津貼補貼,績效、年終獎也將取消_【快資訊】
    一起來看看~~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嚴禁自行出臺政策發放工資津貼補貼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市關於工資津貼補貼有關規定,堅決杜絕違規發放工資津貼補貼。杜絕違規發放工資津貼補貼絕非空穴來風。有網友吐槽說,「如果取消了津貼補貼,績效考核,三千多的工資根本不夠花!」
  • 公務員津貼不規範發放?
    在記者提問環節,本報記者問道:前一段時間從武漢傳出消息,中央部門下來調查,發現了有一些地方出現公務員津貼補貼不規範發放現象,廣州榜上有名,對這種情況廣州有沒有處理,結果怎麼樣?張杰明表示,這個消息不是中央公布出來的。這個問題廣州跟武漢一樣,對中央六部委檢查結果,我們正在積極處理當中。
  • 2018公務員改革新消息:取消津貼、補貼,績效、年終獎都將涼涼!
    2018公務員改革新消息:取消津貼、補貼,績效、年終獎或將都涼涼!自從機構改革以來,不少事業單位招聘、公務員選調工作都暫緩或停止進行。對此,很多人感到驚慌,尤其是想要進入到體制內工作又還沒有進去的人更加擔心,而前不久出來的一項政策,則愈發加重了他們的恐慌。那麼,究竟是什麼樣政讓他們如此擔憂呢?
  • 過年啦,津貼補貼不能任性發!工會福利發放標準看這裡!
    津貼補貼範圍《規定》第二條明確,津貼補貼包括國家統一規定的津貼補貼和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離退休人員補貼、改革性補貼以及獎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其中,改革性補貼是指根據規範職務消費和推進福利待遇貨幣化改革要求,通過轉化單位原用於幹部職工職務消費和福利待遇的資金,發放的貨幣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