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後天開放,三大當代藝術展揭幕

2020-12-24 澎湃新聞

位於上海市徐匯濱江原龍華機場舊址內的廢棄儲油罐在經過6年的改造後,如今以上海油罐藝術中心(TANKShanghai)的身份重新出現在了西岸濱江上,為上海豐富多元的藝術生態增添了最為獨特的視野。

3月21日下午,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並將於3月23日正式對外開放,而伴隨油罐藝術中心開幕的同時將推出三個當代藝術展覽:「建立中」、 「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和阿根廷藝術家阿德裡安·維拉·羅哈斯個展「有時候你會想,在一個相互連接的宇宙中,誰在夢到誰?」。

3月23日將正式對外開放的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佔地超過60000平方米,是集各式各樣的展覽空間、廣場、花園、綠地、書店、教育中心和餐廳等於一體的文化場所,其舊址是擁有百年歷史的上海龍華機場。

曾經的龍華機場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了解到,該項目由建築師李虎及其團隊「OPEN」建築事務所設計,將廢棄的五個機場儲油罐改造為美術館及多功能的展覽,並以一個「超級表面 (super-surface)」,即覆土綠化的一個新地面,將五個獨立的油罐「連接」起來。在「超級表面」之上是一個開闊的公共藝術公園,之下互相連通成為靈活開敞的室內展覽及服務空間。

以中空油罐作為藝術項目的展示空間是全球範圍內少見的改造實例。OPEN建築事務所創始合伙人李虎表示:「油罐藝術中心可以說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油罐空間改造案例。」此前,李虎曾告訴澎湃新聞,,「我們設計的西岸油罐藝術中心,就是個公園,美術館在公園裡邊,也是融在一起的。你可以一邊跑步一邊去逛美術館。」

據悉,該改建項目被《紐約時報》列入其重磅發布的2018秋季藝術預覽,並被全球多家有影響力的建築與藝術媒體評為2019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美術館之一。此前,在項目室內施工還未全部完成之前,油罐藝術中心就已經承辦了一些重要的展覽活動,包括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等。

油罐藝術中心館內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創始人、收藏家喬志兵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目前油罐藝術中心正處於探索階段,還不是一個完成時。同時,他也談及了願景,「希望油罐藝術中心成為一個有活力的地方,我們的想法是希望當代藝術影響到更多的人。油罐未來會和很多藝術家一起創造作品,一些藝術家看到這個(油罐)空間,會很興奮。」

在五個航空油罐中,1號、2號油罐為獨立的展示空間,3、4、5號罐被打通、由封閉的美術館大廳相連接,它們既彼此相連,也相互獨立。從建築外部觀看,相連的3個罐的連接部分,包括大廳入口均由長條形落地窗戶組成。藝術衍生品商店和咖啡館將被安置在藝術中心的大廳內。

伴隨著油罐藝術中心的開幕,三場當代藝術展覽也將出現在公眾的視角中,詮釋了油罐藝術中心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展覽「建立中」:展望藝術的可能

4號罐被分隔3層,也是整個藝術中心中唯一的三層式展示廳,展覽「建立中」將在此空間對外展出,這是一個集合了中國十幾位藝術家的群展。

據了解,該展是油罐藝術中心開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工作人員眼中與藝術中心最相互照應的展覽。喬志兵告訴記者,「『建立中』的這些作品也跟我們(油罐)一樣,都處在探索階段。而展覽主題也符合我們自己的心態」

展覽「建立中」依託油罐藝術中心4號罐及中央連接區域呈現了這些藝術家不為人知的、未完成、或是與其代表性創作大相逕庭的藝術作品,共同思考朝向未來發展的時間意識、實驗藝術實踐的歷史價值,及個人創作與公共機構等多個層面長期進行創造性發展的意義。

展覽現場 賈藹力作品.

參展藝術家包括丁乙、何翔宇、胡曉媛、賈藹力、劉韡、劉小東、唐狄鑫、徐震、嚴培明、楊福東、曾梵志、張曉剛及張培力等13位中國藝術家。對於他們來講,每一次藝術創作的起始點、創作過程均與最終公開呈現的作品同等重要。展覽邀請觀眾一同回顧藝術家的創作旅途,展望未來的無盡發展可能性。

在展廳裡,記者看到,一些藝術家以不同媒介的創作傳遞了展覽「建立中」所表達的「未完成」觀念。劉小東創作於2010年的作品《打卵兒》來自「金城小子」系列。在藝術家繪製友人肖像的過程中,這張繪畫作品被一輛卡車撞壞,作品被外力毀壞的痕跡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指向了創造過程中不可預知的意外潛能。張曉剛的作品《玻璃球》創作於2017年,於2019年重新剪輯。這也是張曉剛首部影像短片作品,在後期剪輯過程中被賦予了全新的敘事與情感線索。

楊福東作品

此外,觀眾還能看到以影像聞名的楊福東的架上繪畫《關於城市的安全措施》,據說這是他的畢業作品。同時,觀眾也可以在展覽中欣賞部分藝術家進行了多年的創作,例如張培力的作品《有半導體收音機和號筒喇叭的聲音裝置》則表達了藝術家長久以來的大型聲音裝置創作的持續實踐。

藝術團體teamLab在油罐呈現藝術互動體驗

油罐藝術中心即將開幕的新展,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五個油罐中,5號罐的空間面積最大,其內部空間被分隔為上下兩層,每層面積超過600平方米,巨大的空間內見不到一根立柱。大受歡迎的藝術團體team Lab的上海首秀便在這裡如約而至。

展覽以同名作品「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為主線,運用「水」這一深邃、詩意而極富變化性的表達,將藝術中心5號罐整體改造成大型浸入式互動藝術作品。置身其中的觀賞者與空間彼此融合又相互影響,提示著人與世界的關係。此外,團隊標誌性的「花與人」系列作品也將在數字的「瀑布」中予以呈現,一年四季的花海同時受到人們及水流的共同影響,不斷地綻放或凋落。

TeamLab作品

沉浸式藝術以新穎的方式結合了視覺藝術、科技、音樂、建築及空間設計及劇場體驗等多種藝術門類,在世界範圍內有效地重新塑造了藝術與公眾的動態關係。從建立至今的18年來,teamLab由一個創意小組發展成為一個有幾百名成員的大型藝術團隊,並不懈地以讓人驚嘆的方式在世界各地舉辦大型沉浸式互動展覽項目。團隊中的藝術家、程序師、工程師、CG動畫師、科學家、數學家及建築師共同創造超出「藝術」傳統範疇的作品,藝術與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高度結合,震撼觀賞者的頭腦及心靈。

油罐藝術中心即將開幕的新展,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喬志兵表示,「teamLab的創作所倡導的跨學科實踐完美地結合了藝術與科技,而這也正是油罐藝術中心所持續關注的。teamLab將有強烈東方特色的藝術與頂尖科技相融合,這也是富有時代意義的。」

阿根廷藝術家個展:以裝置作品探索文明

與密閉的5號罐不同,3號罐的穹頂上開了扇天窗,可以將自然光引入展廳內。阿根廷藝術家阿德裡安·比亞爾·羅哈斯(Adrián Villar Rojas)的個展「有時候你會想,在一個相互連接的宇宙中,誰在夢到誰?」就在此展出。

展覽使用了油罐藝術中心3號罐整個空間,呈現羅哈斯的13組裝置作品,包括六件來自於藝術家《消失劇場》系列、《消失劇場二》系列等作品。此外,藝術家專門為油罐藝術中心創作了大型特定場域裝置作品,與其他作品系列形成呼應。

展覽現場藝術家阿德裡安·維拉·羅哈斯作品

藝術家阿德裡安·維拉·羅哈斯於1980年生於阿根廷羅薩裡奧,曾參加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2012年的德國第十三屆卡塞爾文獻展,也曾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等重要機構舉行個展。

在整體感極強的空間內,展廳內沒有選擇運用人工照明,而是選擇了依賴天窗照下來的自然光。作品引用了遙遠史前時期考古發現、現代文化並對未來文明展開肆意構想的作品群落,邀請觀眾於重新思考人類文明、時間、歷史、科學技術及記憶的意義。

展覽現場 藝術家阿德裡安·維拉·羅哈斯

喬志兵表示:「他的創作以當代藝術、人類學、社會學理論為基礎,為公眾提供了另一種觀察世界的視角。油罐藝術中心相信羅哈斯的藝術實踐能夠激發觀眾的思考,並重新思索自我與世界的關係。」

濱江邊的藝術文化景觀

此外,油罐藝術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空間獨立的1號罐和2號罐則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其中,1號罐更適用於展現聲音藝術、表演藝術。

而在藝術空間以外,在「超級表面」之上種植著許多綠色植物,它們將油罐包圍在綠色世界中,使得藝術空間和自然景觀相融。藝術空間的基地南側是「都市森林」,呈現出大片自然景觀。

油罐藝術中心外的綠地

介於油罐「超級表面」與「都市森林」之間為兩個開闊的廣場:其一為適宜大型活動、 由石材鋪裝的55米見方的「城市廣場」,另一個是面積較小、綠草如茵的「草坪廣場」,適合舉辦多種主題活動。 在「草坪廣場」東側,「OPEN」還將黃浦江邊一座廢棄的水泵房改造為用於獨立展覽及活動的「項目空間」,可用於舉辦藝術活動和小型展覽。

「項目空間」背面

據了解,油罐藝術中心致力以獨特的方式,重塑公眾與藝術的關係,讓觀賞者在藝術體驗中得到審美啟迪,以推動社會對於藝術更為廣泛的認知。除大型、長期展覽項目之外,油罐藝術中心還將舉辦多種公共教育項目,旨在全方位向公眾展示當代藝術更為豐富的面貌。

喬志兵告訴記者,目前油罐藝術中心正處於探索階段,還不是一個完成時。同時,他也談及了願景,「希望油罐藝術中心成為一個有活力的地方,我們的想法是希望當代藝術影響到更多的人。油罐未來會和很多藝術家一起創造作品,一些藝術家看到這個(油罐)空間,會很興奮。先有活力,這樣會更豐富。」

相關焦點

  • 5個油罐設計成的藝術中心開放啦 上海的人有福了
    2019年3月23日,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同時開幕三個展覽。位於徐匯濱江西岸的藝術中心主體由 5 個純厚鋼板結構航油油罐,經 OPEN 建築事務所改造設計而成。整片改造場區將集展覽空間、廣場、花園、綠地、書店、教育中心和餐廳等於一體。
  • 五個大油罐下月變身藝術中心,沉浸式觀展模式不來體驗一下嗎?
    上海徐匯濱江又將增添一個新的公共文化藝術活動中心——歷時一年多改造的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將於今年3月23日對公眾開放。對於工業遺存的改建,拉近了城市記憶與藝術之間的距離。在西岸,親近與感受當代藝術、感受藝術與自然、感受藝術與城市的美好關係。
  • 油罐藝術中心後天開放,一大波內景圖、視頻先睹為快
    經過2年的等待,由5個大油罐華麗變身的「油罐藝術中心」將於後天(23日)正式對外開放!徐匯區新聞辦說,該中心佔地超過60000㎡,集展覽、綠地、教育中心和餐廳於一體。那麼,油罐內部究竟長啥樣?一起來先睹為快!
  •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正式開放,建築物和展覽都值得一看
    3 月 23 日起,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同時開幕三個展覽。 位於徐匯濱江西岸的藝術中心主體由 5 個純厚鋼板結構航油油罐,經 OPEN 建築事務所改造設計而成。整片改造場區將集展覽空間、廣場、花園、綠地、書店、教育中心和餐廳等於一體。
  • 蓬皮杜藏品恢復展出,上海西岸各文化場館明起陸續開放
    澎湃新聞獲悉,繼上海博物館、中華藝術宮等國有藝術場館前些天開放後,明天起,上海西岸美術館大道各文化場館將陸續開放,其中包括以呈現展示蓬皮杜藏品為主的西岸美術館及龍美術館(西岸館)、餘德耀美術館等當代藝術場館,
  • 上海徐匯西岸的油罐藝術中心昨天正式開館
    據《勞動報》報導,上海又誕生一個新的藝術地標。坐落於徐匯西岸的油罐藝術中心歷經6年設計與改造昨天正式開館。  油罐藝術中心主體由5個巨大的純鋼板結構航油油罐組成,坐落於中國最早的機場———龍華機場原址,部分油罐體高達15米的內部空間被完整地保留並變身為藝術與生活的載體,這些銘刻油罐的工業記憶和原始美感的空間可用於進行大型特定場域藝術創作。部分油罐空間被改造,可用於多重形式的藝術作品展示。
  • 世界首個「碉堡型」油罐藝術公園將現身徐匯濱江
    負責徐匯濱江西岸建設的負責人介紹,位於龍騰大道東側的中航油油罐區原先擔負上海機場機油和航空燃料油的供應。龍華機場棄用後,7個平均身高20米的儲油罐一時沒有了用武之地。去年年底,上海貫通和開放黃浦江45公裡岸線的決定給油罐區建設開發帶來了契機。通過多方努力,由徐匯區政府和西岸集團與油罐區主體單位協商決定,將位於濱江岸線人行步道上的兩隻油罐拆除,為濱江貫通「讓路」。
  • 油罐變身藝術空間 teamLab上海首展
    有沒有想過在「油罐」中觀賞一場展覽呢?近日,來自日本的著名藝術團隊teamLab於上海的首展在油罐藝術中心開幕,正式對公眾開放,同時也標誌了這一坐落在上海徐匯區西岸核心區域、經歷6年設計與改造的藝術空間的投入使用。
  •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將舉辦teamLab最新大展
    2019年3月23日,teamLab將在上海標誌性的油罐藝術中心舉辦大型沉浸式展覽:「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在該展覽中,既有的油罐空間將被轉變為一個充滿互動感的、不斷變化的裝置,旨在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性,以及人與世界之間的一種超越既有限制的全新關係。「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展覽模糊了藝術作品之間、藝術作品與人之間以及各種既定事物之間的界限。
  • 2019盤點|當代藝術關鍵詞:國際化合作,抄襲、新媒體
    他一直是中國當代藝術潮流中最為重要的藝術家。早期他的創作姿態激進,曾是達達精神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與實踐者,發起並組織了藝術團體「廈門達達」。就在其去世不久前,黃永砯的兩件作品出現在剛剛開放的MoMA新館的展覽上。
  • 藝術的「上海時間」|從西岸藝島,到當代藝術與全球藝場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本期聚焦的是徐匯區黃浦江畔的西岸,這裡匯集著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畫廊,以及即將落成的西岸藝島,進一步鞏固了西岸的聚合型藝術空間屬性。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②|從西岸藝島,到當代藝術與全球藝場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本期聚焦的是徐匯區黃浦江畔的西岸,這裡匯集著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畫廊,以及即將落成的西岸藝島,進一步鞏固了西岸的聚合型藝術空間屬性。
  • 亞洲當代藝術盛宴——第三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015年3月15日至17日,第三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對公眾開放。屆時將吸引全球37個不同國家、地區,共233間頂級畫廊齊聚香江,內容橫跨二十世紀初的現代,至近期的當代作品。
  • 上海大戲院正式迎客 洗手間裡也能體驗「當代藝術」
    原標題:上海大戲院正式迎客,洗手間裡也能體驗「當代藝術」圖片說明:「RE源·跨界當代藝術展」開幕/晨報記者朱影影  東方網3月11日消息:昨起,「RE源·跨界當代藝術展」正式拉開「上海大戲院開幕季」的序幕,作為新劇場饕餮盛宴的「前菜」,以免費參觀當代藝術展的方式,
  • 「光陰的故事——二十四節氣藝術展」在武漢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2020年9月22日,「光陰的故事——二十四節氣藝術展」在武漢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和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共同主辦,在秋分節氣日為武漢觀眾呈現了一場當代藝術家對於時間體悟的節氣主題作品展。
  • 上海西岸再添藝術地標,聯手蓬皮杜探索美術館新模式
    與西岸美術館一同揭幕的,還有一項中法文化交流成果——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西岸美術館開館後,將首先與蓬皮杜中心共同呈獻兩場開幕展覽,展出數百位世界頂尖藝術家的作品,涵蓋各領域創作。
  • 北京有798,上海有西岸藝術中心
    作為「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岸藝術中心將倡導「藝術引領『漫』生活」的理念,匯集藝術、時尚、演藝等多功能於一體,打造西岸乃至上海傳播藝術文化的新地標。於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自2014年5月17日建成開館以來,美術館即以前瞻性的文化思維成為上海藝術新地標,旨在將中外當代藝術脈絡有機聯接,並與上海特有的國際化氛圍發生共鳴,致力於打造互動性的展覽平臺,開拓公眾視野,促進國內外當代藝術的交流。
  • 達能開放科研中心在上海揭幕,專注營養及食品領域
    7月16日,位於中國上海的達能開放科研中心(Danone Open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for Life-transforming Nutrition)正式揭幕。作為在中國市場最為重要的戰略投資之一,達能開放科研中心將匯集公共部門、醫療衛生機構與院校、業務夥伴及廣大消費者的力量,構建一個開放、協作、包容的創新生態體系,依託於這一開放式的科研平臺,達能將在健康領域持續發力,進一步支持「健康中國2030」行動計劃的實施。「深耕中國市場三十多年來,達能始終致力於提升中國消費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
  • 法國藝術皮草國內首次限時藝術展 「穿皮草的維納斯」揭幕
    中新網上海新聞
  • 雅昌將在上海開辦實體藝術書店
    雅昌文化集團在重點打造了北京、深圳兩大藝術中心之後,日前正式啟用雅昌(上海)藝術中心。該集團同時啟動「傳藝術之美」系列活動。活動由「新造書運動」書籍藝術展、「雅昌多元化藝術產品與服務展」、「點亮孩子藝術夢想」三大部分組成。